印日澳美
報導截圖
【大軍事消息】如何從務實而理性地制定對華政策,如何正確看待美國拉攏印度組建美日澳印「四國同盟」,有的印度專家發出了獨立觀點,我們不妨一看。
赴印度訪問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比根10月12日表示,美國希望同印度通過(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建立夥伴關係並加強溝通;他形容中國是「房間中的大象」,並稱美印此前對待中國的態度「過于謹慎」。
顯然,美國試圖慫恿印度走上對抗中國的前沿,最好是為美國人火中取慄。
但是,印度人也不都是傻子。
僅僅從名字來看就是印度人的拉克文德-辛格(LAKHVINDER SINGH)和拉吉夫-拉詹(RAJIV RANJAN),在13日的香港亞洲時報在線發表聯合署名文章,題為「四國聯盟」對印度是戰略幻覺?
文章提及,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只是美國的「小夥伴」(junior partners)。如果印度加入美國主導的「四國聯盟」,就有可能淪落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衛星國。
而且,目前這樣的「四國聯盟」服務於戰略目的,如果正式成為一個安全同盟,它可能進一步促使世界倒退回二戰前夕的那種態勢,由此,非但不能緩和地區正在形成的新秩序,反而惡化局勢。當前把「四國聯盟」看成是遏止中國的最後武器,但問題是這有效嗎?它能阻止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擴展嗎?它能否有助於維持當前美國領導的安全架構嗎?
文章接著說,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四國聯盟」為時太晚,規模太小;美國維持當前安全架構的能力正在迅速耗盡。「四國聯盟」與夭折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一樣,也是一種減緩美國霸權衰敗的徒勞嘗試。美國正在耗盡那些維持安全架構所必須的硬性資金,四方安全對話或四國聯盟都無法阻擋美國經濟實力的「熔化」,而沒有在經濟上的支配地位,美國的軍事優勢也會逐漸走向衰弱,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是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的。
而美國建立「四國聯盟」,就是試圖把一些責任和角色轉移到地區盟友身上,但這可能會使盟友們不堪重負,卻沒有增強他們的力量。如今,日澳兩國的經濟都與中國經濟高度融合,任何短期內脫鉤的企圖都將破壞整個地區的經濟穩定。16個成員的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正在亞太地區推進,整個地區有望形成一個經濟框架。實際上,四國聯盟只是給中國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和地緣政治方面的壓力而已,近期的四方安全對話會議也並沒有產生具體成果,而是充滿了象徵主義元素。
文章的結論是:每個安全同盟都有局限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完全依靠它來維持國防和發展;歸根到底,對國家生存和安全更為突出的因素是一個國家的內部力量。與正在復興的中國接觸時,印度應在現實評估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政策,不要落入既得利益者設置的陷阱。
【版權聲明】本作品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