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疫情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 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在復旦上醫舉行

2021-01-19 上海教育新聞網

本網訊 (記者 程媛媛)醫學教育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新挑戰?醫學院校如何攜手發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海如何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12月18日,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暨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會議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主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承辦。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培育卓越醫學人才

本次大會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培育卓越醫學人才」為主題,來自各大醫學院校、醫院從事醫學教育工作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通過線上線下共聚,探討疫情影響下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提升醫學教育質量的路徑,分享醫學院校教學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講話,上海市醫學會會長、上海市醫師協會會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徐建光教授發表線上致辭。

袁正宏指出,進入新時代,我國醫學教育正處於發展的關鍵節點。醫科院校要以更加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提高醫教研水平和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服務健康中國建設、教育強國建設的能力,系統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要通過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培養仁心仁術的醫學人才,注重把弘揚抗疫精神與「三全育人」相結合,實現第一課堂和第二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效應。同時,以新醫科建設為抓手,打好人才培養組合拳,完善形成適應行業特點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徐建光指出,此次大會是上海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不斷推動醫學教育思想創新、理念創新、方法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有益探索。徐建光希望,各醫學院校通過本次學術會議碰撞思維火花,基於高等醫學教育的現狀,聚焦分析其發展趨勢,關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合理、可行的發展方向和改革舉措,提升辦學水平,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接軌國際,為助力上海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而進一步努力。

精彩主題報告薈萃滬上醫學院校人才培養探索

醫學教育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面對疫情提出的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世界醫學發展的新要求,我國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結構亟需優化、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醫藥創新能力有待提升。

主題報告環節匯聚了來自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健康醫學院等滬上各大醫學院校的重量級嘉賓,帶來內容豐富、觀點前沿的報告分享。各大醫學院校立足專業優勢,分別從公共衛生學科建設、全科教育體系建設、中醫藥課程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各抒己見。報告環節思想激蕩,觀點碰撞,體現「大健康」理念以及醫科與多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作題為《公衛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當下與未來》的報告。在報告中,吳凡介紹了上海在加快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建立教育部、國家衛健委「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開放協同機制,將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作為公共衛生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培養計劃,創立發展公共衛生博士專業學位教育,開展多學科背景下的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吳凡作為《上海市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起草小組組長,特別從「健康中國新要求、醫教協同新路徑;人才培養新探索、教育改革新成果;時代之需新醫科、醫學教育新發展」等方面闡述了「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當下與未來」。

上海健康醫學院院長黃鋼作題為《面向人民健康的全科教育體系建設》的報告。黃鋼指出,在新時代,重視全科醫學,強化基層衛生保健體系至關重要。在提高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水平方面,要科學規劃全科醫學教育體系。上海健康醫學院構建了以預防醫學及公共衛生為主體、全科醫學與應急防控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教學模式,形成服務「大健康」的「一專多能」複合型公共衛生實用型人才培養範式 ,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的好、有情懷、能擔當」的實用性複合人才。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胡鴻毅在線作了題為《一流中醫藥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報告。在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胡鴻毅剖析了新時代中醫藥傳承發展的使命與機遇,以及課程思政對於學科內涵的把握。他指出,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要把握融入性、實踐性、主體性原則。上海中醫藥大學著力凝練專業課程的思政內涵,通過中醫藥主幹課程改革試點,設立中醫藥服務性學習實踐模塊,體現課程思政「知行合一」的理念。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胡翊群作題為《學科建設對人才培養的支撐作用》的報告。胡翊群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學院現狀、辦學理念、整體學科建設思路,通過搭建一流學科平臺、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培養卓越醫學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提升科學研究水平、保障一流校園環境等核心建設任務,堅持「厚基礎、強實踐、重轉化、塑規範、融國際」的人才培養體系,藉助優人才隊伍、強平臺支撐、促學科交叉等方式,培養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

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鄭加麟在題為《同濟大學醫學教育創新發展規劃》主題報告中比較了德國、美國臨床醫師培養體系,分析了我國醫學教育的現狀、機遇和挑戰,對照了教育部關於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工作部署,分享了參加ACGME-I 認證體系的經驗,並以同濟醫學院的案例,提出了如何突破障礙,借鑑國外有益經驗,探索醫學人才創新培養的路徑,尤其重點介紹了正在實踐中的「優結構、提質量、理機制、強保障」的本科醫學創新教育舉措。

圓桌論壇共論加快上海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報告嘉賓是《上海市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起草小組成員。在圓桌論壇環節,起草小組成員圍繞上海市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思考展開熱烈的討論。圓桌論壇環節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七屆理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張豔萍主持。

「東方醫學教育論壇」已成為國內一流的醫學教育品牌學術平臺。在部委市三方共建託管復旦上醫兩周年之際,今年的論壇在復旦上醫召開,意義重大,彰顯復旦上醫在新時代的新擔當新作為。

復旦大學在全國率先試點培養公共衛生碩士(MPH),創新了「以健康為中心」的MPH培養模式,採取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立足長三角,輻射全國,布局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取得顯著成效。近日,教育部公布「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名單,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批立項。

2020年5月26日,復旦大學唐仲英公共衛生高等研究院成立,同時,《復旦大學關於加快公共衛生學科群建設的行動計劃》發布。復旦大學在上海市政府和唐仲英基金會的鼎力支持下,全方位支撐上海醫學院和公共衛生學科群的發展,加快形成醫理工文交叉協同、醫教研用協調發展的格局。

2020年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在復旦上醫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依託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系統建設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兩大機構的成立和建設也是貫徹落實上海市公共衛生建設大會和上海「公共衛生建設20條」的重要舉措。

據悉,此次大會同時也是復旦上醫「正誼」導師學校的培訓內容,來自臨床、公衛、基礎、藥學等各學科的研究生導師線下線上參會,通過聆聽報告、碰撞交流提升導師指導能力和促進導師學科交叉創新思維。

相關焦點

  • 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在復旦上醫舉行—新聞—科學網
    探討疫情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在復旦上醫舉行醫學院校如何攜手發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海如何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 12月18日,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暨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以下簡稱復旦上醫)舉行。
  • 疫情下醫學教育怎麼辦?復旦舉辦論壇討論「硬核」問題
    今天,第三屆東方醫學教育論壇暨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會議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醫學教育專科分會主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承辦。來自各大醫學院校、醫院從事醫學教育工作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通過線上線下共聚,探討疫情影響下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改革方向,提升醫學教育質量的路徑,分享醫學院校教學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 西北醫學教育聯盟年會暨第四屆絲綢之路醫學教育論壇舉行
    6月23日,由西北醫學教育聯盟主辦的第四屆絲綢之路醫學教育論壇在青海大學醫學院舉行,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西北醫學教育聯盟理事長顏虹,西安交大部分職能處室負責人以及學院教學院長等參加會議。 他談到,西北醫學教育聯盟自成立以來在促進西北地區高等院校合作,實現醫學教育深度交流、資源共享,深化醫學教育改革中已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聯盟通過組織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交流「第一課堂」質量提升;舉辦絲路高端論壇,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開展講座,拓展醫學教育理念;以聯盟為紐帶,強化「校-校」點對點交流,促進院校之間合作,共同推動「一帶一路」教材建設。
  • 助力打通醫學「絲綢之路」!第三屆「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盛大...
    助力打通醫學「絲綢之路」!第三屆「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盛大開幕!與既往學術研討會不同的是,本次論壇更加聚焦學科發展策略和科室管理創新,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如何繼續保持學科高速發展、繼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復旦大學、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指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協辦的第三屆「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在中山醫院舉行。
  • 第三屆「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聚焦疫情防控、智慧醫療
    張欣迪攝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各醫院及醫學專科如何保持學科高速發展、更好地為患者服務?12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聚集全球多地醫療界「大咖」,以新時代、新形勢、新常態下醫院管理和學科發展為主要內容,聚焦疫情防控、智慧醫療、腫瘤防治、檢驗醫學、心血管疾病等多個領域,探討學科發展策略和科室管理創新,為各國醫療機構與創新型醫療企業提供有效交流平臺。
  • 新時代醫學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創新港舉行
    12月30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西北醫學教育聯盟、陝西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陝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醫學類專業工作委員會、陝西省醫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的新時代醫學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
  • 醫學教育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新挑戰?
    人民網長沙11月11日電(記者 孫競)作為第55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主論壇之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等醫學教育發展論壇日前在長沙舉行。論壇匯集醫學和教育學領域眾多專家學者,圍繞高等醫學教育以及人才培養所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未來發展進行研討。
  • 57秒|新時代山東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濰坊醫學院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5日訊 12月25日,由山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指導,山東省本科教育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濰坊醫學院承辦的「新時代山東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濰坊醫學院浮煙山校區舉行,本次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全省醫學類本科高校師生參會。
  • 世界各國醫學專家線上線下共聚「亞洲醫學周」
    第三屆「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12日線上線下舉行。 張欣迪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第三屆「亞洲醫學周——亞洲醫學創新與發展論壇」12日線上線下舉行,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港澳臺地區以及北美、東亞、東南亞、歐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參與。
  • 新內涵培養兒科醫學人才:第四屆瀟湘兒科醫學教育論壇順利舉辦
    11月20日,由湖南省醫學教育科技學會主辦、湖南省兒童醫院承辦的湖南省醫學教育科技學會兒科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第四屆瀟湘兒科醫學教育論壇在長沙順利召開。本次會議以「新內涵培養兒科醫學人才」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共約300餘名致力於兒科醫學教育的老師們參與了本次學術交流,共享兒科醫學教育新內涵、新理念。
  • 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 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左煥琛...
    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共擔抗疫使命3月17日,1475臺動態測溫儀送達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隨後分發給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東醫院、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金山醫院、青浦區中心醫院、華山醫院北院、浦東醫院、閔行區中心醫院和徐匯區中心醫院。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組織的第二次捐贈,也是數量最多的一次。
  • 我校加入「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並參與論壇
    我校加入「一帶一路」國際醫學教育聯盟並參與論壇 2020-12-16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屆蘇臺基礎教育發展論壇開幕 探討"適合的教育"
    第三屆蘇臺基礎教育發展論壇開幕 探討"適合的教育" 2017年11月20日 13:1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第三屆蘇臺基礎教育發展論壇在溧陽舉行。
  • 第七屆中國—東協國際口腔醫學交流與合作論壇舉行 探討口腔醫學...
    11月24日,第七屆中國—東協國際口腔醫學交流與合作論壇(下稱「口腔論壇」)在廣西南寧召開。論壇採用「線上+線下」模式,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口腔醫學發展戰略」為主題開展了高峰論壇、口腔醫學綜合論壇、優秀青年學生論壇等多場活動。
  • 宋朝的醫學教育改革,熙寧變法帶來的醫學發展高潮
    導語古人講求"天人合一"這不僅僅是對於自然文學的要求,同時也是古人哲學體系之中的根本,中原古代的醫學發展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於"醫"字人們有著很多的解讀,而從我的角度出發,"醫"是一種綜合技能的展現,他依靠許多的知識堆砌而成的一個對人的研究。
  • 第五屆(2020年)中國西藏自治區醫學珠峰論壇順利舉行!
    第五屆(2020年)中國西藏自治區醫學珠峰論壇順利舉行!鄔驚雷表示,第五屆珠峰論壇的舉辦,不僅能夠為當前疫情防控舉措和十四五期間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發展指明方向,同時也搭建了一個滬藏兩地衛生健康領域學術交流的平臺,更創造了一次漢藏文化交融互補的良機,對滬藏兩地醫療衛生事業,特別是公共衛生的發展和促進民族團結產生深遠影響。
  • 第三屆中國-東協國際腫瘤精準醫學大會在南寧舉行
    主辦方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7日訊(記者 黃新躍 通訊員 陳維)11月7日至11日,由廣西抗癌協會、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辦,中國癌症防治雜誌、區域性高發腫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帶一路」國際腫瘤專業人員聯合培訓基地協辦的第三屆中國-東協國際腫瘤精準醫學大會暨2020年廣西腫瘤學大會在南寧隆重舉行。
  • 眾和雲醫學:秉持匠心精神,發展職業教育
    2020年12月1日,第十二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北京網易研發中心盛大舉行。300餘名教育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守正破局·創贏未來」這一主題進行熱烈探討。
  • 醫學部受邀參加清華醫學教育高峰論壇
    近日,由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主辦的醫學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辦。論壇邀請哈佛大學和包括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中山醫科大學、香港大學、臺灣長庚大學、清華大學的國內12所頂級綜合大學醫學院(部)的醫學教育家、醫學教育管理者,分享國內外醫學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重點研討我國八年制MD(醫學博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方向。
  • ...疫情下新生兒科管理!深圳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新生兒醫學論壇...
    近日,由深圳市醫學會新生兒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光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趙正言教授兒童保健團隊、深圳市人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深圳市坪山區尼奧基因組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尼奧研究院)等主辦的深圳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新生兒醫學論壇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