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以前的QQ說說,一邊看一邊吐槽自己:「以前我怎麼這麼多牢騷啊?以前怎麼那麼傻啊?」
跟之前幾乎每天都發的說說相比,現在十天半個月才發一次的朋友圈簡直少得可憐。那時的說說也幾乎什麼都發,而現在大概就是隔段時間發幾張好看的照片,找找存在感。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一個對我來說很新鮮的詞叫「廢話準則」。大意就是要看你們的關係好不好,那就看他願不願意聽你講沒有營養的「廢話」。
「廢話」越多越快樂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說的話若90%以上是廢話,他就會快樂;若廢話不足50%,快樂感則不足。」
我一下豁然開朗。以前的我哪怕經常說著無用的廢話,但分享日常的開心也能傳遞一份快樂。生活中有煩惱也願意傾吐,留言的朋友三兩句安慰就能消解掉了。
你是不是也經常看到有人說:經常看著手機上幾百上千的聯繫人,卻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每次想要開口,卻不知從何說起。於是越來越不願意再說,所有的都一個人扛。
確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聽你傾訴,但總有那麼一兩個也就夠了。
你也許能跟你的工作夥伴侃侃而談,甚至是剛見上面的客戶都能「一見如故」。這種目的性很強的談話,可能令你受益匪淺。但真正讓你放鬆的恰恰是那些跟你天南地北聊天的朋友,最讓你牽掛的也是他們。
我和好朋友畢業後到同一個城市工作,從事著不同的行業,忙的時候各自忙,閒的時候約出來吃個飯。我們從不會談及專業內的事,聊的也不過些身邊的笑話、八卦,再吐槽吐槽不順心的工作,再給彼此打個氣,憧憬著日後暴富。平日裡不見面,發消息也是開門見山,想到什麼說什麼。認識了這麼多年,似乎很少談論深刻的話題,更不會為了某個觀點爭得面紅耳赤,從小學六年級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5年。
在適宜的場合跟適宜的人說「廢話」,是成年人的基本修養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有些朋友朋友圈發得越來越來少,就算發也是積極向上的內容,絕不會吐苦水。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工作原因加了領導或客戶;
二是父母親人不想讓他們擔心;
三成年人有些苦沒必要讓所有人知道並圍觀。
他們開始轉移陣地,到沒幾個人的熟人的微博或者更隱私的平臺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有時候實在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或難以紓解的壓力,他們會選擇匿名發帖求助,找最親密的人尋求幫助和安慰。把「情緒『』積壓在身上會讓你越來越不堪重負。而把壓在心裡的話「卸掉」,是不是整個身心都輕鬆很多了呢?
當然這個「度」也需要掌握好。
最溫暖的陪伴是:你一言我一語
現代人找對象很多都是要三觀一致,能說到一起的。可見在一起有話聊是多麼重要。
三觀不一致的人就算在一起大多也走不了多遠,你會發現其實很多夫妻感情日漸被磨沒都是話題越來越少。
「我的工作她又不懂,有什麼好聊的呢?」
「每天下班回家都累得不行,只想好好休息,不想聽那麼多廢話。」
「我本來壓力就大,她(他)還要跟我訴苦水。」
可是呀,有些愛意和關懷可能就藏在七零八碎的瑣事中,有些煩悶也許就在家長裡短中漸漸消解掉了。
歌手李健和妻子的愛情曾被很多人認為是神仙般的愛情,他們結婚至今十多年。但是呀,詩一般的生活也逃不過柴米油鹽,平淡才是生活的真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李健有時因為工作半夜歸家,他的妻子會堅持在沙發上等他回來。她說:「一個人忙到半夜歸來,看到家人已熟睡,多少會感到孤單。在沙發上雖然躺得不舒服,但他每次回來,我們都會有所交流,彼此都感覺到心安。」
愛情的保鮮除了偶爾的儀式感、甜言蜜語,其實更多的是平淡生活中的「廢話」。
正如李健有一首歌所唱的:「我所夢寐以求的,不過你一言我一語,走在喧囂擁擠的人群中。」
和親密的人說「廢話」是很好的解壓方式,自由地交流時,就暫時把學習呀工作呀放一放吧。輕鬆的交流也有助於促進彼此關係,無論是跟愛人、朋友還是親人。
願意聽你講「廢話」不一定愛你,但不願意的一定不愛你!跟你說「廢話」的大多不帶功利性,他願意在你身上浪費時間,所以請一定要珍惜聽你講「廢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