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
9月4日,由《華夏時報》、水皮雜談、華夏時報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保險業理性與繁榮之路:2020第三屆華夏時報保險科技峰會」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了保險公司、監管機構及研究機構等諸多業界翹楚,圍繞保險業理性與繁榮發展,就後疫情時代保險業如何突圍?如何促進健康險良性發展?科技如何重塑保險生態新模式等話題展開交流討論。
保險業能夠更好抵禦風險衝擊
《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在致辭時表示,對於保險行業而言,疫情的影響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首先,新冠肺炎疫情給保險業經營造成較大衝擊。今年第二季度,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率小幅下降。但隨著我國經濟穩步恢復,保險業主要經營指標回升,呈現出較強的抗周期特徵。
同時,保險科技的優勢逐漸顯現。疫情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在保險領域的應用落地。在此期間,國內保險公司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快數位化轉型。科技在保險領域的滲透逐漸深入,保險公司從銷售渠道的線上化切入,加速了產品研發、流程管理、客戶運營等各環節的數位化進程,從而推動了保險行業的生態轉變。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副會長賀竹君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自2004年以來,保險資金的投資財務收益率平均達到了5.33%。當前,保險資金配置難度有所加大,最底層的資產配置要覆蓋負債端的成本,而要取得更好的收益,配置結構還會發生變化,可以肯定的是,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配置會穩步上升,但這對險企的股票投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也會有較大的挑戰。
賀竹君表示,上半年,我國保險業經歷了疫情和經濟下行的雙重衝擊,表現出了比較足的韌勁。保險資金餘額呈現逐季增長的態勢,目前已經超過了20萬億元,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保險業能夠較好地抵禦風險的衝擊,既得以於負債端大家良好的經營,也得益於大類資產配置帶來了跨周期的能力,以及帶來風險分散的效益。」賀竹君說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敬畏、審慎、謙卑是保險市場理性繁榮發展的基礎。
他表示,目前,保險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周期,過去我們更注重講資本、人力,現在更多地講科技,因為大家都認為科技是非常重要的驅動力。作為市場主體,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科技發展戰略。「大家都在探索和追逐保險科技,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做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做法,但科技並不單純是科技,它應該在人才、組織架構,尤其是文化上有深刻的變動。」
朱俊生還強調,除了市場風險,有時候監管政策的不穩定性以及突然的轉向,也是一個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同時,還需要增強監管適應性,不論是創新,還是科技,都一定會突破現有的一些東西,但創新也意味著存在一定的風險,如何在新的變化和舊的規則之間找到平衡點非常重要,例如英國、新加坡等國都在做監管沙盒,在一定程度下豁免規則,也在一定的期限內允許有新的產品和服務,「我想這樣能夠更好地平衡創新和風險,我們也特別期待中國版的監管沙盒。」朱俊生說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則分析了氣候變化對保險業的影響。氣候狀態隨時間的變化,包括平均溫度上升、大氣含水量增加、對流增強,也包括溫度變動加劇、天氣周期紊亂等,其核心是全球變暖。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升高了1℃,按目前趨勢,到2030年會升高1.5℃。同時,北極和格陵蘭島的冰蓋減少。乾旱、洪水、野火等發生頻率顯著提高,如在全球很多地區,百年一遇發生率的洪水,到2050年,將達到一年一遇。一旦發生相應的災害事故,氣候變化受損者會向可能的責任人索賠,如果責任人投保了相關責任險,那麼被索賠人的部分或全部成本會轉嫁給保險公司。
王向楠指出,氣候變化還會影響房地產的估值,進而會影響保險業的投資績效,同時,節能減排帶來的相關行業的保費收入也將減少,保險公司投資傳統能源的企業、公共事業公司,以及依賴傳統能源行業的一些資產價格在下降。
「當前保險業定價習慣於根據歷史數據,目前的低估可能在50%以上,因此建議保險業更新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嚴重程度的知識。同時,關於金融穩定的監管措施基本都著眼於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短時間,對氣候變化風險,應當採用多年期的時間尺度,並提高對保險公司計劃和現實的偏差的監管容忍度。」王向楠說道。
後疫情時代保險業如何突圍?
本次論壇上,作為保險企業代表,信美相互董事長楊帆,德華安顧人壽懂事、總經理殷曉松,和泰人壽總經理李玉泉,輕鬆集團CEO張科,眾惠相互總經理孫榮和就後疫情時代保險業如何突圍的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楊帆坦言,雖然信美相互在疫情當中表現非常好,無論是科技賦能、還是保費增長、亦或是利潤都打破了很多記錄,但仍然面臨著未來發展的挑戰。
他表示,之所以保險機構會遇到發展困境,是因為公司選擇的時候面臨行業變化、科技變化,對科技的變化必須做出精準的判斷,對一家保險公司的管理者來說要求決策必須精準,不能走偏,因為走偏就是虧損。「科技時代一定會加速到來,網際網路用戶一定會真正地走向你所在的保險機構,而不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平臺來進行分發。」
在談到去日本公司交流的感受時,楊帆感嘆,「雖然,我國的保費規模超過了日本市場,但日本企業以用戶為中心的精神,從監管引導到企業經營、再到用戶服務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日本在網際網路應用層面跟中國相差很遠,但經營效率卻非常高,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德華安顧人壽董事、總經理殷曉松認為,疫情不會顛覆傳統營銷模式,但會加速線上、線下緊密融合的商業模式變革。疫情結束後,線上溝通、線下成交將成為壽險銷售領域的主要趨勢。
殷曉松表示,德華安顧人壽2013年開業起就將「數位化」定位為與個險渠道並駕齊驅的公司戰略,目前已是業內為數不多實現全流程數位化展業的中小壽險公司之一。」相信通過本次疫情挑戰,全行業必將更堅定數位化轉型方向和加大數位化投入。德華安顧人壽也將進一步縱深推動數位化轉型發展,通過數位化賦能達到增產、提效、降費、風控和提升客戶體驗的目的,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保險需求。」
和泰人壽總經理李玉泉也表示,雖然疫情使公司線下業務受到較大影響,但得益於線上業務的快速增長,今年公司總體業務增長仍然較快。
但李玉泉也坦言,儘管線上業務發展很快,卻仍然面臨三方面的發展限制,如地域限制。「網際網路時代是萬物互聯互通、不受地域限制的,但按照2015年網際網路保險監管辦法要求,必須要有線下機構才能做相關業務,這就為沒有線下機構的保險企業發展網際網路產品帶來了很大的限制。作為騰訊旗下險企,我們的股東優勢明顯,騰訊有平臺、有客戶,可以幫助我們一起開拓客戶、銷售產品。遺憾的是,我們作為一家線上公司,線下機構很少,很多產品只能在山東銷售,但在網際網路渠道限定銷售區域是不現實的,因為現在人員流動很大,例如有外省人在山東工作,也有山東人在外省工作,實際操作非常困難。因此我們希望監管機構在新的網際網路保險監管辦法中可以放開這一點。」李玉泉說道。
同時,他還指出,由於公司線上業務很多都是獲客型的,換言之就是小而碎片型的,價值相對較低,通過獲客對客戶的二次開發、轉化難度較大,「雖然我們做了很大的努力,成效仍然不明顯。」另外,具有高價值的長期期繳業務在網上銷售的難度較大。
面對公司發展中存在的上述三大問題,李玉泉表示,未來將在客戶、渠道、產品服務三方面「下功夫」。
輕鬆集團CEO張科表示,新冠疫情確實對各行各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發展到今天的保險業所面臨的問題和疫情關係不大,疫情只是短暫的衝擊。並用「變革」和「分化」兩個詞形容未來整個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
他表示,「變革」和「分化」描述的角度不同,前者是從整個行業出發,後者是從不同的經營主體出發。變更方面,可以從宏觀領域和微觀領域進行分析,老百姓的保險意識逐步提升,而且保障部分非常大,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在。從微觀領域來看,主要體現在行業和從業者本身,過去數十年保險都以「賣」為主,而未來10年、20年更應該考慮如何買保險,到時候,整個保險行業和社會將有很大的變化。
如果用幾個微觀的關鍵詞來看2020年的保險行業,眾惠相互總經理孫榮和將其概括為增速波動;結構調節,相互保險具有網際網路經營者的特性,就拿眾惠相互來說類似於一家網際網路保險企業,結構範圍相對窄些,但仍然需要在產品中進行調節;模式要垂直;保證承保不虧。
如何促進健康險良性發展?
本次論壇上,還邀請了北大方正人壽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範向軍,崑崙健康險總裁袁長安,吉祥人壽副總裁熊平,北京人壽首席品牌官兼康養科技負責人雨濃,中航安盟財險非車險部總經理李瑛琿就如何促進健康險良性發展展開深入討論。
範向軍表示,健康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雖然今年上半年健康險總體賠付達到300億人民幣,但目前中國的醫療支出總量佔GDP總量的6.2%,假設2020年這一佔比達到7%,按照GDP總量100萬億來算,醫療支出總量達到7萬億。也就是說,300億健康險的賠付總量和7萬億的醫療支出總量做對比,還不到1%。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與經濟下行帶來的多重挑戰下,主要上市保險公司的淨利潤同比下降較為明顯,但以健康險為代表的保障型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作為專業健康險機構,崑崙健康保險公司也迎來了在業務上也實現了逆勢上漲,更為亮眼的是,該公司投資收益率也大幅提升。在本次論壇上,崑崙健康險副總裁袁長安分享了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公司投資收益率大幅提升的三方面原因,首先,崑崙健康保險重視行業研究,並藉助外部資源,大力挖掘潛力項目。目前,崑崙健康保險與近十家券商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同時,崑崙健康保險內部重視行業研究員的宏觀視野,要求宏觀研究員必須做紮實的基礎數據分析研究。公司在研究員團隊內部建設方面也增加了一些創新性做法,增加團隊力量。
此外,與其它機構深挖行業、深挖客戶不同,崑崙健康保險則注重深挖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公司與市場上優秀的基金經理和投資經理都做過深入交流,敢於將大量的資金委託給這些投資經理、基金經理管理。
吉祥人壽副總裁熊平表示,研究好政策是當下發展健康險的基礎,黨中央提出「健康中國2030」的規劃,要求商業保險要發揮出相應的作用,這也意味著健康險市場擁有非常廣闊的空間。
熊平介紹稱,吉祥人壽的定位是中小保險公司,立足於此並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作為湖南省社會保障體系重要的參與者,疫情期間吉祥人壽深度加入到抗疫大戰中,為全省抗疫一線工作人員提供醫療意外健康保險,並藉此深度參與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在健康險領域的補充部分。「目前大部分商業保險公司要求承保的都是健康人,而中國大量的慢病人群是一個藍海市場,在健康險這一塊我們也要深入地研究,希望在中老年人健康險、在慢病管理上有一個探索和投入。」熊平說道。
北京人壽首席品牌官兼康養科技負責人雨濃表示,公司基於「質量調整生命年」做了很長時間的調研,目前已經有了首善模式的康養布局,這是北京人壽當下發展的重要一環。
據了解,北京人壽在2018年就啟動了首善基金,致力於構建兒童大病保障平臺,在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健康扶貧,以「保險+慈善」模式為患兒提供更豐富的醫療救助資源,提高兒童健康保障水平,同時協助貧困地區降低政策落實成本,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中航安盟財險非車險部總經理李瑛琿則提出,雖然商業健康險在政策、市場紅利的驅使下,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依然受到諸多內外部環境因素的制約,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無法體現出「醫保+商保」的互補優勢。
李瑛琿表示,如何利用數據對接,實現快捷、便利的賠付服務體驗,是當前健康險亟需加強的部分。但全面對接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前我國的醫保還沒有實現異地對接,這其中有數據、技術的問題,也有制度體系的問題。未來,如果能實現商保和醫保對接,保險行業勢必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技如何重塑保險生態新模式?
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更多的保險機構將目光放在生態圈,意在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的調整中挖掘客戶價值。而生態圈的建設和競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能力圈的競爭,能力做好了生態圈建設才能有基礎。
在「科技如何重塑保險生態新模式」的對話環節,本次論壇邀請了慧擇副總裁宋號盛,大童保險執行副總裁李曉婧,合眾人壽信息技術總監頊頌,眾安科技解決方案總監潘勇,吉祥人壽助理總裁、信息技術總監許強,車車科技CTO周健祥,大家保險集團信息科技中心規劃及項目管理部負責人郝朝輝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宋號盛認為,生態圈的體量很大,每個行業都想建立自己的生態圈,但做生態圈的基礎是,必須要將自身的能力圈做好,「強身健體」才是第一位的。成立於2006年的慧擇,至今已有14年的發展歷史,從最早做短期的旅遊險、意外險,到如今做長期壽險,慧擇構建出了一個最完整的保險服務閉環,從保險產品的設計到銷售以及後續的保全理賠服務環節,用戶都可以在慧擇平臺上找到一個入口。
李曉婧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其表示,不論是傳統保險業務還是科技手段,又或是生態圈的建設,其最初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服務客戶,為客戶創造價值,所以大童保險還是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當下,多樣的渠道、繁雜的產品,爆炸的保險信息實際上給顧客帶來很多新的痛點和困擾,客戶並不能以專業的視角辨別信息價值。因此,這個行業需要新的角色出現,站在客戶的立場檢索繁雜的保險信息。如何摒棄無效信息幹擾,幫助客戶進行高效識別、精準判斷是當下保險服務的一個方向。」李曉婧說道。
據其介紹,目前大童保險正在推進保單託管,將用戶在大陸、香港、線上、線下等多地區、多途徑購買的保單進行一站式託管,目的是希望保障客戶保單的適配性、合理性、以及理賠服務的便捷性。她認為無論是保險服務還是衍生服務,都應該是站在客戶立場解決用戶痛點,能夠解決用戶痛點的服務才是真正有市場的服務。
在談到對生態圈概念的理解時,頊頌表示,生態圈其實就是企業戰略和定位。從公司戰略來看,作為一家中型保險公司,合眾人壽需要回歸初心,重新審視自己的位置,找準自身與頭部保險公司的差距,同時也要知道和新興保險公司,尤其是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甚至是中介代理公司相比,合眾人壽的優勢體現在哪裡,只有明晰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界定一個圈。
頊頌介紹稱,合眾人壽的戰略定位十分清晰,即圍繞「保險+養老」,打造綜合性保險集團。具體而言,公司的科技建設都在圍繞「客戶、隊伍、渠道、產品這四點所展開。隊伍和產品建設是內圈,客戶和渠道建設是外圈,只要做好「內圈」和「外圈」,和公司戰略相匹配,那麼也就能夠成功建立自己的生態圈。
潘勇亦認為,構建生態圈本質就是服務好客戶。而要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圈,則需要大公司和小公司一起合作,通過構建的生態圈更好的了解和服務客戶,來提高轉化率,實現降本增效。
在談及疫情期間保險業務的發展時,潘勇指出,很多保險公司在疫情期間免費贈送了相關的保險產品,一方面履行了保險行業的社會價值,另外一方面這也是一種獲客手段。但一些保險公司或多或少忽略了自身技術方面的問題,比如如何在實現產品快速上線的同時,保證業務後端的穩定性。
作為國內領先的保險科技公司,眾安科技可以助力為險企開展快速、高效、穩定、合規的線上保險業務。向行業輸出包含智能營銷平臺、數位化保險中臺、視頻可視化回溯系統等保險科技技術產品在內的綜合解決方案,為保險數位化轉型護航。
許強也坦言,吉祥人壽作為一家傳統保險公司,主要以線下銷售模式為主,今年疫情的突然爆發,也給公司線上運營帶來全方位的考驗。
總體來看,疫情主要對公司營銷體系、經營體系、客戶服務體系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小公司在IT系統建設方面不是很完善,從線下轉到線上,需要更為精細化的管理,在這方面,我們還存在一些短板,為了全方位向數位化轉型,我們做了很多嘗試,比如研發了新系統,為傳統電銷渠道提供了居家辦公的條件等。
周健祥在發言時提及,近期對於保險行業來說,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於9月份的車險綜合改革,它既是契機,同時也會為行業帶來重大影響。它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點:一為降低保費,二為提高保障,三為服務增值。
其表示,保險保費的下降,以及車險險種的巨大變動,不僅對於保險生態圈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同時還會影響上遊的汽車生態圈。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綜改之後更考驗其風控能力以及定價能力,也將推動保險科技公司對保險行業的深度賦能。目前車車已經累計數百用戶數據維度,可以賦能保險行業上下遊保險公司及用戶。
「作為保險科技公司,車車願意作為保險行業的基石,將數據開放給全行業,同時運用區塊鏈等網際網路新興技術,在為行業賦能的同時,保障用戶的隱私安全。」 周健祥說道。
郝朝輝則表示,大家保險作為行業新兵,選擇探索養老新賽道,構建基於「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養老服務的高品質、可持續供給。以核心城區高品質養老社區為依託,以養老運營和服務能力為支撐,打造包括養老服務、醫療服務、金融保險全方位的養老模式。
據其介紹,目前,大家保險集團位於北京南二環的友誼社區和東三環的朝陽社區已經正式運營,位於西二環的阜外社區將在2021年投入運營可提供養老床位超過1500張。結合「城心產品線」差異化定位及資源優勢,大家保險於2020年4月推出養老社區定製保單,一站式解決老人財務管理及康養需求。
2020第三屆華夏時報保險科技峰會獲獎公司
平安人壽:最佳保險公司治理獎
中國大地保險:保險科技創新獎
國聯人壽:客戶服務創新獎
和泰人壽:健康保險產品創新獎——和泰安康無憂重大疾病保險
北京人壽:健康保險客戶服務獎
珠江人壽:客戶服務創新獎
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保險創新價值獎
眾安保險:健康保險產品創新獎
百年人壽:健康保險產品創新獎——百年康惠保(2.0版)重大疾病保險
慧 擇:年度人氣健康保險產品——達爾文3號重大疾病保險
德華安顧人壽:網際網路健康保險創新獎——孝親寶老年惡性腫瘤疾病保險(2020版)
北大方正人壽:健康保險科技創新獎
君康人壽:年度市場影響力終身壽險——君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金生金世系列
合眾人壽:保險科技創新獎
車車科技:保險科技創新獎
橫琴人壽:科技營銷創新獎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