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究竟是何身份?

2020-12-15 老吳說國企改革

作者:吳剛梁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有企業工作人員受它約束嗎?當然要看你在國有企業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老吳注意到,《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在3處提到了「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第1處: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在政務處分期內,不得晉升職務、崗位等級和職稱;其中,被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的,不得晉升薪酬待遇等級。被撤職的,降低職務或者崗位等級,同時降低薪酬待遇。(見第21條)

第2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規定的人員,未擔任公務員、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者國有企業人員職務的,對其違法行為依照前款規定處理。(見第23條第2款)

第3處:國務院及其相關主管部門根據本法的原則和精神,結合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的實際情況,對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的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事宜作出具體規定。(第65條)

為什麼《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頻頻提到「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呢?因為該法明確規定:本法所稱公職人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老吳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發現第十五條第(三)項規定:監察機關對「國有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監察。

但是,國有企業裡哪些人員屬於「管理人員」?監察部門的解釋是:對「國有企業管理人員」中「管理」的界定,不能簡單地從其是否擔任了一定領導職務進行判斷,而應全面綜合考量。實踐中,下列人員都應視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他們如果涉嫌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監察機關可以依法調查、處置。

1.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含國有獨資金融企業和國有控股金融企業)及其分支機構的領導班子成員,包括設董事會的企業中由國有股權代表出任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副總經理,黨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等;未設董事會的企業的總經理(總裁)、副總經理(副總裁),黨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等;

2.對國有資產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國有企業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包括部門經理、部門副經理、總監、副總監、車間負責人等;

3.在管理、監督國有財產等重要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包括會計、出納、採購人員等。

4.國有企業所屬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國有資本參股企業和金融機構中對國有資產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人員,也應當理解為屬於「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範疇。

因此,上述4類人員可視為"公職人員",可見其範圍相當廣泛,從邏輯上理解,其中第2、3類也應包括「國有控股企業」的工作人員。但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所謂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與《刑法》及相關解釋中的"國家工作人員"不是同一概念。

依據刑法第93條、「兩高」2010年《關於辦理國家出資企業中職務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等司法解釋,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中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兩大類:一是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等國有單位委派從事公務的人員;二是經國家出資企業中負有管理、監督國有資產職責的組織批准或者研究決定,代表其在國有控股、參股公司及其分支機構中從事組織、領導、監督、經營、管理工作的人員。

但對於什麼是「經國家出資企業中負有管理、監督國有資產職責的組織」,實踐中爭議也很大。比如黨委會、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是不是這類「組織」?

老吳同意的一種觀點是:國企普遍實行「黨管幹部」原則,一般設有黨委,黨委通過提名、推薦、任命、批准等方式委派幹部,可以視為是在「國家出資企業中行使管理、監督國有資產職責」。而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作為公司的權力機構、經營決策機構和監督機構,雖然也要對國有資產承擔一定的管理監督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還是促進公司所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不僅代表了國有資產的利益,在國有控股企業,它們同時也代表了非國有資產的利益。因此不屬於「經國家出資企業中負有管理、監督國有資產職責的組織」。

比較監察法和刑法,不難發現,監察法的判定標準是"從事管理",刑法是「從事公務」。總體上看,監察法存在擴大解釋之嫌。比如,國有控股企業中的基層管理人員可能被監察法認定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但不被刑法認定為「國家工作人員」。

這種現狀對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身份認定造成了極大的幹擾。老吳建議,兩部法律的口徑應該統一。

聲明: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相關焦點

  •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提升政務處分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水平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在總則部分的第二條規定,「本法適用於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的活動」,並確認「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適用於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處分」。  此前,關於公職人員處分的情形、適用規則、程序等方面的規定,散見於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中,缺乏統一規定。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的出臺,統一了處分標準,進一步明確了政務處分種類、處分期間以及政務處分的適用規則,為監察機關精準規範開展政務處分提供了法律依據。
  • 提升政務處分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水平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下)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法律的形式將監察機關的監督責任和任免機關、單位的主體責任明確規定下來,有利於監察機關和任免機關、單位明晰各自職能定位,強化責任擔當,依法履行相應職責,提高管理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堅持道德操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家法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 六個問題讀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一、為什麼要制定《政務處分法》?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主任鄒開紅介紹,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臺前,關於公職人員處分的情形、適用規則、程序等方面的規定,散見於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中,缺乏統一規定,制約了處分工作的規範開展。
  • 學習園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習近平2019年4月30日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學習園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全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目錄 第一章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3 全文完)
    第四十六條 政務處分決定書應當及時送達被處分人和被處分人所在機關、單位,並在一定範圍內宣布。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後,監察機關應當根據被處分人的具體身份書面告知相關的機關、單位。第四十九條 公職人員依法受到刑事責任追究的,監察機關應當根據司法機關的生效判決、裁定、決定及其認定的事實和情節,依照本法規定給予政務處分。公職人員依法受到行政處罰,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的,監察機關可以根據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和情節,經立案調查核實後,依照本法給予政務處分。
  • 政務處分與處分是什麼關係?|政務處分法權威解讀
    據童衛東介紹,在監察法出臺前,我國對違法違紀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懲戒稱為處分,依據是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國有企業中由行政機關任命的人員違法違紀參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給予處分,其他管理人員按照企業規章制度給予懲戒。
  • 【北安文明實踐·普法宣傳平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第三條 監察機關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監察機關發現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給予處分而未給予,或者給予的處分違法、不當的,應當及時提出監察建議。
  • 如何依據《監察法》對國企管理人員的職務違法行為進行政務處分?
    ,工會主席等;對國有資產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國有企業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包括部門經理、部門副經理、總監、副總監、車間負責人等;在管理、監督國有財產等重要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包括會計、出納、採購人員等。國有企業所屬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國有資本參股企業和金融機構中對國有資產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人員,也應當理解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範疇,涉嫌職務違法和犯罪的,監察機關可以依法調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
    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  監察機關發現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給予處分而未給予,或者給予的處分違法、不當的,應當及時提出監察建議。
  • 第46號主席令籤署公布:通過《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7月1日起...
    第三條 監察機關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第二十一條 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在政務處分期內,不得晉升職務、崗位等級和職稱;其中,被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的,不得晉升薪酬待遇等級。被撤職的,降低職務或者崗位等級,同時降低薪酬待遇。第二十二條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有違法行為的,監察機關可以予以警告、記過、記大過。
  • 一定之規|政務處分法如何依法保障公職人員合法權利
    原文連結: 第六條 公職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受政務處分。 第十六條 對公職人員的同一違法行為,監察機關和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不得重複給予政務處分和處分。 第四十二條 監察機關對涉嫌違法的公職人員進行調查,應當由二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監察機關進行調查時,有權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情況。 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證據。
  • 公職人員玩忽職守將被政務處分!明天起,這些新規將影響你的生活!
    明天起,又有一批新規將正式實施:公職人員玩忽職守將被政務處分,國六排放標準落地實施,植樹節正式寫入法律…… 這些新規與你有關,點擊圖片還能看到更多!公職人員玩忽職守將被政務處分☝點我試試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7月1日起施行。
  • ...高級中學傳達學習「縣管校聘」改革文件和《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傳達學習兩份重要文件12月21日下午,我校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組織集中學習「縣管校聘」改革文件和《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會上,校黨委書記、校長萬承東對「縣管校聘」改革文件從改革的重要意義、競聘上崗、跨校交流、教師身份退出等方面進行了解讀。他要求全體教職工充分認識到實施「縣管校聘」是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積極響應並支持這項工作。
  • 鷹潭高新區稅務局深入學習貫徹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近日,鷹潭高新區稅務局提升站位,突出重點,豐富形式,紮實做好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學習、宣傳和貫徹。 該局組織中層以上幹部收看國家稅務總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暨全國稅務系統警示教育大會,聆聽專題輔導報告。
  • 教育訓練||出入境管理大隊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
    教育訓練||出入境管理大隊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2020-08-0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政務處分有幾種?影響期是多久?
    政務處分是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的懲戒。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七條和第八條分別規定了政務處分的6個種類和各自的影響期。此外,受到政務處分期間,職務晉升、崗位等級和職稱、薪酬待遇會不會受到影響?對此,政務處分法第十九至二十七條作了詳細規定。
  • 政紀處分、紀律處分、處分,怎麼分清楚?
    僅就處分對象而言,政紀處分的對象主要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而政務處分的對象範圍更廣,涵蓋了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包括了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 多地出臺最嚴「禁酒令」!多名公職人員被處分!
    近期又有多名公職人員栽倒在了酒杯中。日前,湖南省永州市紀委監委通報了4起典型問題,涉多名公職人員工作日飲酒問題。多名公職人員因工作日飲酒被處分此次,湖南省永州市紀委監委通報的4起典型問題為:一、江永縣桃川洞名特優新產品開發區原黨工委書記、江永縣委辦擬任二級調研員潘恩華工作日組織公職人員聚餐飲酒問題。
  • 公職人員:違紀的時候如果有這六種行為,將被從重處分
    新的政務處分法出臺之後,整合了之前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和事業單位人員的處分暫行規定,幾乎把所有的公職人員處分規定進行了整合。針對公職人員的管理更加規範,更加細化,有關標準更加統一。對於公職人員的規範化、嚴格化管理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建議所有公職人員認真學習,不要去撞槍口。
  • ...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的國家法律...
    此次政務處分法根據監察法的相關規定,對政務處分適用對象和基本原則、政務處分種類和適用規則及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進一步完善了公務員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等公職人員的處分制度,不僅為監察機關實施政務處分提供了法律依據,邁出了政務處分走向法治化的堅實步伐,也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懲戒職務違法法網更加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