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歲章子怡噘嘴演 15 歲少女,"信念感"能拯救"違和感"嗎?
1 月 9 日上午,"國際章"人生第一部電視劇《上陽賦》開播了,觀眾滿含期待地想一睹影后風採,可一打開,就看到屏幕裡的章子怡抱著同為 70 後的"皇帝舅舅"撒嬌,"新一代丫頭教教主""演少女太違和"的吐槽聲鋪天蓋地襲來。
這部改編自寐語者小說《帝王業》的古裝劇《上陽賦》,講述了王儇(章子怡飾)與蕭綦(周一圍飾)因為一場權利交易,先婚後愛共定天下的故事。
開機時,曾用名《帝凰業》,之所以由"王"變"凰",就因為它是章子怡接拍的首部電視劇。
一出道就憑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打響名號的章子怡,從影 20 年一直沒碰過電視劇,伯樂張藝謀當初給她的建議是"永遠不要拍電視劇",因為會毀演技。
現在想想,"國師"的話也許有道理。
她攢了近 20 年的演技,終於在 2018 年進入了《上陽賦》劇組,40 虛歲的她,一去就演了個"無憂無慮的小郡主"。
章子怡為自己第一部電視劇宣傳,DDGZ 是"多多關照"的拼音縮寫
1 月 9 日該劇上線後,剛滿及笄之年(指女子 15 周歲)的郡主直接把網友看傻了。
感受一下"機靈鬼"郡主跟皇帝舅舅(蔣愷 飾)撒嬌的樣子:
兩個 70 後演的角色差輩分就算了,外甥女偷襲舅舅的調皮一幕,愣是看出了"夫妻調情"的感覺。
真的不是"愛妃"嗎?
得到舅舅答應婚配自由的承諾,少女開心得一蹦一跳走了,這個片段,換成冷宮妃子"發瘋"的設定似乎也不違和 ……
不過這劇可能走的就是"年齡錯位"的魔幻路線:
于和偉:只有我是老實人?
沒錯,只有你。
繼續看,還有劉芸(1982 年生)演 15 歲郡主的小丫鬟,左小青(1977 年生)演郡主的小閨蜜,楊祐寧(1982 年生)演郡主的小哥哥 ……
看到楊祐寧捏住章子怡的鼻子對她說:"你都十五歲了,還這麼毛手毛腳?"
網友真的忍不住了:"尷尬得腳趾摳地",戲骨濾鏡碎了。
改編下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員》上對別人的質疑:"電視劇難道是個很低級的市場嗎?為什麼人人都要分一杯羹?"
更有網友無情提名其為"新一代丫頭教教主"。
所謂丫頭教,指的是女星靠妝容、美顏濾鏡、打光和"演技"強行在影視劇中飾演讓觀眾感到彆扭的少女角色。
按網友的說法,前兩任教主分別是中國臺灣演員楊鈞鈞在《楚留香後傳》中的西門無恨,以及劉曉慶在《隋唐英雄》中飾演的 16 歲北漠公主。
年齡問題,不僅是追求"少女感"的女演員會面臨,40 歲的張魯一在《大秦賦》中飾演 13 歲的嬴政時,也遭遇群嘲。
《如懿傳》剛開播時,周迅曾一度"入圍"丫頭教,但隨著電視劇的播出,迅哥靠著紮實演技和後期人設成功"逆襲",扭轉局面。
所以,演員與角色設定年齡差距大,並不是不能克服,按章子怡做評委時最強調的"信念感",表演能讓觀眾信服才是硬道理。
但 40 歲演 15 歲,確實需要片方和演員都好好斟酌,是否能做到"不違和"?
畢竟,在《上陽賦》前幾集裡,似乎只有演員有"信念感",觀眾只有"出戲感"。
目前,《上陽賦》才開播一天,對於該劇的吐槽主要都集中在演員"與角色人設不符""年齡違和"等問題上,但也不是一無是處。
前六集中,場景、美術、服化道還是收穫了不少好評。
隨著劇情慢慢鋪開,章子怡能否力挽狂瀾,扭轉自己第一部電視劇的口碑呢?就看"信念感"能不能拯救"違和感"了。
章子怡回懟片方
不久之後,章子怡針對此事在微博發文,提醒片方和平臺,不要再"消費我,營銷少女感"。
"『少女感』沒有什麼不好,但請別強安在我身上!我演王儇的時候 38 歲,下個月 42,這兩個數字哪個跟『少女』有關?"章子怡寫道,"我是很清醒的!接到劇本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要跟阿嫵一起成長和變化,觀眾是需要一個清淨的環境去了解和認識『她』的。我是本本分分地塑造角色,其它對我的消費大可不必!"
不少網友的第一反應是,那你為啥要接這個角色呢?
有熟悉劇情的網友則回應稱,既然不想和少女感扯上關係,可以選擇不演角色年輕時的戲份。
但也有人認為"章子怡演得不錯"。
有網友則認為,這件事的重點並不在"營銷少女感"上。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