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捐款百萬扶貧,在深山造橋,種獼猴桃,僅僅為了這個原因

2020-12-23 益美傳媒

2015年2月,人民日報刊文《精準扶貧看貴州》,指出貴州是中國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扶貧開發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

對於位於貴州西北部依附雲貴高原,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比重25.88%,人均GDP排全省倒數第一的的畢節市來說,「精準扶貧在這裡」註定是一場智慧和人心的考驗。

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金烈森和長江商學院總裁16期的同學們,卻在無意有心中卻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精準之路。

長江校友系列公益故事,收錄在即將出版的2020年長江公益案例集《無公益,不長江》一書中。

今天,益美君先帶大家一讀為快!

無心插柳柳成蔭,意料之外的公益緣起

紮根畢節13年,浙江天台人金烈森在這片土地上創造著財富,同時也在這片土地上見證了很多貧困。

2015年,在統計局發布的貴州貧困人口統計狀況中,畢節市貧困人口達115.45萬人,人均GDP排全省倒數第一。

有獨自撫養殘疾兒子的八十歲老奶奶,有需要靠種地供五個子女上學的的老夫妻……

畢節山環水繞,有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有綿延50餘公裡的原始杜鵑林——百裡杜鵑風景區,這裡的少數民族熱情好客,有苗、彝、布依等各種民族風情……

2018年4月,一個杜鵑花盛開的季節,金烈森邀請長江總裁16期的同學到畢節遊玩,沒想到卻開啟了另一個故事。

在「山路十八彎」處架起八座便民橋

位於赫章縣城西北部的安樂溪鄉,在2009年底全鄉共有勞動力6870個,但在這6870人中有將近一半人只有小學文化。

這裡居住著漢、彝、苗、蔡家等民族,全鄉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11畝,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就佔80%以上。

鄉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地破碎,形成了「三溝六面坡」的特殊地理狀況。

險惡的自然地理環境,不僅讓這裡的村民難於致富,更是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

平頂、營上等5個村的村民分別居住在河溝兩側,孩子們每天上學要步行好幾個小時,常常是天不亮就起床,放學回到家時天已擦黑,不管嚴寒酷暑,每天都是如此……

2018年4月之前,長江總裁16期五十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們或許不知道在祖國的角落還有這麼一小塊地方的存在;但2018年4月之後,或許他們每個人都將終身銘記這裡

金烈森邀請長江總裁16期的同學到畢節來遊玩,本意是自己做東讓他們來欣賞杜鵑花海。沒想到遇到了畢節市委市政府的產業扶貧推介會,他們看到山區這麼貧困,又能把自己這些年積累的經驗和眼界用到實處,五十三名同學很快達成一致,產業扶貧正好走到了他們的心坎上。

善意的涓涓細流匯聚在一起,大家心是熱的,但一開始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

總裁班16期同學參觀貴航鋰電池項目

總裁班16期同學乘車參觀力帆時駿項目生產線

一說起做公益,在長江總裁16期的微信群裡,大家嘰嘰喳喳,北京、河北、山東、浙江、四川、安徽……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瞬間聚焦到一個話題。首先是錢的問題,大家紛紛開始認捐,沒想到短短的幾小時,認捐金額達250多萬元。

有了錢,該用到哪裡呢?談到畢節山區的交通狀況時,金烈森笑稱說是「山路十八彎」。想致富先修路,但是對於溝壑縱橫的畢節來說,修橋更能解決人們眼前的難題。

就這樣,他們來到了赫章縣安樂溪鄉。2019年2月,修橋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工了,歷時四個月,8座便民橋全部修建成功。每座橋造價10萬元,一共花費了80萬元。

橋雖然不大,但對當地村民生活狀況的改善卻很大,以前兩三個小時的路程現在只要不到一個小時,關鍵是孩子們上學方便了,村民們日常出行也方便了,小小的一座橋,解決的卻是生活的大難題。

做公益不在名號多響亮,重在落到實處,切切實實地解決老百姓的問題。這是金烈森和長江總裁16期同學們的初心。

聚能橋、旭尊橋、傲然橋、彩陽橋、亞林橋、尚凝橋、七天富橋和萬景橋,不同的名字背後,都凝聚著長江總裁16期同學們對這座偏遠小城的期望。

時光易逝,但或許數十上百年後,這些橋仍然屹立在這裡,那是長江人的公益心。

「八座便民橋有效地解決了我們五個村老百姓的出行問題,極大地方便了他們的生產生活,同時也保證了孩子們上學的安全……這很了不起的!」

安樂溪鄉的蔡書記心直口快,採訪時一開口就能感受到他的熱情。

在安樂溪鄉一共有三所學校,在沒修橋以前,一共有三十多個學生每天都要走木板橋過河去上學,木板橋年久失修,下雨河水暴漲都成了威脅孩子們上學安全的因素。

上學,對一些城裡的孩子來說可能是一件需要督促的事情;但是在這裡,卻是一件需要冒著生命危險的事。

對這三十多個學生而言,這八座橋不僅連接了家和學校,更是通往書本,通往夢想和未來的道路。十幾年後,當他們走出大山,他們會記得這幾座橋嗎?不一定,但是只要他們走出去了,這些橋的印記就鐫刻進了他們的生命裡。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時間會流逝,但長江商學院的公益心將永遠鐫刻進這八座橋裡伴隨這些大山裡的孩子走向未知的遠方。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種下水果之王,收穫希望

獼猴桃,被譽為「水果之王」,它的營養價值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而溫暖溼潤的貴州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產區。貴州修文獼猴桃,甚至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標誌產品。

新發布依族鄉,位於畢節市威寧縣東南角,這裡層巒疊嶂,溝壑深澗縱橫交錯。險惡的地勢,不便的交通,多民族雜居,所以在很長時間裡,威寧縣都是人們口中貴州最窮的縣之一。

當貴州最窮縣下面的民族鄉碰上長江商學院的同學們,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這裡的老百姓非常樸實、真誠,一直貧困落後除了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裡的人們眼界和思路沒有和外面的世界溝通,信息也不暢通……」在採訪的過程中,金烈森不止一次地說到。

但外面世界的信息和最新的商業思路恰恰是長江商學院同學們具備的啊!

和當地政府溝通後,2018年12月,200畝獼猴桃種植基地的建設與種植在新發鄉布依族村轟轟烈烈開鑼了。購買苗木、水泥杆、頂部拉絲等費用全部由長江總裁16期同學們承擔。

選擇在這裡種植獼猴桃,其實蘊藏著長江商學院同學們的深思熟慮,貴州本就是有名的獼猴桃產區。

依託貴州特產這艘大船,種植獼猴桃是第一步,之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再生產、再開發,說不定會拉動新發鄉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2019年6月,200畝獼猴桃已經完全完成種植,然而這只是邁出了新發鄉產業扶貧的第一步,重頭戲還在後面。

產業扶貧如何能做到精準?如何能讓老百姓從根上擺脫貧困?這是金烈森和長江總裁16期同學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如果只是讓村民們短暫地擺脫地擺脫貧困,把募捐到的兩百多萬直接發出去就好了,為什麼還要費心建獼猴桃園呢?從決定建獼猴桃種植園開始,金烈森和同學們就決定走一條可持續致富之路

和當地政府商議後,大家一致決定這200畝獼猴桃種植園採取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合作社負責苗木購買、技術支持,銷路拓展,這樣就完全打消了村民害怕無人購買,或者種植技術不成熟的問題。

只要是建檔的貧困戶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認領種植園,而且考慮到勞動力短缺,照顧到留守老人或者殘疾人,種植園還進行了詳細的分工。

200畝獼猴桃園,到掛果成熟後,預計會產出400到800噸獼猴桃,帶動140戶貧困戶脫貧增收。屆時,原本寂靜的新發布依族鄉在田間地頭和房前屋後都將是一片豐收景象。

「不把這200畝獼猴桃種植園經營好,對不起這些愛心企業家」

2020年,是葉世發書記在新發鄉掛職幫扶的第三個年頭。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葉世髮帶著老百姓們做了很多,他深知產業扶貧是最根本的一種扶貧方式,可是產業扶貧涉及的要素眾多,光是第一步資金籌措就是個大難題。

所以,當他得知長江商學院的企業家們要在這裡捐贈扶貧項目時,仿佛遇到了一場及時雨。

「不把這200畝獼猴桃園經營好,對不起這些愛心企業家」,葉世發反覆說到這句話。

2019年6月,200畝獼猴桃苗全部種植完畢,可是整個畢節特別是威寧地區遇到幾十年不遇的乾旱,人的飲用水都成問題,更別說工業用水了。

一百多畝已經掛果的獼猴桃苗結的果全部掉在了地上,好在合作社集中運水澆灌,這才保住了苗木。

2020年4月,他又專門去看了看這片獼猴桃園,叮囑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一定要精心管理好種植園。

「今年到目前為止長勢良好,預計成熟時是可以營收的」,在他幫扶的第三年,他希望幫助新發鄉摘掉貧困這頂帽子。

同學情,亦是公益情

總裁班天南海北的同學們匯聚到畢節,本來不是為了公益,卻不經意間在祖國的西南邊兩個地圖上甚至找不到的小鄉鎮播撒下公益的種子。而這種子還會慢慢生根發芽……

如果問此次公益活動的組織者金烈森最大收穫是什麼,他一定會笑著說:「是大家的同學情。」兩次無意為之的公益之行讓大家的心迅速靠攏在一起。同樣的人聚在一起做同樣的事,可能這就是長江總裁16期同學的寫照。

古語說,德不孤必有鄰。一樣的向善之心讓大家把這顆公益的種子播下,然後慢慢地生根發芽。

回到2018年4月,決定在畢節參與產業扶貧項目之初,同學們一共募捐了250多萬元,大大超出了預期的金額,然而8座便民橋和200畝獼猴桃種植園的建造並沒有把這些錢全部花完。

剩下的錢他們成立了長江總裁16期公益基金,將繼續用於產業扶貧和貧困學生的資助。在以後的日子中,公益將是長江總裁16期53名同學間一根無形的紐帶,把大家牢牢系在一起。

便民橋建好了,種植園建好了,但16期同學的公益情和同學情並沒有散。長江商學院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又因為公益,這份感情變得更長久、更牢固。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小雲助貧創始人李小雲讀完總裁班16期同學們的產業扶貧項目後如是說:

大咖點評

李小雲

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

小雲助貧創始人

我在講課時提到了慈善和公益的差別。實際上,卡內基說過,與其把錢捐出來做慈善,不如把錢扔在大海裡。當然卡內基講的慈善是指單純地給人以幫助。我並不完全贊成他的觀點。當一個人急需簡單的救助時,慈善依然是可貴的。但我理解是,卡內基的話並不在於否定慈善的意義,而是在講什麼樣的慈善更有意義,這就是我講的公益。慈善是針對少數人受益的有限的行為,而公益則是針對大多數人受益而並不特指某一個人受益的慈善行為。慈善和公益兩者之間是有差別的。中國人講「升米恩,鬥米仇」,講的雖不是一個意思,但也包含了慈善行為可能帶來的不同社會結果。

金烈森和長江商學院總裁班第16期的同學大多都是青年企業家。他們在市場裡打拼更理解競爭性進取的意義,也自然非常理解慈善和公益兩者之間的區別。八座小橋凝聚了這些青年企業家的慈善情懷,而八座小橋的意義則超越了便民的方便。金烈森和總裁班的同學們感受到畢節的落後而決定為這樣一個貧困地區做一點公益的動念沒有僅僅停留在愛心的捐助上,而是通過考察畢節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深入到基層了解發展的需求來思考他們的善行。他們在郝章縣安樂溪鄉決定修建八座便民橋,這八座橋不僅提供了生活的便利,更為重要的是解決了鄉村孩子上學的困難,並打通了通往市場的道路。他們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新發鄉支持了200畝獼猴桃種植基地,將善行轉化為經濟開發的行動。

穿越八座小橋雖不能直接到達獼猴桃園,但是年輕企業家的慈善則已經轉化成了發展型的公益。消除貧困和縮小差距不能僅僅依靠政府的工作,同時也不能僅僅依靠大包大攬的捐助和投入。改變落後地區的面貌往往需要在細節上展開工作,就像長江商學院總裁班同學所做的這八座小橋就能讓孩子上學的困難得以解決,一座不大的獼猴桃園能讓140個貧困戶脫貧一樣。我一直倡導「人人公益」和「方案型公益」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的公益行動都能像他們這樣做這些小而有效的公益,那千千萬萬這樣的公益行動匯聚在一起就會推動社會的大的變化。

閱讀更多長江校友的公益故事

歡迎關注2020年長江公益案例集

《無公益,不長江》

自2018年開始,長江商學院每年策劃出版一部《無公益,不長江》,系統介紹長江人的公益創新行動與企業家精神,探討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

2020年《無公益,不長江》即將出版,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民營企業家張桂平的「慈善」人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民營企業家,依靠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不斷開拓事業版圖,成為創造就業、創新發展、貢獻稅收的重要源泉,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帶來無窮動力。同時,民營企業家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慈善與扶貧方面多方實踐,推動了社會整體進步。
  • 陝西省農業農村廳:打造周至獼猴桃特色產業扶貧新篇章
    全廳上下創新工作機制,奮力譜寫產業扶貧新篇章,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在我的生命裡有扶貧的心路歷程,是我的責任與榮光。我要用實際行動,把周至獼猴桃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讓更多的老百姓錢袋鼓起來、臉上笑起來。"十載春華秋實,"陝西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陝西省農業農村廳產業發展處二級調研員任志偉把產業扶貧作為一種信念,印在了心中,化為了行動。
  • 深山老林裡剛採摘的野生獼猴桃口感生澀,掌握2點就變得酸甜軟潤
    導語:深山老林裡剛採摘的野生獼猴桃口感生澀,掌握2點就變得酸甜軟潤野生獼猴桃生長的環境非常複雜,通常都是生長在陡峭的山壁上,或者趴在帶刺的杉樹上面,摘起來費時又費勁野生獼猴桃剛摘下來的時候,非常堅硬,果皮顏色呈褐色或者淡青色,不適合直接食用,但是熟了以後的獼猴桃,吃起來果實細嫩多汁,味道清香鮮美,口感酸甜宜人,營養極為豐富,它的口感不是普通種養獼猴桃可以比擬的。
  •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 吉安籍深圳企業家為防疫捐款捐物
    吉安新聞網深圳訊(聶牛生)1月29日,由吉安市駐深圳市工會會員李水波等幾位企業家購買的防疫口罩,從深圳發往了老家吉安市。28日,該工會會員龐小兵向武漢慈善部門捐款20萬元,用於當地防疫之急需。
  • 天九老闆雲企業家用戶破百萬 成企業家「掌中寶」
    前瞻布局,厚積薄發,經過5年、超5億元的投入與運營,天九共享集團為企業家量身打造的超級線上商務合作平臺——天九老闆雲APP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商業精英的「掌中寶」,並迎來註冊企業家用戶突破百萬的佳績。
  • 精準扶貧,大愛四川,深山中的「狂歡之夜」
    而這次的四川省扶貧活動是按照國家精準扶貧部署的要求,將貧困戶做出了精準受益,目的是讓貧困戶能夠真正的穩定增收,這樣一個主要基調來創辦出了「四川扶貧」的一個公益集體商標,真真正正的打造出來了「四川扶貧」的大品牌,讓遠在千裡外的居民能夠深入地感受到來自深山中的好物,能夠讓大家在線上線下結合起來深入的了解這些人。
  • 母校請任正非捐款,任卻請來柳傳志、陳東升等企業家,校長不吱聲
    在當初馮侖和其他幾位知名的企業家,柳傳志,陳東升等等一同收到了任正非的邀請。當時的這一批企業家們還以為任正非召集他們來有什麼非常重大的事情。當時現場除了幾位知名的企業家之外,還有教育方面的領導,工委的領導,都是文化人。
  • 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 中國科大貴州安徽扶貧紀實
    中國科大扶貧幹部林高華感觸頗深:「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教育扶貧是提高扶貧工作實效的前提,而提升教育水平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2018年6月21日,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群帶隊赴六枝特區調研扶貧工作。
  • ...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扶貧工作紀實
    15位來自六枝特區新窯鎮的村幹部和獼猴桃種植技術骨幹,在兩天半的時間裡,參觀中國科大校史館、安徽省創新館、渡江戰役紀念館,聆聽安徽省委黨校教授關於《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解讀》,進行交流座談……這是中國科大通過科教精準扶貧的一項舉措。
  • 科技扶貧路上的三顆「中」國心——記中科院女科學家扶貧故事
    鍾彩虹——獼猴桃技術扶貧鍾彩虹:「老百姓很實在,獼猴桃不好吃,就賣不動;放不住,就運不出去;產量低,就不想種。所以,獼猴桃產業需要好吃、耐放、高產。」這麼多年,通過鍾彩虹團隊的努力,獼猴桃種植銷售這個產業鏈上,已經與數以萬計的果農家庭通過助農企業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他們靠種植獼猴桃生活,供孩子上學,為父母養老,這條產業鏈成了果農脫貧致富的「黃金棧道」。
  • 「獼猴桃姐姐」的新戰場
    這裡也是中科院扶貧女傑鍾彩虹的新戰場。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以下簡稱武漢植物園)獼猴桃資源與育種學科組負責人鍾彩虹,是全國聞名的獼猴桃專家。她帶領團隊先後幫助四川蒲江和湖北浠水獼猴桃產業研發新品種,新技術累計推廣面積100餘萬畝,累計產值超50億元,帶動了近20萬農民脫貧致富。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石志剛:把獼猴桃發展成十八洞村的當家產業
    2013年底,石志剛在十八洞村收購野菜,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找到他,問他能否嘗試種植獼猴桃,與已有的果蔬種植合夥發展。 野生獼猴桃十八洞村漫山遍野,但是又小又硬,並不討喜。一開始石志剛並未從中覺出希望和前景。「回來後想了一晚上,決定接下這個活,我們可以努力種出品質最好的獼猴桃。」石志剛說。
  • 獼猴桃有什麼營養價值?哪些人吃獼猴桃好?
    所以奇異果就是獼猴桃的一個人工選育後的品種,皮表絨毛分布均勻,手感光滑;而它的老祖宗中華獼猴桃,絨毛分布不均,觸感粗糙。獼猴桃有什麼營養價值?適合什麼人群食用?來跟我們了解一下吧!浦江黃心獼猴桃,點擊圖片購買👆獼猴桃被古人採食的歷史非常悠久,除詩經外,在《爾雅·釋草》中也有萇楚,東晉著名博物學家郭璞把它定名為羊桃。
  • 陝西武功:產業扶貧託起小康夢
    還先後為文化、文體、慈善事業捐款捐物32.5萬元,資助150多名貧困學生140萬元,深入參與到社會扶貧中來。2019年,公司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公司所在地武功鎮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小麥玉米良種繁育示範鎮,實現了貧困戶、企業、區域經濟的三贏。
  • 獼猴桃的奇異之旅 - 北京日報客戶端
    但是,雖然歷史記載源遠流長,證明其上千年前就出現並被食用,我國的獼猴桃卻一直都未被馴化栽培,相比果園裡人工栽種的桃、李、梨,屬於獼猴桃的位置直到幾十年前還是在山間小徑上。究其原因,一是獼猴桃喜陰怕曬,畏旱又怕澇,對水分土壤的要求都較高;二是獼猴桃屬於雌雄異株,花朵對蜜蜂的吸引力不強,人工栽培的難度較大。但這不影響古代醫學家對獼猴桃的濃厚興趣。
  • 粵桂扶貧協作又有新成果!鶴山企業家投資龍州,推動產業扶貧
    鶴山企業家投資龍州,推動產業扶貧 2020-04-08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小獼猴桃 鋪就致富路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高李村通過項目實施對全村所有耕地進行了平整深松,並把環村生產路也進行了硬化拓寬,平整出來的3500畝土地劃分到戶後,全部實施節水灌溉項目,為發展農業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大方縣羊場鎮坪寨村:獼猴桃結出致富果
    走進羊場鎮坪寨村田壩組獼猴桃種植基地,只見毛茸茸的獼猴桃掛在枝丫顯得沉甸甸的,不少遊客穿梭其中採摘獼猴桃。「我種了60多畝獼猴桃,去年開始掛果,賣了5萬餘元,今年要不是受氣候的影響,那肯定是大豐收。」基地負責人王厚鈞說。
  • 國內首個獼猴桃壓差預冷催熟裝置在周至研製成功 即食獼猴桃成消費...
    「消費扶貧e起來」第二季陝西獼猴桃產地行走進周至縣陝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主網紅主播直播推介經過催熟處理的即食獼猴桃。陝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索江濤介紹獼猴桃壓差預冷催熟一體裝置。 12月18日,「消費扶貧e起來」第二季陝西獼猴桃主產區全媒體宣傳營銷活動產地行第三站走進西安市周至縣,在陝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看到,該院研發的獼猴桃壓差預冷催熟一體裝置讓即食獼猴桃成為可能。
  • 巾幗抗疫在一線 全國工商聯女企業家商會捐款捐物超3.5億
    關鍵時刻,巾幗不讓鬚眉,全國工商聯女商會領銜女企業家們全力配合抗擊疫情,展開捐贈、採購物資等支援行動,展現了新時代女企業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截至2月5日,全國工商聯女企業家商會會員單位捐款捐物累計超過3.5億元,已有1500餘位女企業家助力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