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飛過來的他一家先後2人被確診,2人為疑似
鏡頭1
惠東二院再次接診一對母子疑似病例。4歲的患兒小傑(化名),1月22日隨家人從湖北武漢市坐飛機來海邊旅遊,爺爺、爸爸先後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在惠州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鏡頭2
2月13日,小傑出現發燒、咳嗽……,這可把家人嚇得夠嗆。因為小傑爺爺在12天前就已被確診新冠肺炎,爸爸又在4天前在惠東二院剛被確診新冠肺炎,也被送往市級定點醫院隔離治療。作為密切接觸者,且也是從疫區而來,小傑有很大被感染的風險,大家的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鏡頭3
第一時間接診的縣第二醫聯體成員單位平海鎮衛生院,將相關情況報告給專家組及政府部門後,考慮小傑疑似存在新冠肺炎,指令惠東二院及時派救護車將小傑接回進行隔離觀察治療。
鏡頭4
隨著救護車陣陣鳴笛聲,小傑被送到了惠東二院發熱門診。
憂心忡忡的媽媽隨小傑入院後,母子二人立刻接受了核酸檢測及其他相關檢查。當被告知胸部CT結果的時候,小傑媽媽更擔心了。因為CT結果報告母子二人肺部都有炎症,也就是說母子二人的疑似程度更高了。
鏡頭3
這裡科普一下,什麼叫疑似患者?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診斷標準,疑似病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學史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任意2條。
2.疑似病例=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鏡頭4
那麼,小傑媽媽為什麼沒有不舒服也要接受相關檢查呢?被檢查出肺部炎症,情況嚴重嗎?
這就要從新冠肺炎的詭異性,潛伏期說起了……
鏡頭5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新冠肺炎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所以對密切接觸者行體溫監測,及早對疑似患者進行相關檢查是合乎情理的,能夠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措施。
鏡頭6
新冠肺炎臨床分型有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輕型臨床症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普通型具有發熱、呼吸道等症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
鏡頭7
那麼檢查出肺部炎症,小傑媽媽就被確診新冠肺炎了嗎?
那倒不是。確診病例診斷標準是在疑似病例的基礎上,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
1.實時螢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所以母子二人當務之急是要等待專家會診,一邊接受醫院隔離觀察治療,一邊等待核酸檢測結果。
鏡頭8
接到通知後,樂分陽主任第一時間前往會診,為小傑查看病情,報專家組討論後,確定母子均為疑似病例,同意將母子收住七樓隔離留觀病區進行隔離觀察治療。
鏡頭9
住院後,小傑的體溫仍然一直波動在37℃——37.8℃,屬於低燒,間中咳嗽、無痰、無乏力、無腹瀉、無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較穩定,但是考慮到有些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變化快,所以,作為一名兒科醫生,又是救治專家組的成員,樂分陽非常重視,時刻關注小傢伙的病情,並全程指導發熱門診醫生進行診治。
鏡頭10
到了第二天,母子二人的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是陰性!第一關順利通過,得知結果的小傑媽媽喜出望外,並在心裡暗自祈禱希望接下來的檢查都能順順利利。「自己受苦不怕,就怕苦了孩子」,媽媽這樣說道。在接下裡的幾天裡,通過治療後,小傑的病情逐漸好轉。且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核酸檢測中,兩人的結果均是陰性。
鏡頭11
隔離留觀病區的護士顧不上防護服的厚重,飛奔到小傑的病房,告訴她這個大大的喜訊。因為結合病情的好轉、連續3次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再過一關:胸部CT複查炎症吸收良好,她們即可達到出院標準。幸運之神會遲到,但是絕不會缺席。
鏡頭12
對,天遂人意,終極BOSS之戰闖關通過:母子二人複查CT示肺部炎症均吸收良好,結合發熱等症狀明顯改善,經專家組討論:達到出院標準,於2月20日下午出院,回當地繼續接受居家隔離觀察。
鏡頭13
惠東二院兒科經常要接收醫聯體成員單位轉送上來的小患兒,他們不是發熱、咳嗽,就是胸部CT異常等。「檢測結果怎樣啊?考慮什麼病?現在這種情況怕不怕啊?」等等……
面對醫聯體成員單位的醫生或患兒家長的眾多問題,樂主任總是不耐其煩、言簡意賅地重複最新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最新防控措施,解決醫聯體成員單位兒科醫生及病人家屬的擔憂,充分發揮醫聯體優勢,助力基層防疫工作。
鏡頭14
樂分陽表示,病魔無情,每一例疑似患者特別是患兒,都深深地牽動著自己的心。看著一位又一位患兒出院,作為一名兒科醫生,我甚是欣慰。
鏡頭15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作為醫院疫情防控火線上的一個分支戰隊,我有信心、有能力帶領兒科團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為我們祖國的花朵保駕護航。
下集預告:大結局,究竟是什麼抗疫戰略,讓人頻頻點讚惠東二院兒科?(推出時間:3月1日17:00)
供稿:惠東縣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宣傳小組
圖片:惠東縣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宣傳小組
編輯:惠東縣第二人民醫院宣傳部
審核:吳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