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出馬,生活就有滋有味

2021-01-10 阿拉逍遙有

下得廚房操弄美食的大神幾乎每天都離不開蔥姜蒜三劍客,今天就來聊聊其中之一的姜客。

廚房裡,超市買的生薑沒等用完,總是爛掉其終,不知何故?坊間總有一種說辭,說是噴了什麼什麼,這姜就不會失水,分量就重了,但這姜最後沒保「晚節」----姜變質了是事實。於是,想自己種幾棵試試,很想收穫沒噴什麼的原生態生薑,想起這已經六月,錯過了三四月種植時間,但還是想試種,這也是看官見到下面圖片中,挖出來的姜那麼小個的原因了。

現在的中餐料理,如果沒有生薑,那是無法想像,醃魚滷肉什麼的,製作過程始終離不開姜,那麼,這「姜」的歷史何時開始?今天,就來扒扒有關「姜」的前世今生,無論遠古還是現世,無論調理身體,還是烹飪燒煮,老「姜」出馬,方可一統「姜」山。

「姜」字,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許慎《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姜,神農居姜水,以為姓。從女羊聲。顯然,「姜」字最早是作為姓氏的,後才有作為植物的「姜」字。

關於姜的種植食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墨子》一書中有講到,「今有人於此,入人之場園,取人之桃李瓜姜者」,那時,種姜就已經與種桃李一樣普遍了。《管子》中提到了姜的藥性,「群藥安生,姜與桔梗,小辛大蒙。」《論語》中則有記述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習慣,每次吃飯都有姜,只是每頓不多食而已。孔子為什麼要食姜?宋理學大師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孔子食姜的嗜好作了闡釋,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故不撤。」孔子活了73歲,這在春秋時期絕對是高壽了,其中應該就有食姜健體功勞。看來,生薑一開始是為便利身體康健的;而現代,隨著科學發展,健體功能雖然弱化,但依舊承繼著,身邊薑茶薑湯薑餅薑糖等還是不時可見;現在的姜,更主要是作為佳餚伴侶,不給薑片,廚師幾乎沒法下手。

古代醫人很早就對姜的功效有了透徹認識,漢代《神農本草經》說,「乾薑,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久服去臭氣,下氣」;而古代文人則賦予姜以美好傳說,神農嘗百草,誤食毒菇昏迷,甦醒後抓拔身邊「尖葉草塊莖」放嘴裡嚼,過不久,肚子咕嚕咕嚕,洩瀉過後,身體全好了。神農姓姜,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薑」,使之生的姜,讓人活下來的姜。

姜,不但有藥用價值,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司馬遷在《史記》中有「千畦姜韭其人與千戶侯等」的記述,意思是某人如種一千畦姜,他就可以相當於一個具有千戶農民為他交租的侯爵,這不僅說明我國種姜歷史,也說明了種姜有很高產出效益。即使現在,市場的姜也不便宜,前幾年有「姜你軍」的無奈;還有前幾天,媒體報導,英國聖誕購物季「一姜難求」,多從中國進口生薑的英國超市表示,因疫情而封鎖,人們不得不在家做飯,姜消耗大增,而中國產姜區因雨水而減產,於是英倫有了「一姜難求」現象。

關於姜,古代詩人也不曾冷落過它,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詩句說明了魚與姜的特殊親密關係;韋應物「魚鹽濱海利,姜蔗傍湖田」寫出了姜早已跟蔗一樣普遍種植;宋代詞人吳文英「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詞句,更是道出了姜之味早已深入人心。

姜姓的久遠古老,姜質的健體功效,姜味的調諧料理,以及「姜你軍」「一姜難求」現象,讓人對姜不免又愛又恨。

姜,在現代美食生活中,具有無可替代性,從某種意義上,姜,即使不是C位料理,也是調味界不敢小覷大佬。活在當下,須得老「姜」出馬,一統「姜」山,你的生活才會有滋有味!

切出姜芽
培育姜苗
移栽園地
挖姜起獲
本地小姜
小小收穫

相關焦點

  • 出馬仙老香根_詳解
    這也就造成了部分出馬弟子不能看事的原因。二.功德果報出馬仙弟子很被動,沒有選擇權利,只有認命的份,仙家立堂目的是為了人仙合一,仙家是利用人身藉口傳音,借體為人看事救苦救難。以行善積德為目的,當然種善因得善果,仙家借弟子人身濟世度人,仙家和弟子都是一種修行,同時弟子本人和仙家都會有功德有福報。但是出馬仙弟子作惡事,就會得到更大的惡果。
  • 我獨自生活:讓姜Gary青睞有加的女演員來了,難怪宋智孝會吃醋
    自從全炫茂和韓慧珍因分手下車後,韓綜《我獨自生活》就成了一檔由女性MC樸娜萊主導的節目。在樸娜萊的帶領下,節目逐漸形成了以girl power為特色的獨特定位。從收視率和品牌評價等方面來看,這些獨自生活、事業有成、興趣廣泛的女藝人們,已經成為了觀眾所自然而然傾心的對象。
  • 「薑還是老的辣」出處在哪?跟一名神醫的經歷有關
    「薑還是老的辣」出處在哪?跟一名神醫的經歷有關文/無計讀史薑還是老的辣,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挺熟悉。現實中,姜這種作物,還真的是越老越辣,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呢?一、生薑和老薑我們平常用來吃的生薑,指的是比較「年輕」的姜。老百姓們喜歡在菜品裡添加一些薑片、薑絲,用的就是這個階段的姜。由於生薑中含有許多的姜辣素,所以嘗起來很辣。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用生薑來給食材去腥。
  • 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秘訣,在這裡
    我想,首先,活著肯定有意義,要不人類為什麼能生生不息,社會生活為什麼會如此豐富多彩?其次,我們活著的意義,其實應該是角色擔當。人活著,很自然地,就擔當了很多很多角色。為了擔當好這許許多多角色,她的每天都是忙碌的,充實的,累著,快樂著,痛苦著,煩惱著……她的生活豐富多彩了,她的人生的意義都在其中了,直到有一天她退休了,老了,離開人世了,仍然會有許多人記得她,懷念她。演繹起來,這個人的一生就是這樣的。
  • 仙家,出馬與出馬仙十七:出馬弟子越來越年輕且越來越多三點感悟
    大家好,我是唐奇奇,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唐奇奇生活說。01為什麼出馬仙弟子越來越年輕化?以前,在我們的印象中,能夠出馬看事的都是大爺大媽那個年齡段的人,一般都會是40歲以上的年齡。就像我小時候嚇著以後,給看事的是某個奶奶,包括長大還未成年時走南闖北,東跑西顛,老不回家,家裡老人給找的看事的大爺,基本都是歲數比較大的人。那為什麼現在的出馬仙弟子越來越年輕化了呢?
  • 象棋高手雲集五裡鎮,排名靠前多為老齡棋手,薑還是老的辣
    贊助企業的老總也親自出馬,到比賽現場觀看比賽並在現場捐資助賽。經過一系列廝殺,本次比賽的前三甲已經衝出重圍,蓋棺定論。其它比賽數據和名次也正在匯總過程中。從本次比賽看來,參賽棋手都發揮不錯,展示出了非常高的行棋水平和令人稱讚的比賽品格。
  • 一頭蒜,幾根蔥,真的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從上次深夜聊的麻辣小龍蝦、炸醬麵,繼續聊到白斬雞、飛刀王、臭刀魚。其中情節,有滋有味,堪比下酒好菜。彼時,我在想,若是梁實秋先生來煙,斷然會與嶽先生月下頻酌,把酒言吃。會吃,絕對不是饞。而是一種生活態度。雅舍談吃中,梁先生說,北平的飯館幾乎全屬煙臺幫。誠如梁先生所言,煙臺的確是一個多數人都能說起幾個拿手菜的蕞爾小城。
  • 材料作文寫作指導: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生活才能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生活才能有滋有味,有聲有色。請你根據對上文的理解,寫一篇文章。要求: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②字跡工整,書寫規範,字數 600~800字。③文中請不要出現真實姓名、班級、校區。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襲本試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
  • 南茅北馬——出馬仙淺談
    其實茅山道術只是在我國南方盛行,而北方最出名的當屬出馬仙,因此有南茅北馬之稱。出馬仙發源自我國華北地區,後來傳入東北,又融入了薩滿教的元素,使得出馬仙在東北更加盛行。其中又分為出馬仙和保家仙。顧名思義,保家仙只是一家一戶供奉的一些靈怪地仙,用於自家保平安。
  • 出馬仙的由來【東北護法仙】
    出馬:北方稱為搬杆子、頂香火頭、領兵帶隊的。南方稱為出殼、落座、放桌等。隨著地域的不同,叫法也很多。但最終都是一個目的,有一個弟子(也稱弟馬)帶領一個仙家的堂口,為人查事看病。古時候人們信奉狐狸,蛇,黃鼠狼等妖怪,所以有了巫師這個行業,延續到現今就是出馬。
  • 每天都給自己一個小驚喜,生活就會變得有滋有味
    若自帶陽光,到哪裡都是一片明朗;若自生慧眼,則生活中處處皆風景;若心中有愛,當然可以處處感受到人間真愛……人生不易,請每天都給自己一個小驚喜,生活就會變得有滋有味……愛好是自己送給自己最珍貴的禮物。以下都是我的小小傑作,也是我生活快樂的體現:這是一顆神奇的雙色茉莉,又稱鴛鴦茉莉,花苞開放初期為紫色,無香味。大概兩天後變成淡紫色,有特別好聞的香味,而且香味極濃。大概再過1--2天,紫色變得更淡,呈現出白色中略帶紫色。大約再過1--2天,紫色完全消失,變成純白色。香味也隨之變淡。白色的茉莉大約還可以再開放一個星期。
  • 說說立堂出馬正確的理解仙家
    如果你家就是保家仙的緣分,就算你出馬了以後是不會四方走八方挪的,作為保家仙一樣的堂口保護弟子家裡家外,現在這樣的堂子不在少數,有的保家仙看一些小事還行,但是你想去給別人立堂口,那就難了,因為你們家的保家仙沒那麼大的本事。
  • 年底了,刮油瘦肚子,這7道家常素菜,清淡低脂卻有滋有味!
    其實,從健康的角度老說,冬季多吃一些肉食也不沒有錯,但要把各種肉食按照一定的量食用,不能頓頓肉食。另外還建議大家多吃一些牛羊肉之類的肉食,少吃大肉,太過油膩的食材儘量少吃,不要給腸胃增加太多的負擔。做為家庭最主要的飯菜提供者,在我們家裡,冬季吃素菜的頻次要大於吃肉菜的頻次,為什麼呢?主要因為我和老公已經年近中年,面臨著「三高」的壓力,所以在一日三餐上我們特別注意。
  • 俗話「薑是老的辣」,後半句十人九不知,但卻同樣經典!
    它反映了老百姓平時的家長裡短,也體現了古時候百姓的生活風貌,同時還寄託了導人向善的良苦用心。而俗語中關於為人處世的經驗探討從來沒有間斷過,那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更是家喻戶曉,可見老如果用來形容年齡確實徒增悲傷,但如果用來形容經驗和閱歷反而使人喜上眉梢。還有一個略帶貶義的成語叫「老奸巨猾」,雖然聽起來不雅,但多少還是實力的象徵。
  • 「出馬仙」到底是怎樣一種身份?
    文 | 初為霓裳看到這個題目後,我想很多聽說過出馬仙,或者了解出馬仙,再或者自稱出馬仙的朋友們都有自己認知。但是大家的認知當中有多少是靠譜的?是真正客觀合理的看待這個身份的呢?作為出馬仙,我們沒必要妄自菲薄,我們沒偷,沒搶,緣主有問題不解,來到我們面前,我們先顯道再收費,對得起天地良心。那麼下九流又怎樣?職業無高低!誰敢說底層社會的人就一定不好?上流社會的人就全是好人?
  • 出馬仙|立堂後是否需要「養堂」?
    二、很多師傅說,出馬立了堂後,你現在的不順身體的不舒服就都好了,然後出了後讓你養堂,告訴你養堂和養病有關,立了堂後在養堂期間,身體會慢慢變好。答:你得先分得清到底是實病還是虛病。實病找醫生,虛病看大仙。照這麼說,癌症出個堂就能好了?
  • 薑還是老的辣,詩麗吉釋放西拉米攪亂局勢,蘇提達或將兩手空空!
    薑還是老的辣,詩麗吉釋放西拉米攪亂局勢,蘇提達或將兩手空空。蘇提達成為王后之後並未盡心照顧提幫功,反而處處為自己的孩子著想,私心太重。但是蘇提達已經形成一定的勢力,甚至與帕公主來往密切,身份不高的人都難以動搖她。
  • 出馬仙:出馬仙的起源和出馬的原因
    什麼叫出馬?(依據地域的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當地叫出殼,還有的叫落座、安桌、等等,現在又有一個新的說法叫出道,但不管怎麼叫都是大同小異)出馬便是望文生義,能夠領兵帶隊打仗了,古人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能出馬者必定是個帥才,有本事的,若是沒有修煉、沒有真實的功夫是不能稱為出馬的。能出馬的仙怎麼顯現他的身手呢?
  • 「立堂出馬」小心成為孤家寡人!
    黃小仙本來我不太想寫批判性文章,因為「出馬」這件事本就虛實參半,實在沒有辦法太教條的去樹立一個所謂的「行業標準」。但是現在的不少年輕人確實有些不爭氣,寧可偽裝出馬騙取錢財也不想找一份工作踏踏實實的活著。講一下黃小仙最近經歷的一個真實事件:前段時間跟幾個閨蜜小聚,其中一個閨蜜帶了一個新交往的男朋友,好巧的是這哥們兒自稱是「新出馬的」。
  • 出馬仙如何做到人仙一體
    出馬弟子,是仙家意願的傳達者,一般稱呼為:「大神」大仙「香頭「等。  出馬:北方稱為搬杆子、頂香火頭、領兵帶隊的。南方稱為出殼、落座,放桌等。隨著地域的不同,叫法也很多。但最終都是一個目的,有一個弟子(也稱弟馬)帶領一個仙家的堂口,為人查事看病。  古時候人們信奉神鬼,所以有了巫師這個行業,延續到今日就是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