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惟一
經過近一年的申報、調研、培訓、評審,2020年12月9日上午,新密市成功創建「河南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豆腐之鄉」授牌儀式在魯班張尚品豫菜新密市溱水路店舉行。
新密市歷史文化悠久、餐飲文化底蘊深厚,評審結果顯示,新密自然資源豐富、餐飲地域特色濃鬱,具體表現為「物產豐富,農業傳承萬餘年」、「百花齊放,新密美食享譽全國」、「特色鮮明,豆腐文化源遠流長」。新密市的打虎亭漢墓被譽為漢代生活的百科全書,其中的《豆腐製作工藝圖》,使新密成為豆腐的發源地,從漢代至今,豆腐在新密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製作豆腐需要經過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成形這幾道工序,打虎亭漢墓《豆腐製作工藝圖》石刻幾乎都做了細緻地刻畫。《豆腐製作工藝圖》展示了漢代人們製作豆腐的完美過程,在國內絕無僅有,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豆腐製作圖畫。先前一般認為我國的豆腐製作起源於宋朝,此畫的出現證明最少在東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已經開始製作豆腐了,將豆腐歷史前推了千年以上,為世界豆腐找到了源頭。
新密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齊智慧
在授牌儀式上,新密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齊智慧致辭,他表示,這兩項殊榮是各界對新密市的極大肯定與支持,也是新密餐飲歷史上的裡程碑事件。
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宋春亭
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宋春亭宣讀《關於授予新密市「河南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名城」、「河南豆腐之鄉」稱號的通知》。根據《通知》內容,兩項評審是依據《河南省「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名城」、「美食之鄉」、「美食街區」認定基本規範》,根據新密市人民政府發函申報,新密市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推薦,由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組織專家進行調研評審。
隨後,河南省商務廳服務貿易和會展業處副處長呂珣、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宋春亭為新密市鄭喜旺餐飲、鄭州市西秀餐飲等企業頒發河南名店、河南風味名店和河南名菜牌匾。
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河南省旅遊局正廳級巡視員何琳,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席郭京普,新密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嶽慧玲,新密市政協副主席宋林祥為「河南省豆腐之鄉」揭牌。
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賈連朝,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張海林,新密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姚志剛,新密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齊智慧為「河南傳統餐飲歷史文化名城」揭牌。
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張海林
張海林會長在總結髮言中對新密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對新密市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的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豆腐這種食物,是中國為世界飲食貢獻的一個奇蹟,新密市打虎亭漢墓展示了豆腐的完整製作工藝,新密也是岐黃文化的發祥地,因此,新密處於中華餐飲文明的頭部地位。他說,餐飲文化自信是國家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體現,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推動的餐飲名城打造工作,就是在挖掘餐飲文化、理清餐飲歷史脈絡、樹立餐飲文化自信。
新密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豔豔,新密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馮嵩懿,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副會長、新密市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會長張書安,魯班張餐飲出品總監陳偉以及新密市上百家餐飲企業代表出席揭牌儀式。
新密的歷史和文化從遠古40多萬年前一直到今天,從未間斷,中國歷史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在新密找到印證,這使新密成為一個天然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新密曲梁古城寨遺址和劉寨新砦遺址的發現,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溯源做出了重要貢獻。古城寨遺址(黃帝軒轅丘)出土了大量玉、石、骨、蚌和陶器,其中陶器有鼎、罐、甕、缽等,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況。劉寨新砦遺址(夏啟都城)出土的不僅有製作精美的陶器如子母口甕、簋形豆、雙腹豆、豬首形蓋鈕等,還出土有玉鑿、紅銅容器等高規格遺物以及獸面紋、雕刻精細的夔龍紋等,反映出當時都邑的生活。還有早在一萬年前的新密李家溝文化時代,新密的先民已經在溱水岸邊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種植粟、黍等糧食作物,同時發明了陶器,開始蒸煮烹飪食物,李家溝人能喝上熱水、吃上熟食。1978年在新密超化鎮莪溝北崗挖掘發現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表明,早在8000年前,這裡就有了十分發達的農耕文明。這裡有完整的村落房屋遺址,出土有磨製得十分精緻的石磨盤、石磨棒,說明這裡的農業文明已達到相當高度;這裡出土有全國唯一的陶豬、陶紡輪,說明那時,當地人們就已開始飼養豬等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