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11年出巡5次,真是遊山玩水嗎?專家:你看路線,就明白了

2021-02-07 戰無不克123

有著「千古一帝」之 稱號的秦始皇,奠定了中國千年以來的歷史,統一六國,席捲八荒,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成為皇帝之後,也並沒有閒著,從公元前200年開始,他便修築「弛道」,專門提供自己出遊之用。所謂「馳道」,也可以理解為如今的高速公路,然而這加上長城,也累壞了老百姓。那麼秦始皇週遊的目的是為什麼呢?不少皇帝都有著出巡的習慣,難道秦始皇也僅僅是為了遊山玩水嗎?

作為一名雄才大略的君王,這麼看顯然是低估了嬴政的能力,專家會告訴你,看看秦始皇巡視的路線就知道了。

第一次,秦始皇「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也就是從寧夏。到甘肅,以及天水和禮縣,實際上,這裡正是秦國徵討六國之前的大本營,秦始皇此舉的意義,目的也在於鞏固後方。

而第二次出巡,在第三年便開始,嬴政經過的地方,包括東方六國各地郡縣,因為戰亂,很多地方都被毀壞,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依然堅持出巡,他一路上「逢大風」、「水波惡」。以至於「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很顯然,秦始皇出巡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遊玩,此時秦朝統一併沒有多久的時間,嬴政的主要策略,還是在於鞏固自己打下的地盤。

至於第三次,同樣也是歷經千辛萬苦,他帶著隊伍到山東半島的沿海地區進行巡遊,結果「始皇東遊至陽武搏狼沙中,為盜所驚。」這次巡遊,秦始皇除去安撫和震懾齊國貴族之外,還有一個神秘的目的,那就是尋找長生不老藥,他還專門讓徐福帶著500童男童女,駕船出海,結果徐福等人一去不回,相傳他們到了日本。

215年,秦始皇進行第四次巡遊,此時匈奴捲土重來,因此秦始皇的目的地,在北方,他讓「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北擊胡,略取河南地」,並且抵達了內蒙古,陝西榆林等地方,為了抗擊北方的強敵,秦始皇還下令修築700公裡,直通內蒙古包頭的「秦直道」。

214年,秦始皇再次出巡,設置桂林象郡,並將犯下錯誤的人送到偏遠山區去墾邊,除此之外,蒙恬也率秦軍奪取陽山北假一帶,驅逐戎狄。

至於秦始皇的第六次出巡,他先後到達了湖北湖南等地,然而在途中因為水土不服,從而病死。而在他去世後,趙高篡改遺詔,擁立胡亥上位,結果在秦始皇去世兩年後,就匆匆滅亡。

實際上,回顧之前這麼多皇帝,喜歡到處跑的,基本沒有什麼昏庸之君,從李世民再到乾隆,甚至是隋煬帝。在演義小說中,隋煬帝是為了跑到揚州去看瓊花,這才下令民夫開鑿運河,南下江都。

而楊廣真正的理由,實際上是在大業十一年,為了鎮壓當時南部地區的叛亂,「海賊李子通擁眾渡淮,自號楚王,建元明政,寇江都。」只不過隋煬帝不曾料到的是,他將部隊帶到了南方,結果北方的起義軍卻又嚴重起來,最終腹背受敵,而將士也是人心思變,人人渴望回到故鄉,從而為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是「朕」?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上位以後,憑藉著秦國強大的實力,將其他六個國家逐一擊敗,成功的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並且稱自己為始皇帝,將自己的功績和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相提並論。    皇帝這個稱呼自從秦始皇開發出來之後,成功的在中國流傳了近兩千年的時間,同時流傳下來的還有秦始皇對於自己的專屬稱呼——朕。那麼秦始皇為何用「朕」做專屬自稱?史學專家表示:將「朕」拆開看就明白了。
  • 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少水銀?專家:看看周圍的石榴樹,你就全明白了
    秦始皇自13歲繼位,就開始修建陵園,由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大將軍章邯監工,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徵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總共徵集了72萬人力,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佔地面積為56.25平方公裡,2000多年以來,「千古一帝」的陵墓流傳著數不盡的傳說。
  • 秦始皇死的前一年,連續發生三次異象
    秦始皇完成了老秦人世世代代相傳的夢想,兼併六國,統一天下。統一天下的秦始皇還統一天下的文字,統一天下的度衡量。雖然秦始皇的統一行動在當時不被百姓認可,還遭到一部分百姓的反對,但是最後證明秦始皇的統一行動是對的。毛主席評價秦始皇:「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
  • 秦始皇的神秘,眾說紛紜看過來
    當時,從皇帝(秦始皇)、諸侯上將軍(項羽)直到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都是坐西向東的,秦始皇生前是天下之主,死後的陵墓理所當然地也要坐西向東了。 縱觀秦始皇一生,他遣徐福東渡黃海,尋覓蓬萊、瀛洲諸仙境,並多次親自出巡,東臨碣石,南達會稽,在琅玡、芝罘一帶流連忘返,對東海仙境分外嚮往。 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考證。
  • 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水銀?專家:你看看周圍石榴樹的狀況,就全明白了
    秦始皇自13歲繼位,就開始修建陵園,由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大將軍章邯監工,統一六國後,又從各地徵發了十萬多人繼續修建,總共徵集了72萬人力,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佔地面積為56.25平方公裡,2000多年以來,「千古一帝」的陵墓流傳著數不盡的傳說。
  • 秦始皇到底長啥樣?專家依據用AI還原,網友看後:王者風範呢?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他的一生相當精彩,13歲登基,20多歲掌權,30多歲一統天下建立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相信歷史上很難找出第二個如此「趕緊」的皇帝。
  • 秦始皇銅車馬上那把傘,才是最逆天的設計,你了解有多逆天嗎?
    1980年,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封土西側20米處的一個陪葬坑裡,出土了兩乘大型陪葬銅車馬,一前一後排列。製作年代至晚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10年之前。 可埋在土坑裡時,它們是這個樣子的↓  當時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了青銅器文物修復專家,經過近8年的緊張修復,終於讓它完整地,重現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
  • 秦始皇陵有多少水銀?專家說:看山上長的石榴樹,你就全明白了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趙政的陵寢,這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也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秦始皇陵建立時間於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時間為三十九年。秦始皇陵 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而又設計完善的陵寢。秦始皇陵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這些在象徵著帝都鹹陽的皇城和宮城。
  • 真是秦始皇一生不立後的原因嗎?
    真是秦始皇一生不立後的原因嗎?說起趙姬這個人,我想很多人都不太陌生吧。她就是秦始皇的生母,但是這個人不管是在專家的討論中,還是在影視電視劇中都是受著很大的爭議。有很多人都說他是一個生性十分放蕩的女性,他的一切行為深深地影響了秦始皇,所以才導致秦始皇對女性都沒有任何的好感,甚至說討厭女性,所以才會一生都沒有娶個皇后。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下面就是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秦始皇尋仙之旅:在山東親自射殺的「海神」,到底是啥動物?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東徵。在泰山立石刻字,歌頌秦之功德。「就算你是神,我也要把你打下神壇。」根據史料記載,數日之後,秦始皇「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這一年的七月,秦始皇在返程的路上去世,短短的三年之後,他用畢生精力打造的人間帝國就轟然倒塌。而那些聳立在各處的頌揚他偉大功績的石碑也如沙塵般風化而去。
  • 這才是「焚書坑儒」的真相,專家直言:我們冤枉秦始皇2000多年
    然後我們看最早總結「焚書坑儒」的史料出自哪,司馬遷的《史記·儒林外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算算時間,司馬遷出生於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距離秦始皇駕崩也就過去60多年的樣子,和我們這個年代到開國那會兒的時長差不多。
  • 千古一帝的最後11年:迷信、暴虐與功業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 圖源/電影截屏 03.尋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之一,是他在生命的最後十一年,進行了五次出巡當然,秦始皇巡遊的目的是「東撫東土」「威服海內」,這也是一種樹立威望的行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即滅六國後的第三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向東來到了泰山,召集齊、魯儒生七十餘人登上山頂進行封禪大典,並立石頌德。
  • 1974年後,兵馬俑有過三次「復活」事件,看專家如何說?
    中國歷代皇帝的古墓大都被偷盜過,但是唯獨秦始皇的墓依舊保存完好,沒有被偷盜過,根據考古學家勘測周圍雖然有幾個盜洞,但是距離秦始皇的墓還有一段距離所以並沒有深入到秦始皇陵中,不過秦始皇所建造兵馬俑的熱度似乎要比秦始皇反響更高。在1974年後,兵馬俑有過三次「復活」事件,這一切都是真的嗎?看專家如何解說!
  • 秦始皇陵中究竟澆灌了多少水銀?看了山頂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秦始皇陵的偶然發現 秦始皇是千百年來中中華最優秀的一個人物,開創了一個統一的國度。在一些學者專家看來秦始皇是一個以前從未有過的絕世英雄,他的才能可與諸多聖人比肩。千古一帝秦始皇在歷史上很有名,他的名字至今都被鐫刻在歷史的碑記上。外國曾經評選中國十大偉大人物時,就把秦始皇給評選上了。由此可見,秦始皇對世界都存在很大的影響力。
  • 「亡秦者胡也」與「明年祖龍死」——秦始皇生前兩大奇異預兆
    話說公元前215年,始皇帝第四次出巡,巡查東北兩面。有盧生從海外求仙歸來,帶回來一個圖讖,上寫「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聽罷之後很是驚慌,這句話的意思是「滅亡秦國的是胡」。直到秦國滅亡之後,大家才突然明白這個「胡」其實指的並不是胡人,並不是匈奴,而是指的秦始皇自己的第十八子,後來的秦二世胡亥。
  • 「焚書坑儒」的真相,專家發話了,我們冤枉秦始皇2000多年
    魯迅最直接地說:「秦始皇真是冤枉了他,他的吃虧是在第二世死了,一班幫閒的人都替新主子說他的壞話……」也不提秦始皇其他的「罪過」,單說焚書坑儒這個,不,兩個吧。我們先來達成一個共識:「焚書」和「坑儒」是兩碼事。
  • 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未娶?他到底是怎樣的人?
    倘若秦始皇一生未娶,就不會有公子扶蘇,也不會有秦二世了。但是,很多人推斷,秦始皇沒有立後,這個推斷合理嗎?先說下我的立場,我贊同這個推斷。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1)史書中不見有關秦始皇皇后的記載。2)秦始皇陵陵園內並沒有皇后墓,除非他的皇后和他同葬一棺之內,但是基本上可以排除這個可能性。歷史上秦始皇后宮女人無數,但是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後?秦始皇臨死前才傳位給公子扶蘇,此時扶蘇並沒有被立為太子。可見,秦國一直處於無後無太子的狀態。可見,秦始皇並未料到自己會死在巡遊途中,因為秦始皇一直執迷於長生。
  • 專家:背後「苦衷」太無奈!
    專家:背後「苦衷」太無奈! 尋常百姓把「食」看得尤為重要,全國的八大菜系,還有各個地方的不同特色菜品,琳琅滿目,叫人口水直流。而作為人中之龍的皇帝,更是把把「食」推崇到了極致。從飛禽走獸到滿漢全席,每一道可以說是色香味無一缺失,品相誘人,垂涎欲滴。為什麼古代皇帝基本沒胖子?
  • 秦始皇在位期間,為什麼沒人敢造反?看看他五次東巡都做了什麼
    歷史上的秦朝評價不一,歷代史官對秦朝的看法也不一樣,其次就是史官對秦始皇的看法更加不同。在歷史上出現了秦始皇是昏庸暴君的評價,其次也出現了秦始皇屬於千古一帝。無論怎麼看,秦始皇大一統的功績都是無法磨滅的。
  • 秦始皇陵至今不挖,是何緣由?看完衛星雲圖後,就能明白了
    「皇帝」一詞的創造者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後,以「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來形容自己的豐功偉績,並從中將皇和帝兒子取出來,作為自己一統六國後的帝王稱號,從此皇帝成為了從秦朝開始,之後的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最高權力統治者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