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值最辛苦的夜班、「有家不敢回」的他們,便是戰鬥在貴安新區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在貴州醫科大學大學城醫院的這支隊伍中,還有好多「90後」,他們擔起了守護生命的重任。
貴州醫科大學大學城醫院發熱門診工作人員,鄧衝,1996年11月生,現23歲
鄧衝其實並不是我們此次的採訪對象,但在我們進行拍攝的幾個小時裡,在「發熱門診、影像科、繳費處……」,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們向發熱病房副主任餘煥春打聽後才知,他是大學城醫院的「跑腿小哥」,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帶領病人做CT、幫病人取藥、繳費等等,讓病人減少和他人接觸的機會。據了解,鄧衝原來是一名康復科的康復治療師,疫情期間被調到發熱門診當聯絡員。因為在特殊時期,如果病人是病毒攜帶者在醫院看病時可能會造成其他人交叉感染,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發生,大學城醫院設立了「聯絡員」。
鄧衝:「現在是特殊情況,所有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大眾。因為在醫院要和病人近距離接觸,以防萬一為了家人健康我也不能回家了」。
像鄧衝這樣的聯絡員,大學城醫院目前有三個。據說他們微信步數最高的時候每天可達5萬步。作為發熱門診的工作人員,他們接觸的每一個病人都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他們減少了病人與他人接觸的機會,卻增加了自己感染的風險。
貴州醫科大學大學城醫院護士,李荷鑫玥,1999年6月生,現20歲。
下午兩點,到了要給隔離病房裡的病人輸液的時間。李荷鑫玥配好藥品後,準備開始做個人防護。她在柜子裡拿出一套白色防護服,沒用幾分鐘時間就熟練地穿好了。說起來好像很輕鬆,其實整個穿衣的過程只能靠她自己完成,特別是當要繃住腳尖,雙腿依次深入防護服褲腿中時,在一旁看的記者都捏了把汗。因為不能讓防護服拖到地上,李荷鑫玥只好不斷地調整姿勢,好不容易才穿戴整齊,緊接著口罩、護目鏡、手套……,等等防護用品一一穿戴完畢,一張稚嫩的臉很快被防護裝置遮住看不清。之後她拿好輸液要用的藥品後,給我們揮揮手,轉身經過半汙染區,進入隔離病房。其實在採訪中我們問及李荷鑫玥的年齡時,才知道學護理專業的她才20歲,在工作中如此成熟淡定讓我們敬佩。
李荷鑫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更多的護士在做的工作是消毒這一塊,還有為病人的治療。其實和之前的工作差不多,只是更繁瑣一些。家裡人是很支持我,因為又是學這個專業,我覺得沒什麼好怕的。」
貴州醫科大學大學城醫院醫生,文澤,1997年8月生,現22歲
發熱病房的副主任餘煥春趁著喘氣休息幾分鐘的時間,又不放心地來看看文澤做好個人防護沒有。在餘煥春給文澤整理眼鏡的時候,文澤高興地說:「今天護目鏡應該不會起霧了,早上他們有人發現用棉籤塗點肥皂水就能看得清!」。說話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大男孩的天真和可愛。
文澤今天的工作是負責採集咽拭子檢測核酸。現在所有發熱門診病人都要進行咽拭子檢測採集標本,觀察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文澤:「一個人的工作量大概是15分鐘,由於有很多病人,而且如果進去了就出來會很消耗我們的防護服,所以為了節約資源我們進到隔離病房就會待上很長時間。」由於做好全部防護後說話有些影響呼吸,文澤在接受採訪時不停地大喘氣。
當問到文澤害不害怕時,他回答說這是他的職責所在,但昨天和家裡人視頻的時候,爸爸悄悄告訴他媽媽私底下哭了。文澤:「我就說哎喲,不要怕,有什麼好怕的,我們這裡都做好防護的,比想像中得安全。」
採訪中我們感受到,這些醫護人員每天24小時的堅守,既有被感染的風險,又非常地辛苦。他們每天在生死線上和病魔作戰,沒有我們想像的那種驚恐和懼怕,而是樂觀、積極,甚至覺得是正常的工作。披上這身白衣,他們忘記了過年、忘記了周末,只記得在「戰場」上,就需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致敬,奮戰在一線的90後!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貴安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