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國中 我仍有夢再寫傳奇
撰文楊舜斌
桃源國中長年承受偏鄉教育的困境,
在師長們用心及各界善念應援下,
蓄積實力,期待擊出好球。
「預備!跑!」二十多位桃源國中棒球隊學生,在隊長潘元宏一聲令下,全力來回衝刺,在黃草上揚起點點紅土。
時序進入冬天,被群山所環繞的桃源國中,下午氣溫約只有攝氏十多度,但學生們依然精神抖擻的練習,不時用喊聲來激勵彼此。曾是職棒選手的豐偌暉教練默默在一旁觀看,他手邊放著一迭球員們的聯絡簿,因為球員都是住校生,他在校的角色就像是學生們的父親。
這天豐偌暉還做起了鐵工,焊接練習用的棒球防護網。他說,學校經費只有四萬,買不了多少組,但花同樣的錢、自己動手做,可以完成二十二個;鐵架焊好後,學生們練球結束,一起綁上網子。
其實球場內處處克難,許多棒球連外皮都不見了,只剩軟木纏著線的球體;球員休息區放球棒的地方,也是用塑料水管做的。
桃源國中位於臺東縣延平鄉,學生全是原住民,以布農族居多,其次是阿美族;全校僅有五十四位學生,一個年級一個班,九成也幾乎來自經濟弱勢的家庭。
⊙重新找回榮耀
延平鄉是紅葉少棒的故鄉,紅葉小學的棒球隊至今仍是比賽常勝軍;桃源國中是當地唯一一所國中,紅葉小學畢業生大多直升到這裡,但近幾年比賽卻常吞敗仗。
球隊前教練林德章是豐偌暉的父親,多年前身體不適,難以兼顧治療與球員訓練,人才日漸凋零;直到豐偌暉三年前因為父親的請託,協助重整鬆散的球隊,嚴格帶領,教育選手要有基本的球場禮貌和練球態度,球隊才慢慢上軌道。
豐偌暉坦言,棒球隊戰績不佳,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練習量不足。由於學生狀況還不夠穩定,必須透過不斷練習讓身體記憶,但晚上球場沒有照明設備,能練打的機會不夠,他只能期待學生下定決心,把握練習的每一分鐘。豐偌暉感慨,球隊人數不多,無法激發潛能,但他肯定選手素質不會輸別人。二○一七年九月,桃源國中棒球隊從近三十組強勁隊伍中脫穎而出,奪下耕元杯青少年棒球錦標賽冠軍。拿到打點獎的隊長潘元宏談起這件事,掩不住喜悅;他和雙胞胎的哥哥,因為小時候看漫畫而對棒球產生興趣,本來以為可以像故事主角一樣,但進入球隊才知道過程的辛苦。
潘元宏還不敢想像未來可以成為職業選手,但希望能考進棒球名校穀保家商,繼續磨練,超越現在的自己。
⊙達成防災免災
桃源國中校內有座一九七六年設立的蔣介石銅像,早已斑駁不堪,銅像正後方是教室,年代比它更久遠,除了屋齡老舊,加上積年累月的大小地震,天花板、窗框處處龜裂,雨天還會滲水,耐震能力也低於標準,數年前就被政府判定屬於危險教室,禁止進入。師生們克難使用後棟的專科教室上課,等待遙遙無期的重建經費補助。
不遠處的老師宿舍,也十分簡陋,因為環境潮溼,處處壁癌,剝落時的粉塵更讓長時間住宿其中的老師困擾。還有用鐵皮和磚造的簡易餐廳,完全沒有抗震能力,有些建物鋼筋甚至裸露在外,讓專業人員看了直搖頭。
二○一六年三月,慈濟基金會援建桃源國中教室、老師宿舍及餐廳工程,由於位置在山坡地上,周圍又有林木環繞,因此採用斜屋頂的一層樓建築,教室及宿舍的建築基地也整合防洪滯洪設施及保水功能,並設置雨水回收系統,將建築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重建期間,校內諸多建物也進行耐震補強,包含學生宿舍、辦公大樓等,在有限的空間內,師生們時得更換上課及辦公地點,住宿生則在圖書館內打地鋪休息。直到二○一七年七月,新教室與宿舍落成啟用,學生們終於可以安心上學,靜思書軒也捐贈軟硬體,打造「人文閱讀空間」,期待透過好書涵養學生品德。
「新的校舍採光良好,很涼爽、很寬敞。」桃源國中李紹平校長感謝慈濟援助,也相信學生有了好的環境,可以更加快樂學習;未來除了將繼續支持棒球隊,這學期也導入技職試探課程,與附近民宿、退休校長結合,利用社團課指導經營、煮咖啡等技能,因應地方發展特性,讓學生畢業後也有一技之長。
雖然偏鄉教育問題非一朝一夕能解,但孩子就是未來的希望;在師長們的用心及各界的善念灌溉下,終有一天能長成茁壯的大樹。
本文選自 靜思電子書--舊法新知
瀏覽往期內容,請點擊藍色字連結:
【舊法新知】不要吝於說慈濟
【舊法新知】善用生命成就慧命
【舊法新知】既本具佛性,何必學佛?
【舊法新知】慈濟十戒是必須身體力行的戒律
【舊法新知】維持體力,激蕩腦力
【舊法新知】希望,不曾倒下
【舊法新知】落實清淨安和的菩薩境界
【舊法新知】眾愛,相伴前行
【舊法新知】善力,磁吸效應
【舊法新知】病中聞法心自由
【舊法新知】順理成道
【舊法新知】菜蕊阿嬤發大願
【舊法新知】微隙揚善 守心不動
【舊法新知】聞法受用,轉變人生
【舊法新知】要向「鐵板」說抱歉
【舊法新知】也要當自己慧命中的貴人
【舊法新知】「佛心」長駐心頭,「師志」銘刻於願力中
【舊法新知】心單純,事就單純;心能合,力才能合
【舊法新知】會理合心
【舊法新知】真煩惱假煩惱
【舊法新知】人生與眾生 視自己作為
【舊法新知】看山又是山
【舊法新知】實心實做好人生,過關
【舊法新知】搶救生命大福田
【舊法新知】演繹真理,經典傳世
【舊法新知】法不自了,精進共行
【舊法新知】育善覺性,擔籮無量
【舊法新知】清流護地,水養福德
【舊法新知】施醫滌心,聚眾拔苦
【舊法新知】「心急」,今昔之不同
【舊法新知】不輕行道,寸愛灑鋪
【舊法新知】風飄信深,心燈遞傳
【舊法新知】覺情相續,菩薩無退
【舊法新知】 來生的三個願望
【舊法新知】壽量銀行存高齡
【舊法新知】正確的修行態度
【舊法新知】大林慈院醫療志工李美英
【舊法新知】慧命的活泉
【舊法新知】上孝下育
【舊法新知】慈悲之境
【舊法新知】真實故事 才有說服力
【舊法新知】影響人心的力量
【舊法新知】人生只有一次
【舊法新知】海南女兒回家
【舊法新知】菩提傳承,竹喻生息
【舊法新知】回歸起點 拉出愛的延長線
【舊法新知】在醫療中見證慈善的偉大
【舊法新知】鏡頭下的酸甜苦辣
【舊法新知】為一萬個家庭奔走
【舊法新知】行動傳法 連結心靈共鳴
【舊法新知】世間愚痴的人
【舊法新知】珍惜唯一的每一秒
感恩您的關注!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慈濟大良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