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使命而致遠
——Business for a Purpose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企業發展步履維艱。可以預見,一大批企業又將被淘汰,但總有企業能穿越周期,歷經變遷,與時代為伴!那些歷經百年的偉大企業,無不以解決社會面臨的問題為「使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商機,為社會和個人持續地創造著價值。這些偉大企業凝結著一個個生命個體,形成組織,使陌生人之間的合作變得緊密,從而讓企業擁有了持續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了不竭發展的動力。殼牌中國集團執行主席張新勝先生以殼牌為例,講解一個企業如何矢志不移地堅守企業使命,創造百年歷史。
初冬的杭城,寒風蕭瑟,更添了幾分寒意,但這阻擋不了同學們探求知識的腳步。12月2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新大樓中央報告廳洋溢著火熱的氣氛:《因使命而致遠》主題講座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聘任儀式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大樓隆重舉行。本次講座,由殼牌中國集團執行主席張新勝先生以殼牌為例,為大家講解一個企業如何矢志不移地堅守企業使命,創造百年歷史。殼牌中國政府事務及業務支持副總裁王威先生,殼牌中國油品貿易與供應業務總經理沈劍平先生,殼牌中國政府事務及業務支持總經理——下遊及項目技術部張燕怡女士,殼牌中國政府事務顧問張環環女士,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朱原,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謝小雲,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助理、浙江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小毅,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人力資源中心主任李賢紅,浙江大學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裘婷等共同出席了當天的活動。
當日活動由浙江大學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小毅主持,王小毅老師分別介紹了殼牌中國公司和管理學院的各位來賓,並對各位嘉賓、師生、校友的到來表示真摯的感謝!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謝小雲代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致辭。謝小雲教授表示殼牌公司歷史悠久,從1894年殼牌公司把第一桶煤油運入中國距今已近130年。一百餘年,滄海桑田,從工業化萌芽、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到改革開放,中國經歷了多個關鍵性發展節點,殼牌公司也隨著中國的發展,成為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的參與者、親歷者。如今,全球化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一大批「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如何在全球化與本地化之間取得平衡,融入世界發展的歷史,這需要一種智慧。殼牌以多元化發展理念,全球布局,兼具全球化與本土化運作的經驗值得中國企業學習與借鑑。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謝小雲致辭
張新勝先生擁有工程學碩士和化學博士學位, 在過去20年擔任企業主要領導的角色。他於2015年7月1日起擔任殼牌集團執行副總裁,殼牌中國集團執行主席。在過去幾年內,他推動了一系列大型投資和業務轉型項目。他於2011年在英國倫敦加入殼牌,擔任殼牌集團副總裁和全球航空業務總裁。他為該業務做出眾多突出貢獻,制訂了新的戰略並帶領團隊實現了業務的贏利增長。
在加入殼牌之前,張新勝先生曾擔任美國卡博特(Cabot)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集團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和全球工程和項目負責人。曾在加拿大,美國,馬來西亞,中國上海多地工作十八年。
殼牌中國集團執行主席張新勝先生
「我非常高興能夠來到浙江大學。下午的時候,和同學們交流,大家很優秀。我看著大家年輕的面龐,感覺自己也年輕了不少!現在,挑戰很多,變化多、不確定性也多,這也是機會。今年,我國經濟依舊保持著穩定增長,而世界其他一些經濟體陷入了停滯,甚至倒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我們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他動情地表示:「有志者事竟成。浙大學生堅持求是創新,也是有志者,要立志貢獻社會,這個志就是使命。」
張新勝先生在演講中說,使命就如同北極星一樣,指引著前進方向。他舉了兩個例子,生動地引出了他的觀點。曾有員工諮詢他,工作要怎麼樣才能有意義?張新勝先生表示,通過工作,取得報酬,滿足生活的需要,這是人之常情。倘若要尋求工作意義,就要轉變一下思考觀念和角度,更多去思考客戶的需求,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為客戶服務,才能夠做得更好。另一個例子是創業機會。張新勝認為創業要有使命感。創業機會就潛藏在我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當中,要善於發現、善於解決問題,這時你就會發現遍地是機會。
在工作和生活中,使命就是幹事的激情、力量,是合作的橋梁;使命更是創新的源泉。
當前城市消耗約四分之三的全球主要能源,並排放了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一半以上。預計2050年,全球將約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目前這一數字只有50%左右。目前,世界上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生活在無電環境中,還有幾億人口無法獲得持續、穩定的用電。
這表明,世界需要更多能源。2015年。世界有超過70億人口,預計到2070年,人口將超過100億,屆時的能源消耗預計會是2070年的兩倍。
除此之外,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世界油氣資源分布不平衡,世界各地對油氣需求不一致。
面對環境問題,我們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地球環境將持續惡化,其後果不堪想像。要做出改變,世界需要更清潔的能源。
現在,技術進步讓能源轉型成為可能。張新勝先生認為,轉型的重要一點,就是調動創新能力、積極性。他表示,能源是一個大課題,不能僅憑一己之力,要依靠多方的協同才能真正實現。在這一方面,殼牌公司領導並致勝能源轉型。殼牌力爭在2050年或更早,成為淨零碳排放的能源企業。公司運營方面,在2050年或更早實現全線產品製造過程淨零碳排放。產品組合方面,升級殼牌的產品組合以降低碳強度。至於剩餘的碳強度,也要充分規避。通過與客戶合作,以減少他們使用殼牌產品時的碳強度。
在談到能源轉型的戰略與投資時,張新勝先生提到,殼牌的上遊油氣業務會為能源轉型提供健康的現金流。同時,賦能能源轉型業務,促使能源轉型。新成長方面,會開發電力和新燃料,加快客戶向淨零碳排放的步伐。
一個企業要保持活力,要健康發展,那麼,擁有包容和多元的企業文化,為員工創造開放、尊重的工作環境很重要。殼牌公司的員工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並且,尊重女性、尊重個性。
殼牌的使命感還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設立創之道(LiveWIRE),支持創業創新;二是積極投資能源普惠項目;三是投資教育,培養未來型人才。
在演講最後,張新勝先生說,未來幾十年,殼牌將致力打造一個新型能源體系,這需要更多方力量的加入。他特別指出,能源行業是一個增長行業、快速創新行業,不是傳統行業,也不是夕陽行業,是朝陽行業。他期待有更多人加入這個行業,共同打造可靠、高效、負擔得起、綠色的能源體系。讓工作有價值,生命有意義!一起撬動美好的未來!
在之後的問答環節中,張新勝先生還與MBA同學們積極地進行互動。
在講座過後,舉行了簡短且隆重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聘任儀式。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朱原為張新勝先生頒發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聘書,並為其佩戴浙江大學校徽。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謝小云為張新勝先生贈送了浙江大學MBA教育中心吉祥物「創創」。「現在,我也是浙江大學的一份子了!」張新勝先生動情地表示。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日後張新勝先生作為兼職教授,將充分利用自身社會資源,密切校企關係,推進校企合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爭取或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條件。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朱原為張新勝先生頒發兼職教授聘書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朱原為張新勝先生佩戴浙江大學校徽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謝小云為張新勝先生贈送吉祥物創創
Q&A
Q1. 剛剛您提到不同的人員構成有不同的優勢,我也覺得有道理。這是不是也會影響我國企業在全球化員工融合方面的決策?
答:首先你是認同文化多樣性帶來的優勢的。我國也在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西方國家之所以發展迅猛,離不開他們的人才優勢。如何發揮人才優勢也是一個挑戰。人們習慣慣性思維,外來人的到來會激發思考,不要輕易批評不同觀點,不同人才的參與是有意義的。
Q2. 您多次提到了激發人的不同性,團隊要求協同一致,是不是矛盾?人的思維定式是否難以改變?對於青年,有什麼建議?
答:不矛盾。Team work,在團隊合作中,要求成員發揮各自優勢;diversity,每個人角色不同,但我們有著同一個目標。Mind set,要改變人的思維定式,難在個體自身必須自己希望改變,如何僱傭對的人,涉及到個人與企業的價值觀是否一致。
對於青年一代,每個人都有優點,對青年注重引導,發揮、放大他們的優點,揚長避短,每個人都有潛力。
Q3. 企業和哲學的關係?運用哲學思維解決問題是不是比較好?
答:個人看法是,在使命感之外,從更高的高度去認識要做的事情。比如如何看待競爭對手、合作夥伴。在引導能源轉型方面,我們希望競爭對手一起參與,大家參與,影響力也更大,新體系的打造,不能單打獨鬥。這時,競爭對手就成了合作夥伴,而這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Q4. 殼牌與多家「浙商」企業有合作,請問您對「浙商」有何評價?
答:浙江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實幹能力都很強。浙江民營經濟很活躍,民營企業發展到現在,也非常不容易。他們創造了中國經濟的奇蹟。現如今,在世界舞臺上,民營企業依舊活躍在各行各業,要為浙江的企業家點讚。
信息來源/2020級品牌合伙人 徐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