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裡約奧運會第一個比賽日,杜麗在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落後美國選手1環屈居第二,孫楊在男子400米自由式決賽中以0.13秒之差摘得銀牌,賽後不少媒體以「痛失金牌」為題發布了新聞,但「痛失」二字卻招來了包括papi醬在內的諸多網友的口誅筆伐。
2004年,22歲的杜麗一戰成名,四年之後在北京,杜麗經歷了大悲與大喜,四年前的倫敦,杜麗一敗塗地。2016年,34歲的杜麗早已為人妻為人母,然而在去年年初,這位兩枚奧運金牌的得主在退役近3年之後毅然決定復出徵戰裡約奧運。退役三年,又用一年時間重新站上奧運賽場,這位媽媽選手所付出的艱辛,無需多言。
當這位早已功成名就的奧運冠軍放棄與兒子相處的時光重回訓練場,當這位媽媽選手揮汗如雨終於踏上裡約奧運的賽場,又有誰能說杜麗不是期盼再次讓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升起。
所以,當杜麗敗給比自己小15歲的塔拉謝爾,筆者以為從杜麗的臉上看到的是「惜」,不是痛。
2011年,尚未經過奧運賽場洗禮的孫楊在上海遊泳世錦賽上以14分34秒14打破了由澳大利亞名將哈克特在快速泳衣時代創造的1500米自由式世界紀錄,一年以後的倫敦奧運會,孫楊一舉拿下400米自由式和1500米自由式兩枚金牌,然而在去年的喀山世錦賽上,手握400米自由式和800米自由式兩枚金牌的孫楊卻在1500米自由式開賽前宣布退出了比賽。此時,心肌缺血的症狀已經對孫楊的耐力產生了巨大影響。
作為一名中長距離遊泳運動員,超人的耐力和後程爆發力一直是孫楊的取勝法寶,但由於長期受心肌缺血影響,孫楊的耐力和後程爆發力一直在減弱,倫敦奧運會後,孫楊的主管教練從朱志根變為張亞東,孫楊也逐漸由中長距離選手向中短距離轉型。在這個奧運周期內,孫楊一直在同心肌缺血的症狀作鬥爭,雖然身體狀況同四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孫楊一直在為奧運、為金牌堅持。曾經的中國蛙後羅雪娟因為心肌缺血23歲便早早退役,如今誰也無法預知孫楊的狀態還能保持多久。
所以,當受心肌缺血困擾的孫楊以0.13秒的微弱劣勢不敵霍頓,甚至賽後還受到霍頓「禁藥騙子」的侮辱,從他的淚水裡我們讀到的是「憾」,而不是痛。
在今日痛失金牌的新聞轟炸中,與其說是運動員在痛,不如說是部分媒體以「痛」吸引受眾眼球的功利心在作祟,「標題黨」體育精神之貧乏才是我們應該反思的的「痛」。
奧林匹克的魅力在於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道路上的汗水與堅持,在於國歌奏響,五星紅旗升旗時為國爭光的驕傲。奧林匹克是競技體育的狂歡,是運動員探尋個體乃至人類極限的歷程。34歲的杜麗克服種種艱難重歸奧運賽場是為在堅持奧運精神的道路上探尋自己的極限;心肌缺血的孫楊縱然狀態大不如前仍在泳池拼搏是在追求「更快」的極限,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每一位中國健兒對於勝利的渴望,所以當中國健兒在場上拼殺,我們有理由期待他們的汗水終將獲得回報。
如何正確理解運動員的個人價值,如何在痛、憾、惜中體味不同的人生況味,追求正確的體育精神才是你我應該思考的事兒。
趣讀奧運 | 裡約開幕式的這些大逆轉和大內幕,你一定不知道!
好燃!裡約奧運開幕式精華大放送,動圖看不停!
美女、桑巴、球王……明日七點裡約奧運會開幕!這些亮點你怎能錯過?
來源:央廣網
作者:周陽
本期編輯 :李昭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