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導演大師班舉辦,滿滿「小動作」的他為上影節畫下句點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今天很榮幸參加大師班的活動,請大家多多關照。」8月2日,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出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學堂」的活動中,成為本屆電影節最後一個出場的影人。

等待第一個問題時,他捋了捋頭髮,整理了一下襯衫和袖子,身後牆壁上微微傾斜的小畫呈現出玫紅色調,和藏青色的襯衫似乎形成某種視覺構圖。室內開著燈,從背景裡可以看到日本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透過窗簾,照出一抹淡淡的藍色。 「相隔兩地,只好遠程參加,但通過這樣的方式依然可以和電影人交流,這是沒有差別的。」是枝裕和輕輕說道。

面對難題,他託起下巴沉思

習慣於呆在攝像機後面,自拍攝像頭讓是枝裕和頗有些不習慣。他的小動作很多,時而撫摸下巴上的鬍鬚,時而捋一下眉毛,若有所思。

畫面中偶爾會露出稿紙和筆,聽到翻閱和寫字的聲音傳來。現場提問的每個問題似乎對他來說都有些難,甚至只是舉個作品中的例子,都要託著下巴想一會兒。

當被問到這次疫情會帶來怎樣的趨勢時,是枝裕和歪著頭想一下說,「不知道」,但他還是努力從自己的經驗中找尋可以給出的答案。「我現在拍電影也會受到疫情影響,需要思考如何和疫情共存。但我本身是一個對於發生的事情反應稍微慢一點、需要時間消化的人。2001年日本發生大地震,直到現在我還覺得沒有完全消化掉,包括這次疫情也是如此。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會用作品不斷地表現出眼睛看不到的,但能夠感知到的東西。」

「反應稍微慢一點」,正像是他在大師班現場的表現。是枝裕和的語速不快,常常會因問題複雜而閉上眼睛,捏著下唇,偶爾也會說著說著突然卡住,喝一口紅茶再繼續。

對中國觀眾來說,是枝裕和已經是一位不需要特別介紹的導演。他的電影作品《下一站,天國》《無人知曉》《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比海更深》《海街日記》《第三度嫌疑人》等,都在國內擁有眾多影迷。但是枝裕和似乎還沒有打算對自己的過往作品去做理論總結,一些抽象的創作問題常常讓他「困擾」良久。

一位網友提問,「如何平衡戲劇性以及真實情感之間關係」,對他來說也許是最難的一個問題。是枝裕和想了很久,為了給出最精確的解答,他拆解了這個問題。「儘管我不覺得我的電影有戲劇性,但我想你想要問的應該是人物描寫與故事性之間的關係。我們會覺得,單從人物的描寫上來講,未必真的能夠讓故事成立,一定要在故事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刻畫人物。」

有一個問題讓他覺得輕鬆。「您最近在讀哪本書?」一開始,是枝裕和笑著說,「不想分享」。他很快從畫面中消失,再出現時,手裡拿著幾本最近新買的書,並湊近鏡頭向觀眾展示。「最近這十年我每年都在忙於拍電影,大多是讀和作品相關的參考文獻,從亞馬遜上買回來的書也幾乎沒有時間讀。」這幾本書是他自己感興趣的,包括《恐龍的發現》《喪服》等——令人意外的是,是枝裕和對恐龍感興趣。「我從小就喜歡恐龍,也喜歡去挖化石。疫情期間,我有了時間拿鏟子去挖,還真挖出化石來了。」他有些神秘地說。

談樹木希林:拼命工作,為了不讓她失望

2018年,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獲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那一年,是枝裕和帶著《小偷家族》參加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成為當年展映單元的爆款。

同樣是在2018年,在《小偷家族》中飾演奶奶角色的樹木希林去世。樹木希林曾出演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小偷家族》等6部影片,和他有著如同母子般的合作關係。當被問起他心目中的樹木希林的形象時,是枝裕和再次陷入沉思。

「樹木希林女士對我來說是工作當中不可或缺的夥伴。我很難用言語表述她在我心目中是怎樣的人。她在工作中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當你在工作中有什麼做得不太充分的地方,她一眼就可以看穿。當人們看不上對方的時候會說,我再也不想和他(她)接觸了,所以我每天工作都非常拼,就是為了不讓她說出這句話來。」是枝裕和說著,眼神中帶著傷感。當被問起戲劇性與真實感時,他再度提到了樹木希林。「樹木希林每次會非常認真地讀劇本,在拍攝現場她會看著劇本說,這個人真會這麼講話嗎?這種臺詞成立嗎?她不只會對自己的臺詞提出一些意見。」

是枝裕和還在影迷的層層追問下,分享了一些關於《小偷家族》背後的拍攝故事。「有場小女孩不想回家,擔心被媽媽打的戲份。開始我想烘託氣氛,讓她有那樣的心情,但沒想到那個小女孩一下子就生氣了,怎麼也不拍了。她是一個表露直白的女孩子,這個時候我們覺得其實等待最重要,就像培養孩子一樣。我們讓她跟媽媽出去散步,記得拍攝的時間原本是上午,等到她自己說可以拍時,已經是下午了。擅長拍小朋友這件事情不是天賦,而是你能不能等得了。」

談《真相》:想學法國日常化拍攝模式

是枝裕和的最新作品是由凱薩琳·德納芙、朱麗葉·比諾什、伊桑·霍克主演的法語電影《真相》,該片曾入圍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也參加了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

《真相》全程在法國拍攝,這是是枝裕和首次執導外語片。他曾在和導演李安、奉俊昊對談時請教過他們如何使用非母語語言進行拍攝的話題,得到一致樂觀的回答——「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法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也一直鼓動他在法國拍攝,「歐容一直跟我說,用非母語拍電影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剪輯,事實的確如此。」

拍攝《真相》時,是枝裕和對法國電影拍攝和欣賞的日常化有很深的感受。在法國,電影就像日常生活的延長線。走在街邊,隨處都有電影院,大家也把到影院看電影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在法國拍攝《真相》時,凱薩琳·德納芙堅持每天8小時工作制,吃晚飯之前要結束拍攝,大家都會各自回家吃飯。工作人員裡有一位單身母親,也得以在拍攝完成後去幼兒園接孩子,過自己正常的生活。

「在日本拍電影像在做大型活動,一說拍電影,就要一起吃、一起住,甚至大家都要為此犧牲一些睡眠時間。這種拍攝方式無論對於演員還是工作人員來說負擔都是比較重的。 在日本,我們也希望今後可以進一步接近法國的拍攝方式,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拍攝環境。」是枝裕和說。

是枝裕和生於1962年,馬上要邁入六十歲。當被問起六十歲後作品會發生怎樣的轉變時,他微笑著搖頭,抱起雙臂,再一次回答「不知道」。「變化的契機並不只是年齡,如果從主題上來說,之前是以家庭為主,但是從《第三度嫌疑人》開始更關注社會性,整個鏡頭的視角會往這方面發生一些轉換。」

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當天,是枝裕和還在努力地創作劇本,為明年的拍攝做準備,「請大家靜候佳音。」

是枝裕和的答案為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後一場活動畫下句點,工作人員激動地上前和他「雲合影」。聽到現場播放的音樂,是枝裕和伴隨著節拍輕輕搖頭,直到配合完所有環節,他起身離開,也許回到了劇本寫作的書桌前。背後的牆上露出一個懸掛低矮的鐘,像他的電影創作一樣步履不停。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上影節「電影學堂」大師班陣容公布:是枝裕和,賈樟柯,河瀨直美在列
    賈樟柯導演大師班線下活動:2020年7月25日 14:00-15:00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番禺路400號)賈樟柯:中國導演,製片人,作家。沙姆斯的導演長片處女作《憤怒》改編自Philip Roth同名小說,2016年在聖丹斯和柏林電影節首映。沙姆斯最近為烏爾善即將問世的史詩三部曲《封神榜》擔任劇本顧問。他同時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擔任教授,講授電影史與電影理論。
  • 「平凡大師」是枝裕和
    作者 / 念北  今天是是枝裕和58歲的生日。  要說當下在國內觀眾心中,尤其是文青影迷群體中,哪位日本導演最受歡迎?  是枝裕和必定位列其一。  而在電影之外,是枝裕和是一枚妥妥的吃貨,自稱最愛去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因為那裡東西好吃;也是不折不扣的「追星族」,常常為能在活動上見到自己喜愛的導演和演員而興奮。
  • 影院不開門 導演要營業 電影大師是枝裕和也來直播
    記者獲悉,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將於6月25日開通網絡直播,與中國影迷分享其代表作之一《比海更深》的創作故事。對於文藝片影迷而言,這無疑是今年上半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互動。影片以颱風過境為時間點,展現了中年大叔良多狼狽不堪的前半生,同時又讓觀眾看到了他潦倒生活裡微不足道的幸福和細枝末節的溫暖。該片2016年入圍第69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還被影迷評選為當年豆瓣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8.7分)。
  • 是枝裕和中國直播首秀:再沒有哪位導演比他更關注「失敗者」
    為致敬坎城,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攜手數夢雲聚願DDDream和b站,共同策劃推出了以「雲上坎城:夢境之旅」為主題的雲觀影活動。其中,日本著名電影導演是枝裕和於第二天的展映和觀眾「雲見面」:在電影《比海更深》線上展映的映後直播中,導演是枝裕和與電影學者支菲娜對話,並回答觀眾的提問, b平臺直播間人氣值一度超過16萬。
  • 上影節首日開票多部影片「秒空」 | 毒家日報_文藝_澎湃新聞-The...
    本屆上影節展映將於7月25日至8月2日進行,除了在淘票票開票的線下展映部分,還將在優酷平臺進行線上展映。電影快訊【許鞍華與蒂爾達·斯文頓獲終身成就金獅獎】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宣布將終身成就金獅獎頒給許鞍華與蒂爾達·斯文頓,以嘉獎她們在電影事業做出的傑出成就。
  • 電影《風平浪靜》在上影節舉辦了發布會和首映見面會
    7月29日,電影《風平浪靜》在上影節舉辦了發布會和首映見面會。導演李霄峰、監製黃渤、製片人頓河,領銜主演章宇、宋佳、王硯輝,特別出演鄧恩熙、周政傑、張建亞、編劇餘欣等主創集體亮相。章宇感嘆這是他演過的最慘的一個角色,宋佳的存在拯救了他。
  • 是枝裕和—另類出圈記
    今天是是枝裕和58歲的生日。 要說當下在國內觀眾心中,尤其是文青影迷群體中,哪位日本導演最受歡迎? 是枝裕和必定位列其一。
  • 《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十年風格蛻變
    和很多人一樣,進入大學後他才發現,學文學並不代表會成為作家。在沒有手機和網絡的年代,沒心思學習的他迷上了學校旁邊的電影院。從早到晚,每天在學校和電影院來回跑。費裡尼、特呂弗、黑澤明、小津安二郎、成瀨已喜男……這些大導演的作品都是他搜尋的獵物。在平均一年三四百部的閱片量薰陶下,他漸漸培養出對鏡頭和影視語言的敏感。
  • 深度對話丨是枝裕和與奉俊昊
    看電影/畫外音 看電影雜誌周二,我們推薦了是枝裕和的新作[真相]。今日讓我們從他和奉俊昊的對談中,再次深入了解這兩位亞洲頂級導演,看看他們對於電影的理解。我覺得吧,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導演和您,您兩位導演在引導兒童演員去演戲這方面,真的可以說是讓人驚嘆的大師級別。我經常對此感嘆敬佩不已。這次也是帶領著祥太與百合兩位兒童演員,展現出了讓人讚嘆的表現。雖然這是很概括性的提問,但在這方面確實有很多想要向您請教的。是枝裕和:剛才聽到把我和阿巴斯導演放在一起,感覺有些不妙。
  • 張毅曾奪金馬獎最佳導演,19歲就成為小說作家,精彩一生畫下句點
    導演張毅離世! 他創辦的琉璃工房1日發出聲明:「親愛的工房朋友們,我們敬愛的大家長張毅已於11月1日清晨在妻子楊惠姍、女兒張源,及家人們的陪伴下安詳辭世,享年69歲。楊惠姍感謝這幾日來自全球各地朋友的關心集氣與助念,後續相關事宜安排處理中。感恩大家!」
  • 是枝裕和:在最真實的聲線範圍內,樸素地唱著自己的歌
    去年,是枝裕和帶著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來到上海,出席首映活動,並與中國影迷見面;今年,不僅新作《真相》(La vérité)作為展映片亮相,他還以遠程視訊的形式,壓軸登場電影節最後一天的大師班,與中國觀眾分享他的從影經歷、創作觀以及對日本電影現狀的認識。
  •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呈現看不見卻能感知的東西
    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系列活動「電影學堂」上如是說。8月2日,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後一天,「電影學堂」以現場連線的方式請到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分享創作心得。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老朋友,是枝裕和的作品一向是展映單元最為搶手的爆款,2018年,是枝裕和帶著剛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參加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雖然是枝裕和本人因疫情原因無法前來,但《真相》依然如約參加了本屆電影節的展映。「我把紀錄片視作一種方法,而不是一種類型。」
  • 是枝裕和、賈樟柯……上影節邀你與中外電影名家面對面
    威尼斯金獅獎與洛迦諾金豹獎得主、菲律賓國寶級導演拉夫迪亞茲(Lav Diaz)以及不需要定語描述的是枝裕和賈樟柯導演大師班線下活動:2020年7月25日 14:00-15:00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番禺路400號)
  • 是枝裕和導演,58歲生日快樂!
    是枝裕和所道出的情節會鼓勵觀眾與其相互貼近,並沒有在起始就鋪墊好了全貌,也見不到特意使然的對立橋段,他容許那是自然的流轉,在影片的周身設定溫柔的敘述,細微的線索積累成不可撼動的感懷,直至到達看到日出的一瞬間。截至目前,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已經五次入圍坎城電影節,其中四次主競賽單元;還有兩次入圍威尼斯電影節,其中就有今年9月份上映的最新作品《第三次的殺人》,影片的類型是他往年作品中從未有過的形式。
  • 李安在柏林電影節和是枝裕和聊了這些
    ——李安 柏林電影節七十周年大慶,專門舉辦了一個名叫「On Transmission」的單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與柏林電影節淵源頗深的七位名導演舉行對談;對談的對象則由他們自己選擇,往往是另一位在創作上和他們有所聯繫的導演。在對談前後,還會放映這兩位導演的一部作品。
  • 王小帥、馬基迪等中外導演將在海南電影節開「大師班」
    王小帥、馬基迪等中外導演將在海南電影節開「大師班」 發布時間:2020-12-06 23:15:24   作者:蘇亦瑜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如父如子:當是枝裕和談起侯孝賢與楊德昌
    >接下來是要邀請是枝裕和大師,我們會進行一個大概40分鐘左右的簡短的大師講堂。首先感謝是枝裕和導演,讓金馬這次有機會很榮幸可以放映《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這部意義非凡的紀錄片,而且,這次來TW還接受14天的隔離,一出關就馬不停蹄地為在導演工作坊上課,然後接著來到這裡跟影迷們座談。所以,我先請導演跟大家打聲招呼,說幾句話好嗎?
  • 重溫《步履不停》,悟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中的父子人生哲思
    《步履不停》中對於父子相處生活的書寫和細節刻畫,溫暖又不溫情,平實中蘊含著矛盾和衝突的暗流,戳中了我內心的痛點,喚起了我對於家庭關係和生活的反思。這部電影也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最滿意的一部,可以說是他的巔峰佳作。影片獲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是枝裕和也因此獲得最佳導演,豆瓣評分8.8分。
  • 李安對談是枝裕和:電影有自己的生命
    所有這些,都並不妨礙兩位導演嚴肅認真地討論對電影的理解,以及電影創作的各種問題,令觀眾受益匪淺。談到邀請是枝裕和導演來進行對談的原因,李安解釋,「我並不認識很多著名的導演,只有很少幾位。去年我主持了一個電影節,其中一個晚會上,我還在琢磨柏林嘉賓邀請誰,而這時他正和我坐在同一張飯桌上,我就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