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的五本英語啟蒙書,收穫良多,五本書各有千秋,側重點有所不同,英語啟蒙理念有很多相似之處,又各具特點。
汪培珽《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側重讀故事。廖彩杏《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側重利用優質有聲書。
吳敏蘭《繪本123,每個媽媽都能勝任的英語啟蒙》側重閱讀方法與技巧方面。安妮鮮花《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側重自然拼讀及英語分級閱讀。
蓋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側重製定習得、學得規劃步驟。五本書中,除了安妮鮮花《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外,其餘四本書都有書單推薦。
有人問我,如果只推薦一本書,我會推薦哪一本,我想了又想,說出了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可是我明明也很喜歡其他四本書。
所以這篇文章就囊括了五本書中最精華的部分。
如果有空,當然建議買書詳細閱讀,如果時間有限,也可以看看我做的每本書的讀書筆記,如果時間再再有限,那就看這篇文章吧
一、什麼時候開始英語啟蒙?
不論孩子多大多小,英語啟蒙現在立馬開始就對了!英語啟蒙是越早越好。
0-7歲是孩子們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年齡越大,語言的學習對於母語的依賴越強,一般認為十二歲是個界限。
17歲後會基本失去第二語言學習天賦,最後只能按照外語的方式來學習,想讓孩子比較容易地習得第二語言,就要趁早進行,越早越好。
從寶寶出生就可以開始親子閱讀,0—2歲是開始與寶寶共讀的最好時機,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時時刻刻都在「聽」。
親子閱讀可以提供寶寶豐富的英語「輸入」環境,讓孩子對英語產生好感度,建立起英語閱讀的興趣與動機,孩子日後會自發地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
二、為什麼要進行幼兒英語啟蒙?
為了讓孩子達到聽英文像聽中文一樣輕鬆?為了給孩子打開認識這個世界的一扇窗?為了幫孩子搭一座未來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我們有很多進行英語啟蒙的理由。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現在有條件這麼做。社會發展到今天,想吃什麼就能有什麼,想買什麼都能找到各種購買途徑。
想聽個英語兒歌,看個英語動畫片,讀個英語原版書籍更是輕而易舉,所以我們可以對孩子提前進行英語啟蒙。
難不成還要像我們(或者說像我)一樣,等初中才開始學一門語言,錯過了語言習得最佳時間,這一學就學了半輩子了,最後還不能融會貫通。
只要英語還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我們的孩子就要面臨著去學習掌握這門語言。
既然遲早要去學習,莫不如把握好幼兒語言習得的大好時機,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學好這門語言。
三、英語習得和學得區別是什麼?
「學得」( learning),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學教材,背單詞,學語法,就是典型的「學得」。
「習得」( acquisition),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小孩學習母語的過程,就是習得的過程。
習得類似我們的母語能力發展過程,是一種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學習過程。而我們通過上課,上培訓班有意識的練習記憶,只能稱為學得了。
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可大了,一種順其自然,一種是外力迫使,後者痛苦會多幾分吧,而且效果也不一定怎麼樣。
學得,主要在教室內進行,無論是培訓班還是學校,大都以學得為主。習得主要靠家庭,在語言學習啟蒙階段遠遠比學得更重要。
那麼我們就要在家為孩子營造習得環境,提供習得所需的資源。這樣就能做到,在學校或者培訓班完成「學得」的任務,在家完成「習得」的任務。
孩子越小,習得的比例應該越大,家庭發揮的作用越大。在幼兒階段,習得最好在英語學習的總時間裡佔到80%以上。
上小學以後,要讓「學得」的比例逐漸增加,最終在小學4-6年級達到1:1的比例,「學得」和「習得」各佔50%。
其實我多麼希望女兒學習英語的過程是100%習得的過程,想想也不太現實,畢竟我們也學習了那麼多年語文,雖然都不記得學習了什麼
在課堂上,讓知識系統化,查缺補漏一下,總歸是必要的。就像給孩子做英語啟蒙要看不同的育兒書一樣。
四、聽說讀寫,誰領跑?
一聽二說三讀四寫,是人類學母語的次序,也是語言學習的自然法則。聽力先行,這也是所有英語啟蒙大咖們的共識。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最關鍵的都是學習這種語言的聲音。英語啟蒙階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大量聽,獲得必要的輸入。
當孩子呱呱落地到會開口說話,少則一年半,多則兩年。這之間的靜默期,也就是什麼也不說,光是「聽」的時間,就長達兩年。
而孩子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在於成長階段是否大量獲得了發音清晰且內涵豐富的語言輸入。
關於聽力資料的選擇遵循「i+1」的可理解性輸入原則。「i」代表現有水平,「+1」代表在現有水平上只增加一點點的新的內容,以達到「可理解」。
實踐操作中可以選擇95%-99%聽懂的資料(即100個詞裡只有1-5個詞不懂),才能達到可理解性輸入。
原則上應該是聽力材料比閱讀材料難一些。只有這樣,聽力才能帶動閱讀,聽力詞彙轉變成閱讀詞彙。
聽力理解能力一般會高於閱讀理解能力,隨著年齡增長,二者的差距不斷縮小,一直持續到中學。
在啟蒙階段就讓孩子跟讀、背誦,甚至以閱讀為主展開教學,不尊重兒童的靜默期,逼迫兒童開口,越過聽說直接進入閱讀,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順序都應該遵循聽、說、讀、寫。「聽」排在第一位,其他三個都不要搶跑,搶跑無益,結果可能就是再重新都站在起跑線上,「聽」依然要跑在前面。
五、英語啟蒙輸入途徑有哪些?
想要收穫必須有投入,否則就是不勞而獲,同樣想要輸出(說和寫),必須有輸入(聽和讀),所以輸出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輸入的問題。
不論是英語思維的鍛鍊,還是自然拼讀的學習,都需要大量的聽讀輸入。
而沉浸式的習得法(二語習得法)是兒童學習外語的最佳路線—路徑最短,最有效,成果最好,過程最輕鬆無痛。
「沉浸法」( immersion),即為兒童創設語言環境,讓兒童在其中浸泡,通過無意識的學習,「習得」外語。
如果社會沒有語言環境,家庭同樣可以營造輕鬆愉快的英語學習環境。每天保證有一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孩子沉浸在英語語境裡,孩子也能夠做到習得!
那麼,如何在家庭中創造習得環境,建立全方位的英文環境呢?最重要的四項內容是:家長說英語,看英文動畫,聽英文兒歌、故事,讀原版故事書。
1家長說英語
只要父母有蹦單詞和說簡單句型的能力,就可以做孩子最初的英語啟蒙老師。
在最初階段,可以從單詞開始。原則是:名詞指著說,動詞TPR( Total PhysicaI Response)動作反應法。
名詞指著說,就是當要教給孩子的詞是名詞的時候,指著實物說單詞。比如指著蘋果說apple, 指著香蕉說banana。
動詞TPR,是指如果想教的詞是動詞,即一邊說一邊做,用演示的方法讓孩子理解意思。比如邊說stand up ,邊站起來,邊說clap your hands,邊拍手。
家長對孩子說英語,是最好的啟蒙方式。我們還可以和孩子做英語遊戲,比如「 spy with my little eye」、「Hide and Seek」遊戲。
父母英語發音好,就可以多教孩子一些。我們可以不說句子,只蹦單詞,只要讓孩子從我們這學到300-400個最基本的名詞和動詞,孩子就可以看動畫、聽故事了。
接下來把啟蒙的主要任務交給原版視頻和音頻,當然我們也要和孩子一起學,不時「現學現賣」,應用一下剛看過的內容,為孩子創造語言應用的實際環境。
2看英文動畫片
每天可以看原版動畫片20分鐘。動畫片中有情境,孩子可以藉助於畫面理解語言,因此看動畫片是僅次於交際的、很好的輸入。
如果父母已經在生活中給孩子輸入了一些常用詞彙,再找一些適齡的原版動畫片看,儘量找簡單的,讓孩子能夠看懂。
為了孩子的眼睛,每天看的時間可以定量不超過20分鐘,當然具體看多長時間自己來掌握。通常適合小小孩的原版動畫,一集也就幾分鐘,20分鐘能看好幾集呢。
動畫片中的一些詞彙,父母留意記憶一下,在生活中活用一下,加深孩子的理解。比如看了小豬佩奇中玩得「Hide and Seek」遊戲後,可以跟孩子一起做遊戲。
再比如,看了裡面小豬佩奇玩滑梯時所說的「Stand back,Ready,Steady,Go!」後,我們也可以用在日常玩耍中。
另外關於看視頻,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指南中規定:2歲前不建議看電視、電腦等電各種形式的視頻,可以給寶寶讀繪本、講故事;
3-5歲的孩子看視頻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越少越好,可以給寶寶讀繪本、講故事。
美國兒科學會則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不應該看電視,2歲以上的孩子每天看屏幕的時間不應超過1~2小時。
所以兩歲以內的小寶寶還是儘量不看視頻啦,兩歲以上的寶寶每天看二十分鐘、三十分鐘的動畫片,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
而且我們還可以分到不同時間看嘛,一次看兩集小豬佩奇十分鐘,看兩次才二十分鐘嘛。
3讀原版故事書
家長發音標準,就自己給孩子讀,如果對自己的語音不自信,也可以讓孩子聽故事的音頻(可以一邊聽,一邊看圖來理解)。
現在很多繪本都錄製了專業而精彩的音頻,日常生活也可以聽聽英文故事書音頻,或者讓孩子用點讀筆點讀。
在幼兒時期的英語啟蒙階段,英語讀物家長念,不需要讓孩子讀,在這一階段不提倡閱讀、認字,更不要學教材、背單詞、背課文。
女兒現在兩歲,讀繪本兩百餘冊,中、英文數量對半的樣子吧,一直以來讀繪本都是以我讀為主,聽音頻、點讀筆點讀為輔。
經過兩年的親子閱讀,我只想說,自己很享受和女兒一起讀書的日子,聽著她不停地說著「再讀一遍,再讀一遍」,我都不捨得直接停下來。
親子閱讀不僅有助於改善親子關係,還捎帶著做了孩子的英語啟蒙引導人,何樂而不為呢,拿起孩子的書,放下手頭的工作,一起讀起來啦。
4聽英文兒歌、故事音頻
聽英文故事、歌曲,還可以提取動畫片的音頻給孩子聽。
說句誇張的話,女兒可是在super simple song、洪恩巴迪、清華幼兒英語語感啟蒙、鵝媽媽童謠,還有wee sing的兒歌歌聲中長大的。
女兒玩積木的時候,玩拼圖的時候,也會把兒歌、繪本音頻當成背景音樂來播放,聽到特別熟悉的,她會停下玩耍,專心致志地聽一會兒,還會跟著蹦出來一兩個單詞。
現在還會把廖彩杏書單中的音頻作為背景音樂來播放,到現在差不多聽了四、五個月的時間了,每天聽的時間不等,裡面的很多錄音我都忍不住跟著唱起來了。
總之,這4種方法齊下,建立一個全方位的「二語習得」語言環境。
英語的世界是那樣大,我們學英語就是為了開闊眼界。人文的,科普的,多得難以計數的文學作品和電影電視,讓孩子沉浸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吧。
六、家長英語不夠好怎麼辦?
很多媽媽後臺留言說「我不會英語怎麼進行英語啟蒙啊?或者「我教錯了怎麼辦?」
吳敏蘭《繪本123,每個媽媽都能勝任的英語啟蒙》中提到:
們中很多人在帶孩子共讀英語繪本時很有壓力,擔心自己的英文不夠好,擔心「誤」了孩子的英語。
其實,父母真的不必有過多且無謂的壓力,共讀的目的是增加、營造家中的英語氛圍與英語聆聽環境。
更重要的是讓親子關係更緊密,讓孩子因為我們的投入,而對故事書產生好感與興趣。
在孩子英語學習的路上,父母並非唯一的學習來源,而同步包括有學校老師、影視、書籍、網絡等不同媒介,我們就沒必要為可能說錯的語法,或講到一半卡住而過度焦慮。
在日後接觸英語的過程中,孩子依然會有各種機會有英文的刺激。因此父母一時說錯並不要緊,其他環境提供的英語學習來源,大可彌補父母「英語不夠好」的缺憾。
而且在閱讀英文故事書時,不一定要「全英語」,與小寶寶的英語共讀,我們甚至可以中、英文夾雜著說,關鍵是說故事的熱情。
瞧!閱讀英文故事書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呢。
我們就不要給予自己太大壓力啦!想讓自己跟孩子說的英語、讀的故事書都得100%正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母語人士也不一定能做到呢。
而且對於我們自己不確定的發音還可以藉助詞典嘛。現在的電子詞典如此進步,還有真人發音可供參考,事先多朗讀幾次,再念給孩子聽。
朗讀幾遍後,可以再對著打分詞典說一遍,根據發音標準程度,詞典會給出一個大概分數的。
因為有電子詞典查單詞也變得很容易是不是?那幾個不確定不會的單詞就這樣輕鬆搞定了,讀英文繪本故事書就可以無障礙的進行了。
說到電子詞典,我手機裡可是下載了不少英語詞典,至少有十幾個英語詞典app,其中有免費的,還有花錢購買的。
可是最鍾愛的,用的最多的是歐路詞典。為什麼鍾情於這款詞典呢?
因為可以把喜歡的詞典都放在裡面,比如我用的歐路詞典裡擴充了詞庫:
柯林斯英漢、use the right word,vocabulary,牛津搭配詞典和葛傳槼慣用法詞典,使用起來太方便。
如果想查單詞「cow」,直接輸入單詞後查詢,可以看到電子發音,有英音,有美音,還可以跟讀,跟讀後系統會打一個分,還可以點「全球」聽不同人的真人發音。
關於單詞發音的問題就這麼簡單解決了,那麼如果不懂單詞意思,或者不知道這個單詞怎麼辦呢?
這幾個擴充詞庫絕對能夠解決99%的問題,繼續看cow這個單詞,詞庫給出了這麼多解釋和用法,很豐富吧?
當然那麼多電子詞典隨便下載一個用得順手的就好了,基本都可以滿足查單詞發音含義的要求呢。
小寶寶大多數繪本裡面的單詞不會太多,查一遍不確定的單詞可能就用幾分鐘的時間。當然如果不想自己讀,還可以入手點讀筆,點讀筆都有配套的點讀書,或者不怕麻煩自己製作也行。
毛毛蟲、小達人入手的人比較多,真的是點到哪裡讀哪裡。我也入手了點讀筆及配套點讀書,效果很好。不過給女兒讀繪本還是以我讀為主,點讀筆點讀為輔。
七、如何讀英文故事書?
讀英文故事是很多教育者最推崇的英文學習方式,作家字斟句酌後的精緻用詞,一方面擴大了孩子的詞彙量,另一方面能讓孩子模仿單詞的漂亮用法。
因此故事閱讀才是孩子學習單詞的最佳方式,也是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最佳方式。閱讀結構完整、有頭有尾的故事,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而產生合情合理的想法。
剛開始接觸英文童書,因為不認識任何英文單詞,孩子會先看插畫。
圖、文的緊密聯結,幫助識詞不多的孩子只看圖畫,就可以猜出故事內容,猜不出來也沒關係,了解故事大意就夠了。
閱讀的目的就在於發現整體意義。因此,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依賴中文翻譯才能讀懂英文故事的習慣。
要看到中文念中文,看到英文念英文,維持原汁原味。
這個時期的英語閱讀重點並不是「學英文」,而是讓寶寶先喜歡書,對書有好感,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我們要充滿說故事的熱情。
讀故事書第一步是我們要先熱愛說故事。「互動式」閱讀可以當成幼兒閱讀的敲門磚,讓孩子感受到書本其實「很好玩」。
例如,在讀《From head to toe》時,可以一邊讀,一邊做動作,這樣更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閱讀過程中,鼓勵寶寶自己翻書,想從哪一頁翻就從哪一頁翻,我們只要在一旁配合不時加入聲音和表情就可以了。
總之,將閱讀的主導權交到孩子的手上,孩子會更喜歡書!和孩子一起輕鬆愉悅地玩書、玩韻文、玩歌謠、玩故事吧。
八、如何選擇英文故事書?
看過的這五本英語啟蒙育兒書中,除了安妮鮮花之外,其他作者在書中都有列出閱讀書單。這些書單都值得在購書過程中參考一二。
而且網絡時代的今天,網上隨便一搜也能找到好多書單,還有各種得獎作品,但是最後購買的書不一定必須是書單上推薦的書。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別人家孩子喜歡的,自己的孩子並一定會喜歡,即使是這些大咖們列出的書單,孩子們也並不一定都喜歡。
因此只要是我們自己喜歡的書就好,不用管別人推沒推薦。父母自己喜歡,就是幫小孩選書的最重要參考標準。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有激情給孩子念故事書嘛。
選繪本的時候,一開始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喜好去選合適難度的,讀著讀著會發現孩子有自己喜歡主題的書了,然後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來選擇適合的繪本。
如果孩子可以自己閱讀了,關於所選書的難度是否合適,可以採用Five Finger Rule(五個手指法則)。
即:隨便找出書中有代表性的一頁,讓孩子出聲地試讀。如果遇到一個單詞卡殼了,則豎起一個手指;如果五個手指都豎起來了,這頁還沒有讀完,則這本書太難;
如果讀完這一頁一個手指也沒有豎起來,或者只豎起來一個手指,則這本書太簡單。
具體操作上則應該遵循:如果孩子自己讀,應該選擇比對應等級難度低一些的書;家長和孩子一起讀,可以選擇對應難度等級或者再稍具一點挑戰性的書。
關於選擇英文讀物的時候,要不要選擇雙語的?答案是:不買!因為兩種語言都被利用的機率微乎其微。而且如果孩子聽習慣了中文的,就不願意讓念英文的了。
總之,我們要在最自然的情況下,讓孩子慢慢愛上英文故事書,我們要做的就是多些耐心,再多些耐心。
親子閱讀,重要的不是讀什麼,更不是學了多少單詞和句法,而是讓孩子喜歡上英文書,並且有欲望通過讀書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這個動力不但會推動孩子的英語學習,更會為孩子提供一個廣闊的視野。而視野往往比知識更能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九、閱讀分級知多少?
閱讀英文原版繪本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英語水平,但是父母在給孩子選擇英文繪本的時候,常常會很糾結,不知道所選擇的讀物是否適合孩子當前的閱讀水平、能不能提起孩子的興趣。
我們可以參考所能收集到的各種不同年齡寶寶書單購買,比如說廖彩杏、吳敏蘭、汪培珽書單,還可以根據五個手指法則判斷難易程度。
但是如果想要購買的英文書籍沒有出現在別人的書單中,五個手指法則也不容易判斷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根據分級閱讀初步了解是否適合孩子閱讀。目前,英文讀本常用的分級閱讀體系有藍思分級閱讀體系、AR分級閱讀體系、Reading A-Z分級體系等。
1藍思閱讀分級
藍思閱讀分級用數字0—1700加L作為標識,數字越小標識讀者閱讀能力或書籍閱讀難度越低,反之越高。
根據藍思官方網站提供的數據可大概判斷:藍思值40L—230L的讀物適合幼兒園小朋友,一年級200L—500L;二年級400L—600L;三年級500L—800L;四年級700L—900L;五年級800L—1000L;
六年級900L—1100L;七年級1000L—1100L;八年級1000L—1200L;九年級1000—1300L;十年級1100L—1300L;十一十二年級1200L—1400L
那麼藍思值如何檢索呢?
打開網頁連結https://fab.lexile.com/,輸入要檢索的書籍名稱,點擊搜索後就可以看到相應書籍對應的藍思值。
經過檢索The very busy藍思值是330L,大概適合幼兒園或者一年級小朋友閱讀。The little prince藍思值710L,大概是三年級水平。
當然這裡的對象是母語為英語國家的學生,中國學生水平就千差萬別了,但是這個數據依然可以參考著使用。
2Reading A-Z(RAZ)分級法
Reading A-Z(RAZ)分級法也稱Guided Reading Level(GRL)指導性閱讀分級體系,包括從美國幼兒園的A級一直升到美國小學畢業的Z級,也包括零基礎的aa級(看圖認單詞)。
該套教材資源量豐富,從AA到Z2共29個級別,已高達2548本圖書。
RAZ按難度分為29個級別,AA—C這4個級別對應幼兒園階段;D—J這7個級別對應美國小學一、二年級;K—P這6個級別對應美國小學二、三年級;
Q—T這4個級別對應美國小學三、四年級;U—W這3個級別對應美國小學四、五年級;X—Z2對應美國小學五、六年級。
Reading A-Z(RAZ)檢索網址是:https://www.readinga-z.com/books/leveled-books/,打開網頁後,進入Leveled readers頁面,就能看到29個等級的2548本書
3AR (Accelerated Reader)分級系統
AR (Accelerated Reader)分級系統是一套非常精確的英文閱讀分級系統。
其中IL是Interest Level閱讀興趣的意思,主要基於書的內容(包含主題、人物和情節)。
Interest Level的級別依據出版商和專業人士的判斷而來,根據不同年齡段設定。
相關英文縮寫說明:LG =低年級(K-3);MG=中年級(4-8);MG + =中上年級(6以上);UG =高年級(9-12)。
BL就是BOOK LEVEL,讀本水平,是使用ATOS可讀性公式測算出的結果,反映了讀本內容的難易程度,數值範圍從0.1到20.0,數值越大難度越大。
例如:BL4.5表示的是該讀物可以被小學四年級第五個月的學生獨立閱讀,當然這個讀物也有可能並不適合四年級學生閱讀,這也是為什麼要配合使用IL級別了。
AR Pts就是AR Points 。AR點用於測量孩子能夠獲得的閱讀練習量。孩子閱讀完此書,可以獲得多少點的閱讀量。
RL,Reading Level閱讀水平,是一個學生被測試的結果,數值範圍從0.0—13.0,孩子測試出來的閱讀水平有助於選擇合適的書本等級。
例如孩子的閱讀水平是1.4,老師也許會建議孩子閱讀讀物等級在1.4-2.4之間的書籍。
閱讀水平RL也許會以GE(Grade Equivalent)得分形式或ZPD(Zone of proximal Dvelopment)範圍形式呈現,GE、ZPD數值範圍同樣是0.0—13.0,只是GE是一個具體的數值,例如3.3,ZPD是一個範圍,例如3.2—4.9。
所以IL是出版商及專家提供的,BL是利用公式計算出來的,而RL是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測試,表達方式又包括GE和ZPD。
根據測試出來學生的GE或ZPD結果來選擇合適的IL、BL讀物。
AR分級閱讀檢索網址:https://www.arbookfind.com/default.aspx;(US)https://www.arbookfind.co.uk/default.aspx(UK)
打開以上連結官網後,在快速檢索Quick Search中輸入要查詢的書籍名稱。
例如「The very busy spider」可以看到IL:LG,BL:1.3,IL顯示適合低年級K—3幼兒園到三年級小朋友閱讀,BL顯示適合一年級第三個月學生閱讀。
The Great Gatsby 了不起的蓋茨比,IL:UG(適合9—12年級學生閱讀),BL:7.3顯示適合七年級第三個月學生閱讀。
與IL的寬範圍相比,BL的適合範圍更為確切呢,可是哪個更準確呢,真不一定呢,因書而異,因人而異。
對於每個孩子而言,老師家長只能參考給定的圖書分級標準,結合每個孩子的成長特點,來進行判斷是否適合了。
十、讓我心動的英語啟蒙分級讀物
現在市面上英語啟蒙分級讀物很多,流傳特別廣的幾套有:
RAZ,牛津樹,海尼曼,培生,I can read,麗聲系列,美國國家地理,加州教材wonders,蘭登,My first reading library等。
我們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隨意選擇兩套購買,既然廣為流傳,肯定受到很多小朋友的喜愛,教材好壞差距能有多大呢,不同的是每個小朋友的喜好不同。
分級讀物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貴在堅持吧,任何英語讀物,只要堅持去讀,總會有靜待花開的一天。
而我在這幾套分級讀物中,最為心動的兩套就是牛津樹和RAZ系列。
1《牛津閱讀樹》Oxford Reading Tree
針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學齡前及小學孩子培養英文閱讀興趣的寓教於樂的兒童英語讀物。
以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為主線,貼近生活,書裡的故事都是圍繞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展開,通過豐富有趣的小故事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2RAZ
RAZ系列體系龐大,從aa、a直到Z2系列共29個級別(每個級別約90本圖書)。
內容涵蓋廣泛:常識、天文、地理、歷史、童話、動植物等方面具有涉及,甚至有一些思辯性議題,不僅能夠提高閱讀能力,還有利於提高小朋友認知能力與思維方式。
這套分級讀物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本了,之所以心動當然是基於對RAZ閱讀分級體系的了解,沒想到這個分級系統自帶分級讀物呢。
然後我還發現這個系列竟然也可以通過一個app閱讀學習,就是下面這個app「ABC Reading」,由學而思教育引進,RAZ分級讀物直接通過手機就可以用起來啦。
據我所了解,牛津樹的故事趣味性更強,很多小朋友都樂在其中,而RAZ知識更全面、數量更多、級別設置更細化,所以這兩個搭配使用也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呢。
十一、如何選擇優質有聲書?
在學習任何語言的初期,聆聽大量標準又正確的語言示範,累積語音辨識能力,挖掘出潛藏的語言天賦,這才是最好的起步。
其中方法之一,就是選擇優質有聲書,而且適當運用有聲書可以減輕家長的壓力,只是,我們要慎選有聲書。
有些「套書」形式的有聲書,僅有單純的發音念讀,這種「教材」式的有聲書,不容易引起孩子聽故事的興趣。
優質的英語有聲書應該要具備「聲音有表情」和「情境音效」兩個元素。
很多專業錄製的音頻完全具備了優質有聲書的條件,不但聲音表現力豐富、節奏掌握得宜,而且情緒營造恰當,能夠完整傳達語言的精緻內涵。
持續播放生動、精緻的有聲故事,讓孩子身邊經常有插畫優美、故事有趣的英文繪本,不露痕跡地讓英文故事慢慢滲透到我們家庭生活。
關於有聲書選擇,可以參考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這本書,書中不僅提供了一套有聲書書單,還告訴了我們應該選擇哪一家錄製的有聲書音頻。
在聽有聲書過程中,父母千萬別心急,在家中就奉行「不必先認單詞、不必先學音標、不必先學語法、不必中文翻譯,沒有抽問考試」的「四不一沒有」政策,假以時日,孩子的英語種子終會萌芽。
如果要做,就陪孩子一起聽有聲書好了,每天3 次、一次 30 分鐘,一天一天地持續聆聽有聲書,才是所有豐碩成果的基礎。
不得不說,這些有聲書錄製的音頻實在太棒了,不能再棒了。各種唱,各種讀,不斷重複著,配著旋律讀和唱,聽幾遍就忍不住跟著一起哼唱起來了。
十二、培訓班要不要報?
汪培珽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到底該花多少時間補習英文呢?」
答案是:愈少愈好。至於拼字、句型、文法、時態…怎麼辦?故事書上都有。多看英文書,自然而然就會習得十之八九。
社會一直在進步,現在的考試也愈趨靈活,我們與其要孩子死背強記語法書,不如要孩子分些時間讀讀英文課外書,聽聽英文故事或廣播節目。
雖然它們短期看不到效果,但只要累積得夠多,後續的爆發力是不容小看的。
一個暑假要花多少錢讓孩子學英文?一萬還是兩萬,甚至是兩萬或三萬?拿這些錢去買英文故事書吧,買個五十、一百本不成問題。
而且補習班多無聊,故事書多有趣啊,好吧,也不排除有的補習班老師講課方式幽默風趣。
故事書之於孩子,就好像陽光之於小草。補習班對於孩子呢?我感覺到的好像是限制和束縛,所以請父母盡全力,英文補習班愈少愈好。
應該儘量減少上補習班,讓孩子把時間花在閱讀英文故事書上面。這是我們必須自己覺醒的事,別人幫不上忙。
可是大家都上補習班啊?如果我們的孩子不上豈不是要輸在起跑線上了?很多人可能會發出這種質疑,而且這種想法已經灌輸給了大多數父母。
所以有的父母會給讀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報十幾個培訓班,我想其中肯定應該包括英語。
十幾個培訓班啊,仿佛要連軸轉的樣子,這種做法好嗎?感覺好像不怎麼好,這種做法不好嗎?當事人本人又如此執著堅持。
雖然英語學習補習班是「愈少愈好」,可是到底要不要上英語補習班呢?
蓋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這本書中提到:
啟蒙階段應通過各種語言習得方式聽說,等建立1000聽力詞彙量後,再考慮報外教口語班,提升輸出能力。接下來聽力詞彙量達到3000,可以考慮報自然拼讀班。
大概七歲以後,閱讀、拼寫、語法和寫作全面發展,加大「學得」比例,報補習班學習一套教材,系統學習一下語法知識,培養閱讀寫作能力。
總結一下,就是三個班,掌握1000聽力詞彙量後的外教口語班,掌握3000聽力詞彙量的自然拼讀班,還有掌握拼讀規則後的系統學習一套教材培訓班。
所以可以參考這本書提及到的幾個補習班,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看看是否需要參加,至於英語其他方面的補習班就可以直接放棄了。
如果不參加英文補習班的話,那讓孩子去做什麼呢?
當然是讀英文故事書、聽英語兒歌、看英文動畫片啦,用習得的方式打好這門語言的聽說基礎,比完全寄託於補習班可靠譜多了。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就得有所選擇,有所取捨,有所堅持,不人云亦云,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在幸福快樂中學習成長。
十三、要不要背單詞、背誦課文?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啦!因為背誦從來就不是學習語言的科學方法,沒有一種受認可的教學法提倡背誦。
背單詞、背課文,這一簡單粗暴的教學方法,如果孩子不反感還好,如果反感就會磨滅孩子的學習興趣。
既然不建議背單詞,背課文,我們怎麼學習這麼多單詞呢?先看看同樣龐大的單詞量,美國孩子是怎麼應對的。
美國人相當重視閱讀。在上學前,父母就很重視在家給孩子讀故事。在遍布全國的社區圖書館中,孩子們可以免費聽專業老師讀故事。
圖書館在暑期還為兒童提供了節目表演和有獎讀書的機會。上學後,美國的學校更是展開「瘋狂閱讀」。
班級裡有圖書角。學校每天都有閱讀課教師給孩子們大聲朗讀故事,有閱讀作業、閱讀測試、閱讀分級和晉級指導。
孩子上學後先學習 phonics自然拼讀,經過逐漸加深的拼讀練習和分級閱讀訓練,孩子的聽力詞彙都轉成了閱讀詞彙。
到小學3年級(8歲),美國孩子已經有了6000左右的閱讀詞彙量,進入了自主閱讀階段,原來那些只能聽懂的詞彙也全能讀懂了。
母語為英語的兒童,其閱讀詞彙量可用一個公式來大致計算:即年齡減去2或3,再乘以1000。那麼8歲兒童的詞彙量為(8-2)×1000=6000。
而我們可能需要學到大學六級(20歲)才能有5500詞彙,尚且不如小學三年級8歲的美國孩子(我又要哭了)。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如此高效地記單詞呢?我們需要先讓孩子建立一個「單詞音」的庫。就像文盲一樣,先能聽懂大量的詞。
其中最基礎、最常用的2000詞讓孩子在實景交際和動畫片中學到,看到畫面、摸到實物。
建立這些詞的聲音和畫面的直接聯繫、即所謂的「英語思維」,在聽、說、讀中不藉助於母語翻譯。
然後通過自然拼讀這個「掃盲」工具,學會閱讀,訓練拼寫,閱讀和拼寫互相促進,在短期內實現詞彙量的飛躍。
我們建立了這些詞的「語音庫」,再通過閱讀(而不是背)來認識這些單詞。
從2000到5000中等頻率詞,要在聽力和閱讀中邊聽邊記、邊看邊記,最好也是聽力先行。
5000以上的詞彙,可以依靠詞根等方法背下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流利運用的目的。
一句話就是,英語啟蒙階段不背單詞,不背課文,大量聽,大量讀,大量看,邊聽邊記,邊看邊記,邊讀邊記,而這種記憶是潛移默化地,沒有任何痛苦的。
好吧,有這麼好的方法,我也不要背單詞了,去聽英文音頻、歌曲,看美劇,讀原版故事書啦!
十四、傳說中的自然拼讀是什麼?
英文字母有兩個屬性:一個是 Letter Name(字母本身的名字),一個是Letter Sound(字母的發音)。
音和字母的對應,音和單詞的對應,音和實物的對應,都靠音來連接。音才是英語啟蒙的重點。
通過學習 Letter Sound逐步學習更多的拼讀規則,然後在閱讀中鞏固強化這些規則。這種Phonics教學法,目前在英語國家應用廣泛。
Phonics就要先背26個字母的常用發音(就是Letter Sound)。
其中26個字母中的五個元音(a,e,i,o,u),除了發 Letter Sound中的音(就是所謂的 short a,e,i,o,u)外,還會發它們的 Letter Name的音(是所謂的 long a,e,i,o,u)。
Phonics是閱讀的方法,單詞是末,閱讀才是本。國外的Phonics教材,都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 Learn to Read,可見 Phonics是和學習閱讀,而非背單詞聯繫在一起的。
不去同步閱讀地學 Phonics,就是捨本逐末,學完也就忘了,所以英語國家把 Phonics作為訓練閱讀能力的方法而不是記單詞掌握知識的方法。
在這裡我也順道把自己過去收集的適合學習自然拼讀的書籍、視頻及app分享一下。
關於書籍:
1麗聲我的第一套自然拼讀故事書 第一級至第五級套裝
麗聲我的第1套自然拼讀故事書適合對3-10歲的孩子進行自然拼讀啟蒙使用。
這套書共分為5個級別,第1級講字母名和字母音;第2級講CVC單詞(輔音+元音+輔音單詞)和押韻詞;第3級講短元音和視覺詞;第4級講單輔音和視覺詞;第5級講輔音字母組合和元音字母組合。
2Phonics kids棒棒英語(套裝共12冊)
全套6級共12冊,從26個字母,逐步過渡到元音、輔音及字母組合的拼讀學習,幫孩子掌握自然拼讀法的精髓,適合2-8歲孩子使用。
全套共190首經典歌謠,原汁原味、朗朗上口,吸引孩子聽音、跟讀,激發學習興趣。
3Phonics Kids 少兒英語自然拼讀(全套12教材+12DVD)
少兒英語自然拼讀包括好聽的歌謠、好玩的聽力練習及生動的全彩圖像,小朋友通過少兒英語自然拼讀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音的感知,培養孩子【見字讀音】的能力,孩子順利踏上英語拼讀的道路。
關於視頻動畫片:
為女兒收集整理了以下資源:字母積木Alphablocks,娃娃跳Leap Frog,Hooked on Phonics,Phonics kids,word world。
大概瀏覽了一下,個人感覺字母積木Alphablocks,娃娃跳Leap Frog,word world趣味性更強些。
Phonics kids與書籍Phonics kids棒棒英語有些相似,word world 這個動畫畫面中的小動物、物品很多都是由單詞組成的,可以作為學齡前孩子進行認讀和拼讀的啟蒙資源。
最後我要說說我最喜歡的字母積木Alphablocks,因為每集3分鐘左右,所以讓女兒零散地看過幾集,誰知道女兒會如此喜歡裡面會蹦會跳會唱歌的字母積木塊呢。
裡面有一集是講Y,字母積木Y在裡面有兩處引吭高歌,有一處是失落的時候,還有一處是激昂澎湃的時候,簡直太可愛了,每次女兒想看裡面視頻的時候,就會模仿那個Y唱歌的調調。
所以即使不為學習自然拼讀,僅僅為了喜歡,這部動畫片也值得一看呢。當然其他幾部也不錯,最後如何使用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了。
最後隆重介紹幾款學習自然拼讀的app
Little Phonics 1、2、3、4,Starfall ABCs,Starfall learn to read。
其中Little Phonics系列是是上海震淵信息技術開發出來的,Little Phonics1是26個字母的發音,Little Phonics2是五個短元音字母,Little Phonics3是元音家族組合發音,Little Phonics4 是輔音組合及其他字母組合。
Starfall ABCs,Starfall learn to read都是由starfall公司開發的,前者包括了26個字母的發音,後者針對的是長元音(a,e,I,o,u)、短元音(a,e,I,o,u)及幾個組合發音。
starfall公司開發的自然拼讀產品也可以在starfall網站上進行呢,只是在手機及pad普及的今天,個人總感覺使用網頁版不如使用app更方便些呢。
無論哪款軟體,共同點在於均採用遊戲模式開啟了自然拼讀的學習,裡面還有吸引小朋友眼球的動畫視頻。
總之對於看書看累了,聽音頻聽乏了,可以換個角度,繼續在遊戲中寓教於樂地掌握這門自然拼讀學問。
當然對於孩子來說,手機等電子產品還是能不看就不看,能少看就少看,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小寶寶更應該嚴格杜絕或控制看電子產品的時間。
但是有些事情是無法完全避免的,那就利用手機看會原版動畫片,刷會自然拼讀遊戲啦,總比讓小孩子在那默默刷某某小視頻強些吧。
十五、英語啟蒙分幾步走?
安妮鮮花《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提到:兩歲以前的孩子應把大力氣花在聽力輸入上,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二至四歲的孩子應繼續聽力輸入,同時加強情境對應的訓練,通過動畫片、原版書來建立對應模式。
四歲之前的閱讀,一般以繪本為主,輔以孩子喜歡的分級讀物,四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
四歲以上的孩子,再學習Phonics的同時,要加大自主閱讀的閱讀量,尤其要重視加大同一級別的閱讀量。
如果四歲以上的孩子英語學習才剛剛起步,則可以幾步同時進行,用兩三個月的時間閱讀原版英文繪本,加大聽力輸入,同時培養英語閱讀興趣,然後開始 Phonics的學習,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學以致用就是:
0—2歲:磨耳朵,注重聽力輸入,以聽兒歌,讀繪本,看動畫短片形式等。
2—4歲:繼續聽力輸入,可以考慮引入英語分級讀物。
4歲+:聽力輸入+分級讀物+學習自然拼讀Phonics等
聽兒歌、看動畫片、聽各種英文音頻小說,讀繪本,讀分級讀物,讀小說,不管聽什麼,看什麼,讀什麼,只要在英語啟蒙階段大量輸入就對了。
蓋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詳細論述了英語習得、學得規劃步驟,大概概括一下就是:
啟蒙階段:3-5歲,先聽說,大量輸入,以積累聽力詞彙1000為目標;
掃盲階段:6歲,自然拼讀,繼續聽故事、看動畫片,積累英語聽力詞彙,以積累3000聽力詞彙量為目標,學 phonics拼讀規則打好閱讀基本功;
全面發展階段:
7歲,大量聽、大量讀,可以看一些複雜的動畫片,堅持聽的輸入,可以報班系統學一套教材,開始正式學語法、精讀、拼寫、寫作,讀分級讀物300本;
8歲,分級讀物向初級章節書過渡,至少讀25本,聽+讀100本;
9歲,中級章節書,至少讀25本,聽+讀50本;
提高階段:10歲-12歲,進一步提高孩子的閱讀量、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目標是泛讀泛聽高級章節書(middle grade),每年聽+讀總量不少於50本。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二語習得的步驟計劃,不僅適用於小孩子,也適用於大孩子,甚至成人。
共同點就是都需要從聽力抓起,只是大孩子閱讀介入可以快一些,每日投入較多的時間,以縮短每一階段持續的時間,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外語學習是個性化的學習,聽和讀都屬於輸入,在初級階段,一定要以聽力為主,到了中級階段,以哪個為主都可以。
家長需要掌握的,是兩條線:聽一條線,讀一條線。在上中學之前,始終保證「聽」這條線高於「讀」這條線。也就是說,聽力比閱讀先行。
在書中,作者詳細繪製了一張從3-12歲學習英語的規劃圖,分階段給出了要達到的不同的目標及所使用的資料,值得我們在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過程中參考借鑑。
參考以上信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及偏好,這個步驟計劃我自己簡單修改為:
0-3歲啟蒙初期:大量聽力輸入,聽英文兒歌、故事書音頻,看少量動畫片,家長說英語,讀英文繪本+分級讀物,繪本為主,分級讀物少量;
3-5歲啟蒙階段:繼續大量聽力輸入,聽英文兒歌、故事書音頻,看英文動畫片,家長說英語,讀英文繪本+分級讀物,加大分級讀物比例。以積累聽力詞彙1000為目標,5歲報外教口語班;
6歲掃盲階段:繼續大量聽力輸入,讀英文繪本+分級讀物,注意引入自然拼讀讀物+自然拼讀動畫片+自然拼讀學習app,以積累3000聽力詞彙量為目標,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報自然拼讀班;
7-9歲全面發展:繼續各種聽力輸入,看英文動畫片或者電影,由分級讀物過渡至初級章節書,再過渡至中級章節書;
10-12歲提高階段:繼續各種聽力輸入,聽英文故事書音頻,看英文電影等,閱讀高級章節書;
其實也可以不管這個步驟啦,只要記得大量輸入就對了,聽英文兒歌,聽英文故事書音頻,看英文動畫片或電影,家長時不時說些英語。
讀繪本/分級讀物/章節小說,不拘於聽什麼,看什麼,說什麼,讀什麼,只要順其自然地往下進行,只要內容適合,而且孩子還喜歡,就夠啦!
十六、我目前都做了些什麼
還好自己一直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死磕著,看了一些英語學習書籍,也有意無意地收集了很多英語學習資源,以至於在女兒一出生就派上用場了。
1聽兒歌,聽繪本、故事書音頻
從女兒一出生就開始用火火兔作為工具聽各種英語兒歌,super simple songs,清華幼兒英語語感啟蒙,洪恩巴迪,鵝媽媽童謠,wee sing等等兒歌輪番上陣。
後來看了廖彩杏的《讓孩子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我才發現很多繪本都錄製了專業而精彩的音頻,日常生活就加入了一起聽繪本音頻這一項。
一個故事一本書被反覆朗誦、歌唱,簡直不能再贊了,到現在聽了四、五個月廖書單音頻。
女兒玩積木的時候,玩拼圖的時候,也會把兒歌、繪本音頻當成背景音樂來播放,聽到特別熟悉的,她會停下玩耍,專心致志地聽一會兒。
聽到自己熟悉的單詞也會特別興奮地跟著去說,當然聽到現在,很多歌曲、音頻我都能哼唱,也會時不時自己唱給女兒聽。
2讀英文繪本
到目前為止為女兒讀繪本200+,英文繪本佔半壁江山,不算多,但是總歸在閱讀的路上走著。
在女兒一歲半的時候,總結了下女兒喜歡看的那些中英文繪本,也許你的寶寶也會喜歡呢,可以參考下下面這篇文章哦。
說說陪一歲半的女兒讀過的那100多冊繪本~~
為女兒讀繪本也是從出生後就進行的,開始了親子閱讀,也開始了英語啟蒙。當然,因為小月齡的時候視力還沒發育正常,我就自己看著書讀給女兒聽。
讀的第一本英文繪本就是I am a bunny,精美的畫面連我都被吸引了,後來我還偶爾拿著Kindle給女兒讀自己看得英文小說,反正就是想讀什麼就讀什麼。
剛開始前三個月,基本是我一個人自嗨,自導自演,女兒就在那靜靜地躺著聽,偶爾給面子瞄上幾眼。
可是忽然有一天,她開始跟我互動了,用她那小小的手指翻動著機關書,用她那剛長出來的小牙齒啃著書,那段時間需要時刻注意著她是否又在啃書了。
又忽然有一天,一起讀書的時候,還沒翻到下一頁,她就會搶答了,就這樣,親子閱讀已經成了我們最喜歡的活動。
醒來讀,睡前讀,開心的時候讀,不開心的時候還讓讀,有時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
其中睡前閱讀是每天都雷打不動的,我靠著靠枕躺下,女兒枕著我的胳膊,就開始了一本又一本,一遍又一遍地閱讀。
每次四、五本以上,當然既有中文繪本,也有英文繪本或者分級讀物,每本又至少讓讀兩、三遍,這樣下來就一個小時過去了。
女兒的繪本一直都是以我讀為主,一開始從來沒想過要給女兒買點讀筆,作為全職媽媽的唯一優勢就是全天7*24小時奉陪到底,所以能有很多時間陪讀繪本。
後來一套彩虹兔童謠讓我特別心動,就入手了點讀筆及兩輯彩虹兔童謠。自從點讀筆和配套點讀書拿到手後,女兒每天早晨醒來就開始不停地點點點。
有時一晚上的時間就點讀完兩輯《彩虹兔童謠》,幾天的瘋狂點讀期過後,一切恢復了正常。現在讀繪本依然以我讀為主,聽音頻、點讀筆點讀為輔。
讀繪本真得是自己挖坑自己填,有時真得是又困又累,可是看著女兒興奮的模樣,看著她拿著書在看的認真模樣,瞬間感覺這是多麼幸福的時刻,以後該會多麼得懷念,立馬就無比珍惜這樣的日子了。
養育和教育孩子的工作並不輕鬆,勞累了一天還要讀故事書會很累,可是看著孩子沉浸其中的幸福樣子,忽然覺得很值得呢!真的!
3看英文動畫片
因為我千度的高度近視,就想讓女兒晚點少點接觸電子產品,所以在女兒兩歲之前所收集的動畫片只是靜靜地躺在手機裡,但是偶爾也會讓女兒看幾分鐘。
現在女兒兩歲了,每天會讓她看幾集動畫片,為了保護眼睛,基本上是每次只讓她一集或兩集,一天看兩三次的樣子,總的時間算下來大概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
從懷孕期間就開始收集動畫片的我,為女兒差不多收集了二、三十部原版英文動畫片,包括
小鼠波波、字母積木、小豬佩奇、超級飛俠、火車寶寶、查理和羅拉、卡由、藍色小考拉、小公主蘇菲婭等等。
目前在看的是小豬佩奇,字母積木,陪女兒一起看動畫片,真的是一種很幸福的事,即使是十幾遍、幾十遍地重複著看一集動畫片
既然小孩子都是要看動畫片的,莫不如就原汁原味欣賞原版英文動畫片好了,父母跟著一起看,到時三個人的英文都提高了,還是在笑聲中提高的,多好啊。
一起看過的動畫片裡的句子短語,我也特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在動畫片外,潛移默化地掌握著一些句子短語。
更多關於適合幼兒英語啟蒙的那些兒歌、動畫片,之前做過總結,可以參考一下下面這篇文章噢。
說說那些為女兒挑選的,適合學齡前兒童英語啟蒙的兒歌及動畫片
4蹦英語單詞
雖然自己英語運用能力無法達到融會貫通,但是時不時跟女兒蹦單詞還是可以做到的。
在蹦單詞上執行著「名詞指著說,動詞邊說邊做」的原則。
當要教給孩子的詞是名詞的時候,指著實物說單詞。如果想教的詞是動詞,就一邊說一邊做,用演示的方法讓孩子理解意思。
給女兒穿靴子的時候,我會說「該穿boots了」,戴圍巾的時候,說「wear the scarf」,畫娃娃的時候,邊畫邊說,「這是eyes,這是nose、mouth",讓女兒把不同顏色的筆拿來,順便辨別不同的顏色……
跟女兒玩積木滑梯的時候,把積木小車、小球或者小豬佩奇公仔放在滑梯上面,說著「Stand back,Ready、Steady、Go!」,然後讓小車或者公仔滑下來。
如果被卡住了,我就告訴女兒「The ball is stuck」,說過兩遍以後,她就會自己用stuck了,邊玩邊學點英語,竟然如此輕鬆地就掌握了。
總之,不管是聽英文兒歌、聽音頻,看英文動畫片、還是閱讀英文原版書,父母蹦單詞,最重要的是要點燃孩子的興趣,保護孩子的興趣。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喜歡的就會主動去重複,重複的過程就是內在能力形成的過程。
有了內在的動力,才會有無限的潛力,至於孩子聽進去多少,學到了多少,都不重要。
如果一定要有個評價的標準,那就每天默默地計算一下你給孩子聽了多少、看了多少、讀了多少,就夠了!給孩子一個科學的軌道,只要孩子準備好了,就一定會給我們驚喜!
這是真得!只要我們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其他的事情就是靜待花開了。
從沒想到女兒在剛滿兩歲的時候就能模仿著說各種單詞,從簡單的ball、boots、moon、eyes、nose、ear、hole、door,到複雜點的banane、bubble、purple、window,再到pumpkin、chimney、dinosaur……
現在還可以跟著數完十個數字,甚至還蹦出了第一句英文句子「I see you」。一切的一切都讓我驚喜不已,不由得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心裡嘀咕著,小傢伙怎麼這麼厲害。
十七、推薦次數最多的書單有哪些?
近期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五本英語啟蒙書籍,幾乎每讀一頁都不由得發出感嘆:「幸虧,我早早地就走在英語啟蒙路上」。
通過看這幾本書,讓自己那懵懂的英語啟蒙理念更加明朗、清晰,除此之外,選擇購買書籍的時候還多了幾份參考書單。
我還把幾本書中推薦次數兩次以上的書單整理了一下,範圍就是:
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吳敏蘭的《繪本123,每個媽媽都能勝任的英語啟蒙》、汪培珽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和蓋兆泉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四本書中的七份閱讀書單。
廖彩杏閱讀推薦書單;吳敏蘭閱讀推薦書單;汪培珽閱讀推薦書單;蓋兆泉閱讀推薦書單;美國教育協會推薦的100本最佳童書;
紐約公共圖書館民意評出的「世界100本最棒兒童小說」(2010);Scholastic公司評出的100本最佳童書書單
推薦次數最多的書單(四次)1.Green Eggs and Ham 作者/繪者:Dr. Seuss 2.Goodnight Moon 作者: Margaret Wise Brown 繪者: Clement Hurd 3.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作者/繪者: Eric Carle 4.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作者/繪者: Eric Carle 5.Love You Forever 作者: Robert Munsch 繪者: Sheila McGraw 推薦次數三次6.Guess How Much Love You 作者: Sam McBratney 繪者: Anita Jeram 7.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 作者: Laura Numeroff 繪者: Felicia Bond 8.The Napping House 作者: Audrey Wood 繪者: Don Wood9.Madeline 作者/繪者: Ludwig Bemelmans 10.Chicka Chicka Boom Boom 作者: Bill Martin Jr. and John Archambault 繪者: Lois Ehlert 11.Curious George 作者:Margret Rey & H.A.Rey 12. The Runaway Bunny 作者: Margaret Wise Brown 繪者: Clement Hurd 13. Number the Stars 作者:Lois Lowry14.Anne of Green Gables 作者:L. Montgomery15.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作者:Maurice Sendak16. 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d 作者:Watty Piper17. Corduroy 作者:Don Freeman推薦次數兩次 18. One Fish Two Fish Red Fish Blue Fish 作者:Dr. Seuss19.What's the Time, Mr Wolf?作者/繪者: Annie Kubler 20. 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作者/繪者: Ed Emberley 21. 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作者:Michael Rosen繪者:helen Oxenbury22. Handa's' Surprise作者/繪者: Eileen Browne 23. How Do Dinosaurs Say Good Night? 作者: Jane Yolen 繪者: Mark Teague 24. Today Is Monday 作者/繪者: Eric Carle 25. We All Go Traveling By 作者 Sheena Roberts 繪者: Siobhan Bell 26. The Carrot Seed 作者: Ruth Krauss 繪者: Crockett Johnson 27. Eat Your Peas 作者: Kes Gray 繪者: Nick Sharratt 28.How Do Dinosaurs Go to School?作者: Jane Yolen 繪者: Mark Teague 29.Mr Gumpy's Outing 作者/繪者: John Burningham 30.The Doorbell Rang 作者:Pat Hutchins3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作者:James Marshall32.Now One Foot, Now the Other 作者:Tomie dePola 33.My Father's Dragon 作者:Ruth Stiles Gannett34.The Little Mouse, the Red Ripe Strawberry and the Big Hungry Bear 作者: Don and Audrey Wood 繪者: Don Wood 35.Miss Nelson Is Missing!作者: Harry Allard 繪者: James Marshall 36.Miss Nelson Is Back 作者: Harry Allard 繪者: James Marshall 37. Miss Nelson Has a Field Day 作者: Harry Allard 繪者: James Marshall 38.Click, Clack, Moo Cows That Type 作者: Doreen Cronin 繪者: Betsy Lewin 39.Good Night,Gorilla作者:Peggy Rathmann40.The Snowy Day 作者:Ezra Jack Keats 41.White on Black/Black on White 作者:Tana Hoban 42.Freight Train 作者:Donald Crews 43.Caps for Sale 作者:Esphyr Slobodkina44.Olivia 作者;Ian Falconer45.Frog and Toad are Friends 作者:Arnold Lobel46. 鵝媽媽童謠
被大家共同推薦的繪本肯定有被推薦的道理,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選擇恐懼症,那就可以優先購買被很多人共同推薦的書單啦。
即使是這樣,買回來孩子還是不喜歡怎麼辦?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中有一句話說,買什麼都可能叫浪費,買書絕對不會。反正,孩子會長大,即使現在聽不了,總有聽得了的一天。
所以即使現在不喜歡也沒有關係,說不定明天就喜歡了呢,總之學習應該是充滿樂趣的,英語啟蒙也是應該充滿樂趣的,閱讀更是應該充滿樂趣的。
這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而且會一直走在這條路上。
家有萌娃兩歲+,分享育兒路上讀過的好書,買過的好物,繪本共讀,英語啟蒙等方面。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繫原作者,如有違規轉載會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