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1、「我是不是很沒用?」
步入社會以前,顏小二以為「抑鬱」離自己很遠,直到步入職場以後,那胸口發悶,腦袋沉重,心情低落的樣子,莫不是抑鬱的前兆?
大約一兩個月前,顏小二問過自己男友:「我是不是沒有用?」
顏小二發問的原因無他,大抵是初入職場,帶著不想給人添麻煩的初衷,小心翼翼。但是,新環境裡複雜的人際關係,並不是老實做事就能少點「刁難」,繼而能夠「明哲保身」的。
問題多問兩遍,成了老成員工嘴裡的「反應慢」;不想出錯問得細緻,就成了所謂「腦子糊塗」;連買個文件,初次打開時摸索了一下,都成了對方嘴裡的「生活自理能力差」。
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不值一提的否定,居然也著實讓顏小二著實煩惱了一下,反問自己「我是不是很沒用?」
那時的顏小二,煩惱得連惡意「找碴」的攻擊,都不知道「反擊」一下。一味找自己問題,反思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夠」。
2、「你就是太好說話了!」
「你就是太好說話了,她不能決定你什麼,你何必在乎她的看法」,男友比我更加灑脫。
現如今,已經數月有餘,多少看清了些「最初刁難」的「用意」。
那是夾雜著說不清的類似利益衝突的「攻擊」。
但顏小二現在回顧,當時若是沒有男友的提醒與開導,或許自己真的就陷入負面的「自我否定」情緒中去了。
於此,也著實捏了一把汗。
來自外界的否定與質疑,即便在心性修養上有那麼一兩分心得的人,也容易陷入到他人刻意準備的「貶低陷阱」,繼而自我否定。
這是為何呢?顏小二思索了一下。
或許,「不想給別人添麻煩」的素養,讓我們太好說話,不太懂得拒絕別人,不太願意為自己吃的虧「辯解」,最終反倒讓這種「謙遜」成為他人「攻擊」我們的軟肋。以至於面對的質疑多了的時候,我們開始自我否定、喪失自信,繼而抑鬱。
「好說話」、「不給人添麻煩」的素養是好。但是,社會之下,在那些因利益衝突錯綜複雜的人心面前,這種「素養」,稍顯稚嫩,略顯天真。
好說話的人,就好欺負嗎?不想被欺負,那就改變自己的思維。
如何改變?聽聽楊朱的做人之道。
3、楊朱:通透的人,不會一味「遷就」
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曾說:「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楊朱這是在說,即便是拔掉一根毛髮可以救天下,他也不會去做。
很顯然,對於他人「拔一毛」的要求,楊朱「拒絕得很徹底「,他沒有去遷就。這是極端自私?這是他的通透。
楊朱的「目光」,是放在「自我」身上的。
首先,他很明白,這個世界,個體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思維、想法,我們能夠調節的、或者說把握的,只有我們自己。
其次,是哲學層面的,理論有些理想化,即每個人都能在自我修養上下功夫,而不是盯著別人,去攀比、去爭鬥,當人人都專注於自我修養的時候,自然是天下大治的時候,又何需誰去拔「一毛」利誰呢?
那麼對於生活中「遷就他人」,或者說「不想給人添麻煩」但被別人捏著這一點惡意中傷的人,可以從楊朱的「為我」理論中,得到一些啟發。
「不想給人添麻煩」的動機,顏小二初步理了理:
第一層:害怕自己的行為給他人造成了什麼傷害。
第二層:因為自己的行為妨礙了別人,讓別人產生不快,別人可能對自己的印象不好。
第三層: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不好,以後相處比較難受。
也就是說,所謂「不想給人添麻煩」初看是「將心比心」,再看,其實還是害怕別人對自己「有意見」。
或者再說直白一點:太在意對方的感受與「看法」。
懂得在乎對方的感受與看法是好事,但是面對無理的抨擊甚至是「傷害」,就要懂得「自私」一些、強硬一些。
或者這樣說,我們之所以為對方在不值一提小事上隨口一說、但頻率過多的負面責怪上,感到苦惱,甚至是「自我否認」,是因為自己太在乎別人的「感受」。
當我們能夠發現,我們「不想給人添麻煩」去遷就別人的動機,是出於「過於在乎對方看法」的時候,我們或許就能表現得更「強硬」一些,甚至是「自私」一點。當然,這不是叫人去自私自利、不顧及他人,而是告訴各位,不必太過為了他人勉強自己,將目光從他人身上收回來,放在自己身上,自我成長。
因為,就像楊朱所說的那樣,把握別人的思想、看法太難,與其這樣,不如做好自己、提升自己。
我們這一生真正能主觀去把握的,大抵只有自己。
以前,顏小二覺得,我們接受教育,是為了學會如何將心比心去接納他人,現在,顏小二步入社會後覺得,這來自社會的歷練,反而是為了教會我們如何拋開他人對自己的「偏見」,為自己而活。
這似乎是顏小二當前生活階段中的「通透」。
同時,告訴各位,也告誡自己,面對外界傳達的負面情緒、評價,要懂得自我調適。生命的意義從來不該是拘泥於他人的認可,而是自己實質性的提高,以及自己對自己的認可。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轉載、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常按文末點讚送三連,支持本文作者多寫點~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讚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