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足跡》節錄
作者:劉能強
序 言
農曆己卯年(兔年)11月23日,即公曆1940年1月2日,我呱呱墜地,來到了廣東省大埔縣西南部三洲坑(洲田鄉)的高南竹坑(光南坑)。
洲田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小盆地,四周環山,中間低平,有如盆狀;山間及水坑裡,埋有黃金、錫、鎢、硫鐵等礦藏,瓷土資源更是豐富,故素有「金盆鄉」之美稱。新中國成立後,洲田鄉與相鄰的百瑞鄉(赤水)合倂,取「洲田」之「洲」和「百瑞」之「瑞」,稱作洲瑞鄉,後來又曾改稱洲瑞區、洲瑞公社,現稱洲瑞鎮。
高南竹坑是洲田鄉裡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大約上百戶人家,分布在八、九個角落,有劉、鍾、曾、闕四姓。我家所在的角落,當時約有10戶人家背靠山坡而居,房屋背後的高坡上,有條為我們提供生活和灌溉用水的水圳,因而得名「高圳下」。
我在高圳下度過了童年,然後從這裡起步,走出高陂,再去省城,北上大慶,南調江漢,遠飛歐美,再回廣東。從北國黑龍江,到南疆海南島;從陸地井場,到海上平臺;從亞洲、歐洲,到美洲、非洲……幾十年走南闖北、東奔西忙,深一腳淺一腳,跌跌撞撞地一路走來。讀過書,教過書,也寫過書;放過牛,種過田,也採過油;當過工人,當過翻譯,也當過教授;曾經以菜充飢,餓得飢腸轆轆,也曾參加高級宴會,嘗過佳餚美味;在氣溫高達40~50℃的酷熱中烤過,也在氣溫低至-40~-50℃的嚴寒裡凍過;遇到過雨雪交加,也曾逢日麗風和;有過失敗、坎坷,也有過成功、順暢;經歷過艱難困苦,出過事故,甚至命懸一線,差點邁進鬼門關,也飽嘗過歡欣鼓舞,得過表彰,披過紅,戴過花,受過電視專訪、電臺表彰;曾被個別惡人誣告陷害,造謠中傷,也曾獲眾多貴人鼎力相助,化險為夷;自幼一直病魔纏身,如今卻已活過八旬…… 這一切,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和不可忘懷的記憶。幾十年來,我在祖國大江南北、陸地海洋,新疆天山天池、海南天涯海角;在英國倫敦大本鐘前,法國巴黎鐵塔頂端,美國洛基山坳,蘇丹尼羅河邊,伊朗波斯灣基什小島,哈薩克斯坦錫爾河畔…… 處處落下了匆匆腳印。這本《我的足跡》,就是我這幾十年串串足跡的真實記錄。
我寫作《我的足跡》的初衷,一是回首、總結自己平生足跡、感悟和體會,給兒孫留下點紀念性文字材料,二是為了排解徹底退休後無所事事的無聊,打發難耐的時光。對於幾十年經歷的事和人的記述,我的原則是:絕對忠於事實、實事求是,決不添油加醋,不添加一絲一毫,不誇張一絲一毫,對記述的內容的真實性負絕對責任。唯以其真實,去接受自已良心的審視,去獲取知情人、當事人和歷史的認可和諒解。在付印之前,我反覆核查了幾遍。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做到了堅守這一原則。寥寥幾句,權當自序。
光南小學回憶
我虛齡七歲時,就在村中劉氏祠堂「光裕堂」上了光南小學。這是用劉氏「祖公嘗」開辦的學校,但全村劉、鍾、曾、闕四姓學子都可入學。學校就在我家「屋背頭」(房屋背後稍高處),步行也不過5分鐘的路程。後來「光裕堂」被拆,重建的校舍如圖所示,大門兩邊寫著我父親所撰的嵌字對聯:
光大前程基於健身力學
南國花朵永沐化雨春風
長期在光南小學任教的是頗負盛名的李豆村、趙祥麟和吳火光等4位老師。報名那天,兩位老師逗我,要我「教他們數數」。我傻得不知天高地厚,竟真的認認真真地「教」他們數起數來:我數1,他們數1;接著我數2,他們數2……一直「教」到100,老師們還因此「稱讚」我「聰明」!我很聽話,甚得老師喜歡。
李豆村先生和趙祥麟先生待我就像對他們自己的孩子一般,關愛有加。他們的家分別在30裡外的宋公坑和10裡外的古埜,在假期,他們都曾把我領到他們家去,住上幾天。
豆村先生曾教我們背誦他自編的兒歌,有一首的開頭幾句是:「光南坑,好地方,山又高,水又長,泉水甜,野果香.」我們興致勃勃,常常背誦。老師們還帶領我們,在學校背後山坡上開闢出一塊平地,名曰「球場」,實際上學校根本沒有球,「球場」上也沒有籃球架,只是個運動場地而已。老師們經常組織我們晨煉,拂曉時分,我們就從各個角落來到學校,跟隨老師爬山到「球場」,跑跑跳跳一番,再回家吃早飯。我是個積極分子,有時去得太早,老師就讓我鑽進他的被窩裡再躺一會。下午課後老師也經常領我們去那裡活動活動。在那個時候,在偏僻的山村小學,會想到開闢運動場,帶領孩子們鍛鍊身體,老師們的良苦用心,實在是難能可貴!
客家人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我們家鄉有條規矩:學生要輪流給老師送菜。出於對老師的尊敬愛戴,輪到送菜的學生家長總是把家裡最好的菜送給老師。特別是在過春節時,家家都要留個「雞肶」(帶一隻腿的四分之一只雞),用鹽醃好,等新學期開學時送給老師。我家當然也不例外。
1948年,我們家鄉已經是半解放區,紅軍經常在這裡活動,還在我們小學組織了兒童團,我也參加了。紅軍同志趙全(解放後當了南寧市工會主席),領著我們開展打擊惡人、學唱紅軍歌曲等等活動。我們學會的歌有《背包背起來》、《解放區的天》和《兄妹開荒》等,還記得《背包背起來》的旋律特別簡單,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其簡譜和第一段歌詞是:
我還學會了據說用來「保密」交談的「雙音話」,即把客家話的每個音,都變成拼出此音的兩個音,再掉轉過來。如「家」(客家話讀作「ga」),由「基」(客家話讀作「gi」)和「拉」(客家話也讀作「la」)拼成:「基」+「拉」=「家」,就把「家」說成「拉基」,又如「比」+「老」=「保」,就把「保」說成「老比」。
光南小學是我得到啟蒙教育的地方,老師們給我打下了日後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基礎的基礎,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八十年再回眸
風風雨雨八十年,跌跌撞撞走到今天,足跡所布,不可謂不廣;苦辣酸甜,體味不可謂不深。捫心自問,這幾十年,在於我特別嚴酷苛刻的客觀環境和現實條件下,對黨對國家,我心懷堅定不移的忠誠;對石油事業,我傾心系之,從不敢有半點懈怠,我盡了心,盡了力。
幾十年來,在祖國石油的大家庭裡,我落下了足跡的單位,包括在那裡長期或短期工作過的,或講過課或參加過研討會的,有大慶油田(在黑龍江)、遼河油田(在遼寧)、長慶油田(在陝西、甘肅)、延長油田(在陝西、寧夏)、克拉瑪依油田(在北疆)、塔裡木油田(在南疆)、大港油田(在天津)、華北油田(在河北)、勝利油田(在山東)、江漢油田(在湖北)、四川油田、南方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其前身為中國石油開發公司,在廣東廣州)及其福山油田、金鳳氣田(均在海南)和三水油田(在廣東)、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在廣東湛江)、南海東部石油公司(在廣東廣州)及其合作夥伴哈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在廣東深圳)、華東石油大學(在山東東營和青島)、西安石油大學、江漢石油學院(在湖北荊州)、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在北京)、中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在北京)、中海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在河北高碑店)等等。
幾十年來,我去過不少國家,在下列外國機場留下了腳印:印度孟買(Bombay)、巴林(Bahrain)、希臘雅典(Athens)、瑞士蘇黎世(Zurich)、法國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英國倫敦希斯羅(Heathrow)、蓋特威克(Gatwick)、阿伯丁(Aberdeen)和格拉斯哥(Glasgow)、美國西雅圖(Seattle)、丹佛(Denver)、洛杉磯(Los Angeles)和休斯頓(Houston)、加拿大溫哥華(Vancouver)和多倫多(Toronto)、衣索比亞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蘇丹喀土穆(Khartoum)、阿聯杜拜(Dubai)、阿布達比(Abu Dhabi)、沙迦(Sharjah)、卡達多哈(Doha)、伊朗德黑蘭(Teheran)和阿瓦士(Ahvaz)、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Almaty)和克孜勒奧爾達(kyzylorda)、泰國曼谷(Bangkok)和清邁(Chiengmai)等。
作者在伊朗講課
幾十年來,我遇到了許多好人,他們都在學習上或生活上或工作上給過我很多幫助,使我能順利度過一個個難關和險關,做出成績,取得成功。
幾十年來,我用心學習,用心實踐,儘管與青年時期「聊發少年狂」所立下的「遠大理想」、「奮鬥目標」相距甚遠,雖然學識有限,能力有限,沒有做出什麼輝煌的業績,但我腳踏實地地步步前行,隨著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而逐漸成長;盡心盡力做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一些成果;我作為訪問學者出國進修,頂住了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和巨大物質利益的誘惑,堅定不移地謝絕外國公司的高薪聘留而回國;在推廣、普及現代試井解釋方法中奉獻了青春和力量,立下了汗馬功勞;我編著的《實用現代試井解釋方法》,自問世至今二十多年來,一版再版,一印再印,成了全國石油大學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成了各油田測試界同行喜愛、讚賞和使用的工具書;我作為一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隨著祖國石油工業從「請進來」到「打出去」的偉大戰略轉折,從出國進修跨到出國講學,為祖國石油工業的海外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我在此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盡了心,盡了力,並逐步領悟和體驗到了「人生」和「奉獻」的意義和價值。捫心自問,我在逆境下不曾自暴自棄,在順境中沒有趾高氣揚;我不曾渾渾噩噩,不曾懈怠,不曾偷懶;沒有浪費時光,沒有虛度年華。問心無愧,此生無悔。然而,我之所以能如此,完全是黨和國家培養教育的結果,是祖國的石油事業孕育了我,改革開放造就了我。
這就是我,一個年屆八旬的耄耋老人,回首自己平生足跡的感悟、體會和總結。
如今,我如同一個旅行者,經過長途跋涉,終於看見了終點的一泓清泉,一抹夕陽,一個港灣,可以卸下挑子,放心安度晚年了!
作者:劉能強,南方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8年退休)。
作者相關文章,請點下面藍字:
中石油專家劉能強返洲瑞家鄉與青年分享人生經歷, 鼓勵後輩不畏艱苦、勇於拼搏
歡聚廣州,共話洲瑞鄉情
這本書是我們洲瑞人編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創】同胞情,同鄉情(文章曾在中央臺廣播,作者是洲瑞人)
我的家鄉在大埔縣洲瑞鎮的一個小山村
《我的家鄉在大埔縣洲瑞鎮的一個小山村》作者補充
石油工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致公黨劉能強(洲瑞人)
洲瑞籍石油勘探教授高級工程師在蘇丹
洲瑞籍石油勘探高級工程師在伊朗
【洲瑞人原創】懷念偉大的父親(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