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晨到日落
整整一天時間
看看那些在喀喇崑崙高原上
駐訓的90後、00後
到底過得怎麼樣了
高原上最冷的季節
他們雪地夜間潛伏
喀喇崑崙高原位於祖國的西北邊陲,平均海拔5000米,距離首都北京4500公裡,時差2個多小時,早晚溫差30多度。
每天早晨7點半,司號員龍靖翔總是第一個起床。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連說話都要大口喘氣,要把小號吹好更是不容易。
雖然營區廣播已經覆蓋了全部野外駐訓地,但他們依然堅持人工司號。官兵們說,革命傳統要保留,戰鬥精神要催生。
號聲不僅叫醒了睡夢中的戰士,也給另外一些「守夜人」吹響了下哨的號角。
帶隊執行潛伏訓練任務的副連長吳樂才提醒大家:「等會兒把雪地上的痕跡及時消除,然後呈一路隊形慢慢撤退。」
一次成功的潛伏任務,連撤離的細節都要非常注重,吳樂才把它稱之為「收好口」。
紅棗薑湯和「陽光房」
溫暖了高原「守夜人」
回到駐營地,炊事班早早為夜間潛伏訓練的戰友準備好了薑湯。紅棗、生薑下鍋煮沸、加入紅糖,這是高原驅寒的特製秘方。
多年在「生命禁區」、高寒極地實戰化訓練,官兵們早已掌握了生存絕技。他們住在自己搭建的「板房」裡,還親切地稱它為「陽光房」。
像這樣的「板房」多久能搭好一個?只要8分鐘。
巾幗不讓鬚眉
女兵雪地格鬥
天亮了,高原駐訓官兵又開始了一天的訓練……
在喀喇崑崙,能徵服高山,就能克服缺氧;能爬上山頂,就能在高原如履平地。
衝!登上山頂的那一刻,戰士們像孩子一樣開心地歡呼。
在營區訓練場,女兵連指導員郭雪鵬組織大家進行攀登訓練。
這些女兵平均軍齡才3年,卻都有著一副「老高原」的模樣,個個巾幗不讓鬚眉。
在這裡,格鬥是女兵們最喜歡的課目。在雪地裡鬥上幾個來回,大家都感到全身爽快。
後勤保障超給力
高原駐訓美食多
高原駐訓體能消耗極大,怎麼為官兵們補充營養,炊事班費盡了心思。
好在上級配發了高原保溫菜窖,可以架設恆溫空調,讓菜窖的溫度始終控制在零下5攝氏度,保證新鮮蔬菜不會凍壞變質。
高原上低壓沸點低、缺氧灶火不旺,但有了新配發的高原野戰炊事單元,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有高原烹飪「神器」在手,炊事班給戰友們準備了豐富的夜訓食品,丸子、菜盒、烙餅……似乎隔屏都能聞到香味
戳視頻,看《舌尖上的高原》↓↓↓
在官兵們準備夜訓的間隙,「號哥」龍靖翔吹起了他新譜寫的《思鄉曲小調》。
號聲仿佛官兵們的心聲:「腳下的土地就是我們的家,即使沒能陪伴在家人身旁,但紮根高原,年輕的戰士正在守護家人的安寧。」
冷的邊關,熱的血!
向邊防戰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