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看緣分,我們做這工作,也全是因著緣分。」
今年60歲的王萌,是寧波市海曙區江廈街道新街社區的退休居民,也是「新緣90」紅娘工作室的負責人。王老師在紅娘圈名聲不小,不僅拿下過海曙區最佳女性社會組織者榮譽,還以彪炳的「戰績」引起業內驚嘆——經她參與介紹的單身男女最終走進婚姻殿堂的,30多年來已超過百對。
今年國慶恰逢中秋,在這闔家團圓的日子裡,記者約訪王萌老師,聊起了她的牽線「魔法」。
牽線第一對是自己親戚
一頭濃密捲曲的黑髮,一口標準的寧波腔,王萌告訴記者,20多歲時,因一次機緣巧合,她成功介紹一對新人;在此後的工作中,她從事財會、工會工作,為單身青年牽線;如今退休後,她在紅娘工作室全職做義務紅娘,甚至還加入長三角公益紅娘聯盟。30多年來,她一直以「愛「為名,為單身青年的婚事解難。
王萌牽線的第一對新人,是自己的一個遠房親戚。上世紀80年代初,一個才20來歲的表親從老家來寧波玩,住在她家。或許是寧波真的太好了,這位表親過了一周後就說不要回家了,希望就在寧波安家,還順便給自己找了份營業員的工作。
圖片來源:千庫網,圖文無涉
那時,王萌就職單位裡的一個外地同事剛好託她幫忙找一個條件相當的女生。「他們倆不是挺合適的嗎?」王萌把自家的這位表親介紹給他,沒想到兩人見面還真的談成了。
上世紀80年代初,物質條件相對匱乏,兩個年輕人沒有住房,也沒啥積蓄。還是王萌的父親出錢租了一套房,幫忙操辦了一場簡樸的婚禮。兩個到寧波奮鬥的外地人,就這樣結合了。雖然當年有些艱苦,但現在小兩口日子過得挺好的,在寧波生了兒子,夫妻恩愛有加,還買了新房。
圖片來源:千庫網,圖文無涉
「回想起來,真是很神奇。那個年代的人,不那麼看重物質條件,就是因為有共同的生活理想,結成了一段姻緣。」
在外企為高學歷人才相親
後來,王萌進了外企做出納會計,同時也負責工會工作。要知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外企,在寧波可是新鮮事物,來的都是外地的高學歷人才,其中還有不少是電腦工程師。人才引進了,要能留得住才算勝利。領導給王萌安排了一項硬任務——為單身的人才在寧波找到人生伴侶,讓他們能安心紮根這片土地。
公司裡男生多,王萌就想辦法走出去,與寧波單身青年集中的大型國企、事業單位搞聯誼活動。每月一次的相親活動,不像現在「花頭」這麼多,通常是兩邊公司負責人先講話,然後點名請每個青年站起來自我介紹,氣氛莊嚴,頗有幾分組織保薦的意味。但縱是這麼單調的交友現場,每回組織「派出」的青年們也總能凱旋而歸。
「有時一次活動就可以成功兩三對,過半年就有結婚的。」王萌回憶說。
為啥那時的相親活動成功率高?
首先是單位平臺為男女雙方做了信用擔保,有著半官方性質,對單身青年的基本情況比較了解;其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青年人才對待婚姻的態度都比較嚴肅認真,雙方交往也都是以婚姻為前提,所以多能走向圓滿的結局。
有意思的是,在那個年代,雙方企業都會約定好,如果單身青年們相親成功,男方企業要做好後續安置工作——簡單地說,男方要準備好夫妻宿舍,登記結婚後,女方直接拎包入住。
圖片來源:千庫網,圖文無涉
婚禮也充滿年代感,企業會不定期舉辦集體婚禮,由工會出錢準備一大盤水果和糖,在單位食堂擺上幾桌,就算是走完儀式了。可以說,王萌參與牽線成功的超百對新人中,至少有一半都是她在外企工作時達成的。他們中的不少人,至今還和王萌保持著聯繫,有的甚至成了一輩子朋友。
退休後加入義務紅娘團隊
2012年退休後,王萌得知社區要成立新緣紅娘工作室,便加入這個團體,專心地做起了義務紅娘,免費為單身青年牽線搭橋。每周四上午、周日下午,王萌都會在大梁街34號的紅娘工作室「坐診」,了解不同家庭的交友需求。
因為之前的工作經歷,在這個義務紅娘團隊中,她的「主攻方向」是那些父母在寧波、孩子本人在外地工作的男女。這些異地漂泊的寧波年輕一代,經過王老師的「千裡紅線」,有不少組成了家庭。
在工作記錄本上,記者看到,單單剛接手義務紅娘後的2013年、2014年中,經王萌牽線搭橋成功的,寧波本地有5對、杭州1對、上海7對、新加坡1對、紐西蘭1對、澳大利亞1對,不久後他們都喜結連理。這些新人,有的邀請她去參加婚禮,有的還專程帶著喜糖上門感謝。
圖片來源:千庫網,圖文無涉
這種遠距離的牽線,其實難度要遠遠超過在寧波本地的婚戀搭橋。幾年前,有一個中國TOP2高校畢業的寧波女生,父母在寧波是小有名氣的商人,託人找到王老師,請她幫忙給女兒介紹一下有沒有在北京工作的寧波男生。但這對父母對女兒的遠程相親比較忐忑,總是不斷詢問每個進程和細節,甚至因為男生約女生沒有請吃飯這個細節,給王老師打來電話質疑男生的誠意。
「其實這是遠程牽線經常會遇到的情況,父母的擔心總是會或多或少地投射到孩子的婚戀進程上。」王老師說,與女孩父母和其本人多次溝通之後,女孩父母認識到自己幹涉過多,逐漸退出了實時「監控」,讓女兒自己去走完這段重要的人生歷程。
圖片來源:千庫網,圖文無涉
後來,這兩個在北京的寧波籍年輕人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磨合,成功走進婚姻,現在有了寶寶。這樣的故事頻繁出現,讓王萌意識到對新人婚前輔導的必要性,她積極加入到寧波市寧靜港灣文化學院婚前輔導班,為家長和單身男女們傾囊相助婚戀秘籍。
紅娘「靠譜」有秘訣
這個國慶節,王萌還收到了一對新人的錦旗。在工作小本本上,王老師認真地記錄著自己的每一對牽線進展。今年,經她介紹領取結婚證的有3對,擺了訂婚酒席的有2對,這個「業績」在疫情之下已算不錯了。
「我做紅娘有幾條經驗,最主要的一條,就是要跟每一個對象見見面,聊聊天」。王萌說,在聊天中,她可以了解年輕人的性格習慣,還有他們對另一半的期望,然後從資料庫裡選人匹配。
「沒有見過面的,我堅決不介紹,任你說得天花亂墜,沒見過面就是覺得不踏實不靠譜。」或許正是因為這點執著,王老師才得以保持如此高的成功率。
「說到底,紅娘推銷的就是人嘛,讓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達成婚姻。」在王萌看來,她必須對當事雙方進行正確的三觀引導,才敢讓兩個陌生人開始接觸。
在聊天考察中,王老師不止是傾聽者,還是一個勸導者。有時,遇到一些開口就說要看人家是否有房有車的家長,心直口快的她會立即打斷,「別拿錢來掂量人哦,找個條件差不多的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看人心善不善」;有時,遇到一些對女生相貌特別挑剔的男生,她也會忍不住說,「長什麼樣子是爹媽生的,女孩子還是整體素養更重要,有沒有文化、孝不孝順、會不會持家,這些可比一張臉重要多了,況且現在不還有整容醫院嗎……」
圖片來源:千庫網,圖文無涉
但近年來,王老師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幫年輕人找對象越來越難了。一是現在適婚的寧波年輕人基本都是90後,個性比較自我,對婚姻的認知很多都是來自韓劇,並不腳踏實地;二是婚戀交友平臺越來越多,看起來交際圈是廣了,但有效群體卻並未因此擴大,反倒讓單身青年們心思浮動,情感難以專一。
此外,王老師還有一個忠告:女孩子如果工作定好了,就一定要多花些心思在婚戀上,積極主動地去追求婚姻幸福;如果等到大齡,難度係數真的會一下大很多。
來源:寧波晚報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