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音樂會《最後的莫西幹人》登陸中國北疆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8日晚,印第安音樂會《最後的莫西幹人》登陸哈爾濱。(劉錫菊 攝)

中新網哈爾濱6月8日電(記者 劉錫菊)8日晚,印第安音樂會《最後的莫西幹人》登陸中國北疆哈爾濱,給觀眾們帶來了極富獨特風格的「大自然的音樂」。

亞歷桑德羅是一位傑出的演奏家,也是同類演奏家中最優秀演奏者之一。藉由社交網絡,他的音樂迅速傳播到歐洲、亞洲等多地。他的音樂裡不僅有感人至深的情緒,他還融合了鮮明的北美和南美傳統印第安人原住民音樂風格,這使其表演獨樹一幟。

亞歷桑德羅擅長演奏各種吹奏樂器,如蓋納笛、蓋納簫、安塔拉、巴斯託排簫、馬爾他排簫等等。(鍾欣 攝)

亞歷桑德羅擅長演奏各種吹奏樂器,如蓋納笛、蓋納簫、安塔拉、巴斯託排簫、馬爾他排簫等等。「亞歷桑德羅在音樂裡用至深的情感詮釋了悲傷和歡樂,這使他的音樂可以觸摸到傾聽者的靈魂。」主辦方工作人員說。

「希望中國觀眾能喜歡我的音樂。」演唱會開始前,亞歷桑德羅表示,雖然還未開始演奏,但是他已經開始期待能再次在此為中國觀眾獻藝。

此次印第安藝術家亞歷桑德羅帶來的是用排簫、蓋納笛等富有印第安特色的樂器演奏的《最後的莫西幹人》等曲目。

8日晚,印第安音樂會《最後的莫西幹人》登陸哈爾濱。(劉錫菊 攝)

「他的印第安音樂讓我一下子就被蒼涼、磅礴的大自然的聲音打動,有種盪氣迴腸的感覺。」哈爾濱市民楊光告訴中新網記者。

近年來,哈爾濱同國內眾多的二三線城市一樣,興建文化基礎建設項目,在「文化復興」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發展時尚產業、提升城市品質、塑造音樂之都。如今,越來越多的文藝演出在這裡上演。(完)

相關焦點

  • 2020哈爾濱《最後的莫西幹人》音樂會,體驗不一樣的印第安文化
    一支蓋納笛,一把安塔拉,就能讓你感受到來自印第安的自然之聲,2020《最後的莫西幹人》音樂會哈爾濱站,一起跟隨大河票務網小編走進亞歷桑德羅的音樂世界,體驗不一樣的印第安文化吧!《最後的莫西幹人》音樂會哈爾濱站時間:2020-05-15 周五 19:00《最後的莫西幹人》音樂會哈爾濱站地點:哈爾濱|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環球劇場《最後的莫西幹人》音樂會哈爾濱站門票價格:80、120、180、280、380信息來源:大河票務網
  • 這位印第安音樂家的《最後的莫西幹人》為何讓人落淚
    亞歷桑德羅·奎瑞瓦魯是一位波蘭籍印第安音樂家。《最後的莫西幹人》是亞歷桑德羅的標誌性曲目,來自同名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影片1992年發行,以1757年英、法兩大帝國在美洲爭奪殖民地的七年戰爭為背景,講述了土著與殖民者內部以及互相之間的故事。片中音樂曾獲第50屆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提名。
  • 最原汁原味的印第安音樂《最後的莫西幹人》
    你也許對印第安音樂家亞歷桑德羅(Alexander)不熟悉,但他的代表歌曲《最後的莫西幹人》你一定聽說過!「這首曲子讓我流淚」這是每一個聽過這首歌曲的聽眾的第一反應。這不僅僅是藝術,心中有敬畏才能把旋律演繹得這樣神秘悠揚蒼涼豪邁……歌曲《最後的莫西幹人》來自於同名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影片於1992年發行,以1757年英、法兩大帝國在美洲爭奪殖民地的七年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殖民者與土著內部的鬥爭以及追求獨立自由的白裔土著與殖民者之間的故事,影片配樂獲第50屆(1993年)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提名
  • 印第安音樂《最後的莫西幹人》走進瀏陽經開區
    紅網綜合訊 據瀏陽經開區消息  8月22日晚上7:30,隨著悠揚渾厚的笛聲響起,瀏陽經開區第六場惠民演出開演,印第安音樂家亞力桑德羅在金陽文化藝術中心為園區觀眾帶來了天籟之音《最後的莫西幹人》。   當晚劇院座無虛席,音樂的大氣邈遠,每一段音樂都在訴說著印第安民族的生命,那是他們與蒼天交流的媒介,也是每一個生命、生活的寫照。
  • 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
    給大家介紹一部老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而主題曲最後的莫西幹人則創作於 1826 年,但是電影《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於1992年發行的戰爭類電影。影片由麥可·曼執導,丹尼爾·戴-劉易斯、 瑪德琳·斯託等主演。
  • 一個種族最後的尊嚴《最後的莫西幹人》
    這首經典的歌曲是:《最後的莫西幹人》最後的莫西幹人創作於 1826 年!正是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英法以武力驅逐印第安人。對其實行殘酷的種族滅絕政策。作品題目「最後的」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突出了印第安部落滅絕這一主題。其實菜頭想有生之年能聽到《最後的日本人》曲子一響腦子就會浮現很多種悽慘的畫面!一首曲子,道盡一個文明的誕生,崛起,衰亡。曲子第一次的響起,代表著本土文明的不屈不撓!
  • 《最後的莫西幹人》來自黃昏的吶喊
    ------《最後的莫西幹人》這是一首印第安人的名曲,它以反抗歐洲殖民者為主題,於1970年風靡全球,此後,這首旋律被列入秘魯國家文化遺產和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為了對人類登陸月球進行模擬訓練,阿姆斯特朗等NASA的太空人們被安排在51區附近的沙漠裡封閉式訓練,基地位於印第安人保留地中。一次訓練時,阿姆斯特朗遇到了一名蘇族部落的年老的酋長。
  • 《最後的莫西幹人》:一部美國本土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
    尤其是第二部《最後的莫西幹人》充滿了美國本土特色的浪漫主義色彩,它以美國在拓荒時期的西部邊疆為背景,講述18世紀英法殖民者為侵佔美洲領土而發動的一系列殘酷的殖民戰爭,呈現了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庫柏則將印第安土著語言引入創作,力圖最大限度地呈現印第安原始氣息,讓讀者感受到印第安文字獨有的魅力。如此,就有了《最後的莫西幹人》裡不同於歐洲的語言風貌:比喻與借代式稱呼小說中的印第安語言比白人語言更接近自然,更為純淨。
  • 2020亞利桑德羅杭州音樂會演出詳情
    可曾在街頭看到一位藝術家衣著斑斕,跪地表演《最後的莫西幹人》?2020亞利桑德羅杭州音樂會,這是一場為文明的衰落而奏的音樂會!先來和大家介紹一下演奏者——亞歷桑德羅·奎瑞瓦魯是一位波蘭籍印第安音樂家。《最後的莫西幹人》是亞歷桑德羅的標誌性曲目,來自同名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
  • 戰爭無情,人有情,請大家記住莫西幹人留下的偉大精神文明吧
    無意間看到英法七年戰爭這段歷史背景時,了解了《最後的莫西幹人》這一部電影。起先聽到這名字時,小編有種一個族群沒落的悲哀感覺,一代文明沒落的悲慘,想著他們的歷史,想著他們的生活是哪樣的?為此還特意的搜索了下莫西幹人的現狀,發現他們都快要沒有了,有點心痛的感覺。
  • (最後的莫西幹人)靈魂深處的音樂
    翻看了莫西幹人的民族背景,那真是悲哀中的悲哀,整個民族被殘忍屠殺,莫西幹人落後的文明經濟被強悍的先進的文明經濟滅絕性的洗劫。因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印第安民族的惡夢開始。翻啟了滅絕性的大殺戮。印第安人孤立地,與世隔絕地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原始而又落後的國民水平,戰鬥力不堪一擊,悲催的遇到武裝到牙齒的殖民者,高舉民主,人權,種族歧視的美國霸主,從託馬斯、傑裴遜的、人人生而平等天大的謊言中,助長了美國的卑鄙無恥、背信棄義。從16——19世紀,對印第安人野蠻、滅絕性的大屠殺,印第安人的血統一代一代稀釋殆盡,根基被連根掘起。
  • 貴陽演出|印第安神秘音樂,這樣的造型你喜歡嗎?
    亞歷桑德羅街頭表演的曲子是一首享譽世界的秘魯神曲——《最後的莫西幹人》,也是一段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旋律。它的造型風格充滿印第安文化元素的服飾和打扮讓人印象深刻。還有點像某個服裝品牌上的圖案。(他演奏的樂器和服飾都是自己親手製作完成)當亞歷桑德羅身著印第安傳統服飾,頭戴鷹羽冠,臉抹油彩跪在舞臺中間時,身後是架著的鷹羽。當燈光暗下,第一個音符從他的排簫裡傳出來時,全場的空氣仿佛都凝固在那一瞬間。
  • 亞歷桑德羅銀川音樂會,這是一場關於部落悠揚、空靈的故事
    2019亞歷桑德羅銀川音樂會,他獨一無二的樂器演奏,向世人展示了北美、南美洲豐富的音樂元素,還原生態風味的音樂,使得觀眾能夠體會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動。《最後的莫西幹人》由波蘭籍印第安音樂家亞歷桑德羅·奎瑞瓦路在街頭演奏,藉助網絡的傳播而被大眾熟知。
  • 最後的莫西幹人一曲民族悲歌亞歷桑德羅成都行觀感
    亞歷桑德羅是波蘭籍著名印第安音樂創作者,他的音樂空靈而又優美,滄桑而又遠古。這次來到成都有緣得見倍感親切。印第安音樂在世界音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音樂本身唱法不多,主要以輕音樂為主。大多謳歌神靈,自然,生產生活等。
  • 美洲殖民者到底殺害了多少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的後代去哪了?
    A是第一個環球的麥哲倫,B是第一個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達伽馬,C就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哥倫布 後來義大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西(Amerigo Vespucci)的著名航海家發現這裡既不是中國也不是印度
  • 2020亞歷桑德羅音樂會哈爾濱站,一場原汁原味的印第安音樂盛宴!
    有一種音樂,它能讓你聽到最原始的吶喊,最悲痛的哀鳴,它就是來自波蘭籍印第安藝術家亞歷桑德羅演奏的《最後的莫西幹人》,2020亞歷桑德羅音樂品鑑會哈爾濱站,一場原汁原味的印第安音樂盛宴即將為您開啟。,尤其擅長演奏各種吹奏樂器,象蓋納笛、蓋納簫、安塔拉、巴斯託排簫、馬爾他排簫等帶有印第安特色的樂器,同時伴以原生態的吶喊,讓印第安音樂直入人心。
  • 葉光照助陣亞歷桑德羅2018鄭州蓋那笛音樂會
    原標題:葉光照助陣亞歷桑德羅2018鄭州蓋那笛音樂會   心中有敬畏才能把旋律   演繹得這樣神秘悠揚蒼涼豪邁...   如果,你已聽遍了流行音樂的熱門、古典音樂的典雅,渴望追尋另一種聲音,那麼,印第安音樂家Alexandr亞歷桑德羅 將帶領你在「自然音樂」的迴蕩下,重新活過。   亞歷桑德羅擅長演奏各種吹奏樂器,如蓋納笛、蓋納簫、安塔拉、巴斯託排簫、馬爾他排簫等等。   他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保留曲目,包括《最後的莫西幹人》、《老鷹飛去》等。
  • 《最後的莫西幹人》觀後感
    主要講述的是英法殖民者之間的爭奪和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暴行,以及所謂「歐洲文明」的醜陋面目。當最後的莫希幹戰士倒下時,意味著北美大陸已不屬於印第安人了。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時,並沒有給印第安人造成任何影響。可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就不會那麼樂觀了,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進程,白人加緊了對北美的殖民,首當其衝感到威脅的就是當地的印第安人。1660年在北美的印第安人有一億人口,經過300年的殘酷殺戮,包括後來獨立的美利堅對印第安人更是致命的一擊。美國平民是可以擁有槍枝。但法律規定印第安人是不允許持有槍枝,否則就是犯法。現在美國的印第安人只剩下20多萬,圈禁在西部一個荒蕪的地區。
  • 【印第安荒原博伊】
    可遇不可求的ABS骨灰級藏品,印第安風格刀劍的頂級瑰寶,大名鼎鼎的ABS MS丹尼爾.溫科勒最大尺寸博伊刀作品,沒有之一,再無有複製可能!丹尼爾作為ABS裡面的鍛造以及性能專家,打造了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印第安風格作品,其作品被譽為最符合美國原住民的刀劍藝術品。
  • 獨家兵器:印第安菸斗斧
    美國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宣傳海報。著名美國影星丹尼爾·戴·劉易斯飾演一位莫西幹人豪克依,他披著長發,穿著麻料的印第安服裝,肩背長槍,左手持刀,右手持菸斗斧,為捍衛部落的和平與殖民者進行堅決鬥爭的影視形象非常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