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老師的桌球解說水平已經得到球迷公認,可以用以下詞彙進行點評:客觀、公正、入木三分、鞭辟入裡、有乾貨!
這裡我們不再吹鄧老師的解說,重點探討下題主說的鄧亞萍對於樊振東比賽中出現的技術缺陷問題。
樊振東和馬龍在比賽中又一次相遇,龍胖之爭向來備受關注。鄧亞萍提樊振東一個習慣性技術動作,她說到:「樊振東每拉一板球,膝蓋總要蹲一樣,而馬龍的底盤卻非常穩,這樣才有助於提高擊球的質量和穩定性,這點他略遜與馬龍。」
隨時桌球技術的發展,其實現在的拉球動作跟早期的動作還是有較大作用的。個人覺得樊振東拉球時,膝蓋都要蹲一下是為了追求單板質量,所謂力從腳下生,膝蓋蹲一下是為了更好的蓄力,重心交換更充分,為擊球瞬間提升爆發力創造條件,樊振東屬於暴力美學打法的典型代表人物,這本身也是他打球的風格所在,同時現如今的材料球對運動員的力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樊振東的擊球動作也談不上技術缺陷。
馬龍打球輕巧靈便,銜接快,節奏快,正反手均衡,當今乒壇的六邊形戰士。在下肢動作上,馬龍重心相對較高,反拉快帶是他的特長技術,借力打力更是一把好手,因此他看上去拉球不會蹲的太低。
最後,其實細心的球迷一定會發現,每一個國手拉球的動作都不太一樣,這裡舉個例子:林高遠拉球動作基本都是起下旋的動作,但是他一樣能拉上臺,因此樊振東也好,馬龍也罷,打到這個級別了,拉球動作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