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中說:「真的好想好想知道答案後,再選擇,可惜那只是我的痴心妄想,誰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張地寫下,那唯一的選擇。」
生活從來複雜,向來殘忍,想知道正確答案再做選擇簡直是痴心妄想。
可真當到了糾結或兩難的地步,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譬如:家人想讓你在本地找個安穩的工作,而你卻想去外面的世界闖闖;
家人催你趕緊結婚,而目前還沒有合適的,你想再等等;
身處在你不適應的環境裡,你想離開,別人卻說換哪裡都一樣;
…………
世上最難的題目莫過於二選一,因為解答方法並非選擇而是取捨。
人要在得和失之間做出一個選擇,沒有人可以什麼都擁有。
我們小心翼翼的選擇,就是怕以後會後悔。
其實,沒有哪種選擇絕對正確,沒有哪種選擇不後悔!
比如,選擇留在本地的安穩工作,也許你會感嘆:每天重複著簡單的工作,一眼都能望到頭,錢少還沒前途……
選擇去大城市工作,你要面對逼仄的出租屋、難吃的外賣、繁重的工作壓的你喘不過氣、生病了身邊一個親朋都沒有……
每當這時,心裡也許會想:當初選擇另外一個就好了。
我們總是過著一種日子,卻又妄想著另一種日子。誰知道哪條路是對的呢,我們永遠都不會了解那條未選擇的路。
有太多的事情,在做過選擇後自己便會感到後悔,但後悔有什麼用呢?
倘若能夠回到過去,重新做出另一種選擇,結果肯定會不一樣,但也不一定會更好,會不會變得更糟呢?
選擇不分對錯,只有現在看起來對的和以後看起來對的。
你得明白,選擇就意味著在你面前的選項都是不完美的。因為如果有一個完美的選項在你面前,就不存在選擇了。
比如,父母期待你早早地實現穩定、快快結婚生子。
你可以選擇滿足他們,你也可以選擇不滿足他們。
如果你無法面對父母失望的眼神和他們帶來的壓力,那還是趕快結婚生子,這是一種選擇。
在這個選擇做出之後,我們可以預見的是,你必須放下對自己的期待:你期待自己活得精彩,你期待自己有更好的人生,你期待自己能擁有與眾不同的生活......
又或者你選擇不滿足他們,那你就必須承擔父母的失望與壓力。
無論怎樣的選擇,總要好過每天渾渾噩噩的糾結。最怕的就是,你什麼都不選擇,到頭來血肉模糊。
這種糾結的感受太讓人痛苦了,自己有過切身體會:心就像一顆懸在半空中的石頭,一直得承受著糾結的壓力,也一直消耗著自身的精力,弄得人精神疲憊,只有你做出選擇後,這顆石頭才能落地。即便選擇錯了,還是可以再調整的。
一言以蔽之,不管選哪個都有遺憾,你只需要想想,哪部分你更難以割捨。
在決策領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分別為——
1、經典決策派
即,窮盡當下所能知道的一切信息,發揮所能利用的一切資源,在當前的選項裡,選擇一個在眼下看來「最為正確」的道路。
傾向於選擇短期內看似明確和清晰的選項,但如果放在一個長遠的路徑來看,很難說今天的選擇就一定能導向光明的未來。
它的優點在於理性,但缺點恰恰在於太過追求理性,忽略了未來存在的變數。
比如,一畢業就追求穩定的工作和生活,接著早早結婚生子,在當下看來確實是最正確的選擇,風險極低,並且幸福感較強,工作也輕鬆。
但缺點在於,扼殺了自己的多種可能性,也很難面對未來的變數和不確定性。
2、滿意決策派
「滿意決策派」也會考慮眼前的條件和資源,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會願意犧牲眼前的利益,去賭一個更大的未來。
特點是:傾向於找到最核心的訴求,與其考慮這考慮那,不如緊盯著一個目標不放,也許在現在看來,這樣的決定有些傻,但是從長遠來看,反而會為自己開創性的局面。
這個選擇會讓你在很長時期裡非常的辛苦和痛苦,並且這個時期你不知道哪一天才是盡頭,非常考驗人的耐心和堅持,還要抵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和不理解。風險很高,但如果一旦達成目標,那就苦盡甘來了。
無論選擇哪一種決策,都沒有對錯之分,沒有百分百有效。
因為「有效」是存在時間期限的,你要看是對現在有效,還是對未來有效:對現在有效的未必適用於未來,而對未來有效的往往在現在看來是不那麼明智的。
要知道,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多麼完美的選擇:即便在當時看起來完美的選擇,也只是一個開端,僅此而已。
我覺得,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去搶救哪一幅?結果,在收到的上萬份答卷中,貝爾納的答案獲得金獎。他的回答是:我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獲獎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標不是最有價值的那一個,而是最可能實現的那一個。
當你設定了太多的虛高目標,又不清楚其實是貪心在作怪時,你總覺得它們都是重要且真實的,那等著你的除了瞎忙,就是自責。
還不如選擇自己蹦一蹦就能夠著的目標,好歹能實現,不是嗎?
自己有時總有一種被生活推著走的感覺,由不得自己做出真正想要的選擇,就像一句話說的: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面臨選擇,往左還是往右,常常令人難以決斷,我們以為是自己做了選擇,卻不知是生活推著我們向前走。
我們的決策過程是在多種可行方案中選擇最滿意或最優方案,但如果每個備選方案都是不滿意的,選擇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選擇錯了不要緊,最痛苦的其實是無從選擇!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