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平涼新聞網-平涼日報
原標題:平涼驚現百年牡丹?
中國甘肅網10月29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記者 胥富春) 近日,記者在崆峒區草峰鎮張寨村水桃社一戶農家院子裡,看到了一簇高2米左右、直徑3米左右的牡丹叢。花已開敗,籽已採收,枝頭掛著零星籽殼,枝葉多已乾枯,主杆與分枝的結合部,長出嫩綠的新芽。據戶主和有關牡丹專家推測,這叢牡丹至少已存活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
據戶主張先生介紹,這叢牡丹究竟哪年種的,沒人知道,他們家族中向上追溯的最早記憶,是他的祖母曾說,她嫁進來時就有這叢牡丹。她祖母已過世多年,根據年齡推算,大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嫁進來的,距今已七八十年。蘭州新區中川牡丹園董事長趙潛龍判斷,這叢牡丹存活至少已在八十年以上。中川牡丹園始建於1997年,佔地面積約2000畝,是西北地區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牡丹生態旅遊博覽園,趙潛龍是省內權威牡丹專家。
據有關資料,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張先生的曾祖、祖父都是世傳中醫,以前經常自己炮製中藥。丹皮是採自牡丹根系的常用中藥,《本草綱目》記載其「滋陰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滯。」現代醫學研究,丹皮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類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張先生對小時候祖父在世時,經常用丹皮燒成灰抹治村內小孩疥瘡的情形仍記憶猶新。
由於以前只注重藥用,張先生家每年只採收部分根系移栽、繁衍、製藥,全市油用牡丹項目實施以來,他們才知道了牡丹籽的價值,今年已全部採收儲存。記者看到,其籽顆粒飽滿,呈黑色,近黃豆大小,據諮詢有關專家,屬於牡丹籽中比較大的。
為了挖掘這叢老牡丹的商業價值,張先生赴全國多地,與牡丹栽植戶、有關專家交流,對牡丹的栽植、產品深加工、生產經營情況做了全面了解。根據考察情況,更加堅定了張先生發展牡丹產業的信心,他認為,平涼栽植牡丹的歷史至少可以上溯近百年,說明全市大力發展牡丹產業是完全具備條件的。此前,村民從他們家移植牡丹作為觀賞的有十多戶,今年又從蘭州中川引進幼苗,密植育苗1畝,明年秋季長成大苗後可移栽100畝,牡丹油、牡丹茶等深加工項目也已進入考察論證階段。
對於這叢牡丹的具體年份,他已邀請中國農科院專家,計劃做一個專業的權威鑑定。
文章來源:平涼新聞網-平涼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