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聚會時最大的問題:不知道神就在這裡

2020-12-26 基督教資訊平臺

很多基督徒聚會的目的都存在些許的問題,有的是出於對牧者的依賴,有的是想要得著自身的滿足,也有的是履行一些儀式條規。無論是哪一個方面,都是人內心的真實光景和現狀,雖明白掌權的是神,但總會被肉體左右,不知所措。基督徒所缺乏的醒悟就是,當時刻明白神就在這裡,是神聯繫每個人,不應該聚焦於人,無論如何都要知道神就在這裡。

其實大多數聚會,基督徒都喜歡相互通知:今天該禮拜了,要去聚會。彼此透過微信、電話進行相互提醒。當然這種提醒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但時間久了提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長此以往,在以後的日子,如果聚會時間到了,當你不去提醒的時候,別人就沒有聚會的意識和預備。歸根結底的問題就是「不知道神就在我們中間,並參與我們的聚會,甚至日常生活」。

筆者走訪一些教會服侍,發現一些現象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一些信徒沒有去到教會報導,最後一些同工用微信或電話挨個通知,催促他們到教會進行聚會敬拜。更嚴重的現象就是,有時候聚會結束了,一些信徒才到地方,當然或許是有事遲了,也或許是別的原因。但這種現象並不是出現在一間教會或者一個人身上,乃是大部分信徒都有這些問題。

基督徒需要深思,聚會遲到是環境的因素?還是心不在焉的原因?還是真有事情不能準時參加聚會?其實一個基督徒不知道神就在這裡,是非常危險的,不但危機自己的生命進程,而且還阻礙自己向上結果的信心,時間久了愛心、信心、盼望逐漸冷淡了。

翻閱聖經,當雅各看見神的異像時,他並不知道神在這裡,他發出:「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28:16)」 這是雅各初次地與神之間彼此聯繫,神也藉此打開了雅各人生的道路,給予雅各生命帶來了指望和信心。所以雅各稱這裡是神的殿,是神的所在,以及這地方何等可畏,因為神就在這裡。

當回顧雅各的心路歷程的時候,也看到雅各剛開始是不知道神與他同在的,所以會驚訝,這也提醒我們,當神與我們同在的時候,關鍵不是在於我們有沒有發現/察覺神,關鍵是我們如何與神合作,全然相信神對我們的帶領,做好基督徒的責任。

對於基督徒而言,無論我們或說話、或行事、或聚會、或禱告、或講道、或查經等等,當提醒自己神就在這裡,我們所做的屬靈工作不是為了讓別人看,也不是為了博取別人的誇讚,乃是為了使神的名得著榮耀。我們若在愛中順服,與神合作,神會向我們顯明祂自己,而這樣的彰顯正是掛名基督徒的生命、與散發神面容上的光的生命主要分別。有時候基督徒需要的是一種認知,一種嚴肅,一種聖潔,一種榮耀,一份卓越,這都因著神在我們中間而完成。

所以在以後的日子,我們理當做一個醒悟的基督徒,不要做一個掛名的基督徒,因為醒悟的基督徒知道神就在那裡,知道神就像一位慈愛的父親一樣,敞開懷抱等待著自己;而掛名的基督徒總不會有危機感,總覺得還可以得著更多,總不會有滿足的時候,以為時間還很長,還可以索取更多,還可以消磨更多。

我們作為基督徒參與教會禮拜,也會看到很多對於聚會敬拜的不認真和輕視,比如說在教會裡唱詩/講道/禱告的時候,一些信徒在下面聊天、刷微信、刷抖音、打遊戲、談業務、玩平板、拍照、發朋友圈等等,把聚會敬拜當做了一種工廠上班打卡的模式,似乎還有偷懶的時間。其實站在講道人的視角看到這些現象的時候,總會心生悲哀,總會為人的生命成長焦急,總會為靈魂擔憂,時而也會發出:「神啊,求你憐憫!」因為很多時候基督徒不會意識神就在我們中間,所以對於教會生活存在應付的心態,喜歡做一些表面的功夫,同樣是參加聚會敬拜,有的基督徒是帶著收穫回去,有的卻是空空而歸。

曾有人這樣問:「為什麼神只向一些人彰顯祂的同在,卻叫大多數人在暗晦且不完美的經歷中掙扎?」我們僅能如此回答,神對所有人的都未曾偏愛,祂曾為任何一個兒女所作的,也同樣作在祂所有兒女身上。差別不在於神,而在於我們。

總而言之,當我們走在成聖的道路上時,雖然我們依然有瑕疵,但我們不要隱藏起來,而是顯露出來,認真的做出改變和更新。基督徒如今並不是已經完全了,而是仍然需要多方的追求和造就。

神一直都在,如果有一天當發覺神似乎不在我們周遭的時候,那一定是我們自身出現了更大的問題和漏洞。我們當被神修正,被神填補,被神的生命深化。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基督徒為何非要聚會?
    聖經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來10:25)。這是 神的話語、神的法。神喜歡屬祂的人常常聚集在一起,因為 神知道聚會對神的兒女們關係重大。基督教不只建立在個人身上,也是建立在聚會上。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10:14,16) 。羊的特性是合群,不喜歡離群獨處;基督徒也喜歡聚會,不喜歡離開聖徒而獨處。聚集在一起,互相交通,彼此勸勉,同得供應,其樂融融。
  • 寫給基督徒:感受到神之後,我的生活發生的變化
    但他們說的那位神我還是半信半疑,迷迷糊糊的做了基督徒,信的也是不清不楚,但是我看到這些人信心灼灼,我自己也受到一些影響,這些人和以往我看到的信神不太一樣,總得來說他們中的部分人的生命不一樣,讓我很喜歡和這部分人在一起。我那個時候剛到上海,也需要朋友,也希望被接納,有一個團體接納自己總是感到不錯的,也就繼續去參加每周的教會聚會和小組查經。
  • 基督徒為什麼不慶祝萬鬼節?
    基督徒最困惑的日子當屬 Halloween (我稱它為萬鬼節而非萬聖節,容我後述。)因為它似乎不太像一個宗教節日,也弄不清它背後到底在搞些什麼,只知道有裝鬼裝怪的玩意兒在裡頭,感覺上更像一個社會商業活動,甚至認為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 當警醒自守——勿做掛名基督徒
    筆者認為掛名基督徒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聚會,不讀經,不禱告」,有時候別人問起來是基督徒嗎,自己也承認是基督徒,但就是沒有基督徒實意的生活,只是有一個口頭的宣稱。在教會中筆者也曾詢問過一些基督徒,甚至教會的同工,他們對於掛名基督徒的看法是「虛偽掩飾,外裝裡缺」,也就是說既不想放棄基督徒的稱號,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讀經、禱告、聚會上,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與不信的人區別不大。
  • 去教堂聚會時必須注意的事,基督徒必看!
    但是今日的召會,乃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大君主耶和華所在的地方,我們豈不更應該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嗎?因此,在聚會的時候,把手機關上,是對神的敬畏。在今天這個時代,手機給聚會帶來的幹擾卻是越來越大;聚會時手機鈴聲時常響起,嚴重的破壞了會場中的屬靈氣氛,這與敬虔的會場極不和諧。我們的神是烈火,是輕慢不得的! (來12:28-29)我們要對神存有一顆敬畏的心。
  • 當下基督徒家庭信二代的危機
    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不認識信仰就會對信仰造成誤解,不認識福音就會輕看福音。這不僅僅引起基督徒家庭的反省與思考,更引起當代傳道人的思考。思考的問題就是:下一代的基督徒是否對於基督信仰模糊不清?筆者與一些信二代交談過一些問題,他們的最大的質疑聲音就是信耶穌能賺錢嗎?你信耶穌別人給你多少錢啊?還有一次筆者搭計程車時,和一個年輕的計程車司機聊了一些信仰,計程車司機的反應就是基督信仰是學好的,可以去學,但不要沉迷,畢竟踏踏實實工作養家才是正事。
  • 去教堂聚會時必須注意的事,基督徒應當看看!
    但是今日的教會,乃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大君主耶和華所在的地方,我們豈不更應該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嗎?因此,在聚會的時候,把手機關上,是對神的敬畏。在今天這個時代,手機給聚會帶來的幹擾卻是越來越大;聚會時手機鈴聲時常響起,嚴重的破壞了會場中的屬靈氣氛,這與敬虔的會場極不和諧。我們的神是烈火,是輕慢不得的! 我們要對神存有一顆敬畏的心。
  • 基督徒靈修:聖經中的燈
    基督徒若是有主的話語在心,作我們生命的明燈,便可以照明我們前面當行的道路。有一個基督徒,他是做石雕工作的。但當他面臨要雕刻偶像時,他猶豫了。想到聖經中的話,他堅守立志,只雕刻非偶像類的石頭雕像。感謝神,恩典夠用。雖然不雕刻偶像,但公司知道他的情況,知道他手藝很好,便把非偶像類的單子都交給他。他的業務量並沒有減少,反面增多。
  • 基督徒應當注意異端的問題
    (啟2:6)」說明以弗所教會雖然存在著種種問題,但很感恩的是,沒有受到異端的影響,教會沒有被破壞。異端的一個可惡之處,是他們不是像正統教會那樣去向不信的人傳福音,而是專門到已經信主的教會的弟兄姐妹中間來拉人,去參加他們的聚會。這是神所不喜悅的。
  • 【話題】非基督徒與基督徒談:我為什麼不願成為基督徒?& 我為什麼...
    過年回家時,筆者曾與一位堂哥交流到信仰的問題時,他說:「信仰這種東西,你拿來當個精神寄託也還可以,但不要信太死了。信得太深太死,那就是迷信了。」這句話引來了筆者的深思,便追問他:「倘若可以,你是否願意成為基督徒?」他表示:「對這個(成為基督徒)並沒有很強烈的想法。」
  • 基督徒如何得神的喜悅
    基督徒如何得神的喜悅,這是很多弟兄姐妹關心的問題。透過聖經的一些具體的經文,我們一同思想這一主題。一、作無愧的工人提後2:15你當竭力在 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但從廣義上講,每一個人都是基督徒,也都是基督工人,基督精兵。不只是傳道人需要成為無愧的工人,按著正義分解真道,這同樣是對所有的基督徒說的。我們在地上,就是神的工人,就有義務為主作工,為主傳揚福音,為主宣揚真道。
  • 從羅得的選擇與結局反思:基督徒遠離神的危害性
    亞伯蘭也並不是不知道約旦河全平原的豐富,但他卻以神為中心,他的腳步由神定奪。此時的迦南地顯然沒有約旦河全平原那麼富饒,亞伯蘭他依然留在此地,是因為他相信並依賴神的應許。而羅得的選擇不是出於神的旨意,是憑他自己的眼光與喜好選擇的。
  • 基督徒感悟:信仰在疫情之殤中被驚醒的那一刻……
    尤其對疫情的傳播,沒有誰不懼怕的,表面的淡定是絲毫掩飾不了心中的忐忑。在這種心情下過完了除夕。第二天起來上班時,老伴叫我把口罩戴上,我遲疑了一下,順口就說:「沒事,一個基督徒是有神保守的。」老伴見我沒戴口罩,也沒再說什麼。我開門就走了。整個單位都在放假,就我一個人。
  • 阿拉伯世界的少數民族基督徒,阿聯由上而下的兼容並蓄
    在阿布達比工作兩年的湯瑪士莫(Thomas Moh,以下:湯瑪士)回憶道,當身為基督徒的他與妻子向親朋好友宣布,他們要前往阿聯工作時,所有人的第一個問題都是,你們在阿布達比可以繼續上教會嗎?湯瑪士笑說,許多人對阿聯的刻板印象,就是在這個穆斯林國家,非穆斯林沒有宗教自由;但這與他的經驗相去甚遠;他與妻子、家人在位於阿布達比的新生命教會聚會。在這裡牧會、並且一同接受筆者訪問的弗蘭克斯牧師也同意,基督徒在阿聯享有宗教自由。
  • 武漢疫情,基督徒請這樣做
    但是從武漢封城前,武漢已經有很多人回家過年了,或者學子們放寒假回家團聚了,很多人亦不知道自己攜帶病毒,考驗人們自覺性的時刻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的基督徒都在聚會祈禱,家裡肯定有反對的聲音,因為在這一特殊時期黨的號召、國家政府都三令五申禁止聚集,是的,我們的大教會很快就傳達了這一消息到各個基督徒微信群,讓兄弟姐妹們在家自行禱告,不要再上聚會,響應號召,執行政策,這也是我們基督徒應盡的本分,不能因為我們心中上帝最大,就不聽國家的話,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 一位牧者的吶喊:基督徒們啊!你們當要從沉睡中甦醒
    這一年的光景也已接近尾聲,每每想到年初之時的場景,心裡仍有餘悸,那段日子人人充滿了恐懼,仿佛世界會停止一樣。雖然如今算是挨過來了,卻不敢回想是怎樣挨過來的,好像是每一個人不可提及的痛。如今雖暫時穩定,卻也不可大意。從歲首到年終,神保守著我們總算是熬過來了,此時農忙也早已結束,可弟兄姐妹對聚會仍是一如既往的冷淡,甚至有的基督徒就是擺明了不參與聚會。
  • 最大的受恩之法
    我們自從作基督徒起,天天的生活都是一個受恩之法又加上一個受恩之法,再加上一個受恩之法。這就是說,我們聚會,我們聽道,我們禱告,我們這樣,我們那樣,我們都能從中得著恩典。在這裡我們要注意一件事,就是有一個最大的受恩之法,是我們所不可忽略的,這就是聖靈的管治。也就是說,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大部分的受恩之法是在聖靈的管治裡。
  • 基督徒未婚男女交往三步驟
    基督徒一定要認定,我們的配偶是神為我們預備的,是全世界最好的。神不會給我們次好的,他一定將最好的給我們。這種認定非常重要。許多人在等候的時期,同時與三四個異性有相同程度的友誼,要從其中選擇一個作為肯定的對象。或者與最喜歡的甲戀愛,萬一不成功,再跟乙作進一步的交往。
  • 基督徒如何處理福音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每個基督徒都擔負著傳福音的使命,把福音傳遍地極這幾乎成為基督徒信仰生命中的最大衝動和願望。然而這種傳福音的使命和動力,並非來自於外在強制力量,而是內心認同與信仰使命的結合,自身行動對內心願望的回應,換句話說就是傳福音來自自身對福音的認同。這種認同表現為基督徒本人對福音的好感,他們認為福音是個好東西,然後才會把福音傳播出去。
  • 基督徒為何不祭祖
    但是基督徒不能祭祖,為此基督徒會引來很多不信之人的攻擊,說我們基督徒不孝。有的人因為怕被人批評不孝,所以不敢來信主;有的老人家怕自己離世以後子孫不祭拜他,也反對自己的子孫後代信主。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無知的觀念。我們知道,祭拜祖先是中國人的風俗,這種風俗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呢是從漢時才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