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牙齒到沒牙齒,鳥類演化歷程中是如何把牙齒搞丟的?

2020-12-22 中科院物理所

作者:胡若成(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鳥類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牙齒,取而代之的是角質喙,但是鳥類的祖先——恐龍類爬行動物卻是長有牙齒的。在一億多年的漫長演化歷程中,鳥類是如何搞丟了牙齒呢?這是個看似簡單卻十分難回答的問題,也是鳥類演化研究中的前沿熱門問題,截至目前仍沒有公認的統一答案。故事將從第一隻鳥和第一隻沒有牙齒的鳥講起,介紹解答鳥類牙齒消失之謎的各種假說,大家可以沿著這個故事,去攀登鳥類演化的科學高峰!

第一隻無齒鳥和最後的有齒鳥

要弄清楚鳥類牙齒消失之謎,必須先從鳥類的起源演化說起。鳥類起源於約1.5億年前的侏羅紀小型恐龍類動物,在活過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後,快速輻射演化出了各種不同的現代鳥類。現如今,地球上生活著約40個目,12000種不同的鳥類,而它們卻都沒有真正的牙齒(指由表皮和真皮共同發育來的牙齒)。

始祖鳥長期被認為是「第一隻鳥」,但其實它屬於恐爪龍類,具有真正的牙齒和沒有癒合的尾巴。(圖片來源/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傳統意義上,人們將發現於1860年的始祖鳥類動物定義為最早的鳥。始祖鳥具有牙齒、羽毛和翅膀,以及沒有癒合的尾巴,具備恐龍和鳥的雙重特徵,迄今為止被認為是連接恐龍和鳥類的關鍵環節,也是鳥類的起源。不過,最新的研究顯示,生活在1.5億年前的始祖鳥並不是鳥類的祖先,而只是恐爪龍類,屬於非常規進化的帶羽毛的恐龍。鳥類的祖先則應該是以耀龍和擅攀鳥龍為代表的手盜龍類,它們同樣具有羽毛,頜骨前部也具有牙齒。這意味著在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分支,一個分支是恐爪龍類,但它們最後完全消失在地質史的長河中。另一分支是手盜龍類,它們隨後演化出了多種多樣的鳥類。不過,這兩類演化的中間物種都是具有牙齒的。

很快,第一隻沒有牙齒的鳥類出現了,那就是1993年出土於中國遼寧北票的孔子鳥類(模式種為聖賢孔子鳥)。依據出土地層推算,孔子鳥類生活在約1.25億年前的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時期。這件比鴿子略大的標本上沒有牙齒,取而代之的取食工具則是套在頜骨前部的角質喙形結構。孔子鳥的尾骨癒合,形成了與現代鳥類一致的尾綜骨,相比於手盜龍類,孔子鳥類已經具有進化的特徵。

孔子鳥類被看作是最早沒有牙齒的鳥類

具有先進的尾綜骨,沒有牙齒,那麼孔子鳥就是現代無齒鳥類的祖先嗎?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儘管具有諸多與現代鳥類一致的特徵,但孔子鳥的胸骨仍然不發達,缺乏現代大多數鳥類為飛行而具備的龍骨突,並且它的頭骨具有兩個顳孔——這是更接近爬行動物的特徵。所以,孔子鳥類僅僅是已全部滅絕的古鳥亞綱的成員。

讓我們沿著鳥類演化的道路繼續向前走。除了古鳥亞綱,在演化樹上還有更先進的兩類鳥:反鳥類(得名於肩膀部分的連接方式與現代鳥相反)和今鳥類(它們是包括現代鳥類在內的真正的鳥,狹義的「鳥綱」)。鳥類演化到這裡,奇怪的事情卻發生了:早已在孔子鳥上消失了的牙齒又在更先進的類群裡重新出現了!無論是反鳥類還是今鳥類中的黃昏鳥目,燕鳥目和遼寧鳥目,它們都具有牙齒,而其他今鳥類,卻又都沒有牙齒。換言之,反鳥類和今鳥類的三個目,就是最後的有齒鳥類。這些最後被牙齒武裝的鳥,都沒有逃過白堊紀末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和它們的恐龍祖先一起,消失在巨大的隕石撞擊之中。

百家爭鳴話鳥牙

從鳥類的演化分支和有無牙齒的特徵來看,大部分的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鳥類都是具有牙齒的,但是較為古老的孔子鳥沒有牙齒,而較為先進的反鳥類和黃昏鳥類卻有牙齒,這種無規律的變化給研究牙齒消失之謎的科學家們設置了重重障礙。

最早提出假說的是荷蘭古生物學家海爾曼,他在出版於1926年的專著《鳥類的起源》中認為,角質喙的出現替代了牙齒的功能,牙齒失去了作用便消失了。這種假說雖然帶有濃重的「用進廢退」的色彩,但是長期以來卻沒有人質疑。不過通過前文的介紹,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個假說的不足之處:它無法解釋既然孔子鳥已經用角質喙代替了牙齒,為什麼更先進的後代——反鳥類和黃昏鳥類卻仍具有牙齒?

圖為黃昏鳥的骨骼化石,嘴中有數目眾多的鋒利牙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反鳥類中的伊比利亞鳥復原圖,它的嘴部還長有細小的牙齒。

另一種廣為流傳的假說認為,相比於套在頜骨表面的一層角質喙,數量繁多且凸出頜骨的牙齒會增加鳥的體重,增大空氣阻力,從而不利於鳥類的飛行,因此有齒鳥便逐漸競爭失敗,被淘汰掉了。這種假說看似很有道理——畢竟鳥類演化的一大主流方向便是減重、減阻。但是,從孔子鳥出現的晚侏羅紀到有齒鳥滅絕的白堊紀末,有齒鳥和無齒鳥可能共存了長達6000萬年的時間,且在此期間新出現的鳥類物種絕大多數也還是有齒鳥。如果無齒鳥在飛行上真有如此巨大的優勢,情況應當反過來:無齒鳥快速繁盛,快速競爭過有齒鳥才對。

現代技術的發展為探索這個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幫助。2020年9月,香港大學文森特·米勒新發表了一篇論文,文中運用雷射激發螢光技術,通過分析孔子鳥的頭骨和角質喙結構後指出,孔子鳥類的所謂「角質喙」,其實和現代鳥類真正的角質喙只是看起來相似,但實際層次結構完全不同。這一研究結果暗示,孔子鳥類只是演化樹上的一根旁支,而它失去牙齒長出假「角質喙」也只是演化過程的一個美麗的意外,和現代鳥類失去牙齒並沒有演化上的因果關係。如果拋掉孔子鳥類,當我們再次梳理鳥類演化分支,時間線就順暢許多:鳥類的牙齒,是直到現代今鳥類身上才真正消失的。而至於黃昏鳥目這類具有牙齒的今鳥類,研究認為,黃昏鳥的祖先並沒有牙齒,它的牙齒是自己重新長出的,而它的牙齒也只是為適應黃昏鳥捕魚的食性而二次演化。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決定著鳥類牙齒的有無呢?2014年,加利福尼亞大學馬克·斯普林格教授發表的一項針對48種類群現存鳥類的全基因組研究或許提供了答案。研究發現,脊椎動物牙齒的生長被6個基因組成的基因集所控制,有的基因控制牙釉質層的形成,有的基因控制牙本質的生長。基因時間溯源分析表明,這6個基因集可能早在1.16億年前的鳥類祖先中就全部或部分的失去了活性,導致鳥類的牙齒結構越來越簡單,最終到完全消失。這一假說也得到了解剖學證據的支持,中國科學院李志恆副研究員在對包括反鳥類,今鳥類在內的許多滅絕鳥類牙齒的微結構進行研究後發現,它們牙釉質下的多孔罩層逐漸消失了,這也就意味著牙齒是在逐漸退化,最終導致鳥類喪失了生成牙釉質的能力,牙齒便不能再生長。

難逃泥潭龍(復原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科學的探究是無止境的,針對基因突變論的假說,首都師範大學王爍博士也有不同的看法。他發現了一種奇妙的恐龍——難逃泥潭龍,這種恐龍剛出殼時具有42顆牙,而半歲時便只剩下34顆牙了。王爍博士認為,如果牙齒消失真的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那麼在一個具體的動物個體上只會是要麼長牙要麼沒牙,類似於非此即彼的特徵,絕會出現牙齒越來越少這種連續變化的情況。對於鳥類牙齒消失這一問題,王爍博士的看法是,由於鳥類發育時間和速率一致,也就是說相比於恐龍祖先,鳥類在發育時少走了一步,沒有長牙齒而已。相關的基因並不是突變消失了,只是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

牙齒消失可能不是一次性事件

以往的研究和假說認為,除孔子鳥外,現代鳥類牙齒的消失應該是一次性事件,即有一類鳥牙齒消失之後,它所有的後代鳥類也都失去了牙齒。換句話說,所有無齒的現代鳥類具有同一個共同的祖先。不過,2019年一項新發表的研究則推翻了這一重要共識,從而打開了鳥類牙齒演化研究的新篇章。

這項由著名古鳥類學家周忠和院士領導的研究認為,牙齒退化在鳥類不同演化中發生了多次,無齒鳥們沒有統一的共同祖先。有的鳥類牙齒是在頜骨中從前向後退化的,有的鳥類則是由後向前逐漸退化。鳥類角質喙也是多次出現的。已有的化石表明,大量中生代鳥類支系獨立演化出了喙的結構,因此,角質喙的出現並不是牙齒退化的原因。這些顛覆性的結論告訴我們,牙齒的有無並不是鳥類演化的關鍵特徵,不同的古鳥類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都不約而同的退化掉了牙齒,從而形成了現代鳥類無齒的現象。而現代不同的鳥類依靠形態多樣的喙來完成捕食,也就不再依靠牙齒。

紅腹錦雞,代表陸禽,具有短而彎的喙。

灰臉鷹,代表猛禽,具有帶鉤的喙。

棕頸犀鳥,代表攀禽,具有巨大的喙

黑鸛,代表涉禽,具有長而直的喙。

我們在前文討論的鳥類牙齒中所說的牙齒,指的是由表皮層和真皮層共同發育而來,具有牙釉質、牙本質、牙神經等完整結構的牙齒。但是,牙形結構並不止這種完備的牙齒這一種形式。實際上,許多滅絕鳥類和現代鳥類都長有「牙」,不過大多數均為喙部的尖狀角質突起,與其他脊椎動物的牙齒完全不同。比如生活在250萬年前更新世的大型古鳥類——偽齒類,其頜骨便具有一列長長的牙狀凸起。現代鳥類當中,灰雁,企鵝,秋沙鴨等也具有類似的顎部凸起,這均是為了適應食性而產生的特殊結構。

地球具有數十億年的歷史,大自然奧妙無窮,生物們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新的特徵產生,舊的特徵消失,演化出地球上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系統。演化沒有方向,沒有意志,卻永遠充滿了謎一樣的魅力。

(責任編輯 / 陳天昊 美術編輯 / 劉伊娜)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

編輯:觀山不易

相關焦點

  • 如何保護牙齒 幾種好習慣讓你牙齒健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被牙痛問題所困擾。怎樣保護牙齒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那麼保護牙齒的方法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三九養生堂的小編給大家說說,如何保護牙齒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和關注一下哦!最近有一個報導稱,五十多歲的老人還牙齒特別的健康,和年輕人一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張老伯今年85歲了,身康體健,腰板筆直,聲若洪鐘。
  • PS中如何美白牙齒
    日常做圖之如何美白牙齒原圖牙齒美白效果製作方法1.選擇套索工具將牙齒輪廓選取出來2.>5.新建純色,顏色為白色5.混合模式中選擇為柔光,並降低不透明度6.調整色階,將牙齒進行提亮,使其自然明亮潔白7.牙齒美白效果就製作完成啦
  • 牙齒出血、鬆動?牙周炎是「殺手」?牙齒的健康如何守護?
    牙周炎是一個越拖越難治的疾病,在牙周炎初期的時候去治療,只需要花幾百塊錢就可以控制病情的發展,如果不當回事拖到中後期的時候,牙周炎治療就要上萬,再拖到後面,牙齒就無可救藥了,這個時候去找醫生也是無濟於事的,到那個時候,醫生也只能告訴你,滿口的牙都保不住了,只能拔牙以及種植假牙,這個時候不但花費特別大的精力,而且有損健康。
  • 從無牙到長出牙齒,如何保護寶寶牙齒?
    嬰幼兒期是指寶寶滿月後至3周歲這一時期,此時口腔最大的變化是從無牙到長出牙齒。很多家長經常忽略這一時期嬰幼兒的牙齒健康,維護嬰幼兒期的牙齒健康有利於均衡攝入營養,保證全身的正常生長發育。牙齒萌出後,可用紗布或軟毛刷輕輕地為寶寶擦洗口腔和牙齒。當多顆牙齒萌出後,家長可用指套刷或軟毛刷為寶寶每天刷牙2次,並確保清潔上下頜所有的牙面,特別是接近牙齦緣的部位。(2)2歲大的寶寶會想自己刷牙,但父母應明白這個年齡寶寶手的精細運動能力尚未形成,不能真正刷乾淨牙齒。因此,家長應幫寶寶刷牙,每日至少2次。
  • 中美團隊億年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蜂鳥大小,眼大,牙齒百顆
    該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作者們提到,由於眼齒鳥標本只有頭部,其分類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他們將繼續在緬珀中搜索,希望在未來可以找到更完整的個體,揭開眼齒鳥的全部秘密。
  • 如何美白牙齒,這些美白牙齒的方法,有需要的不妨試試
    如何美白牙齒,這些美白牙齒的方法,有需要的不妨試試雷射美白牙齒是一種非常強勁的牙齒美白技術,能夠深層清除牙齒上的黑色素。但是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它不會對我們的牙齦造成損傷,而且能夠起到明顯的效果。取食醋一小杯,漱牙,等和牙充分接觸後,保持醋在牙齒部位停留2分鐘,然後吐出,馬上刷牙,你會發現,牙齒很快就變白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對牙齒有一定的損傷,而且牙齦和口感都很不舒服,不適合經常用,偶爾救急用一次。雖然咀嚼蘋果的嘎吱嘎吱聲可能會令人討厭,但這種水果有益牙齒健康。
  • 施炳剛|牙齒趣談
    記得那時乳牙鬆動了,自己會時不時地用舌頭舔舔、用手搖搖,最開心的莫過於到最後一點沒感覺地自己脫落下來,既不痛又不影響恆牙的生長。但有的牙齒就是很頑強,新牙都頂出來了還是不肯掉,這時候,你知道會是什麼情況嗎?我親身經歷過以下兩種情形:一是影響了恆牙的生長。我上邊有兩顆牙齒明顯長得不太整齊,一顆長偏了,另一顆被先長出的一顆侵佔了地盤,硬生生地給擠小了。另一種就是被大人發現。
  • 牙齒爛了怎麼辦 牙齒爛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現在很多的小孩就早早出現牙齒爛的現象,老年人牙齒爛的現象就更多了。那麼牙齒爛了怎麼辦呢?很有可能是牙齒疾病導致的,如何預防牙齒疾病?牙齒黃怎麼辦?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牙齒爛了怎麼辦1. 牙齒老壞有很多原因。有些人是先天性導致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後天因素導致的。有人會有困擾才二十多的年紀,牙齒就補了四顆牙了,並且牙齒越來越壞。
  • 近百萬年的四顆牙齒 中國學者發現直立人演化中間狀態
    1月15日消息,中國古人類學家近期研究成果持續湧現,最新對湖北鄖縣梅鋪龍骨洞出土的4顆古人類牙齒化石進行研究發現,該古人類生活年代距今近百萬年,演化上位於歐亞大陸早期直立人和晚期典型直立人從早期向晚期過渡的中間狀態。圖為距今近百萬年的4顆梅鋪直立人牙齒化石標本研究模型。
  • 牙齒黃了,笑不出來了?四個牙齒美白小妙招告訴你如何讓牙齒變白
    長大之後,很多人的牙齒都會變得黃黃的,有的甚至還會變得非常黑,不僅影響容顏,也影響健康。那麼,如何讓牙齒變白呢?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小竅門能夠幫助我們將牙齒變白,下面就為大家分享幾個,供大家參考一下。一、花生粉擦牙把花生磨成粉末,之後用適量的水調和成糊糊,用牙刷沾著花生粉去擦牙齒,很快牙齒就會變白的。花生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B2、PP、E、D、鐵元素等,這些既能滋補牙齒,還能美白堅固牙齒,非常實用。
  • 【推薦】牙齒「凹凸有致」?不妨幫牙齒做矯正
    ,大笑  正畸不只解決牙齒的問題,矯正牙齒它能改變面型,大部分矯正的病例,其牙齒移動的範圍都是前後方向,所以側臉的外觀改變最大,因為涉及到以後矯正效果的穩定性,一般矯正牙齒對牙弓寬度改變都不大,因此對臉部寬窄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 牙齒發黃怎麼辦?這9個美白牙齒的小妙招,太實用了!
    牙齒發黃都不敢開口大笑。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了牙齒變黃的原因,以及生活中,我們如何美白牙齒。有需要的小夥伴,進來看看吧! 牙齒是我們吃飯的工具。如果沒有了牙齒,吃什麼都不會覺得香。所以保護好牙齒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但生活中總是會出現令我們煩惱的事情。
  • 洗牙傷害牙齒?
    潔牙過程中可能會有出血,術前需要進行血常規和傳染疾病檢查,對於有肝炎,愛滋病,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的不能使用超聲波潔牙,以免血液和病原菌隨噴霧飛濺汙染診室環境。對於有血液病的患者也得在內科醫生會診凝血功能尚可的情況下再進行潔牙。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的「恐龍」:頭骨長約14毫米,有100顆牙齒
    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新物種,代表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該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動物的軟組織和骨骼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 健康牙齒要我們悉心呵護,如何讓牙齒每天開心,不早退?
    兒童刷牙pick【圓弧刷牙法】刷毛貼合牙面,順著橢圓形狀打圈、慢慢移動位置,保證每次清潔牙面都有重合。上下來回刷動前牙區的後方位置,舌側牙齒來回顫動即可。但是濃度宜把握,常喝濃茶會有大黃牙哦~如果不愛喝茶,可以安排蘋果、甘蔗、玉米、堅果、蔬菜、梨等高纖護齒食物,不宜過量食用酸性食物、高糖食物。每次食用酸性食物、高糖食物,需控制30內吃完,並儘快漱口(吃完水果也是要儘快漱口哦),減少糖分殘留。儘量用吸管喝咖啡、碳酸飲料,減少飲料與牙齒的接觸面積!
  • 怎麼讓牙齒變白?文章尾部有牙齒美白小竅門
    你的牙齒色暗、發黃有很多原因,大體上可以分為兩方面,即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是在牙齒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如四環素沉積在牙本質內,就會使得你的牙齒變成黃色、棕色或暗灰色;外源性,是因為你的牙齒表層存在著很多細菌,它們會分泌許多黏性物質,日常飲食中的茶垢、煙漬以及飲用水中的某些礦物質,終日吸附在這些黏性物質上,便逐漸使牙齒變黃或變黑。外源性的你的牙齒暗色很常見。一般而言,咖啡、茶、煙、紅酒是罪魁禍首。
  • 牙齒矯正的最佳年齡,牙齒矯正的全過程
    隨著現在人們思想意識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牙齒的整潔以及美觀度,擁有整潔的牙齒往往能夠給一個人的形象加分。但是有些人的牙齒長得歪歪扭扭,這時候可能就需要進行矯正治療了,那麼想要進行牙齒矯正最佳年齡是什麼時候呢?
  •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如何保護牙齒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如何保護牙齒   一、設計意圖最近,有的家長反映幼兒在家最愛吃糖和甜食,沒能養成堅持早晚刷牙,不注意口腔衛生等不良習慣
  • 超聲洗牙對牙齒有傷害嗎?
    很多人都沒有養成早晚都刷牙的習慣,在飲食上也沒有多注意,就導致了牙齒有很多方面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經常聽到洗牙這個詞,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接受洗牙。可是有的人一聽洗牙就色變,一些質疑聲也層出不窮,諸如洗牙會把牙齒洗松,把牙縫洗大;洗牙可疼了;我的牙之前好好的,洗了一次牙就都洗壞了……關於這些問題,我們先來做以下科普0 1為什麼要洗牙?
  • 小孩牙齒矯正 小孩牙齒矯正最佳年齡
    6-12歲:功能性畸形,由於常出現在替牙列期(即6-12歲),如果推遲矯治,便有可能發展成骨性畸形,所以最佳矯正時期應在替牙列期,即是6-12歲。10-13歲:至於骨性畸形的矯正,應在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高峰前期進行矯治(女孩10-12歲,男孩11-13歲)。3歲:前牙反咬牙合,俗稱「地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