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gress》裡打開另一張北京地圖丨觸樂

2021-02-07 觸樂

《Ingress》裡的北京城,金融街、清華、陽臺山、簋街,都被或藍或綠的點,以及它們所連成的線段所覆蓋。分為藍綠兩個陣營的玩家針鋒相對,用自己的雙腳,在現實地圖上塑造了一個虛擬戰場。這個AR遊戲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將這個世界和玩家的生活聯繫到了一起。

據我觀察,我們北京人有個特點,只要面前擺上一張地圖,甭管是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還是艾澤拉斯地圖,一個真正的北京人都能沉浸在地圖的世界裡比比劃劃、指點江山,陶醉上個把小時是很正常的事情。

《Ingress》某種意義上把北京人的這種情懷變成了現實。分為藍綠兩個陣營的玩家針鋒相對,用自己的雙腳在北京的現實地圖上塑造了一個新的虛擬戰場。在《Ingress》裡打開北京的地圖,清華、北大、金融街、798都會被或藍或綠的點,以及它們所連成的線段所覆蓋。

用另一種方式看北京

在這個依靠雙腳移動的遊戲裡,這些線條就是玩家們生活的軌跡。那些人來人往行色匆匆的地方,地圖上藍綠色點與線條往往會呈混沌狀;而那些將其視為自己生活一部分的玩家用雙腳走出來的形狀,總有一叢帶著奇妙的幾何美感,猶如寶石切工般精緻的線條覆蓋於你所熟悉的地點之上。對於那些一手塑造了地圖上藍綠分野的格局,將自己名字與某個地域牢牢綁定在一起的玩家,我們會親切地將其稱為:大佬。

金融街——夜行生物的絕地反擊

從央行出發,路過中移動的總部大樓和新三板的門口,再向建行總部的方向繞個彎,順著二環向北路過聯通總部到達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最後在金融街威斯汀拐彎向南,走太平橋大街回到出發點——在這條北京金融街的步行線路上,你會經常看到不少「西服革履」和「榮大快印手提袋」們步履匆匆。

比對一下《Ingress》的地圖你會發現,這條線路正是藍綠色點與線最為密集的地方。這些藍藍綠綠的點名叫「portal」,玩家們簡稱為「po」,錨定於現實中某個建築、雕像或別的什麼東西的GPS坐標,只有走到它們所在的位置才能與之互動。藍軍陣營的玩家佔領它們後會顯示為藍色,反之為綠色。

北京金融街一帶被公認為是綠軍的地盤,每個工作日,綠色的線條會分別從位於中移動總部、北金所和平安大廈的三個po生長出來,用精工鑽石般的線條覆蓋整個金融街。藍軍則會在夜間和周末出動,將之還原成孤立的藍色點。

北京金融街一帶被公認為是綠軍的地盤

《Ingress》裡這些藍綠線條的建立以一種名為鑰匙的道具為基礎:你首先要在a點處獲得這個點的鑰匙,然後親自來到b點消耗a的鑰匙建立a-b的連接。一旦三條連接形成一個閉合的三角形,就意味著你所在的陣營建立了一個「field」,即控制了被三角形覆蓋的區域。每一條連接背後都是玩家的旅行,我曾經手過來自埃及的幾百把鑰匙,它們跟著乘坐國際航班的玩家輾轉被送來北京,最後被一個北京玩家帶去歐洲,交給當地玩家,讓他們在地中海上建立起長達數百公裡的戰略性連接。

金融街這些短而緻密的線條則是另一種情況,坐在金融街辦公室裡的玩家,每隔幾分鐘的冷卻時間就可以獲取一次某個po的鑰匙——外來的玩家們則顯然不可能在寒風中站一個小時做同樣的事。他們下班或是午休時會巡視一遍附近密密麻麻的po群,讓每個po與自己的工po(工作地點的po,對應的,床po就是睡覺地點的po)相連,再彼此連接形成無數個細小的field,從而在這個遊戲冗長的升級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輕鬆。這也是為什麼地圖上金融街的綠色線條看起來總是從某幾個特定的點位上長出來的。

這種因為工作地點附帶的福利甚至可以被用於辨認一個玩家是不是一個正經的「金融街土著」:系統會自動統計一個玩家玩遊戲時走過的路程(是的,用腿),大部分玩家達到滿級16級要走1000公裡左右,而某位常駐金融街的綠軍玩家升上16級時,這項數值還不到300公裡,人送「宅男大佬」的雅號。坦白說,這帽子戴得有點冤,畢竟和金融街那幾個晝伏夜出、摧毀敵方連接就回家的常駐藍軍相比,他還是勤快多了。

而在綠軍「統治」了金融街的背景下,藍軍也沒放棄過展示自己存在的努力。去年12月,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十幾位藍軍玩家從北京各地聚集到金融街,試圖在西至南禮士路公園,北至證監會,東至西單民族文化宮這個覆蓋面達到幾平方公裡的三角區裡,在對應的遊戲地圖上畫出一個涉及121個po、需要建立366條連接、組成364個field的複雜圖形。

藍軍的目標是,把這個對稱的完美圖形搬到金融街上

相比於綠軍地頭蛇們的手法,我們自信自己的方案具有更加對稱的數學美感,代價則是建立過程中容錯率極低,一旦受到敵軍幹擾幾乎不可能進行補救。為了等待所有常駐綠軍走遠,也是為了準備所需要的鑰匙,我們等到凌晨一點才開始動手。結局出人意料——常駐清華的綠軍大佬何博士半夜出動,不知道從哪刷來一輛共享汽車,一個小時內就趕到了金融街,將我們即將完成的作品摧毀殆盡。

清華——何博士的千裡追殺

《Ingress》這個遊戲的硬核之處在於,對一個玩家來說,等級不重要,道具物資不重要,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很重要,能有隊友的支持很重要。《Ingress》玩家提起某個人時一般還會冠上TA日常的活動地域,雖然何博士住在清華,平時在清華還不時能看到他從宿舍區某個po上射來的連接覆蓋了半個學校,但「清華的何博士」這個稱謂似乎還是有點貶低了何博士。

《Ingress》那個中二到讓人臉酸的背景設定認為,凝結著人類文化的人類製品可以聚集來自異次元的神秘能量,大學校園是這種能量最集中的地區,因此會出現更多的po。翻譯成人話就是,開發商Niantic認為大學校園開放又安全,因此鼓勵玩家在大學裡面創造更多的po,去大學校園裡玩遊戲。

因此,清北、北航等高校個個都是《Ingress》地圖上的重鎮,學生玩家也是《Ingress》圈一個舉足輕重的群體。一般來講,學生玩家和金融街的常駐們其實差不多,從進入遊戲到滿級幾乎完全不用出校門,級別甚高但在校外沒什麼存在感的御宅族大佬比比皆是,願意在遊戲裡與敵對陣營玩家結怨的在校生更是少之又少。

但何博士絕不是其中之一。

佔地為王的地頭蛇,四處掃蕩的毀滅者,來往於荒郊野外的獵殺者,大新聞的策劃與執行者,乃至於雙方陣營在知乎等平臺上互相挑釁的嘴炮擔當,上面提到的這些角色我也都擔任過,但是必須承認,何博士拉仇恨的手藝絕對高我一籌。何博士可能是北京藍軍最痛恨的對手,用漫畫裡的超級惡棍來比喻的話,我在對方的清單上頂多算是荒原狼的段位,而何博士在我們眼裡簡直就是小丑本醜了。

上一次和何博士的深夜遭遇戰還是初秋,我們十幾個人在清華「起8」(把當地的po建成只有8個以上玩家合力才能建立、能夠產出高級道具但幾乎沒有防禦力的特殊形態)時,被何博士逮個正著。於是這次行動變成了兩輛車的精銳小分隊帶著何博士兜圈子的鬥氣之旅。

北京西直門立交橋,「汝可識得此陣?」

每當我們駕車在一個地方停下佔領一片po,何博士都能在十分鐘之內騎車趕到並將之摧毀,何博士一個人騎車跟在兩輛汽車後面一路追打,從清華打到學院路的北林、北語再打到西北三環的雙榆樹,最後的結局竟然是我在著名的西直門立交橋上走錯路口,沒有跟上前車走散所以各回各家。經此一役,隨時出現、難纏如附骨之蛆的何博士和史詩級路痴的我同時在北京藍軍中聲名遠揚。

見到何博士更多時候是在北京周邊,能夠隨時出動奔襲數百公裡的何博士,曾經多次建立覆蓋整個北京甚至大半個中國的field。遊戲裡有一項統計數據用於評價玩家建立過的field,被覆蓋區域人口越多得分越高。覆蓋北京全部城區的得分大概是500萬——而何博士此項得分是26億,相當於蓋了500多次北京。

跟何博士合影真的一點都不尷尬!

總之,當凌晨3點,聚攏在一家24小時營業茶餐廳的藍軍殘兵敗將們邀請何博士進來坐一坐時,氣氛有一些微妙。在一番外交辭令式的親切友好交流之後,白忙活一晚的藍軍取得了3項成果:何博士與在場藍軍合影一張;何博士負責將在場的清北藍軍送回學校,以及,何博士收下了我的「biocard」,我原本專門用它來嘲諷綠軍,紀念他們當初「送」了我一塊黑牌。

陽臺山——成就獵手傷心之旅

biocard是一種《Ingress》玩家的專屬名片,常見的biocard正面是玩家的肖像或漫畫像,背面是自我介紹。有人喜歡用卡片來賣萌,有人喜歡在上面發狗糧,還有人乾脆放上支付寶二維碼求包養,我最初幾個版本的biocard背面10行有8行是在自黑。但去年夏天拿到成就黑牌後,我專門製作了一款紀念版的biocard,用來嘲諷綠軍這項豐功偉業。

去另一個城市玩ingress收到了海量biocard,這是一個保留節目

「成就」可能是《Ingress》裡最臭名昭著的一個系統了,它要求一個玩家持續佔領某個po達到150天,才能取得一個俗稱「黑牌」的頂級成就勳章。由於在這個遊戲裡,使用了再多防禦手段的po都可以被其他玩家使用被俗稱為「毒」的道具一擊必殺,因此能不能拿到這塊黑牌,全看敵軍願不願意為了對付你跑一趟。雖然遊戲裡還有另外18塊黑牌可以通過慢慢積累的方式拿到,但這塊名為「Guardian」的黑牌仍是玩家們最牽腸掛肚的存在。

理論上講,遊戲官方是禁止玩家使用爬蟲之類的手段記錄其他玩家的成就數據的,雙方陣營的玩家也矢口否認有類似系統的存在,但一個客觀的事實是,幾乎每周都有不同陣營的玩家抱怨,自己已經持續佔領超過140天的成就po慘遭敵軍毒手。比如我自己,在最終功德圓滿之前就曾經被打掉過135、142、145以及147天的成就po。

想要讓自己的成就熬過150天,廣撒網是一招。北京綠軍有位被尊為「戰神」的大佬,曾經走遍離北京市中心路程一百公裡的遠郊區平谷,佔領了幾十個po並長期維護,3個多月後被我拉著幾個友軍開車在一天之內全部清理乾淨,將近4個月後,兩個綠軍又跑去平谷從中午打到晚上9點多,把我留下的po清理乾淨;

選擇定期封閉的位置也是一個辦法。「戰神」曾經佔領位於北京順義新國展內部的幾個po。場館再次開放舉辦展覽是在幾個月後,「戰神」於是就有可能拿到黑牌,外圍的距離又超過了「毒」的攻擊範圍,沒法一擊必殺,最後藍軍乾脆出動了一車人馬從遠處集火攻擊,以防對方充電支援被攻擊的成就po;

把成就放在千裡之外也是很多人會嘗試的方法。前段時間北京有個藍軍飛往柬埔寨旅遊,出發前被告知,要留意某個景點,有熟人留下的po——對不起,還是這位「戰神」的。

可能是史上最得意忘形的biocard了

「戰神」的遭遇是每一個沒能在成名之前拿到黑牌的高級玩家命運的縮影。在《Ingress》上線運營的5年多裡,兩個陣營從未停止對敵方高級成員成就po的追殺,這也是為什麼當我收到這塊黑牌時會如此得意忘形:在第149天的時候,常駐地壇附近的綠軍玩家「羅納德」已經跨越大半個北京來到了我埋藏成就po的地方——位於西北六環外、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陽臺山風景區,可惜他算錯了時間——上山時我還盯著149天的數字提心弔膽,而當他花了兩個多小時與時斷時續的信號作鬥爭,打完下山的時候,我已經收到成就提示,全城藍軍則紛紛在公共頻道裡留言恭喜了。

簋街——傳奇般的磐石堡壘

我至今也沒有搞清楚,羅納德那天為什麼主動請纓來爬山打我的成就,那真不是他擅長的事。他的根據地在北二環外,一處與地壇、國子監隔街對望的科技園裡,北至地壇,南至簋街是他日常的作戰半徑。從地壇國子監到簋街再到東四,羅納德和隊友以簋街為核心,一起打造了北京最難啃的一個堡壘群。

一般來講,當一個《Ingress》玩家說起「某地是藍/綠軍XX大佬的地盤」時,都是基於某種經驗性的基礎。玩家在《Ingress》地圖上構築的存在不管多麼精巧複雜,都可以被敵對玩家摧毀,所謂的控制力來源於本地的大佬們堅持不懈地將一個地方重新連成同一個樣子。以簋街為中心的這片區域則不然,這是一塊真的很難啃下的骨頭。

獨自清理掉這一片,是一個戰鬥人員的畢業大考

在北京像簋街這樣某個陣營玩家極為集中的地方不少,但簋街玩家的「性格」絕對是獨一份的。金融街綠軍多,但他們巴不得藍軍把他們的field打掉好重連一波拿經驗,798綠軍也多,但他們只是默默跟在外來的藍軍後面收復失地,很少把798連得滿滿當當。簋街人則不一樣,綠軍的眾多常駐玩家巡迴值守,完全是以一種不惜血本的態度在和來犯的藍軍死磕。

所有零散po平日裡會被裝滿各種防禦性的道具這點就不說了,整個地區最傳奇的當屬綠軍大佬E4位於北新橋某胡同的床po:藍軍隨時前往攻擊這個po都會有複數的綠軍遠程充電恢復其耐久度,有超過一半的機率會碰上E4本人或者他親媽——沒錯,這也是一位滿級玩家,在家現場補充頂級防禦盾。E4和羅納德甚至會日常性地用被稱為「毒」的稀有道具摧毀自己連出無數field的床po、工po,只為了不讓藍軍拿到這筆經驗值。總之,能一個人把從雍和宮到東四的綠軍目標全犁一個遍,在北京藍軍圈子裡面算是「戰鬥人員」的畢業考試了。

像E4的床po這樣傳奇般的存在還能找到若干處:

西北五環百望山腳下有一對綠軍夫妻常駐,其床po長期與遠方的燕山山脈各處景區相連,是北京的一道戰略屏障,藍軍需要覆蓋北京時經常要派出多人對其強攻;

位於三裡河的鴨王烤鴨店是藍軍大群群主,精神領袖老鄧的家門口po,常年會有藍軍專程跑來加固防守——並將之連成一副亂七八糟的樣子;

東四環慈雲寺橋附近某小區裡的一個po原先是之前提到過的「戰神」床po,「戰神」搬走後一個精於補位防守的藍軍玩家搬進這棟樓,一度成為當地綠軍噩夢,甚至曾發生過三名綠軍組團深夜前來突襲遭遇頑強防守最終只能用毒結束戰鬥的事跡。

用雙腳書寫的另類歷史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Ingress》的世界裡陸續發生了這樣一些新聞:俄羅斯的綠軍玩家出動了160多人,在12月的莫斯科用field在城市地圖上畫了一幅巨型國王肖像;覬覦南極大陸已久的紐西蘭藍軍終於如願以償,建立了一條長達三千多公裡,從紐西蘭直通南極麥克默多科考站的link;東非和中東多地的藍軍玩家聯手,建立了一系列橫跨8個國家,在全球地圖上也清晰可見的超級field;北京一名玩家因為受到全城的疏解整治波及而搬家,失去了自己的床po,正在等待於新家處申請的床po通過上線。

——你看,這就是《Ingress》這個自詡AR的遊戲最有魅力的地方,它用一種讓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把這個世界和玩家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被它增強的不是地圖,而是你的生活本身。

觸樂招聘:我們需要運營、文字編輯(均可實習)

1月3日前只要在魚丸店的夜話、精選集和遊戲下發評論就有機會獲得獎勵,當然評論不限次數,同時字數不能少於15字,另外純水也會被當做無效評論的哦。評論越多也就意味著或者概率越大,當然這都是玄學,歐皇們是不會在意的。

歡迎加入魚丸店QQ群611306484,要不然中獎了我們也找不到你。

作者張一天

作者沒有籤名

發送關鍵詞查看精選文章丨

評測記錄盲人街機神遊紀實三和小學生人物幕後懷舊獨立遊戲黃油非洲人或者隨便一個詞碰碰運氣。

相關焦點

  • 北京的另一張版圖:圈地為王的 Ingress 大佬們
    我們北京人有個特點,只要面前擺上一張地圖,甭管是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還是艾澤拉斯地圖,一個真正北京人都能沉浸在地圖的世界裡比比劃劃指點江山,自己陶醉上個把小時是很正常的事情。Ingress 在某種意義上把北京人的這種情懷變成了現實。
  • 其實,《Ingress》這個遊戲滿是負能量丨觸樂
    事實上,他幾乎把所有成就都做到了黑牌,只有兩個例外:「Seer」要求申請Potral達到5000個,這是遊戲早期的設計,現在Potral申請已經停止了所以無法再完成;另一個就是「守護者」:當他成為世界第一特工後,無數人仰之而彌高。要想和世界第一併肩難度勢比登天,但要想給他添堵卻很容易——只要你有什麼Po,我去給你打掉不就行了嗎?死人是不會帶來任何成就的。
  • 《荒野亂鬥》:「玩家即選手」,另一種電競道路丨觸樂
    3v3、技能簡單、小地圖、平均3分鐘一局,這些特點讓它在MOBA這個品類中有著相對較低的玩家門檻,所以它在電競方面走的是另一條「全用戶電競」的道路,瞄準更廣大的玩家群體,提倡「玩家即選手」的理念。就算在每年最大型的這場賽事裡,《荒野亂鬥》也不做重度的電競。這款遊戲最吸引玩家的地方之一,在於它有著6種不同的玩法模式,包括寶石爭霸、荒野決鬥、亂鬥足球等等。「其中比較適合做成電競的有兩類,一類是3v3,寶石爭霸和亂鬥足球都屬於這一類,另一類是1v1或2v2,玩家可以單排或雙排『吃雞』。這兩類都比較適合拿去做電競。」
  • 再次過載丨觸樂夜話
    售前的透支關注也讓我對此提前疲勞,以至於每次打開遊戲、進到標題界面,我就像已經連續玩了5小時一般疲憊。討論熱度下降後,我好像終於從黏糊糊的湖水裡探出頭來,「啊……總算能聊點別的了」。除了沒玩動《賽博朋克2077》,我對其他的遊戲興趣也下降了。補完山田孝之(我愛山田孝之)主演的《勇者義彥與被引導的七人》後,我撿起了兩年前買了卻從未打開過的《勇者鬥惡龍11》,開始打敗魔王的旅途。
  • 中秋假期,我就想安安靜靜地抽抽卡,開開包丨觸樂
    作者丨塔布假裝有點熟練我們常說的Gacha是Gachapon的縮寫,維基百科詞條的概念如下:轉蛋或稱扭蛋(ガシャポン,GASHAPON,或GACHAPON),是對於被包裝起來,(通常但不是全部都會)放入轉蛋販賣機裡販售的玩具等物品的形式。
  • 「未完成」的《最終幻想15》丨觸樂
    觸樂曾在《〈最終幻想15〉為什麼做了10年?》中梳理過這段故事,簡單來說,《最終幻想15》最開始公布於2006年的E3發布會,是總監野村哲也提出的「新水晶神話三部曲」企劃中的一部分。《最終幻想Versus 13》(以下簡稱為《V13》)是企劃的核心,預定登陸PS3與Xbox 360平臺。2007到2013年,《V13》保持著每年年更新一兩條動態的節奏。
  • 觸樂夜話丨名字裡不帶個「之刃」,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ARPG
    作者丨高洋刀塔中單之王,莉娜掌握者,遺失的埃俄羅斯之子,回鍋肉之敵,可樂吞噬者。
  • 不止是暴兵:大戰略遊戲提升後期難度的一千種方法丨觸樂
    國慶長假,你打開一局工作日沒法玩得盡興的大戰略遊戲,準備日以繼夜,打個天昏地暗。在十幾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後,數個強大的對手都先後被你的帝國擊敗。至於其他國家,不是屈服於帝國的實力而成為我們的僕從,就是躲在邊境的荒涼之地,只求一時苟延殘喘。而身為帝國皇帝,你已經對這場遊戲感到厭倦,在重複點擊下一回合中考慮著是否要重開一局遊戲。
  • 寶可夢之夜丨觸樂
    裁判告訴我,距離牌表提交還有15分鐘截止,Discord頻道裡英文和日文交替出現,像白色的噪聲充斥在腦海裡。「用這張牌究竟好不好呢?」於是換去又換回。想起學生時代考試前拼命翻書的日子,想讓時間在這裡凝結。我閉上眼,直到比賽行將開始。1.我是一名寶可夢牌手。牌手都會去牌店,我常去的那家在北京宋家莊的一個小巷子裡。
  • 《原神》怎麼打開地圖 打開地圖方法介紹
    導 讀原神遊戲中,打開地圖的方法是使用M鍵即可打開地圖,在地圖上有傳送錨點,玩家點擊後可傳送至該點,可以通過解鎖後使用,同時玩家也可以在地圖上使用標記工具將自己想去的地方標記下
  • 《異度神劍2》:神經分裂的「神作」丨觸樂
    這一點比較新奇,讓我稍作說明:比如某任務做到一半需要打開寶箱,你既可以提升自己的開鎖技能強行破解,也可以交給傭兵團以掛機任務的方式完成,打開以後又回到主任務的流程之中。這種混合型任務後期比比皆是,對遊戲節奏起了很好的調節作用。順便提一下,吸取了初代的教訓,本作基本取消了限時任務,這必須要點讚。
  • Ingress 拼圖組圖申請指南
    我個人更推薦這個網站:http://www.giacintogarcea.com/ingress/tools/missionset/選圖時需要注意:工口類圖以及動漫圖帶臉被就地處決機率非常高。 任務名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寫的稀裡糊塗或者過於隱晦,猩猩是決計不會同意過的。
  • 《我的朋友佩德羅》:槍戰、跳躍和打爆壞人丨觸樂
    在這些地圖裡,老城市的街區閃爍著霓虹,矗立著密集的招牌,就像老式港片的場景那樣;建築工地有點「傳送門」系列的感覺,後期出現的機械要塞場景則乾脆像是「串場」到了《半條命2》。不光是地圖場景,連擊殺敵人的方式也讓DeadToast Entertainment玩出了不少花樣。在遊戲中,玩家可以單持武器,也可以雙持武器朝兩個方向射擊,不光是站立射擊,當你處於翻滾狀態、懸空狀態或是掛在繩索上時,隨時都可以把敵人打開花。
  • 《記錄》第19期:寶可夢訓練家盧毅丨觸樂
    之後兩三年,他嘗試了國內外的各種盲人遊戲,角色扮演遊戲、射擊遊戲、策略遊戲、解謎遊戲,雖然不乏佳作,但他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他希望能夠玩明眼人的遊戲,能夠與明眼人一起討論遊戲的劇情、角色和玩法。 丨 走地圖一次在QQ上和同學聊天時,盧毅提起自己從小痴迷《精靈寶可夢》。
  • 外國氪金少年的自白:「我今年19歲,對賭博上癮了」丨觸樂
    「如果你在遊戲裡花幾百美元,這顯然不是什麼明智決定。」他說,「但當時我想,『這筆錢我還能花在什麼地方?』我根本沒想過『噢你個白痴,該停下來了。』」如果說Kensgold在《霍比特人:中土王國》中花錢是為了維持競爭力,那他為什麼會在一款完全可以免費體驗的遊戲裡花錢呢?「這跟我之前在手機遊戲裡花錢有關,那讓我覺得一百美元不算什麼大錢。」Kensgold說,「所以當我看到一個真心喜歡的皮膚,我就會花100美元得到它。」
  • 《率土之濱》裡的玩家史官丨觸樂
    除了和人切磋,清狂還在各種遊戲裡交了不少朋友——以武會友是他玩遊戲的動力之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清狂這些朋友的共同點就是遊戲玩得好。他們聚在一個群裡,每每有好遊戲,便會互相分享。2016年那會兒,群裡有人拉清狂入夥,一起去玩一個叫《率土之濱》的手機遊戲,沒承想,這一玩就是兩年。
  • 那年夏天,一把斷劍丨觸樂
    在三劍之距外摘下了頭盔,露出一張浮腫的東方人面孔,洗漱的黑色短髮上有一撮雜毛,戴著一副用膠帶粘好的中世紀風格的眼鏡,下巴上有一小捧鬍子。他從屏幕裡斜眼看向我,露出一副淺淺的笑容。他伸出左手,我走向前去,遲疑了。騎士的另一隻手則掏出短劍,插入了我的腎臟。我連忙後跳,回血,並掏出直劍刺去。那個陰險小人卻掉頭就跑。
  • 鍾培生:我要在遊戲世界裡遙遙領先丨觸樂獨家
    你可以理解為好勝心強,也可以理解為富有侵略性,而這兩種理解放在鍾培生的身上或許都是對的。每個人的性格有兩面,在不同情境體現出不同的側面,組合成一個存在爭議的人物,鍾培生即是如此。丨 「我的勝率是97%」鍾培生習慣在遊戲裡「狂」。
  • 《港詭》二重奏丨觸樂
    三、在粵劇戲院裡來回遊走時,我開始搞不清楚這整個故事了——我是說,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兒去?此處故事的展開並不難理解。首先嘉慧又失蹤了,然後阿樂接到了一通神秘的電話,打開了同事阿海拍攝的錄影帶後,又被神秘力量吸進了另外一個場景當中!
  • 特斯拉的實驗室被洛夫克拉夫特燒毀,他們倆打起來了……丨觸樂
    他們在《星球大戰》裡是複製人,在《生化危機》裡是低級殭屍,在《天龍八部》裡是宋兵甲,在《科學VS狂怒》裡就是深潛者了。早在1917年的作品《達貢》中,洛夫克拉夫特就隱隱地交代了該種族的存在,只是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在1931年的《印斯茅斯之影》中,深潛者有了明確描述:光滑的身軀、人身魚頭的樣貌、高高凸起的帶鱗脊背、行動時發出刺耳的尖叫,是同時具有人類、蛙類、魚類特徵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