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讀書四百個小時,我卻只想向你推薦這一本書

2020-12-22 羅sir職話

猶記得年初定目標的時候,我就給自己定了今年要讀完五十本書。就在前幾天,翻看自己讀書記錄的時候才發現,這個目標自己已經遠遠超出了。

今年我一共讀完了55本書,一年閱讀時長為475個小時。

同事小藍讓我評選出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原本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在我細細思索一番後,發現還真有那麼一本書,是我真正想安利你們去讀的。

那便是英國著名作家喬治·歐威爾所寫的《1984》

這本書,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大的英語小說之一;70年後的今天,這本書依然值得我推薦給大家。

01

反烏託邦代表作——《1984》

《1984》和英國作家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作家扎米亞京的《我們》並稱反烏託邦的三部代表作。

那什麼是反烏託邦呢?

反烏託邦(dystopia)一詞來源自烏託邦(utopia);它的希臘語前綴意指「壞的、不好的」。

而烏託邦的本意是「沒有的好地方」,或者我們也可以簡單的稱之為「空想的國家」。烏託邦社會實行按需分配的原則,認為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必須消滅它。

而反烏託邦題材,實質上就是在隱喻批評「烏託邦」社會是空想的,也是不切實際的。

反烏託邦題材一向以尖銳、批評、反諷而聞名。喬治·歐威爾的《1984》更是其中的代表作。

《1984》出版70年後的今天來看,世界也正變得越發的不確定性,民粹主義和各種極端思想的抬頭,也讓我們有必要再次來回顧這本書。

70年前喬治·歐威爾所著的《1984》到底寫了些什麼?為何在70年後的今天依然能夠給我們以啟發和深思?

喬治·歐威爾在書中假想了一個現實中不存在的世界。1984年的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

三個國家之間彼此戰爭不斷,國家內部則實行高度集權,有監視與監聽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維持社會的運轉。

而書中那句最廣為流傳的「老大哥在看著你!」,便是由此而來。

書中的主人公溫斯頓在「大洋國」真理部從事著篡改歷史的工作。長期篡改歷史,讓溫斯頓對該國的領袖「老大哥」產生了懷疑,從懷疑轉變到反叛,最後被列為「思想犯」,又經過思想改造成為「思想純潔者」的悲慘故事。

說到思想犯,我想起了另一部著作,片中的一段臺詞令我至今心有餘悸難以忘懷:

「我們被教導要記住思想,而不是人,因為人可能失敗,他可能被捕,他會被殺死,被遺忘,但四百年後,思想仍可改變世界。」

《1984》在今天讀來,依然能夠給我們以莫大的啟發。它幫助我們在這個混亂無序的世界中尋找自我的意義,警惕一些思想,一些回潮,一些可能出現的東西。

02

喬治·歐威爾,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其實喬治·歐威爾之所以能夠寫出《1984》和《動物莊園》這兩本著作,與他本人的經歷也無法分開。

1903年,喬治·歐威爾出生於英屬印度彭加爾省(孟加拉邦)摩坦赫利(莫蒂哈裡)一個政府下級官員的家庭,父親供職於印度總督府鴉片局,家境並不寬裕,奧威爾自稱家庭屬於「上層中產階級偏下,即沒有錢的中產家庭」。

但在1917年,14歲的喬治·歐威爾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獎學金,進入英國最有名的伊頓公學讀書。畢業後的奧威爾加入了英國在緬甸的殖民警察。

這段經歷,讓奧威爾深感殖民主義的卑劣和不堪。他對西方的殖民主義政策產生了反思;更進一步的認識了極權主義。

成年後的奧威爾曾去參加西班牙內戰,回國因為被劃到「左派」而被排擠。二戰後,奧威爾在BBC參加從事反法西斯的宣傳工作。

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奧威爾切身感到法西斯的敗壞和不堪,便以「希特勒」為原型,創造了《1984》這本書。

他在《1984》中這樣寫道:「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這短短的十五個字,戳破了極權國家的一切謊言。

喬治·歐威爾的一生曲折不已,年紀47歲,便死於困擾多年的肺病。從早年間自己追尋的信仰,再到去反對這信仰,喬治·歐威爾用短短一生的時間,為我們樹立了「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對喬治·歐威爾來說,沒有什麼是必須去堅守一生的,只有「正確的」事情才值得去堅守。

正如他背叛自己早年間的信仰一般,他只為自己的「良知」發聲,為人民謀福。

喬治·歐威爾說:「所謂自由,就是可以說二加二等於四的自由。」

在他看來,這樣的「自由」,不要也罷。

整個世界的變幻是對應熵增的,我們所要去做的,就是抵抗熵增。從有序到無序,從不確定性到確定。

而這,便是你要讀《1984》的理由。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點擊【關注】,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個人成長心得

相關焦點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讀書雖然好,但很多人並不得法。不少人看起來很用功,每天讀書,甚至邊做家務邊聽書,出門也不閒著,做趟地鐵也要聽一本書。雖然每天用碎片時間讀書學習,日程表被安排的滿滿當當,但就是沒什麼效果。一本書讀了前面,忘了後面。貌似讀了不少書,但真到用的時候,只能想起來書名,書裡關鍵講了什麼,腦子裡像隔了一層霧。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你所經歷的一切,換成時代的背景,在各種書裡面都有答案,都有遭遇。」「讀書不保障命運可以好好的對待你;但是,書讀多了可以保障你能更好的對待命運。」每一本書都有它的使命,每讀一本書都有一個的目的。艾德勒 / 查爾斯·范多倫 /商務印書館/1940/出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奧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6出版在這8本書中,推薦大家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3本書。
  • 一年讀過35本書,我只推薦這1本給自媒體運營人
    31、從流量到留量:讓你的產品實現低成本持續增長32、我看電商3:零售的變革33、文案變現34、從零開始做內容:爆款內容的底層邏輯35、銷售總監日記這一年的35本書推薦給自媒體運營人的1本書作為一名普通自媒體運營人員,如果推薦的一本書,我推薦《從零開始做內容:爆款內容的底層邏輯》。本書上線一個月即榮登微信讀書新書榜第1,當當網新書管理榜第1,亞洲好書榜第1。
  • 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向你《推薦一本書》
    本次習作的話題是「推薦一本書」,一本好書就像是一位好朋友,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就好像是向同學介紹好朋友一樣。本次習作要求我們聯繫自己的閱讀實踐或本學期的讀書活動,把自己讀過的、認為值得推薦的書分享給同學,讓同學們通過交流,廣泛閱讀、讀好書、讀整本書。
  • 給迷茫的你,推薦這1本書
    視頻號已上線,我們會在這裡和你#用1本書解答1個問題第1期關鍵詞:迷茫你一定在身邊遇到過這樣的朋友:心事重重,怨念頗深,覺得世界不公。總想做點什麼,可是一想到可能很麻煩,他們就會長嘆一聲:我又能怎麼辦呢?
  • 讀書與成功居然成正比!要想成功,一年至少要讀 本?
    近期一家權威部門經過數年的調查發現,一個人的成功居然與讀書的數量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如果你一個月能夠讀一本書,說明你就是一個中等的成功者。而從你賺錢的多少,當然就可以倒推出你一年看了多少書。2按照專家的統計,如果你能一個月看一本書,想不成功都難。但是偏偏這個看上去並不難的任務,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完成。以我為例,年初確定了一周讀一本書的計劃。
  • 2020年閱讀了53本書,我只推薦這5本(值得反覆閱讀)
    Hi,我是阿若。好久不見。辛丑年,願每個人平安喜樂,得償所願。所念皆所願,所求皆所得。在2020年,我用470小時,閱讀了53本書,範疇比較雜,心理學、寫作、傳記、時間管理、小說等等。(以下是部分書籍名單)種類繁多,但我只推薦這5本。
  • 讀書跨年|這是新年裡兩代人共讀的第一本書
    2021新年即將到來,我向朋友們推薦十本我最喜歡的床頭書。今天推薦一本書很特別,這也應是新年裡兩代人共讀的第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卷首的一段話就震撼了我:MM(媽媽),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並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力!對,這就是你的心態啊。
  • 《閱讀7堂課》:想做知識變現,我建議先看看這本書
    單是這一個觀點就刷新了我的認知,以往看書的時候,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書,買回來以後統統都是從書的第一頁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看得快的話兩三天就看完了,看的慢的話有時候拖上十天半個月才看完,但每次看完以後幾乎都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別人問這本書怎麼樣的時候也只知道說還不錯,一般般,沒法說出具體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 讀書一天多少頁最好?關於「一天一本書」你想知道的秘密都在這裡
    在那之前,我並不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在十來年的學生生涯裡,除了課本外,我看過的課外書,也不過一兩本。但在4年前,我突然就很熱愛看書,每天都會看上兩個小時。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我一定看了不少書,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每天看兩個小時書,我花半個月甚至更久才看完一本書。
  • 一年讀300本書,為什麼還是不會寫?是因為你不會「費曼技巧」!
    昨天,一位一年前和我一起學寫作的學姐跟我說,今年年初定的計劃:每天讀一本書,每天2000字,年底要寫出爆文。計劃的前半部分完成了,但後半部分擱淺了。不是沒寫,而是寫完沒推薦,也就沒有閱讀量。我問她,你是怎麼完成你這個計劃的?她說,我基本每天都看一本書,然後寫個20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但不知為什麼,等到我自己寫文章的時候,書中的知識點一個都記不住。
  • 終身成長者的三板斧及我推薦的三本書
    閱 讀 力閱讀的好處,相信不太需要我多費口舌。但閱讀中產生的困擾卻橫在了很多人心中。比如,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或者,書買回來以後看不進、看不懂;又或者好不容易看完書,自己好像也沒有發生什麼改變。這些都跟我們的閱讀力相關,推薦你讀一讀《實用型閱讀指南》。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在閱讀這件事上,不可急功近利,追求速度。即便是進行高效閱讀,也不應該以犧牲閱讀過程為代價。所謂高效閱讀,其本質是以吸收書中內容為前提的,你不一定要全盤吸收,只做到1%也算是有收穫。但前提是進行了思考和轉化。知識在你的腦海裡不只是過一遍,而是被加工了一遍,以特有的形式創造了一次。如何真正做到會讀書?
  • 讀書成魔,每天閱讀一本書,成為了他的日常生活!
    如果我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書痴,你相信嗎?你肯定相信,但是你不相信,這事情會發生在大學吧,如今的大學,完完全全被娛樂化了,提起大學,誰不曉得就是天堂,哪有一些人願意拼了命的學習,拼了命的讀書?浙江大學圖書館讀者服務2017年度數據公布。
  • 從一年讀不完兩本書,到一周至少讀完一本,談一談如何開啟讀書人生?
    但到了今年,現在的我卻可以堅持每天讀書,寫不低於300字的讀書筆記,保證一周讀完一本書,甚至是2本書,雖然對一周可以讀2,3本的讀書的達人來說不算是什麼很大的成就,但對於我自己來說確是很大的進步和改變。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是想將我在讀書過程中習得的一些經驗,分享給那些同我之前一樣有讀書障礙的小夥伴,希望這篇文章會對大家有些啟發 幫助大家早日養成終身讀書的好習慣。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會讀書的人是怎麼做到的?
    以至於再讀的時候看到以前的標記,第一反應是「這是我寫的嗎?」,因為真的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可想而知,我並未從自己的讀書筆記中獲取太多幫助。所以朋友向我推薦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時候,我是持懷疑態度的。直到近幾個月真正開始寫長書評,寫到無比艱難的時候,打開了這本放置了已久的書,深為之前的淺薄感到羞赧。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讀書先要提升理解力
    今天讀的是《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本書不僅談了如何讀懂書,還談了一些作者的人生經驗,當然今天我們只說「怎麼讀書」。一、理解力的池子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曾寫過一本書叫《書讀完了》,書真的能讀完嗎?要知道天下書籍千千萬,好書也不計其數,他又憑什麼說「書讀完了」呢?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直到我讀完這本書《無限可能: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才相信我可以做成這件事。反覆思量之後覺得,一天一本書這件事,不應該被妖魔化,當然也沒必要神化。其實只要我們想,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一天一本書。《無限可能》是一本教人升級大腦的學習指南。
  • 我閱讀我快樂 保靖縣臥當小學開展「向你推薦一本書」徵文比賽
    紅網保靖縣分站1月5日訊(通訊員 王星月)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新年伊始,為進一步增強校園閱讀氛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提升其語文素養,近日,保靖縣臥當小學開展了「向你推薦一本書」徵文比賽。此次比賽固定主題,緊扣語文新課標,對各學段學生提出了符合其身心發展的寫作要求,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把所思所想抒發出來。「為什麼我會推薦這本書呢?因為這本書裡的孫悟空最厲害,他可以為了保護猴子猴孫去千裡之外學藝,也可以獨自大戰十萬天兵天將……」一年級(2)班的鄧宇軒同學這樣寫道。
  • 對自己不認可,想要提升自我,那我推薦你看這本書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很想改變現狀,突破局限,提升自己,卻總是力不從心,感覺自己心有遠方,可總是困守在原地?有時候,我們不禁懷疑,是不是自己智商不夠,腦子不好,為什麼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就做不到呢?在閱讀本書之前,我一直對自己的閱讀能力持有懷疑態度,經常在網上看到那些閱讀大神,動輒一年300,500本的閱讀量,這讓我自慚形穢。怎樣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就成為了我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想要突破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