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自己剛開始健身時會很好奇誰用了藥、誰沒有,當時大家都說【看肩膀】,如果肩膀又大又圓、明顯比其他部位發達,就是用藥了,因為肩膀對藥物的反應更明顯。後來隨著訓練經驗累積,我發現其實也不完全這樣。
請問胡神,能從科學和經驗角度來解析一下這個說法嗎?
通過肩膀是否外翻來判斷用藥與否,這是典型以訛傳訛的說法:實踐中我們發現三角肌對雄性激素的敏感性確實強,但這並不嚴謹,未經科學研究證實。另外,自然情況下也可以練出非常外翻的程度,光憑這點來判斷完全不準確。
在健身房見過的人多了,我也能分辨一些很明顯用藥的人:
比如才十幾二十歲就肌肉發達血管爆裂,肌肉成熟度甚至遠超九年十年的資深訓練者的;
比如一看就不太健康,雖然肌肉發達體脂低但腹部特別大的;
還有一兩月不見就進步飛速的等等。不過更多的人處於並不明顯的中間地帶,說用了也正常,說沒用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請問作為一名職業健美選手,你會用什麼指標來判斷一個人自然與否呢?
要通過肉眼判斷,除非那個人水平很高,不然很難說。
唯一一個硬標準看是否用藥:是看他是否在很大的肌肉量同時保持很低的體脂——這是自然狀態下無法同時做到的,自然選手最多只能做到一點。如果一個人身高180cm,體重 90kg,又幹又大又飽滿,那肯定用藥了。
還有一點:有些藥物會提升肌肉硬度和肌肉成熟度。自然狀態下,即使很乾,你還是會覺得他的肌肉相對較軟。如果肌肉很硬很乾,甚至有雕塑的質感的話,那肯定是用藥無疑。
但現實生活中,用藥的大部分人並沒做好飲食和訓練,用藥了水平提升也不明顯,這種情況就真的沒法判斷了。
體脂低,但腹部特別大,這個算判斷依據麼?
不算,肚子特別大,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吃多了。要達到像奧賽最大級別選手那樣的泡泡肚,需要長年累月濫用藥物同時吃很多東西才行。你就算濫用某種藥物一年也不會那樣。
羅利曾經一度被詬病的泡泡肚,後來也被他用各種方法解決了。
那些奧賽選手的大肚子也不一定是因為用藥,有可能是因為要一直吃很多的食物維持體重,導致腸道健康出了問題,腸胃一直處於炎症狀態,所以肚子大。尤其是賽前充碳可能吃了過多的碳水,我聽說過不少選手賽前充碳都吃到 1000g 以上的碳水…… Dexter Jackson 也曾說過這個問題:他在前幾年職業生涯後期出現了大肚子,後來他去了美國最好的醫院梅奧中心,做了很多檢查,調整了一些飲食,並且開始服用最好的醫藥級品質的益生菌和消化酶,以後肚子就下去了。
那麼爆很多血管算判斷依據嗎?
其實只要體脂夠低就會爆血管。很多類固醇會加強身體的充血能力從而爆更多的血管,但這不是判斷依據。我自己最早減脂時就是自然,減到較低體脂時也有很明顯的爆血管。
具體用藥與否需要有經驗的人判斷:用爆血管的數量結合肌肉硬度等等判斷。如果一個人的肌肉像雕塑那樣硬,加爆血管數量很多,那肯定是用藥了。
可以介紹一下什麼的藥物能達到什麼效果嗎?
大部分藥物的效果都大同小異,這裡就說一個特例吧:Masteron 是一個可以大幅提升肌肉質感,肌肉硬度,讓肌肉更菱角化的一個藥物。它的主要作用是做狀態:並不是說它可以幫你極速減脂,而是在同樣體脂下極大提升肌肉雕刻感、硬度。這也是備賽選手常用藥物之一。
某個無藥檢組織的業餘賽。
那像克侖特羅之類的減脂藥物呢?
那些減脂藥物的作用只是提升基礎代謝而已,並不會在你的肌肉外觀上有什麼改變。
哦……懂了
普通健身愛好者如果一定要判斷身邊的人有沒有用藥,只能通過長期觀察和相處,也就是看他的進步速度;不能因為某個數據比如臂圍、肩膀外翻程度、爆血管數量、力量等來判斷。
此圖是一位自然健美冠軍,他的級別是男子傳統健美,即比賽中肌肉量最大的級別。可以看出,和無藥檢比賽的選手肌肉量差距非常大。
自然訓練者的進步肯定是一個趨於平滑的曲線,水平越高越難增長。舉個例子:若在短期內取得了比他自己以前誇張得多的進步,且在這段時間他的飲食、訓練計劃沒有太大變化,那就是用藥了。
注意:這個進步速度不是跟別人比,是跟他本人比;但如果他這段時間投入時間和精力,經濟都更多了,比如還聘請了一個非常牛逼的教練,那就不一定是用藥。
圖中的肩膀,即低體脂狀態下仍肌肉飽滿,炸出來的感覺。
還有一個依據是:如果你去看自然狀態下低體脂的訓練者,他們的肌肉一定是乾癟的。自然狀態下不會做到體脂低的同時還保證肌肉飽滿、炸出來的感覺。
哦……
明白了,怪不得我看很多自然協會的比賽,感覺其中男子健美的美感不夠,就是太癟了。
某個自然協會的職業賽。和上圖對比,肌肉量、爆血管多少、肌肉飽滿度差異明顯。
那如果停練一段時間,外形變化很大、力量掉很多,這算不算判斷依據呢?
這個也可以,只是也要看他在停練期間飲食做得怎麼樣?就算是自然者,停練時飲食做得很糟糕,外形、力量也會變化很大。
用藥者停練後的變化速度會不會比自然者快很多?
這個要取決於他之前的訓練模式,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可能很難理解。
這麼說吧,我們訓練增肌時,有兩種增肌模式:一種是 PMH 蛋白質性肌肥大,一種是MFR 肌纖維重構。PMH 來得快掉得也快,MFR 則相反。
這兩種模式在個人增肌時的佔比不同,具體哪個更多,取決於訓練強度和訓練模式。通過高強度訓練長的肌肉,保留效果比較好,因為其中 MFR 佔比較多。通過低強度訓練但靠藥物刺激出來的肌肉則 PMH 佔比較多。如果是後者,那一停就會掉很多。
但這樣判斷也不是非常準確,因為停藥停練後身體掉肌肉的原因,是身體認為你已經不需要這些肌肉了。所以肌肉量大的人,像我這樣的,就更容易出現這個情況。如果只是通過藥物增長到比如80kg,他的整體肌肉量不算很多,就不一定掉得快。
那我再八卦一下,判斷女生是否自然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呢?畢竟女性常用的藥物也和男性有區別。
女生由於先天雄激素很少雌激素很多,很難做到肌肉很硬,女生儲水比男生多很多。女生也不容易爆血管,尤其是腹肌上有血管的,那 99% 用藥了。
那如果一個女生常年保持極低體脂,能不能說是用藥了呢?
保持極低體脂不一定就是用藥了,自然也可以,只是非常不健康而已。因為決定體脂的最大因素主要是飲食。
明白了,那你覺得現在非藥檢的健美比賽裡,用藥選手的比例會有多少呢?比如美國國內的 npc 賽,職業卡選拔賽等。
如果達到發卡比賽前十的水準,那男子大級別的基本上百分之百用藥,健體可能 95%,剩下自然的那部分人,天賦和好方法一個也不能缺。
女子形體和健體基本上也是百分之百,女子比基尼用藥率相對低一些,國外用藥率更高,因為國外接受程度較高,她們對副作用也在意地少一些,這和文化有關。女子比基尼裡,如果我們這裡的用藥指的是類固醇或 SARMS,那我估計至少有50%。
但如果是非類固醇類,克倫特羅什麼也都算在內的話,那麼 90% 以上。
這麼高啊?!!
哦我這裡只討論有競爭力的或還有訓練痕跡的選手,不是那種預賽一上臺裁判看都不會看的人。
這句話好過分……(捂臉)
無藥檢協會的職業賽中,比基尼女選手的水平。
SARMS 在女選手裡使用比例很高,相對類固醇來說,SARMS 雖然沒有那麼強力,但是在副作用方面對女性相當友好,甚至可以做到幾乎零副作用。
明白了,我之前也聽很多教練這麼說。
群裡有朋友問:是不是有很多人認為只使用外源性睪酮就不算用藥,所以很多人即使用了藥仍聲稱自己自然呢?
這個我不清楚。我個人對【自然】的定義是:只使用了普通的運動補劑才能叫自然。使用了其他任何能促進運動表現的藥物的,都不算自然。
對比國內有藥檢比賽的選手體型。我個人還是覺得這樣的體型更健康好看一些。
那你怎麼看待自然協會的健美比賽呢?
大部分號稱自然的比賽都不是真正的自然。考慮到成本原因,本來辦健美比賽就沒有多少收入,藥檢成本非常高,一位選手的藥檢成本可能就達到上萬,報名費才多少錢?沒有主辦方願意這麼做。
所以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號稱是自然比賽、有藥檢,但實際現場沒有,或取樣只是做樣子,對外宣稱所有人都通過藥檢。另一種是:按比例抽檢,比如一百個人裡抽五個,被抽中的機率也很低,願意碰運氣的人還是會用藥。
我是不知道一個健美比賽裡所有人都會做藥檢的情況的,因為這從成本的角度看根本講不通。
我之前聽播客提到過:國外有人參加自然健美比賽被檢出違禁藥物,他解釋說那個藥物之前不在藥檢名單裡,當年才被列入了名單,這樣一個情況。
這個情況我沒有聽說過耶,因為如果按照世界反興奮劑組織的禁藥列表,那個範圍非常非常廣,基本不會出現沒有列入的藥物。
因為很多自然組織有自己的藥檢範圍。
哦,那可能是有的,但大概率來說還是以不會藥檢和假裝藥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