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認真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創新。昨天(12月20日),河海大學舉辦了第二屆 「知行」工作坊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行為塑造」研討會。省內外十多所高校的近百名馬克思主義學界的學者與學生參加研討。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近年來,河海馬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始終堅持頂層設計,取得了一定成效。
「每年組織300多場的辯論,400多次的實地調研,讓學生走進企業、社區、鄉鎮等地方,了解祖國的變化,從而增強學生的認同感,積極投身祖國建設。」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愛蓮教授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需具備政治導向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人格感召力,並進一步外化為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要強化以教師為本的理念,加強人文關懷,塑造人人爭當思政課教師的氛圍。"
專題報告階段,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娜教授作了以「基礎課教學若干理論難點問題的實踐探索」為題的匯報。她以天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中的實踐情況為例,從課程生活化、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的專業化和教學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論述了新課程背景下基礎課教學難點問題的解決方式。例如,針對為什麼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通過師生共讀原著,引導同學們走進馬克思、理解馬克思主義;針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從人的本質、現實的個人出發,依託辯論賽等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針對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相統一的問題,通過舉辦主題團日等活動,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文紅玉教授以「怎樣講好一堂思政課」為題,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性一力」出發,圍繞瞄準需求側、改革供給側兩個角度,論述了提高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應對措施。她表示,思政課教師要具備六種素質,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同時,思政課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加強師生互動,增強學生的獲得感與認同感。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和塑造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理論指南,上好思政課一直在路上。
本次研討會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分享學術成果、交流實踐智慧的平臺,將進一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創新,促進大學生行為塑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提供思想智慧。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建華 王健安 通訊員/劉春華 李朝君 編輯/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