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衡陽12月25日訊(通訊員 吳彪)12月15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戴祝教授與其團隊默契配合為一名79歲高齡患者成功進行了Supercap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手術切口僅6釐米,手術後第2天就能下床走路。此次手術是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次採用Supercap微創後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也是衡陽地區首例。為後續同類型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成功案例。
過去,傳統髖關節置換術存在切口長、手術創傷大、出血多、需要切除部分關節囊,切斷外旋肌群,術後髖關節活動受限,容易脫位及恢復時間長、患者心理負擔重等問題。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和臨床經驗累積,全髖關節置換術正在向微創方向發展,Supercap微創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即其中一種方式,該技術不損傷肌肉,完整保留關節囊,術後功能恢復較快,被業界認為是人工髖關節置換的真正微創技術。近年來該技術正在逐漸推廣。
據戴祝介紹,Supercap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切口一般在6~8 cm範圍內,小於常規切口(平均16 cm)和其他微創切口(平均8.8 cm);解剖層次簡單,經梨狀肌和臀小肌臀中肌的間隙進入,手術操作過程中不需要進行髖關節脫位,所以不需要過度松解,能夠保留梨狀肌和外旋肌群; 術中出血較少: 術中除磨臼及擴髓之外基本沒有明顯出血,一般無須術後輸血;術後恢復快: 人工髖關節置換的對象多為老年患者,Supercap半髖置換術減小了手術創傷,也減小了對內環境的幹擾和全身性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從而縮短了臥床和住院時間,可降低護理成本和患者的經濟負擔。接受手術後,人工關節不易脫位,患者無特殊活動限制,大大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和滿意度。
本次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接受Supercap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是一位79歲的老人,摔傷導致右側股骨頸骨折,不能自行站立,疼痛難忍。主治醫生了解到該患者8年前曾左側股骨骨折,當時進行了傳統開放手術,手術切口大,出血較多,很長時間才恢復,對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因此這次一聽說又要手術,患者最初非常恐懼和排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戴祝及其手術團隊體察到患者的心理負擔後,耐心向其解釋:Supercap後入路髖關節置換技術是一項切口小、「下床」快、痛苦小的微創傷手術,不需要在手術中使髖關節脫位,可最大程度避免股骨頭假體術後脫位的發生,最大限度保留髖關節原有功能,術後最快可在3小時內下床,併發症風險小,而且整個手術費用較以往的傳統手術費用沒有增加。國內已有的成功手術案例中,年紀最大的患者為104歲。聽了這些,該患者才終於放下心來,接受了手術。目前,患者術後恢復良好,術後第1天就已經下地行走了。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是衡陽市綜合醫院中最早成立的骨科專業科室。依託南華附一醫院人才、技術和設備優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已建成擁有300餘張病床、分五個病區的現代化骨科,衡陽市脊柱外科中心、創傷骨科中心、關節外科中心均在此,在國內外業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已連續5年進入全國百強,省內第三。在南華大學大力推動醫院改革、大力發展新技術新項目的契機下,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成功開展首臺Supercap微創技術,真正做到為廣大患者減輕病痛,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