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種原因,與其它學校相比,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其中又以英語學科尤為突出。從平時的學習情況來看,即使在給出複習內容十分明確、複習時間非常寬裕的情況下,學生的考試成績依然十分糟糕。這樣的情況,自然要給英語教學帶來困難。
1 問題的發現
起初,筆者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最初的想法是:既然多數學生已經學完初中課程,那麼,在進行英語教學中進行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但不久之後卻發現學生們非常吃力。具體表現為:
(1) 讀稍長的句子有頭無尾,將完整的句子切割成幾個「豆腐塊」才能跟讀。
(2) 朗讀課文常「卡殼」,或上氣不接下氣。
(3) 複習時明明看懂了課文,但一到聽寫還是不對。
(4) 做閱讀練習似懂非懂,似乎問題無處不在,卻又說不出問題在何處。
(5) 無法背誦課文或複述課文大意,造句錯誤不少。以上問題可以歸結為:基礎薄弱。但是,基礎薄弱的癥結又何在呢?表面看來這是學生不熟悉課文所致,其實,病根卻在詞彙。詞彙成了學習課文首先要突破的障礙。事實上,基礎薄弱只是問題的外在形式,它潛藏著的深層危機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減退,進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必須調整教學內容,才可能重新激起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2 從詞彙入手,樹立學生的信心
2.1 拼音能力訓練
拼音能力是指看音標讀單詞的能力。詞彙教學始於語音訓練,語音訓練又從音標入手,因此,必須讓學生多開口, 進行拼音訓練。具體步驟如下:
a. 認讀 48 個音素。通過與漢語拼音的對比,找出難點, 採用集中認讀的辦法教學。
b. 單音訓練。即輔音和元音相拼或輔音和輔音相拼。輔音和元音相拼,要以重讀和弱讀兩種方式訓練,為後面的雙音節和多音節輕重音讀法區別奠定基礎。要求學生作到見音就能脫口而出,無需拼音過程。
c. 複雜單音節語音訓練。重點訓練含輔音組合的單音節, 防止學生按照漢語習慣在兩個輔音之間或結尾的輔音上添 音。
d. 雙音節與多音節語音訓練。由於多音節的拼音方法與雙音節大同小異,因此以雙音節拼音訓練為主,重點練習重讀音節與非重讀音節的讀法對比,訓練時使學生領會「重音準,輕音滾」的要決。
e. 拼音檢查。教師挑出幾個語音較好的學生,讓他們按 要求去檢查其他學生,以此來總體了解學生掌握拼音的情況。這樣做的另一目的是在班上樹立學習的榜樣。綜觀整個拼音教學過程,實際上,只要開口,人人都會。教師需向學生強調這一點,使他們消除畏難的心理。此外, 對發音屢糾準的學生,不必苛責,以免他們一開始就喪失學習的信心。
2.2 單詞的音、形聯繫
單詞包括音(讀音)、形(拼寫)、義(詞義,包括單詞的意義和語法意義)三部分,其中音與形有內在的聯繫。這種聯繫表現為讀音與拼寫的對應關係,即發音與拼寫的基本規則。只要把握這種規則,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聽音寫詞,見詞讀音」,使得單詞的記憶變得有據可依從而大大提高詞彙的自學能力。學生掌握髮音與拼寫規則後,就開始訓練他們利用規則 來記憶單詞。方法是:首先要熟練讀出單詞的整體發音,然 後按音節將整體的音分為若干部分,一邊口誦其音,一邊眼觀其形,將局部的發音與局部的拼寫一一「對號入座」;反 之邊眼觀其形口誦其音,將局部的拼寫與局部的發音對上號。最後,拋開書本,一邊慢誦,一邊傾聽自己的發音,循著聲 音在腦海裡拼寫出整個單詞,與此同時,還要求學生一邊動 筆書寫。這樣,邊讀邊看,邊聽邊想邊寫,單詞得音形聯繫 就建立起來了。
2.3 記憶詞義的方法
學習單詞不能只會讀、會寫而不知其義。學生普遍反映, 詞義比讀音和拼寫要難記得多。原因除了單詞一詞多義難以記憶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詞義不象單詞的讀音與拼寫那樣有明顯的規則可循。主要方法有:用舊詞解釋新詞、找同義詞或反義詞、用構詞法分解複雜新詞,等等。現簡單介紹如下:
(1) 建立新舊詞的形、義聯繫
從已經掌握的單詞中找出與新詞拼寫相似的單詞,或將 詞拆成幾個有意義的部分,編一個生動的漢語句子,將新舊 詞義都包含其中。只要記熟句子就能記住新詞的詞形和詞義。如,新詞 chance(機會),可發動學生搜索自己的詞庫,找 出詞形相似的 dance(跳舞),然後引導他們編一個含有「跳舞」和「機會」的句子。有的學生這樣編「跳舞是找朋友的 機會」。新詞和舊詞之間的這種聯繫,除具「形」外,其詞 義本身並沒有內在的聯繫,但是,由於編寫的句子包含了學 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對生活的體驗,學生對它的印象尤其深 刻,因而記憶牢固。一旦記憶,學生就容易生出成就感,增 強學習信心,進而推動他們去學習。
(2) 單詞和客觀事物建立聯繫
學生一面眼觀詞形,一面朗讀,腦海裡一面循著聲音反映出該詞所代表的客觀事物。如 size(尺寸、大小)眼睛看著單詞,口中慢誦其音,在朗讀聲裡展開想像的翅膀:商場, 鞋櫃裡,各式各樣的鞋子按大小編號:size4、size5 灰姑娘來了要挑size?籃球巨人來了要挑size?兩相對比, 有趣之極。
(3) 建立單詞的音、義聯繫
人們普遍認為,音與詞義之間並不在一種必然的聯繫,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為某些詞建立人為的音、義聯繫。教學實踐證明,部分單詞的音和義之間合乎某種邏輯,具有內在的和諧,因而能加深學生理解詞義的內涵,對單詞的記憶與運用大有幫助。單詞的音與義的聯繫,難以言說,但是通過反覆的吟誦卻不難意會。總之,形象思維和感性認識是藝術學校學生的特質,教學詞彙的過程中,教師要因勢利導使他們想像體驗文字之外無法言說的詞義內涵。
2.4 建立音、義、形三位一體的統一體
單詞是集建立音、義、形三位一體的統一體。在前面的所述中,無論是拼讀能力訓練還是建立音、形聯繫,或是採用各種方法來增強理解和記憶詞義的能力,都只能達到局部掌握詞彙。怎樣才能整體掌握詞彙呢?只能通過音、義、形的綜合整體訓練來達到。這種訓練不是孤立、靜止的單詞聽說讀寫,而是在語流中訓練聽音會義、看形會義。這裡所說的語流,是指構成課文大意的一個個變化著的句子。這樣做, 實質是把詞彙和課文「捆綁」在一起,使詞彙成為學習課文的「敲門磚」。學生們常抱怨單詞屢學屢忘,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掌握詞彙學習的要旨。而只有置於生動的句子、課文中, 詞彙才會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我們體會到其微妙的內涵和用法。
在語流中訓練掌握詞彙,應在學生掌握上述詞彙學習的 基本方法以及具備詞彙自學能力得情況下開始。首先,要求 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集中識記詞彙表裡的單詞,之後進入聽 力階段。為了樹立學生的信心、提高聽力效果,教師事先應 設置一系列與課文相關的問答題或判斷題,使學生能猜測到 即將談論的話題;講解中儘量用簡單的句子將課文裡的難句 化繁為簡,必要時候還可以輔以簡筆畫筆直觀手段,幫助學 生理解。聽力階段完畢,可增加句子的難度,將課文以填空 的形式板書,使學生通過閱讀和填空練習加深對課文內容的 印象。這一過程的教學,始終以詞彙為點,句子為線,完成 從詞彙到課文的過渡。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反映單詞記得牢了,課文也沒有那麼難得看懂了。
3 結束語
眾所周知,掌握詞彙是課文教學的前提。但對於中職的學生來說,由於基礎的薄弱和學習信心的不足,使得詞彙教學成為整個英語教學的瓶頸問題。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了解學生的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心態,然後針對學生的基礎認知和心理特點,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從簡單處入手,樹立學生的信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傳授掌握詞彙所必須學會的拼音、拼寫和會意等基本知識技能。總之,只有採取類似「內(了解學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外(傳授拼音、拼寫和會意等基本知識技能)結合」的方法,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詞彙的信心和能力,進一步搞好中職學生的英語詞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