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 楊斯涵 黃京 實習生 黃宇歸 通訊員 鍾潔芸 陳思思)在生活中會存在一些特殊的孩子,他們或許有一些的視力障礙,或許有一些輕微的智力障礙,為了能讓他們更好融入社會,許多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往普通學校就讀,但他們要很好地融入校園生活並不容易。為了讓這些特殊的孩子不「特殊」,幫助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今日,長沙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開福區教育局相關人員及長沙市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代表200餘人共同探討如何才能讓特殊兒童更好的『隨班就讀』。
隨班就讀,讓特殊孩子不「特殊」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日,在四方坪小學四年級的課堂上,有兩名孩子在回答問題時似乎較別的孩子有些不同,他們的語速會比較慢,發音不清晰,他們就是「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知識,老師會選擇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引導,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上。
「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既特殊,又不特殊。」四方坪小學教師郭老師說,2017年,她接手一年級新生,班上有位周同學聽力障礙,就算帶有人工耳蝸,聽力也存在一定困難,「剛開學時,周同學不跟其他同學玩,每次都是一個人坐在板凳上畫畫。」為了讓周同學「走出」自己的世界,郭老師便找到班級裡有親和力的同學坐在周同學身邊幫助她,還經常告訴孩子們和周同學一起玩,就這樣,在集體生活的薰陶下,周同學已經和普通孩子無異,笑容一天天多了起來。
對於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會不會影響正常孩子的學習,郭老師說:「這種融合教育非但不會影響正常孩子的學習,而且還會喚起孩子們的愛心和責任心,更好地去關心和愛護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據四方坪小學教導主任謝豔介紹,目前學校有9名特殊兒童,針對這些兒童,學校專門打造了一間資源教室,幫助他們做康復訓練。
融合教育,點亮特殊兒童的心靈
如何教育好特殊學生?在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李紅丹看來,老師應該先去認識和了解特殊兒童,了解他們的障礙類型、身心發展特點以及他們的學習特點,然後針對性地為他們制定個別教育計劃,「個別教育計劃的制定需要老師進行專業的學習,我認為教育部門可多舉辦特殊教育相關的培訓,幫助老師搭建好的學習平臺。把家庭、學校、政府聯動起來,多方位重視特殊學生的教育。」
記者了解到,2020年秋季,長沙市開福區共有適齡殘疾兒童少年241名,其中特殊學校就讀30人,送教上門62人,隨班就讀140人,學生就近分布在43所小學、9所中學,該區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為96.0%。「今年是開福區《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的收官之年,我們以特校教育、送教上門、隨班就讀三種方式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受教育權利,組建了一支223人的多學科特殊教育送教教師隊伍。」長沙市開福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平告訴記者,為了讓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能和正常孩子一樣接受優質教育,長沙市開福區按照相關規定給孩子們配備了資源教室、專業教師,以及足夠經費。截至目前,長沙市開福區已投入130萬建成並使用了8所資源教室,2020年又新建了4所通用型資源教室。
下一步,長沙市開福區還將繼續加強隨班就讀資源教室建設,培養專業的特殊教師師資隊伍,讓特殊兒童接受更優質的教育,以融合教育理念為導向,加強對隨班就讀課程教學的管理與指導,辦更溫暖的全納教育。「希望開福區能進一步加大特殊教育的規劃力度,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升認識,強化保障,為促進教育公平、增進殘疾人家庭福祉,持續推進特殊教育改革發展,確保殘疾兒童都能就近入學,享受與普通兒童同等的優質教育。」長沙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肖碧芳表示。
[責編:蘇亮]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