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總會見到很多由於喜歡吃甜食而患上糖尿病的案例,漸漸地人們就會以為糖尿病就是因為經常吃糖導致的,而那些不喜歡吃糖的人查出了糖尿病就會很疑惑,為什麼自己不愛吃糖也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為經常吃糖導致的嗎?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性的疾病,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有很多,比如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都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單獨因為愛吃糖而引發糖尿病,作用是非常小的,如果沒有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參與,多吃糖並不會導致糖尿病。
雖然吃糖跟糖尿病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經常喝甜飲料、飲食含糖過多,就會導致肥胖,從而加重胰島素的抵抗,也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也就更容易得糖尿病。
並且肥胖患者常常會有多種代謝問題,比如血壓異常、血糖異常、血脂異常、尿酸異常等,這些因素也會增加心血管不良情況發生的風險,也會容易導致患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總是覺得飢餓?
人體的胰島素會將葡萄糖從血液中搬運到細胞裡,產生能量供應人體所需,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缺乏,就會導致血液中血糖濃度升高,而細胞內又會缺乏葡萄糖的供能,所以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就會分解自身的蛋白質和脂肪來產生能量。
人體大量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只有通過食慾的增加和食物的攝入才能從外界補充,所以大腦就會釋放出飢餓的感覺。
那為什麼有些糖尿病患者吃了東西還會覺得餓?
在胰島素缺乏的情況下,食物的攝入只是增加了血糖的濃度,並沒有增加可以供應能量的葡萄糖,蛋白質和脂肪的分仍然持續性的存在,飢餓感就不會得到緩解,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除了飢餓,患者還會有明顯的體重下降。
所以,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往往是能量代謝已經正常了,這個時候葡萄糖就可以在細胞內充分代謝,不再需要消耗自身的蛋白質和脂肪,所以人就不會感到飢餓。
糖尿病患者突然不餓了,是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一種情況就是血糖得到了控制,是讓人高興的事情。
第二種情況可能是由於一些藥物引起的飽腹感,這一類藥物可以通過葡萄糖依賴性的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高糖素的水平,減少腸胃道的蠕動,抑制食慾、增加飽腹感,並且減輕體重。這雖然是好事,但也會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對於肥胖者來說,減少飢餓感和食物的攝入,不僅可以降低血糖,還可以減肥、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存在和併發症的發生。對於體形消瘦的患者來說,增加飽腹感、減少腸胃蠕動,可能會引起便秘,從而加重營養不良甚至引起情緒障礙。所以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藥物的時候,也要關注藥物的副作用,有不明確的地方就要及時的諮詢醫生。
第三種情況就是由於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最後導致的糖尿病胃輕癱。胃輕癱就是指胃動力變差,進入胃的食物不能正常地進入腸道,導致吸收、消化障礙。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就會抑制胃運動和胃排空,同時損害自主神經。
自主神經病變常常會波及消化道,引起食道、胃、大腸、小腸等器官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會出現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吞咽困難、燒心、便秘、腹瀉等情況。
糖尿病還是全身代謝性的疾病,會引起多種激素分泌的變化,其中胃腸道激素比如胃動素,就會影響胃動力和胃排空,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並增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健身運動,多吃膳食纖維,對預防胃輕癱也有著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