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馨怡「福和攜手,世紀情緣」。按照深圳市統一部署,自1998年以來,深圳福田對口幫扶河源和平縣。22年來,福和產業轉移園、福和大道、福和中學、福和小學、福和幼兒園、福和文體廣場等合作共建項目相繼建成使用,一大批「福和」元素在和平縣大地上「開花結果」。為進一步做好對口幫扶工作,6月23日-24日,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率區相關部門和轄區企業負責人一行赴和平縣考察,謀劃推出更多對口幫扶項目,並組織轄區愛心企業和財政資金捐贈1500萬元用於學校建設,組織轄區農業企業籤署1000萬元的消費扶貧協議,為「福和品牌」注入了新的內涵、增添了新的動力。
2020年福田—和平兩地對口幫扶工作聯席會議。
大山裡養出了「海蝦」,平臺訂單達1324萬
幫扶幫長遠,長遠看產業。和平山好、水好、環境好,福田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積極引進產業幫扶項目。陽夏水產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就是這樣的產業幫扶項目之一。
項目位於和平縣彭寨鎮西長村,由深圳市陽夏水產有限公司負責投資運營,以養殖南美白對蝦為主,採用全封閉式循環水淡化養殖,與直接海水養殖相比能夠大幅減少病蟲害,也從源頭上杜絕了使用藥品的風險。依託陽夏水產公司的終端分銷渠道,養成的海蝦直接對接深圳的超市、商場,省去中間環節,真正實現「農超對接」。如今,深圳人足不出深圳就可吃到和平「海蝦」。
福田區委副書記、區長黃偉在會上講話。
「只要線上消費購買和平縣農特產品,消費總金額10%就會返還給對應幫扶貧困村」。為了更好調動對口幫扶貧困戶的積極性,以銷促產,福田在全省首創「消費返還」模式,並打造「福和直通車」消費扶貧平臺。該平臺於2019年10月底上線運營,農家土雞蛋、深山蜂蜜、農家黑豆腐竹……都能在線上購買。截至今年6月,福田已有39個對口幫扶單位與平臺運營商籤約,訂單金額達到1324萬元。
陽夏水產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
政企合捐1500萬建設學校
光亮大氣的學校禮堂、國際標準的塑膠操場、窗明几淨的教室、雅靜的陽明書吧……一個現代感十足的華強中學,讓考察組印象頗為深刻。華強中學由福田援建,2017年動工建設,當年秋季便招生入學,目前現代化教育初具雛形。
教育領域的對口幫扶,不僅是學校校舍的建設,更包括校長、教師等隊伍建設,以及智能化教育領域協作。接下來,福田將陸續選派一批優秀校長、教師入駐和平,通過遠程智能教育平臺,把福田的優質教育資源導入和平,讓和平的孩子在山區也能享受與特區一樣高品質的教育服務。
福園區援建的和平縣華強中學教學樓。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縣正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大量鄉鎮農民工和外來農民工到和平縣城務工,導致初中學位十分緊缺。為了解決學生就讀難的問題,福田決定援建星星中學,由轄區愛心企業捐贈800萬元、區委區政府捐贈700萬元,以政企協作的方式支持學校建設,不斷改善和平教育環境。
福田區委區政府捐贈700萬元建設星星中學。
支持危房改造,從租借瓦房到擁有「小洋樓」
「我做夢都沒有想到能住上那麼大的房子,現在生活感到很滿足,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深圳福田,給我們家帶來了歡樂和希望!」6月23日,福田考察組來到楊勁珍家裡慰問,楊勁珍喜笑顏開地說出了這一番話。
楊勁珍是和平縣大壩鎮水背村村民,2016年精準識別時被認定為貧困戶,全家共5人,最困難的時候,一家人住在一間不到20平米的瓦房裡,還向別人借了一間瓦房和一個廚房。福田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後,駐村工作組在充分利用國家危房改造政策的基礎上,給予支持改造資金5000元,補助楊勁珍正在讀書的兩個小孩8500元,並聘請其為水背村保潔員,不斷改善家庭生活條件。如今,楊勁珍和丈夫通過勤勞努力,建起了一棟3層的「小洋樓」,日子越過越紅火。
楊勁珍家新蓋樓房。
同樣實現這種「蝶變」的,還有和平縣陽明鎮梅徑村。梅徑村是和平縣42個省定貧困村之一,在福田的幫扶下,建立了培植油茶和茶葉等產品的特色產業基地,建起了黨群服務中心,讓「老村蝶變換新顏」,由原來的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相對貧困村,一躍成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
和平縣陽明鎮梅徑村房屋改造後情況。
接下來,福田將與和平進一步加大城鄉建設協作力度,堅持規劃先行,按照世界一流標準規劃建設鄉村振興項目,讓和平更和諧、更幸福,讓特區蘇區攜手創造更多惠民利民新業績。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