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佛位於河南平頂山地區魯山縣境內,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銅鑄立佛。高度208米,歷時12年,花費12億,用黃金108公斤,銅3300噸,鋼材15000噸;2008年9月1日,有108位來自全國的大德高僧為其進行開光儀式。中原大佛供奉於佛泉寺內,有溫泉可噴發16米高,水溫67°。整個大佛位於伏牛山系的東段,周圍群山環抱,有九重山峰如蓮環繞,左側似白虎伏臥,右側如青龍盤踞,後又玄武鎮守,前有飛雀展翼。位居右側設有鐘樓,高四層,巨鍾重達116噸。
中原大佛1997年開始奉建,2008年九月初一開光,歷經12年,投資12億元。大佛高208米,用黃金108公斤,合金銅3300公斤,特殊鋼材15000噸。大佛法相莊嚴,巍峨聳立在堯山腳下佛泉寺,周圍九層山峰環圍,左似青龍盤繞,右如白虎伏臥,前有朱雀展翅,後有玄武鎮守,加上佛前四季長流的沙河聖水,佛泉湯地,景觀資源豐富,環境秀美,是難求的風水寶地。中原大佛造像慈祥莊嚴,神聖而靈驗,注目大佛,與人無窮的智慧和心靈的慰藉,給朝拜的信眾增添了信心和福報,是理想的祈願、修身之地,其教人向善的文化精髓,亦將淨化大眾心靈,創造和諧社會環境,祈福國泰民安。
中原大佛聳立於河南中原,五方五佛之中,是留於世人又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財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都親筆題寫「中原大佛」,世界佛光會會長、人間佛教創始人星雲長老更是題寫「世界第一中原大佛」,意寓著中原大佛景區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佛祖第一道場。省委書記徐光春多次視察景區,也欣然題詞「中原大佛」,對景區未來的發展寄予了厚望。 中原大佛景區規劃合理,各項景觀建設氣勢宏偉壯觀,天瑞吉祥金鐘淨重116噸,是載入吉尼斯記錄的世界上最大的外擊青銅鑄鐘;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剎佛泉寺,規模宏大,信徒眾多,是豫西南知名的佛家寺院;禮佛壇於大佛腳下,天然生成的慧谷禪音,與天地對話,與大佛對話,與自己對話,感悟心靈;福慧大道、拜佛天梯、八寶廣場領略佛教文化,抱佛腳、站福窩、撞金鐘祈願心靈,都將為您的中原大佛「祈福之旅」留下美好的記憶。
大佛總高208米(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55米。)其中,佛眼高為1.5米,寬3.9米,佛手長19米,寬9米。它用銅近3300噸,特殊鋼材15000餘噸,佔地面積為9.99畝,表面積11300平方米,用了13300塊10毫米的銅板焊接而成,是世界上第一大銅鑄立佛。他法像莊嚴,體魄偉岸,形態端美,根據佛教經典「32相,80種好」的佛像儀軌而塑造,這尊大佛薈萃了佛教造像史上各個時期以及不同地域的藝術精華,又經當代著名藝術家精心設計,由天瑞集團鑄造公司鑄造的。大佛的左手是接引,接引眾生脫離娑婆世界,右手是拈花說法,示眾生,讓眾生開智慧,共歡喜。兩手手心的法輪,表示法脈相傳,生生不息。大佛胸口的萬字符,表示福慧永續。法輪和萬字符都是佛教的標誌。
大佛名為中原大佛。因山而得名。大佛足踏金輪(山),背依玉枕(山),左峙 「青龍(嶺)」,右伏「白虎(峰)」。面前佛泉湖碧波蕩漾,周圍連綿群山環抱,遠看似九重蓮花盛開,這就是民間傳說的「前有照,後有靠,依山傍水的蓮花盆地」風水寶地也。把大佛聖位確定於此還有一說,當年在為大佛選位時,來了許多高僧,大致範圍確定之後,具體位置意見不一,爭論不休,突然一隻大鵬雕盤旋而下,落在金輪山頂,就時現在大佛的位置。一位高僧幡然醒悟,當即喊到:「大鵬雕之下,即為佛祖之座。」於是僧眾焚香獻禮。之後大鵬雕展翅飛去。這正因應了佛教傳說中佛祖乃大鵬雕轉世之說。
仰視大佛,法像莊嚴,體魄偉岸,儀態端美,是根據佛經「32相、80種好」 的佛像儀規而塑造的。大佛的尊容端莊秀美,聖體巍峨安穩,衣服通達流暢,它薈萃了中國佛教造像史上、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佛像塑造藝術之精華,對經當代名家大師精心設計而成,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生動體現。
大佛的左手是施願印,取福佑眾生,願眾生福慧圓滿之意;右手是說法印,意為拈花說法示眾生,開智慧,共歡喜。手心中的法輪,表示法脈相傳,生生不息。大佛胸口的萬字符,表示佛佑永續。法輪和萬字符都是佛教的標誌符號。
仰視大佛,端莊慈祥,威嚴神聖,不由自主肅然起敬,起到淨化心靈的作用。大佛身高108米,蓮花座高20米,金剛座25米,須彌座55米,共208米,是世界第一大銅立佛像。其中佛眼高1.5米,寬4米,佛身長17米,寬9米,佛像的表面積為11300平方米,用13300塊,10毫米厚的銅板塑成,用銅2700餘噸,內部支撐用鋼材5000餘噸。蓮花座高20米,共有蓮花108瓣,分為5層,上三下二,中間有36幅飛天圖。金剛座高25米,佔地9.99畝,使用水泥上萬噸。外立面上部為飛天造型,中部為萬佛龕,下部正南為三個進入金剛座內廳的大門。進入金剛座內廳,共有二層,每層9個殿,三個拜佛臺,每個拜佛臺有300平方米,裝飾華麗,氣勢恢宏。每個殿內分別供奉著佛教中的不同佛和菩薩,彩繪有佛教傳說的故事情景。佛教信眾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殿內做佛事活動。大佛的須彌座是依山修建,高55米。佔地超過1.5公頃,是今年為大佛開光而修。大佛像加基座共高208米,取2008年開光之意。
在中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佛,東方有靈山大佛,南方有天壇大佛,西方有樂山大佛,北方有雲岡大佛,中原雖然有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但是它是石佛、坐像,手臂都已經殘缺,沒有非常明顯的說法手印,而中原大佛是銅佛,立像,並且具有非常完整明確的說法手印,威嚴高大,金光燦燦,預示著佛光普照中州乃至中華大地,福佑眾生,福佑我泱泱中華,國運昌盛,繁榮富強。
景區的整個建築布局都是以中軸線對稱的,在規劃上,根據項目的發展定位、空間肌理和遊人活動的需要,本項目擊者總體規劃形成「一軸一帶,一山一都」的空間格局,所謂的「一軸」:世界佛教文化觀光朝聖為主軸;「一帶」:沙河溫泉濱河休憩度假水帶;「一山」:金輪山;「一都」即為泉都。最終形成「佛光普照於世界,法水常流於全球,佛山九祈度三界,泉都百浴洗塵囂」的網絡化布局,含蓄而有序,莊嚴而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