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拿書丨第1講:逃往他施的約拿(拿1:1-17)

2021-02-23 新以琳講壇


前  言

 

約拿(JONAH),意即鴿子,寓意報好消息的使者。他是在耶羅波安二世在位期間(王下14:25;約為公元前785至773年)作北國(加特希弗,離拿撒勒約六裡)以色列的先知,有舊約聖經學者推想約拿是以利亞或以利沙的門徒,因約拿的工作乃是緊接以利沙之後。因著以色列國在所羅門王之後產生分裂的緣故,神的工作開始向外邦拓展,如以利亞時代的撒勒法寡婦;以利沙時代的亞蘭國乃縵元帥,而約拿先知則是奉差前往亞述帝國的京城尼尼微。

 

約拿至所以抗拒神的呼召,擅自逃往他施,主要基於以下的原因:

一、在文化上,亞述為外邦國家,非希伯來文化體系。

二、在宗教上,亞述為異教國家,非獨一雅威神觀。

三、在政治上,亞述為新興國家,有擴張的實力與意圖。

 

一、約拿以民族的義代替神的義

 

在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神要借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使地上的萬族得福(創12:3),因此,神先設立亞伯拉罕為信心之父,且借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代人確立他的約。而從雅各兒子的十二個支派開始,神開始對現亞伯拉罕之約中的應許。然而,隨著十二個支派後裔的墮落,他們與神的心意漸行漸遠,但神卻依然堅立自己的約,在歷史中不斷啟示並推進。

 

約拿認為只有以色列才是神真正的選民,但約拿忘記了神揀選以色列的功用乃是為了使萬族得福。基於對神旨意理解的落差,約拿無法接受神呼召他去尼尼微促使亞述人悔改的工作,約拿被限制在自己的民族主義中,導致他的眼光與心胸變得狹隘,無法理解上帝胸懷的寬廣。

 

二、約拿以道德主義代替神的標準

 

律法是以色列人理解道德的基礎,這也是律法基本意義之一。然而,律法既有道德性的一面,更是上帝公義聖潔屬性的啟示,就上帝本體的公義與聖潔而言,律法又具備高過道德的超越性。神是道德性的,但卻又不被局限在道德的框架裡。因此,當約拿用自己固有的道德標準來看尼尼微人時,他是無法理解和接受上帝呼召的意義。他的心中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如此惡毒敗壞的尼尼微人,上帝竟然要拯救並接納他們?因此,約拿表面上抗拒的是尼尼微人,實質上是在抗拒那位憐憫尼尼微人的上帝。

三、約拿以宗教主義代替神的旨意

 

在與神打交道的過程中,人都會帶著天然的宗教本能。人的宗教性受限於傳統、經驗與理性的判斷,並且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約拿的神卻是擁有絕對主權的上帝,他的旨意高過一切被造之物,沒有任何的因素能夠抵擋神成就他的旨意。而當神的旨意與人的宗教直覺產生矛盾時,人往往會故意迴避神而選擇自己的判斷的結果,以達到自己內心預期的目的。幾乎所有的人與神之間的矛盾,都是因著這種原因造成的。人按著自己的意思生活很容易,按著神的旨意生活掙扎。而且人常常將自己的意思拿來代替神的旨意,以致造成偏離神預定的道路,生命遭受種種損失。

 

約拿有自己的一套宗教理論與經驗:神必須符合他的宗教需求,否則他就否定神。但神的旨意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神要求人必須無條件地順服,並聽從他的呼召。

 

結語

 

約拿代表著典型的「自由主義」。約拿至所以逃避神的呼召,是因為他的價值判斷與神的旨意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在這種衝突面前,約拿不按神的吩咐去作選擇,而是按著自己的意思選擇了離開。約拿遠去的背景以及所遭遇的曲折經歷,代表著人類普遍的「漂流的理性」,而「漂流的理性」產生的動機,來自於人類與神爭奪「命運主權」的意識形態。人天然的理性不順服神,也是不能服。這種現象並非約拿或是約拿時代特有的,而是人類世世代代抵擋神的一股不會消失的「權勢」。人類唯有讓「漂流的理性」回歸,將不羈的「自由」降服在神的主權之下,人才能夠與神和諧,從而明白神美好的心意,蒙福且喜樂地活在神的面前,甘心樂意地聽眾神的呼召,放下自己,為神效勞。

相關焦點

  • 難解經文解讀之三十一——約拿逃往他施的真正原因
    因約拿書四章1-2節記載說:「這事約拿就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惠、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從聖經上看,這一看法是正確的。
  • 牧者靈修丨約拿書:道理不全面,容易走極端
    最可怕的就是,我們所講的、所教導的,都是我們邏輯推理的,沒有聖經依據,聖經找不到答案,聖經不支持你這個論點,你講的不是根據聖經講的,都是你的認為,那就釀成大錯了。所以,我們讀經、聽道要回歸聖經,回歸耶穌,回歸聖靈。我們信耶穌,就要信聖經。越明白聖經越好,讀得越多越好,越信越好,越遵守越好。首先,神差遣約拿去。1節,「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
  • 約拿的差遣給我們看到什麼
    希望之光約拿的差遣給我們看到什麼拿1:1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3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我們許多人都喜歡得到神的差遣,因為奉神差遣的人必得神所喜歡,然而約拿卻不喜歡神的差遣,因為神差遣人,總是給難處(受苦),而不是給榮華(享受),所以約拿就躲避神的差遣,而是逃到他施躲避耶和華。約拿書是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奉神的差遣;神差遣人是到什麼樣和地方去。
  • 約拿與大魚的故事
    「餘民」這個詞並沒有出現在約拿書當中,不過,「餘民」這個概念其實是隱含在整部舊約聖經當中的,在約拿書當中也有所體現。餘民指的是一群被上帝的恩典所揀選,在上帝的指引下完成祂的使命的人。*如此一來,約拿就成了上帝派往尼尼微的一位餘民宣教士。約拿的故事是三一上帝救贖人類的宏大敘事中的一頁篇章。
  • 約拿單靠信心得勝
    約拿單帶著一個拿兵器的,出發進到非利士人防營那裡去。他對手下說,我們到未受割禮的人那裡去。從中看出他對強大的敵人的輕視,而且以自己為神選民的身份自豪。而且約拿單不計較自己的寡不敵眾,直接向敵軍的軍營走去。因為他的信念就是耶和華神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
  • 9、約拿書 一章 失去真愛 神愛的呼召 顯明先知的使命 要呼喊
    當我們存著乾渴的心來尋求他的時候,他的話必如春雨秋雨的澆灌。     昨天和大家講到上帝要揀選約拿是有使命的是要約拿起來到尼尼微傳福音。當一個人被神呼召他當清楚神怎樣帶領你去服侍。無論做什麼聖工我們都要清楚都要起來。我們要從軟弱、從世界、從灰心中起來。
  • 7、約拿書 一章 失去真愛 神愛的呼召 顯明神的愛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約拿書 失去真愛 神愛的呼召。昨天和大家講到神呼召約拿顯明神心意。神的話臨到他就表明神要在他身上顯明神的心意。今天你是否清楚神對你的呼召?要顯明他的旨意就如同神呼召聖經上那麼多的人。願我們都能像耶穌一樣,(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 大衛和約拿單:兄弟情深,心相契合
    撒母耳記上18章1節 大衛對掃羅說完了話,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在大衛的生命中有一些特別重要的人,其中一個是大王子約拿單。因為以一個牧童的出身,大衛斷不敢高攀,與王子為友。
  • 聖經裡的先知約拿也有叛逆期?上帝耶和華讓他往東他要往西
    約拿是亞米太的兒子,有一天,上帝安排他前往尼尼微去,任務是公開斥責當地居民的罪惡。讓一個以色列人到亞述國去宣教,這不是隨便一個人都有膽氣的,況且彼時以色列和亞述國互為仇敵,亞述常年進攻以色列和他附近的鄰國。所以他非常不想去。
  • 講道學 第2課 《講員的條件》
    我們看見保羅對靈魂的負擔,作為講道人,我們自己問問自己我們對靈魂有沒有負擔?2、約拿的選擇:【拿1:1-3】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下到約帕,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給了船價,上了船,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 聖經人物——有一種友誼叫愛你就像愛生命 約拿單對大衛的友情
    聖經人物——有一種友誼叫愛你就像愛生命 約拿單對大衛的友情1魯迅先生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同性之間的友情,基本都是從惺惺相惜開始的,得一知己不易,但這個知己和你有重大的利益衝突,你要怎麼辦?譬如你是王子,而這個知己將要取走你的王位,你會怎麼辦?
  • 馮象讀《先知書》|一個疾苦人,他認得病痛(下)
    待約拿出城,搭好棚子坐下,等著看那大城第四十天的命運,救主便以一株蓖麻替他遮蔭又生蟲枯萎、烈日暴曬等諸多徵兆,為倔犟的先知演示了大愛。耶和華道(4:10-11):這株蓖麻……不是你培育的,它一夜長成,又一夜凋謝——這你尚且憐惜不已,那我為何不能憐惜尼尼微這座大城呢?
  • 太福音專題系列課程第81講《基督預示祂的復活來駁斥法利賽人求看神跡》
    1、法利賽人嘴上稱基督為夫子,內心卻藐視基督。他們尊稱他為夫子,假意尊敬他,其用意卻是叫他難堪;稱他為夫子的,並非都是他的僕人。 他們提出要求: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跡給我們看。凡妄求的,求也得不著(雅各書 4:3)。若求神跡是為信心得堅固,誠如亞伯拉罕和基甸,神就應允;但若求神跡是為不信找藉口,神就拒絕。基督本可斷然回答說: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然而,他的良善何等奇妙:相同的神跡還會出現,叫人得益處,更加信服。
  • 列王記上 第1章
    1:4 這童女極其美貌,她奉養王,伺候王,王卻沒有與她親近。亞多尼雅爭奪王位1:5 那時,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自尊,說:「我必作王。」就為自己預備車輛、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1:6 他父親素來沒有使他憂悶,說:「你是作什麼呢?」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龍之後。
  • 每日研經釋義—撒母耳記下1:16
    撒下1:2第三天,有一人從掃羅的營裡出來,衣服撕裂,頭蒙灰塵,到大衛面前伏地叩拜。有一個人從掃羅的營裡出來,代表他是屬於以色列人陣營的。衣服撕裂、頭蒙灰塵,是以色列人舉哀的一個動作,代表遇到極大悲哀的事。所以當他來到大衛面前是這樣的時候,大衛心想不妙,以色列人可能遭遇極大的挫敗。
  • 進深:耶利米書 第廿二課︱孤獨的先知
    亞拿突鄉親著耶利米不要奉耶和華的名說預言,免得他死在他們手中(耶11:21)。他們在他後邊大聲喊叫;就是他們說好話,神也囑咐耶利米不要相信(耶12:6)。1. 耶利米身邊充滿相爭相競的人。耶利米沒有借貸與人,人也沒有借貸與他,人人卻都咒罵他(耶15:10)。2.耶利米終日成為笑話,人人都戲弄他(耶20:7)。1.
  • 耶穌基督丨恩典時代隱藏在但以理書和馬太福音的兩節經文之間
    但以理書9章26-27 節,過了六十二個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至終必如洪水衝沒。必有爭戰,一直到底,荒涼的事已經定了~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