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爺說——
「癌症治療永遠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醫生、患者和家屬相伴著戰戰兢兢向前走,錢一筆筆花出去,不斷檢驗試錯,誰都不知道下一步是暗溝還是彼岸。」
大家好,我是月爺~ 許久不見,甚是想念,今天起正式入駐頭條號,將每周和大家分享保險乾貨和工作感悟。
今天我們聊聊癌症。
經常有客戶和組員問我,你怎麼對這些大病如數家珍,那麼了解?沒學醫真是可惜了。其實這一方面源於工作需要——一個不懂醫學的財務策劃師不是一個好的保險經紀人;另一方面來自於家庭——從小到大,先後經歷了外公腦出血,奶奶糖尿病合併尿毒症,外婆腦癌、爺爺胃癌,重疾險的前六大高發疾病,我們一家就佔了3個。。。這一次次漫長的告別,讓我對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和治療發展過程,耳濡目染的學習了很多知識。
16歲之前,在中二時期的月爺眼裡,對「癌症」的認識基本來自韓劇三件套——車禍、癌症、治不好,就像韓劇《藍色生死戀》裡恩熙蒼白的臉、汩汩流出的鼻血一樣遙不可及,而略帶一絲唯美。
然而,這份若即若離的美感終在高一前的暑假被打破。短短一個星期之內,原本健康的外婆突然之間變得不認得人了,開始說胡話、走路不穩,發現異樣後,家人第一時間帶外婆去了本市最權威的神經內科醫院做檢查。直到現在,我都忘不了那個得知診斷結果的午後,媽媽紅著眼躲在廚房哭,我去追問,她哽咽著說:「腦轉移癌,醫生說只有2個月了」,然後我們一起哭。。。
癌症已經發展到晚期,要不要賣掉外婆的老宅,不惜一切代價治療,家人之間產生了分歧,家庭狗血劇此處省略一萬字。(月爺心裡話:相比孩子,老人往往更容易被放棄。)姑息治療了一段時間,在距離確診60天的時候,外婆走了,老宅終究沒有賣成。
那些數著倒計時過日子的時光,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壓抑和灰暗的,間接的導致我整個高中時期都處於抑鬱狀態。看著最愛的外婆被病痛折磨,身體每況愈下,痛苦;想到親人之間離心翻臉,從小到大和睦幸福的大家庭被打碎,更痛苦。
然而只消停了不過4年,癌症又捲土重來了,這次是爺爺,胃癌四期,伴肺轉移。比外婆幸運的是,爺爺享受離休幹部待遇,全部醫藥費國家承擔,免去了讓金錢考驗人性的殘忍選擇題。在爸媽的隱瞞和精心照料下,爺爺打破了醫生6個月的預言,2年後才與世長辭。
直到後來,當我成為一名保險經紀人,回顧當年的傷心往事,才發現,這些金錢和人性的選擇題假如放在今天,原本有更好的解法。
某位行業大咖曾經分享過她兒子確診淋巴癌的經歷,確診之後,醫生問的第一句話是:你們能拿出多少錢?這個問題現實而殘忍,但和醫德無關,因為預算將決定何種治療方案,而治療方案又直接決定了生存概率。
癌症治療要花多少錢?答案看似有點抖機靈——看情況。不同的部位器官、不同的分期分型、不同的治療方案,費用也不盡相同。如果一定要總結個規律,大抵就是——除非放棄治療,否則越到晚期越貴,越到晚期越多自費,越貴的方案生存機率越高。
在查閱了部分醫學文獻、訪談認識的幾位癌症患者後,月爺整理了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法和相關費用:
1、診斷環節
當我們自覺身體不適去求醫,醫生會開具一系列檢查——如血液、超聲、CT、內鏡,看過報告,醫生或深色凝重的對我們說:家屬來了嗎?接下來可能會安排入院進一步檢查,穿刺或手術活檢、PET-CT、基因檢測,漫長的等待之後,審判書終於下來——確診。此時尚未開始任何治療,僅僅診斷就已花費上萬甚至數萬。
2、手術治療
手術和放化療,是癌症治療的傳統手段。而還有機會做手術的癌症患者,往往是幸運的,多數早中期癌症,及時通過手術和放化療治療,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0%。單純的手術切除病灶,費用基本在10萬以內,多數家庭哪怕擠一擠也可以hold住。但如果是白血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肝腎等主要器官移植,即使不考慮後期的長期抗排異治療,供體和手術費用保守估計也要50-80萬。
3、傳統化療
做完手術,抗癌的萬裡長徵僅僅才邁出了第一步,畢竟癌細胞老奸巨猾,肉眼不可見又喜歡在身體裡「四處為家」,技術再高超的醫生,切除過程中也難免會有「漏網之魚」(也有部分癌症在早期會發生轉移)。這時就有必要通過漫長的化療消滅游離在身體裡的殘存癌細胞。但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治療方式,一般會伴隨脫髮、嘔吐等不良反應,隨著藥品研發技術的進步,新藥不僅療效好於老藥,副作用也更小。與之相應的是水漲船高的費用,老藥一般每期1000-3000元,而新藥每期費用去到1-3萬,具體的期數,則要根據疾病的進展評估,少則四期,多則十幾期。
4、放射療法
除了手術和化療,放療也是清除局部腫瘤的一種常用治療方法,通過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精準打擊腫瘤。具體的費用根據射線種類不同有所差異,其中最昂貴是目前最尖端的質子重離子技術,根據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的公布數據,樣本患者的平均生存率是97.1%,平均花費31萬。與林丹在賽場相愛相殺十幾年的網壇名將李宗偉,2018年9月宣布患鼻咽癌退役,在醫生的建議下,李宗偉接受了33次質子治療,費用高達1000萬。
5、靶向治療
近幾年,癌症「續命神器」——靶向藥的普及,給了更多患者生存希望。傳統化療藥物對正常細胞和癌細胞敵友不分,總結起來6個字——
而靶向藥物,好比在藥物分子裝了個會導航的「腦子」,可以更精準的攻擊變異的腫瘤細胞,效果好並且副作用小,雖然無法徹底治癒,但可以配合其他治療方法,讓癌症成為慢性病,長期高質量生存。但靶向藥的研發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價格非常昂貴,儘管目前有國產化趨勢,部分藥品也納入了醫保,但個人負擔仍要每月千元甚至數萬,對普通家庭仍然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6、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的原理很有趣,用警察抓小偷來做個比喻:一個城市裡有一群小偷和一群警察,警察的日常職責就是抓小偷,一次,因為幾個警察的失職,不小心放過了幾個小偷,於是小偷開始密謀壯大,為了逃避警察的抓捕,對警察下了一種「迷魂藥」,警察被迷的暈頭轉向,很快變的敵我不分,於是小偷開始招搖過市。政府發覺了不對勁,很快給警察群體喝了「解藥」,或者把部分警察重新組織起來培訓洗腦、發展壯大,清醒過來的警察們重獲了識別小偷的能力,戰鬥力迅速爆表,把小偷一網打盡。
這個過程就是免疫治療,「癌細胞」就是「小偷」,「警察」就是「免疫細胞」,而「喚醒」警察的「解藥」就是免疫藥物。免疫療法讓根治癌症成為可能,但費用和靶向治療一樣高企不下,並且除極個別城市(如深圳)社保負擔小部分外,絕大多數國內其他城市完全未納入社保。
這樣算下來,一般的癌症治療過程,七七八八費用一加,中位數水平也要去到30萬。曾經給一位客戶講解這個治療過程時,他的原話是:真要花那麼多錢,我就不治了。此時,月爺的內心活動是——
癌症治療永遠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醫生、患者和家人相伴著戰戰兢兢向前走,錢一筆筆花出去,在六種治療方法裡不斷檢驗試錯,誰都不知道下一步是暗溝還是彼岸。沒有任何一個醫生會對患者承諾「花XX錢就一定能治好」,只能患者向醫生表態:「醫生您放心,我們有錢,儘管用最好的方案」,預算多一分,生的希望就多一分。
至於那些問「有社保還不夠嗎?」的盆友,丟個表情包自己體會——
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