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特步、361°、匹克……體育品牌如何搶佔科技「IP」?

2020-12-17 騰訊網

come on伸出中指戳戳上方關注我……

或許,如果沒有李寧、安踏、特步等各大體育品牌跨界IP聯名款的不斷推陳出新,大多數人從未察覺到體育和不同文化的關係是如此緊密,也從未想到過兩者能夠碰撞出新的潮流文化。尤其是,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國潮。

李寧與人民日報、紅旗,安踏與故宮、李白、花木蘭,特步與少林、荷蘭屋,喬丹體育與大鬧天宮、哪吒鬧海,361°與小黃人、足球小將……接連一段時間,各大體育品牌與不同文化的「跨界合作」,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挖掘與再創造,尋找契合點,讓人們通過很「潮」的創意以及營銷方式直接觸摸到不同文化的底蘊,並感受著體育精神。而這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感體驗,確實吸引年輕消費者眼球,並刺激著他們的消費欲望。

IP聯名款頻頻售罄

用IP聯名款搶佔市場,似乎成了這一階段各大品牌搶佔市場份額的主要手段。

6月21日,特步×少林聯名跨界合作,在雙方共同打造的「開門見山」走秀中,現場用了九幕的演繹展示了少林僧衣的變化和少林歷史的變遷。同時,還將傳統服飾的文化傳承以契合年輕人的方式呈現,展現一場千年功夫聖地遇上現代潮流運動的豐盛對話,讓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國粹亦國潮。

特步最早的聯名可以追溯到2016年和變形金剛的合作,這是特步IP聯名的首次嘗試,雙方有了很好的合作關係,一直到現在都在持續合作推出新品。隨後,特步和SMILEY、DC、拳王阿里、貓和老鼠等合作推出了IP聯名產品,還和日本設計師倉石一樹、英國設計師Henry Holland推出聯名系列,而這些聯名款確實也得到了市場不錯的反饋。

而另一個知名體育品牌安踏在品牌聯名上,也同樣毫不遜色。故宮、復聯4、可口可樂、NASA、花木蘭、李白……從2018年開啟聯名至今,安踏已經和數十個知名的品牌或者IP緊密結合,不斷突破品牌邊界,推出了眾多市場炙手可熱的聯名款商品,為安踏的消費群體、年輕消費者打造一場與眾不同的營銷體驗。

在眾多的IP聯名款中,安踏「霸道」系列的IP聯名款更是打爆市場——「霸道可樂」款在電商渠道商8000雙當天售罄,線下近3萬雙售出88%;「霸道故宮款」電商820雙秒光,線下5城50分鐘內售罄。「霸道」繼續進化,「霸道四方」,大貨款售賣3個月高出安踏線下門店7.5%,文化款近萬雙售賣1.5個月售出超50%。

而在去年正式開啟IP聯名的361°,也和高達、穿越火線、小黃人等知名IP合作,推出了多款產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361°首款以拉近品牌與消費者距離為目標的產品361°×高達系列正式發售。

該聯名系列在發售前就已收到64020人的預定,發售當日的限量361個禮盒更是1秒被搶空,多款聯名產品也快速售罄。361°透露,未來會籤入更多優質IP,除了已經曝光的隊長小翼(足球小將),QQ飛車、頭文字D、寶可夢、聖鬥士的聯名IP商品也預計在年內推出。

而在業內,一提到跨界聯名,更多消費者腦海中會浮現「李寧」品牌,業內不少人甚至稱之為「國潮大佬」。而李寧的確是打造爆款的「能手」。在印有「中國李寧」紅方印LOGO的產品系列,參加了2018年2月7日舉行的紐約時裝周以後,「李寧」推出的這組產品出現了明顯溢價,高售價的同時帶來的是極高的售罄率。與此同時,李寧集團跟進線下渠道,很大程度上顛覆了消費者對國產運動鞋服品牌終端店的認知,從此,李寧已蛻變成網紅潮牌。

在時裝周大放異彩後,「李寧×紅旗」在這個系列的聯名服飾中,李寧從紅旗、漢字、塗鴉以及年代久遠和宣傳畫中汲取靈感,融合中國文化、時尚潮流與中國製造的靈魂,讓品牌形象越發年輕化、國際化。

「李寧×人民日報」在設計上,雙方用了各自的經典元素—— Logo、報紙文字等,將自己的特色風格展示了出來。

藉助「國潮」創新賦能

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年輕群體不約而同成為各大品牌想要吸引的對象。深挖各大品牌的跨界IP聯名款,「年輕群體」「國潮」是繞不開的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年輕群體的同時,體育品牌自身也在追求年輕化。不論是喬丹體育所表示的「跨界聯名這是時下最流行的合作模式,無疑給每個品牌都注入新的活力,讓品牌更加的年輕化」,還是特步所認為的「IP聯名是品牌年輕化的一個重要舉措」,又或者是2019年安踏的一大重心就是強化運動生活品類年輕化風格,都看到了體育品牌正通過跨界IP聯名賦予自身品牌年輕的屬性。

體育品牌想要年輕,但它們強調的不僅僅是「潮」,這其中還有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國潮」。因此,在無數次跨界聯名中,他們都保持了「國潮」的基本訴求。

在國貨「當道」的當下,各大品牌不遺餘力彰顯自己融合傳統文化和潮流時尚的能力,為愛國青年們找到情緒的出口。跨界只是營銷中的一種手段,其根本目的就是告訴消費者,你需要的產品我這裡有,而這裡「需要的產品」更多層面是精神層面的需求——這也是「國潮力量」的關鍵因素。

國潮目前所呈現的已經不再是以消費為直接目標的國潮,而是用濃鬱的全覆蓋的文化氛圍來營造國潮範式。從單純賣貨轉變到試圖講一個故事傳遞一種精神,從單向借力轉變到雙向輸出。

特別針對年輕消費者來說,品牌真正不能拋棄的永遠是文化傳承與精神引領,而想要通過「國潮」打造長久的品牌影響力,也必須從品牌內涵出發,一點點建立完整的品牌體系和成熟的文化背景。

相關焦點

  • 品牌資訊:阿迪、安踏、斯凱奇、李寧、安德瑪、特步、匹克、喬丹體育
    截至今天,安踏集團電商本年度流水突破100億元。據天貓平臺數據顯示,安踏集團旗下多個品牌位列其所在類目的前列。安踏品牌位列運動鞋服類目第三,國內第一;斐樂品牌位列運動鞋服類目第五;迪桑特位列運動鞋服類目第十八;安踏兒童位居母嬰鞋服類目第四,斐樂兒童排名第九;可隆體育增速達到101%,位列戶外鞋服類目第十二名;此外,亞瑪芬集團旗下始祖鳥、薩洛蒙等品牌均進入戶外鞋服類目前二十名,增速領先行業,成為集團電商增長的新引擎。
  • 吸溼速乾衣抽檢:361°、匹克、特步等品牌被查出問題
    其中,11 件樣品的吸溼速乾性能差, 標稱361°  、匹克、特步上「黑榜」。吸溼速乾性是指衣物把身體產生的汗水迅速吸收,儘量排向外層並儘快揮發,使身體保持乾爽的性能。本次比較試驗中該指標依據  GB/T 21655.1-2008  《紡織品    吸溼速乾性的評定    第  1  部分:單項組合試驗法》測試,測試項目包括滴水擴散時間、吸水率、芯吸高度、蒸發速率、透溼量。
  • 5大維度解讀安踏、李寧、361°、特步四大國產運動品牌上半年財報
    對比四品牌上半年的財務數據,除特步在營收與淨利上同比下滑之外,安踏、李寧、361°均在上半年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 截止到今日,安踏、李寧、361°、特步四大國產運動品牌上半年報告悉數發布完畢。2017年已過半程,四大品牌在各自賽道上的戰況如何?對此,體育大生意對各品牌半年度報告進行了獨家解讀與縱向對比。
  • 為什麼這些品牌都沒落了,安踏卻崛起了?
    與著名籃球運動員喬丹同名的喬丹體育前身——福建省晉江陳埭溪邊日用品二廠、如今已經鮮有人知的愛樂體育、特步前身——三興公司、德爾惠前身——德惠鞋廠、泉州寰球鞋服公司、匹克前身——豐登鞋廠、鴻星爾克前身——鴻星皮塑公司、貴人鳥前身——貴人鳥鞋塑公司等一大批製造工廠在這個時期開始起步。進入到90年代,金萊克、露友、喜得龍、安踏的前期製造工廠開始成立。
  • 安踏海沃德2代+361碳板跑鞋+匹克新大三角:這也是民族驕傲
    總體看下來,海沃德2代的鞋帶孔設計花了不少心思,相比於之前安踏萬年不換底的設計,如今看來,品牌良心不少了啊。,也貴,科技疊加不少,但重量不行,說實話,那他來跑步,差點意思;特步的160X是真的好,但這已經是2019年的款式了,不那麼新了;匹克的up30哪哪都好,就是顏值,太勸退了。
  • 安踏海沃德2代+361碳板跑鞋+匹克新大三角:他們也是民族驕傲
    總體看下來,海沃德2代的鞋帶孔設計花了不少心思,相比於之前安踏萬年不換底的設計,如今看來,品牌良心不少了啊。 安踏的星巒跑鞋,也貴,科技疊加不少,但重量不行,說實話,那他來跑步,差點意思;特步的160X是真的好,但這已經是2019年的款式了,不那麼新了;匹克的up30哪哪都好,就是顏值
  • 籃球市場風起雲湧,各大體育品牌籃球玩法有何不同?
    國際市場上,除了傳統巨頭耐克與阿迪達斯外,安德瑪虎視眈眈,彪馬、New Balance、匡威均動作頻頻;而在國內品牌方面,特步籤約林書豪,安踏給旗下代言人戈登·海沃德推出新鞋,361°亦推出以籃球為主的戰略,喬丹體育則拿下2019年3X3籃球黃金聯賽……體育用品大佬加碼的背後,是籃球市場的巨大空間。
  • 安踏(02020)、特步及361度對比,我為何看上安踏?
    安踏(02020)、特步(01368)以及361度(01361)這三家公司同屬於生產鞋類和服裝等體育用品,股價卻表現不一樣的命運。  2017年8月24日,特步股價暴跌12.34%,安踏的股價卻漲了6%,而361度則略漲1.01%,這三家公司股價對比明顯,讓投資者看的一頭霧水。
  • 國產運動品牌,你所不知道的361°
    2018年末各運動品牌主營業務收入匹克因2016年退市,暫未查到公開財務數據近年來五大國產運動品牌,安踏,李寧,361°,特步,匹克,其中「安踏」無疑是表現最好的。無論從營收還是利潤都遠超其他品牌。誰想到一個「低端」品牌截至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巴西、美國、歐洲及臺灣分別擁有1,446個、1,131個、619個以及147個出售361產品的多品牌體育品專門店銷售網點。目前歐洲銷售網絡覆蓋的國家有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及瑞士等。2018年內,「361°」成功進入澳大利亞及印度尼西亞等新市場。為了在國內市場做好產品差異化並迎合消費升級的需求,未來也會在國內更多361門店引入361國際產品。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斯凱奇、李寧、亞瑟士、舒華、喬丹體育、匹克
    值得一提的是,安踏集團業務雖受疫情影響,研發投入並未減少,研發活動成本佔收入比例提升了0.3個百分點。上半年,以安踏品牌為核心的專業運動群構築了「專業運動、科技引領、極致價值」三大護城河,以Z世代及新銳白領為核心消費人群,並創造了「科技+顏值+故事/合適的價格」的公式重新定義極致價值,來滿足從一線至六線城市的大眾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 9500家門店,超700億市值是李寧特步361°總和近3倍…百麗倒下,但新...
    2012年,李寧虧掉近20個億,安踏以76.2億元營收超越李寧的67.4億元。此後5年,安踏進一步坐穩了國內運動品牌老大的位置。2016年,安踏一家淨利潤23.86億,比李寧(6.43億)、特步(5.28億元)和361°(4.03億元)三家淨利潤還多出8個億。
  • ...屈臣氏|361度|特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周大福珠寶集團|安踏|...
    安踏緊隨耐克(中國)、阿迪達斯(中國)位居第五,超過優衣庫母公司迅銷、屈臣氏等知名連鎖,特步、361度挺進前30強。安踏:2019年安踏集團實現收益339.28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40.8%;股東應佔溢利53.44億元,同比增長30.3%,這是安踏連續6年保持高速增長。
  • 國內體育品牌籃球場「爭球」
    國內籃球運動越發熱門 ,眾多體育用品品牌紛紛發力 、加碼 。  01 「爭球」不斷 「冬天」球市不冷  12月5日,在以「敢為人先 登峰造極」為主題的未來運動科技大會上,匹克體育對外正式宣布NBA金州勇士隊鋒衛搖擺人安德魯·維金斯加入匹克大家庭。
  • 品牌資訊:耐克、安踏、阿迪達斯、特步、李寧、FILA、舒華、361度
    目前,安踏集團旗下已經擁有包括始祖鳥(Arc『teryx)、薩洛蒙(SALAMON)、松拓(Suunto)、可隆、迪桑特(DESCENTE)等戶外運動領域高端品牌。近期,特步品牌超10年的形象代言人謝霆鋒同意認購特步國際500萬股股份,成為該公司股東。
  • 2020上半年營收力壓李寧、361°、安踏,特步多品牌戰略「顯靈」?
    8月28日,特步國際正式對外發布業績報告,這也是國內四大體育運動品牌最後發布業績的港股企業,與已經發布業績報告的李寧、361度和安踏相比,特步是唯一一家實現營收增長的企業。多品牌戰略「顯靈」?特步在這點上和安踏有很多相似之處,原本由單一品牌起家,特步、安踏都逐漸變成大眾運動的代表,品牌單一使得自己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擴展品牌,開拓市場勢在必行。
  • 奧運落幕:國內體育品牌集體失力
    而在此前舉辦的倫敦夏季奧運會上,各國健兒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各大品牌在場外也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在所有贊助商中體育品牌競爭更是激烈。在中國公司中,在港上市的安踏(02020.HK)、匹克體育(01968.HK)、李寧(02331.HK)和361度(01361.HK)紛紛在運動裝備的贊助上發力。不過,由於整體業績不理想,中長期來看,這些個股並未得到市場的另眼相待。
  • 安踏、特步、361°竟都出自這
    不過和莆田「讓全世界都穿上中國製造的名牌鞋」的願景不同,90年代,晉江在吸收了大牌的經驗技術後,開始了瘋狂的造牌運動,創立了不少自己的品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李寧之外,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運動鞋,像安踏、特步、貴人鳥、喜得龍、德爾惠、361°、匹克......幾乎都來自晉江。
  • 耐克,阿迪,安踏,李寧球鞋有什麼區別,國產球鞋究竟差在哪裡?
    你們知道巴斯夫在找阿迪之前甚至找過特步要把這個技術賣給特步嗎?當然最終開價太高特步接受不了所以才有了這兩年阿迪風聲水起的energy boost、crazy boost、ultral boost等一系列賣座的產品。國內的品牌消費受眾跟國外的不一樣,在創新的前提下要考慮先生存下來,把鞋賣給更多需要鞋子的消費者,這部分消費者不會追求面子不會追求個性只想著能有雙高性價比穿著舒服耐穿的鞋子。
  • 國產品牌怎麼樣,安踏斐樂是一家?穿特步的人怎麼少了?
    國產品牌怎麼樣,安踏斐樂是一家?穿特步的人怎麼少了?說一說我們國產品牌到底怎麼樣!安踏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港交所:2020),簡稱安踏體育、安踏,是中國領先的體育用品企業,主要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和行銷安踏品牌的體育用品,包括運動鞋、服裝及配飾。
  • 看UA、安踏、匹克三大運動品牌上演品牌"三國殺"
    在姚明退役後,如何延續「姚明」效應,繼續守住中國市場,是火箭隊老闆莫雷要考慮的問題。在業界看來,搶球員某種意義上就是搶生意,對於日漸看中NBA資源的中國運動品牌來講亦是如此。事實上,從總決賽到選秀背後是眾運動品牌的暗中較勁,其中不乏來自泉州的運動品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