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你一定有你最喜歡的玩具。你愛不釋手, 直到最終不可避免地厭倦,擱置, 繼續前進。
當然, 如果是好玩具, 你的厭倦並不妨礙別人撿起來繼續用。
同樣的玩具不同的遊戲場景,這就是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境遇。
現在麥可·的變形金剛電影已經成為過去時 (儘管他仍然被列為製片人), 現在是時候有一個新的願景, 一個新的聲音, 一個新的開始了。
對於本片,最好的起點是忘記所有的貝氏導演電影。
賣拷貝的時代結束了,這可能是一個偉大的重啟。
除了彼得·庫倫, 他在擎天柱的標誌性角色中擁有 "配音客串", 其餘都是全新的演員與新的安排。對於導演特拉維斯騎士來說, 給出了新的打開方式, 雖然他沒有避免機器人對機器人的屠殺, 但他並不像賣拷貝那樣創造出殺戮狂歡。他關注的更多是情感和友誼。
當然,這也可能與影片的編劇有關。劇本被認為是改寫於克裡斯蒂娜·霍德森和凱利·弗雷蒙·克雷格 ( 十七歲邊緣的編劇導演) 。
影片以《變形金剛》的家鄉賽博坦為起始, 機器人國度被內戰撕裂。面對即將到來的失敗, 擎天柱疏散了他的汽車人, 把他們送到不同的預備基地(其他星球)以蟄伏,等待時機。
對於B127(大黃蜂)來說, 這意味著與地球的邂逅。
然而, B127(大黃蜂)並未得到友善的歡迎,他幾乎立即遭到伯恩斯 (約翰·塞納) 領導的一群士兵的襲擊, 他們的猛烈襲擊對他造成了傷害和困擾。
當Shatter (安吉拉·巴塞特配音) 和 Dropkank (賈斯汀·塞羅克斯配音) 進入爭奪戰時, 情況變得更加糟糕。身受重傷的B127(大黃蜂)別無選擇, 只能進入休眠, 以黃色大眾甲殼蟲的形狀, 等待自己的命運。
一段未具體說明的時間後, 18歲的查理 (海莉·施泰因菲爾德) 就是這樣找到他的。起初, 當垃圾場經銷商送給她這輛甲殼蟲作生日禮物時(B127), 她認為自己得到的生日禮物真的很酷, 不過她沒有意識到這究竟有多麼 "酷"。那天晚上, 在她父母的車庫裡, 她第一次和B127面對面,並給他取名「大黃蜂」。接下來的幾天, 他們開始了解對方, 並建立了穩固的感情: 朋友和知己。最終, Shatter 和 Dropkt 發現大黃蜂並沒有死, 當他們來找他的時候, 這段感情也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查理和奇怪、尷尬、溫柔的大黃蜂之間的關係, 讓人想起了約翰·卡彭特的《星人》(從不太浪漫的角度) 與金剛,鐵巨人和ET裡的感覺。
騎士導演將大量大黃蜂的戲份用於查理和大黃蜂之間聯繫的發展--這在貝的執掌期間是聞所未聞的。
於是我們看到了難得的懶散的幽默, 比如一個巨大的機器人,笨拙的探索查理空房子的場景。
事實上, 整體大黃蜂的戰鬥戲份在電影中相對薄弱。但畢竟這是一部變形金剛電影, 如同變形一樣,戰鬥是意料之中的, 雖然騎士導演縮小了範圍, 他也明白戰鬥對展示角色核心屬性的必要性。
劇組細緻還原了1980年代 (特別是 1987年) 美國社會的樣貌: 沒有手機, 也沒有網際網路。電子遊戲存在於陰極射線管大電視上, 最簡單的磚塊遊戲。孩子們會聽著隨身聽。而這些設備上的音樂: 簡單的心態 ("不要忘記我"), a-ha ("接受我"), 恐懼的眼淚 ("每個人都想統治世界"), 史密斯 ("女朋友在昏迷"), 史蒂夫·溫伍德 ("更高的愛"), 等等,比較用心。
這部電影理想的呈現效果, 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施泰因菲爾德在如此難度之下的表演深度。和其他演員不同, 她真正的搭檔都是cgi。
另一個角度上說,本作表達的正是那些痛恨變形金剛前幾部的觀眾的缺憾。十一年來, 這個系列已經成功的商業化, 但同時也是失敗的藝術品,儘管麥可·貝在獲得巨額薪水時依然滿意。
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對於這個系列的粉絲來說, 他們始終希望能看到繼續忠實於背景故事, 同時開闢新的篇章, 提供足夠的高質量表現的有吸引力的作品。對其他人來說, 本作也許比它的五部前輩們更接近一部真正的電影
一部節奏良好的科幻動作片, 裡面有戲劇元素、奇思妙想和強大的跨物種友誼等電影元素。
不出意外的話,《大黃蜂》可能是本季最好的escapistfilms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