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基族:自稱中國人的印度人,拒絕與印度聯姻,不學印語不過印節

2020-12-26 網易

  庫基族,屬於印度曼尼普爾邦的一個民族,他們屬於印度卻又排斥印度,更甚於稱呼自己為中國人。

  他們曾因「六星紅旗」、「龍的傳人」、「印度小中國」而一度在微信朋友圈走紅,他們不學印度語,除了自己所用的藏緬語,第二母語就是漢語。

  「中國後裔不與印度人為伍」的思想讓庫基族女子以與印度人結婚為恥,男性也拒絕和印度人通婚。

  印度也是一個文化色彩極強的國家,文化種類豐富多彩,可庫基族的人卻不過印度的傳統節日,反而受中國藏族的影響更大,他們信奉龍,吃粽子,划龍舟,在年曆和節慶假日上,他們使用的是中國藏族的日曆。

  庫基族

  

  曼尼普爾邦的優越地理位置

  曼尼普爾邦,一個令印度頭疼的地方,位於印度東北部,是印度東北七邦之一,生活在這裡的人群是印度庫基族,曼尼普爾邦。他們相比起自己是印度人,更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曼尼普爾邦人與中國人也不算沒有聯繫,一是同為黃色人種,二是蒙古人種,三是其邦的源頭據說是中國古代齊朝國王和中亞王朝公主通婚所立。

  印度東北地區,也即曼尼普爾邦所處的位置,與印度次大陸主體的連接僅為一條細長的西裡古裡走廊,最窄處只有20公裡,與印度主體大陸文化間交流的稀少可想而知。

  曼尼普爾邦還是一個戰略要地,東部是和緬甸的分界線,西側和阿薩姆邦交接,南以米佐拉姆邦接壤,北同那加蘭邦毗連。

  

  庫基族反印度親中國的情緒

  世界的生存法則就是弱肉強食,提起「殖民主義」自然會關聯到這個名詞的絕對王者——英國,曼尼普爾邦在被英國殖民之前,曾是一個擁有2000年歷史的獨立城邦,處於關塞要地,外國往來所收取的「過路費」都足以讓曼尼普爾成為一個富裕的國家。

  1947年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之後,1949年又被迫併入印度,劃分為印度的中央直轄區,但曼尼普爾不服從印度的管理,在1072年自主立下憲法,獨立建邦,不受印度管轄。

  曼尼普爾邦也被印度實行嚴密封鎖,就算是印度本國人也需要通行證才能進入,外國人更不用說了,由於在被印度武裝統治下,生活在曼尼普爾邦的各族人的不滿情緒也致使他們跟印度軍隊頻繁爆發衝突。

  庫基族

  

  加上印度本地人無法忍受他們的膚色和五官的差異,80%的曼尼普爾邦人擁有黑頭髮黃皮膚,五官和中國人幾乎無異,所以,印度東北的幾個邦包括曼尼普爾邦的人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再加上曼尼普爾邦自己前身本就是獨立自主的邦體,分離印度的情緒相較於印度其他邦體更為高漲,對印度本土的事物和人就顯得更為仇視。

  尤其對於庫基族來說,作為曼尼普爾邦最想加入中國的民族,更是直接由孩童開始灌輸自己是中國人的思想。在印度被英國殖民者之後,印度人甘寄居於英國膝下,沒力量,沒勇氣去反抗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英國。

  佔領印度領土之後的英國便派出傳教士對印度人進行思想灌輸洗腦,可是庫基族的人卻堅韌不拔,除了抵制英國的文化輸出,還誓死不服從英國人的管教,所以被英國人叫成Kuki People,譯為冥頑不靈的人,而後被音譯成庫基人。

  當英國人撤退印度時,長期受英國人壓迫的印度人覺得這是個擺脫被殖民的絕佳時機,各地爭先發起自救以獲取自治的運動,而庫基族則是率先發起自治運動的一個民族,這足以說明他們自身邦體的堅韌性和不服輸的性格。

  印度是一個深受種姓制度影響的國家,男女之間的地位差距懸殊,然而在曼尼普爾邦卻別是一番天地,他們遵守男女平等。他們既不學印度語,也不允許印度的影視作品和書籍流入庫基族的地區,這就更加阻絕了庫基族人對印度文化的接受。

  庫基族

  

  他們堅持用藏緬語進行日常交流和教育。他們除了藏緬語,還把漢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市場上售賣著不少中文讀物,中國的影視作品也在這兒極為受歡迎。這大相庭徑的對待態度,令印度政府大跌眼鏡。

  印度政府可謂是軟硬兼施,曾派軍隊鎮壓,也曾承諾給他們更多的補貼與方便,但他們依然堅若磐石,反政府活動不減反增,與周邊其他民族可以說是水火不容的狀態,誰也看不上誰。

  他們把自己是「炎黃子孫」的榮耀感刻在骨子裡,從小,孩子便被灌輸「你是中國人,不要和印度人為伍」的思想。

  但他們生活在印度,處處都是他們討厭的印度人,他們怎麼解決這個麻煩呢?由於膚色和五官的差異,他們便利用這個特點區分印度人,這是他們從小就學會的「本領」。因為在學堂裡,如果同桌被判斷為印度人,那麼,庫基人不會和他講話,更別說有更進一步的交流。

  庫基族

  

  曼尼普爾邦的自然優勢

  庫基族詮釋了什麼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地由於處於山地地區,交通落後,在庫基族的發展中,農業和輕工業的地位就顯得舉足輕重。山區林木資源豐富,竹子廣泛分布。有鐵、銅和巖鹽礦。河谷平原為集約農業,山區耕作極為粗放。

  農產品以水稻為主,小麥、穀子、豆類為次。工業都是小型工廠,有手工棉紡織、手工藝品以及磚瓦、肥皂、針織品等,依靠這些,庫基族的人也生活得充實穩定。

  但庫基族的現代化程度是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對於現代生存法則也是格格不入的狀態,要想有更進一步的生活水平,就必須謀求發展。比如該地政府正在大力利用曼尼普爾邦現有的生態資源,發展旅遊業。

  曼尼普爾邦

  

  正是由於經濟發展的落後,生態環境才能得到完整的保護,清新的空氣是屬於大自然的饋贈,身處21世紀的我們,周圍的環境早就被發展的工業跡象所掩蓋,我們不斷尋找著最原始的自然環境,去沉澱我們的心。

  曼尼普爾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它被譽為「印之珍寶」,這珍寶中最閃耀的那顆明珠莫過於位於城郊的洛塔克湖,湖周圍的景色如畫,生態優美,湖上還有由水草集聚形成的浮島,島上住著漁民,漁民圈養的鴨鵝是如紅掌撥清波,白毛浮綠水。

  雖然這裡的人生活得樸素無華,結合起來卻也是副愜意悠然的場面,是旅遊拍攝的好去處。

  庫基族

  

  總結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曼尼普爾邦,不管是否是因為中國的強大而需要一個庇護所,還是因為有歷史的淵源才親近中國,但在新時代下,人民更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穩定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之中通過自身的努力讓自己更強大才是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曼尼普爾邦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何不加以利用起來,讓自己的邦人過上更舒服的生活?

  發展是第一硬道理,曼尼普爾邦的人因酷似中國人而受到的種種歧視,應該用自己的實力去把他們那副可惡的嘴臉給撕破才對。就像中國一樣,躋身至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之一,縱使別國對你有諸多討厭,也得打碎自己的牙齒往下咽。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儘管曼尼普爾邦現在面臨的情況是艱難的,但總得有行動才能知道結果是怎麼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自稱中國人的印度人:拒與印度聯姻,不學印度語不過印度節
    令國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印度的北部,也有一個民族自稱為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他們只學習漢語和使用漢字,拒絕使用印度語言和過印度節日,女子們對於嫁給印度男人更是嗤之以鼻。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呢?居住在馬尼普爾邦的不是印度人嗎?他們為什麼不使用印度的國旗,而去使用與我國國旗相似的旗幟?其實居住在這裡的人民,一直令印度政府頭疼。因為他們拒絕學習印度語,拒絕政府的一些幫助和扶持,拒絕與印度人通婚,更甚的是拒絕了印度引以為傲的風俗習慣。
  • 印度境內的「中國」部落,女性不嫁印度人,當地小孩也不說印語
    說到印度,大家肯定都有所了解,雖然這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口碑不是很好,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還是很深厚的,眾所周知,印度曾經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所以現在很多外國遊客喜歡去印度旅遊,今天說的是印度境內的「中國」部落,女性不嫁印度人,當地小孩也不說印語。
  • 印度遊客:中國人太天真,花那麼多錢修建廁所,還自稱勤儉節約?
    很多人選擇了國內遊,也有不少人選擇了境外遊,而在我們國人出去的同時,也有很多的外國遊客來到中國旅遊,這其中就包括不少的印度遊客。印度遊客:中國人太天真,花那麼多錢修建廁所,還自稱勤儉節約?。這是什麼原因才能讓這個印度遊客作出這樣的評價?竟然認為我們中國人天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印媒:耶魯大學校長都說印度人比中國人更聰明,印度未來發展更好
    當這一個消息傳到印度後,印度媒體立即高調了起來,他們立馬改變了耶魯大學校長的原意,開始曲解的宣傳,稱耶魯大學校長說了,印度人比中國人更加聰明,所以這決定了印度未來的發展明顯更好。就耶魯大學校長這個發言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很明顯耶魯大學校長的意思是印度人在到達其他國家後融合的更好,但實際從這點上可以看出印度人,印度文化被同化的可能性更高,從印度歷史看,他們曾經被英國殖民過,所以現在的印度人高度認同歐美文化,特別是印度高層人士,這也是印度為何是世界上人才流失率最多的國家之一,印度雖然文盲率很高,但是印度會說英語的人卻很多,他們以會說英語為傲,甚至迫不及待的想為歐美國家服務
  • 印度人對印度下手了,改國名,印度不叫印度了?印網友激烈爭論
    拿印度與中國、美國進行對比,已經是印度人的常規操作了,大部分人也樂得看個熱鬧。但最近,印度人終於對印度下手了,印度人想把國名給改了。印度以後不叫印度了嗎?那應該叫什麼?據稱,印度人呼籲印度最高法院將印度重新命名為巴拉特或印度斯坦。印度人為什麼會想要換掉「印度」這個名字?這是因為「印度」一詞是源於希臘,「驕傲」的印度人不想用這個國名。
  • 印度的「小中國」:當地人長相和中國人相似,女性拒絕與印度男性通婚
    肯定是印度,現實中也確實如此,全世界一共有200多個國家,印度就是世界公認的最奇葩的國家沒有之一。今天小恆和大家聊得話題也和印度有關,印度的「小中國」:當地人長相和中國人相似,女性拒絕與印度男性通婚
  • 在美國,印裔人才基本碾壓華裔,這是為何?中國人沒印度人聰明?
    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都回到祖國創業,印度人剛好相反。另一原因,印度人長相相對中國人而言,更接近歐美人,加上美國長期的反華宣傳,美國人比較願意親近印度人,相信印度人,對華人則充滿戒備,動不動就誣為間諜,所以大企業不可能任用華人為高管。
  • 中國人為何不娶印度人當老婆?原因很簡單,第2點令人感到羞恥
    在古代時,交通不發達,所以各國之間大多只是派幾個使臣相互來往,兩國聯姻也數量不是很多。到了現在,去哪裡都很方便,所以國與國的民眾之間交流也多了,很多男人都娶了當地的老婆。但有個國家例外,那就是印度。 很少聽說過有人娶個印度的媳婦,為什麼中國人不願意娶印度人呢?其實影響因素還是蠻多的,我們選最重要的兩點來說。
  • 拜登被扒出是印度人?印媒驚爆:白宮以後是印度的天下了
    但這並不妨礙她家鄉人對她的追捧。過去幾周,如果你去了哈裡斯在印度的娘家,你會以為這裡是美國的第51個州,人人為哈裡斯加油鼓勁。說印度人對哈裡斯的追捧還算符合邏輯:雖然哈裡斯從各個意義上說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她的半個印度血統還是可以在老百姓心裡產生樸素的親和感。作為中國人我們早就過了需要用「華裔海外成就」來證明中國人能行的階段。
  • 印度人熱議:我們天天看「抗中神劇」,為什麼中國人不敢拍印度?
    說起印度這個國家,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很多人都知道,印度是一個位於南亞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印度雖然面積不大,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人口密度卻遠遠超過中國,迫近十四億大關。很多人都對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家有些好奇。
  • 印度專家表示:中國人平均收入跟印度差不多,來看印度人有何反應
    說起印度,小編精神又振作了,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家,一直以來都是以各種「蜜汁自信」的形象,還有奇葩不得其解的習俗讓大家認識的,作為印度的鄰居,印度人開口閉口總是會想起中國,也是會把我們中國和他們對比,很多小夥伴們有時候也是很無奈的。不過嘴巴長在他們身上,想怎麼說還不是他們決定的嗎?
  • 印度「最嫌棄」的東西,印度人扔掉也不會留著,中國人卻讚不絕口
    就像兩個國家的習俗也沒有辦法達到一致,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每個國家的生產的糧食都不一樣,所以喜愛的食物也會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說中國在吃方面,一直以來都是致力於各種烹飪方法,將同一道食材製作成很多道不同的美食。而且中國人在吃的材料上一向沒什麼講究,除了一些少數民族信仰宗教會不吃一些種類的肉食,但是大多數都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都能吃。
  • 印度擁有全球最高雕像,卻是出自中國人之手?印度人:被迫無奈
    說到印度,我相信我的朋友們都不是陌生人,印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雖然它的陸地面積不算太大,但人口卻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現在已經突破13億的門檻,向14億邁進,現在即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說明印度人口多,今天我要說的是印度擁有全球最高雕像,卻是出自中國人之手?
  • 在美國,印裔人才幾乎碾壓華裔,這是為啥?中國人沒印度人聰明?
    在美國就業的人可能會發現,現在中國人在外發展的時候好像很容易受限制,而印度人在美國企業裡卻很吃香,難道印度人的智商普遍比中國人高嗎?答案是否定的。若想究其原因,還要從兩國與美國的淵源講起。眾所周知,印度有自己的一套種族等級制度,而高種族的人的膚色幾乎都比較白皙,由於他們有「高種姓不得與低種姓的人通婚」的規定,所以基本上保存著比較純的血統。而這些高種姓人其實就是歐洲移民過來的,換言之,其實這些人才是印度的入侵者,那些低種姓人反而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
  • 用王炸等詞語形容印度疫情,真的合適嗎?印吹和印黑究竟誰客觀?
    用王炸等詞語形容印度疫情,真的合適嗎?關於對印度的看法,目前為止國內有兩派,這兩派的爭鬥十分有意思。一派認為,印度是王炸,另一派認為印度什麼事都不會有。不管願不願意,這兩派都被對方成為印黑和印吹。我只能說,這兩派人的觀點,都有深厚的現實基礎。
  • 印度人笑話中國人沒錢,連摩託車都買不起!網友:話說早了
    說起印度這個國家,大家可能第一個想起的就是他們的貧民窟。印度的貧民窟非常多,有一座全球排名第二的貧民窟,叫做達拉維。在這裡居住的人都是很窮的,甚至連飯都吃不起,有網友說:「印度13億人口中,只有1億左右活得像人一樣。」
  • 印度最「特別」的民族,不承認自己是印度人,反而稱是中國後裔!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由於地理位置和環境因素的不同,各國的發展也不一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你參觀的地方越多,你體驗的生活就越多,對於大多數國內遊客來說,我們的鄰國印度是一個旅遊很好的選擇,每年都有源源不斷的遊客前往印度,印度最「特別」的民族,不承認自己是印度人
  • 「印度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中國人知道嗎?」-虎嗅網
    因為這是一個匿名提問,我們不能確定這是不是一個印度人提的問題。不過,下面是一個印度人的回答。根據認證信息,這個人住在印度安得拉邦維沙卡帕特南。不知道這個奇蹟是不是包括超越中國,成為亞洲,或者世界上最強的國家。當然,還比如,印度文明悠久之類。
  • 印度人:搞不懂中國人,這個食物好吃又便捷,他們為何不愛吃?
    說起印度,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都是落後,還有就是印度人不愛乾淨。其實印度也是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只不過印度將發展的方向都定位在了軍事領域和科技領域,所以印度在經濟的發展上就沒有明顯的提升。印度也不是沒有有錢人,只不過對比有錢人,印度還是窮人更多,並且和窮人呈現了一個兩極分化的情況,貧富差距非常的大。印度人有很多特別的習俗是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的,其中一個就是恆河沐浴,不過這也是當地的習俗。但是直接飲用恆河水確實不是常人能理解的,因為恆河水看起來實在是太髒了,說是一個臭水溝也不為過。
  • 印度最初國旗的設計方案竟有中國人參與?絕妙方案讓印度人折服
    曾經網上有一種說法,說印度國旗,不是印度人自己設計的,而是我國的一個專家學者設計的。有沒有這回事,我跟大家講,這種說法恐怕不是很準確,我國專家學者沒有獨立設計一面印度國旗,而是在設計的時候,給了非常重要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