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駱繼賓
4月27日,美國南部地區7個州遭到龍捲風與強風暴襲擊,迄今已造成至少35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巨災風險評估公司(EQECAT)預測稱,這次風災造成的保險財產損失估計將在20億到50億美元之間。受災最重的阿拉巴馬州4月30日將該州死亡人數調為249人,最初的報告稱255人死亡。其他6個州--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阿肯色州、喬治亞州、維吉尼亞州與路易斯安那州--至少101人喪生。
這次風災成為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居第二多的龍捲風災害,預計死亡人數將繼續上升。1925年,美國中西部的密蘇裡州、伊利諾斯州與印第安納州發生的龍捲風災害造成747人遇難。
美國是世界上龍捲風最多的國家
龍捲風是發生在熱帶和副熱帶的一種小尺度的大氣渦旋,直徑小的近百米,大的不過近二百米。中心氣壓極低,較其外圍氣壓可以低100百帕,甚至更低。因而其旋轉風速極大,可達50至150米/每秒,比強颱風的風力還大得多,由此而形成極強的破壞力。龍捲風通常發生在大氣不穩定的狀態下,也是一種強對流天氣系統,與閃電、雷暴、冰雹等伴生,並有強大的轟鳴聲。 白天可以見到天空有煙囪狀的黑色雲柱。這種天氣系統生命史很短,通常只有二三十分鐘,短的不到10分鐘,長的也很少能超過1小時;路徑一般只有幾公裡,長的也就二三十公裡,很少有更長的。
南亞、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都有龍捲風發生,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有的地方的災害會很嚴重,如印度、孟加拉等國。西歐屬地中海氣候,極少有龍捲風。美國是世界上龍捲風最多的國家,每年平均上千次。我國所處緯度與美國相當,但龍捲風數量比美國要少得多,粗略估計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在南北方各省區都有發生。
就美國而言,上個世紀前半葉最主要的災害性天氣是颶風,而現今最主要和最具殺傷力的天氣災害就是龍捲風。早在1900年,美國因颶風而死亡的人數曾達6000人,1928年達1836人,到上世紀30至60年代,每年因颶風而死亡的人數一般在250至900人,其中,1969年因遇特強颶風卡米爾,死亡人數達270多人。此後,因颶風預報的改進和防災減災措施的得力,遭颶風而死亡的人數進一步降低,一般每年只有幾十人,有的年份只有幾個人。只有2005年的卡特裡娜颶風使密西西比河出口處垮壩,紐奧良市被淹,死亡了1700多人。實際上,到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殺傷性最大的災害性天氣就是龍捲風。
美國如何運用科技手段進行監測預警
近幾十年來,美國氣象部門運用了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對龍捲風進行了監測,並做出預報和警報服務,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在監測方面,運用了靜止衛星、都卜勒天氣雷達,包括部分軍用氣象雷達,自動氣象站網和自願氣象站(由業餘愛好者自己設立的氣象站), 觀測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都很高。特別是有些業餘愛好者、居民和新聞媒體在龍捲風出現後開車跟蹤, 用手機隨時向氣象臺報告龍捲風的具體位置,這也有利於校準雷達上的龍捲風位置和動向。在警報方面,他們可以在氣象臺的預報室內啟動用戶警報器,這種警報器(收音機)被自動打開後就播送龍捲風警報;他們還可以在預報室直接口播預報和警報,由電視臺和廣播電臺進行直播,無需寫成文字稿,由主持人播出,這樣就節省了不少時間。預報時效由十年前的幾分鐘已經提高到現在十幾分鐘。精細化程度現在可以報到一個或兩個郵政編碼區以內。美國的郵政編碼區和我國很相似,每個編碼區大小不一。
儘管在龍捲風的監測、預報、警報等方面已經取得明顯進展,但美國龍捲風災害受損程度和人員的傷亡未見明顯減少。 這一方面可能是龍捲風預報和警報的時效和精準度對防災而言還不夠;另一方面是防災和減災措施上還不夠有力。
躲避龍捲風不容易
地震災害是地面搖動,房屋包括樓房就地坍塌,只要跑出房屋到樓外空地上就安全了;颶風災害的警報能在颶風到來之前至少十幾個小時發布, 居民有足夠時間撤離最危險的地區或躲到政府指定的避難所(如體育館、大禮堂等)。 而龍捲風的災害不僅是風力特大, 還因為其中心氣壓極低,在中心經過時可以把一些重物吸到天空,包括汽車、人、畜、樹木、屋頂等。大風還可以把大轎車和火車吹翻。美國很多居民的房屋都是輕體結構,因而龍捲風一來,屋頂被掀掉,門窗被拋向空中,牆壁被吹走,就剩下一個地基。而天空中門窗、瓦塊、樹木和其他重物在空中飛亂。有不少人就是在逃跑過程中被空中飛來的重物砸死或砸傷的。和地震災害相反,室外是最不安全的地方。龍捲風過後,居民區常常被夷成一片廢墟,連室內什物也被捲走而不知灑落何方,遍地的家什,慘不忍睹。
居民得到警報只有幾分鐘時間可以準備,他們往往不知所措,要逃離警報區或去避難所時間來不及,如果附近有大樓, 可以到大樓的底層或地下室。 如果自家有地下室也比較安全。 否則就躲在自家柜子或桌子底下也相對安全一點。
雖然我國龍捲風次數比美國少,但畢竟也是一個受龍捲風災害影響的國家,對龍捲風的防災減災,氣象部門也有義不容辭的職責,就是要進行對龍捲風的監測、預報、警報和服務,以減少龍捲風對我國的危害。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在部分地區開展過中小尺度天氣,其中包括龍捲風的監測研究和中小尺度數值預報的研究,但其結果與實際業務服務還有距離。到如今我國公開的天氣預報警報中還不曾明確提到龍捲風這個詞,只提可能有強對流天氣的影響。
5月2日,美國龍捲風重災區阿拉巴馬州,救援專家在大堆被摧毀的建築碎片中引進嗅探屍體犬(Cadaver Dogs)開展搜索和救援行動。
(責任編輯:李文勤)
為什麼美國龍捲風特別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駱繼賓
美國平均每天有5個龍捲風發生,每年就有1000至2000個龍捲風。美國的龍捲風不僅數量多,而且強度大。美國被稱之為「龍捲之鄉」名副其實。那麼原因何在呢?這主要是和美國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以及大氣環流特徵有關。
美國東瀕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又有墨西哥灣,大量的水汽不斷從東、西、南面流向美國大陸。水汽多,雷雨雲就容易發生發展。當雷雨雲發展到一定強度後,就會產生龍捲風。
美國主要處在中緯度,春夏季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即使在秋冬季,也常受其邊緣影響,副高的西部邊緣,是氣流輻合上升最劇烈之處,在副高南部和西部是偏東和東南氣流最活躍的地方,它把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大量暖溼空氣源源不斷向美國大陸輸送,這又是產生雷雨雲的充分條件。雷雨雲不斷地強烈發展,龍捲風就伴隨而來。
美國龍捲風最多的是中西部,約有54%發生在春季。5月份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美國,它的西緣正好停留在中西部,這時,東南氣流把墨西哥灣的暖溼空氣從南向北大量輸送。空氣中有了充足的水汽,又有了強烈的垂直上升運動,雷雨雲就會強烈發展,經常發展成龍捲雲而產生龍捲。6月份大量的暖溼空氣向北移到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和衣阿華州,7月份移到加拿大,從此,美國的龍捲數量就大大減少了。
據近50年來的統計,美國上空發生龍捲的次數至少增加35倍。有時沒有龍捲雲,但也會發生「龍捲」,這種特殊的龍捲稱為「無雲龍捲」,竟佔美國龍捲的一半左右。這確實是一種怪現象,這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科學家認為,這是和奔馳在公路上的汽車數量增多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在美國公路幹線上經常運行的小汽車不下200萬輛,卡車60多萬輛,美國交通實行右側道行,每當高速運行的兩輛車錯車時,就會形成逆時針方向的空氣漩渦。數百萬輛汽車產生的空氣漩渦疊加起來,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漩渦。這股強大的漩渦,一旦遇到有利的天氣系統和大氣溫溼條件,也會誘發龍捲風。
(責任編輯:李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