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新能源智能汽車生態高峰論壇暨華南理工大學上海校友聯絡處第二屆換屆大會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會發起,華南理工大學汽車行業校友會和華南理工大學上海校友聯絡處共同舉辦,得到了新勢力造車企業威馬汽車的鼎力支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陶韶菁、廣汽研究院前院長黃向東、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璞泰來董事長梁豐、大洋電機董事長魯楚平、華峰股份董事長譚幗英、福特(中國)副總裁何曉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巍華、嘉士德資本 CEO姚錦聰以及各地校友代表逾400人出席活動。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 商學院院長陳春花以視頻連線方式向大會發來祝賀。
高松作了《大學教育與新業態人才培養》的主題演講。高松表示,世界日新月異,全球已經進入科技、制度與人才的全方位競爭時代,其中,人才是最核心的競爭要素。一流的研究型大學,應致力於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人」,支撐和引領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
當前,汽車製造正加速融合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人工智慧、新材料等變革技術,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轉型升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技術深度融入傳統製造業中,成為傳統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智能汽車是當下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更是未來趨勢。高松表示,相較於傳統汽車行業,新能源智能汽車將傳統汽車由機械電控技術主導轉向電子、通信、軟體、機械、材料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是一個高度綜合集成的行業,同時涉及到人文、倫理和法律等層面,對具有跨專業、跨行業背景的複合型人才需求強烈。
關於高校如何加強人才培養,為高度綜合集成的行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高松從兩個方面給出了建議:
第一,加強通識教育,實施「智能+」或「+智能」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基本素養和能力培養。大學要積極主動地把人工智慧內容作為教學尤其是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在教學內容上,將人工智慧知識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在課程設置上,開設人工智慧相關通識教育課程;在專業建設上,建設人工智慧輔修微專業。
第二,強化跨界與合作,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大學要培養引領產業發展的人才,就必須主動走出「象牙塔」,強化跨界與合作,強化協同育人。一是推動學科交叉,建設新工科專業。二是促進科教融合,強化學生創新實踐。三是加強產學合作,實現校企協同育人。
大浪淘沙始見金。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如此,能堅持下來的,才是真正有造車實力、受市場認可品牌。廣汽集團、小鵬汽車、威馬汽車、寧德時代、大洋電機……從核心零部件到整車製造,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些你所熟悉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他們的負責人都來自華南理工,華工系企業幾乎佔據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半壁江山」,華南理工大學堪稱新能源汽車界的「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