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世界盃從1973年開始舉辦,作為世界排壇的三大賽之一,歷來都受到各位球迷的關注。而能夠獲得該項賽事MVP的球員註定要被載入史冊。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下歷屆女排世界盃的最有價值球員吧!
值得一提的是,首屆女排世界盃冠軍屬於前蘇聯,而MVP獎項並未有明確記載。所以,下方的表格只會從1977年的第二屆開始記錄歷屆世界盃的MVP獲得者:
關於歷屆女排世界盃MVP的獲得者,也有很多亮點和故事值得我們關注。
首先是來講講兩位傳奇球星,她們就是中國女排隊長朱婷和古巴名將路易斯。女排世界盃史上實現MVP二封的球員只有朱婷和路易斯,朱婷更是實現了衛冕MVP的壯舉。
這裡也可以看出集體項目設置個人獎的好處。排球固然是集體項目,但是球星的作用應該給予肯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很久以後大家只會去看某一屆比賽冠軍是哪個國家的,而對於球員名單往往不會深究。這個時候,即使是球星也會被忽視甚至是遺忘。
朱婷和路易斯由於實現了MVP的二封,她們註定不會被後來人遺忘。而表格中的其他的球星也會因為得過MVP的榮譽,在以後同樣會被無數次提起。所以,排球項目設置單項獎對於球員的發展甚至是排球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再來看一下獲獎球員的位置分布情況吧。果然不出意外,邊功位置再次成為誕生MVP球員的搖籃。總共10位球員,有7位都是邊功手,這樣我們就必須來講講另外的三位球員吧(孫晉芳,阿奎羅,吉奧裡)。
在我看來,非邊功球員拿MVP是更加來之不易的。排球比賽,邊功手的進攻是隊伍得分的主要來源,而且一場下來多次起跳確實是夠累的。這樣的話,一個非邊功位置的球員想要引起注意,甚至想得到MVP,就必須得有更多的東西了。
1981的世界盃上,二傳孫晉芳通過調整,化解了大量的困難球,傳出令隊友舒服的扣球方式和節奏,而那屆世界盃上中國女排失誤少也離不開孫晉芳調整球的能力。
阿奎羅不僅僅只有傳球,她的跳發球是最大的亮點,發球時速是可以過百的,單是她發球這一輪就有卡對手好幾分的能力;而吉奧裡也有自己的亮點,進攻和攔網樣樣精通,那屆世界盃她還拿了最佳攔網。作為一名副攻,她甚至還具備了打調整功的能力。
我認為這三位球員能拿MVP,不僅僅是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相應位置的任務,最重要的是她們在其他技術環節給予了隊伍最大的補充。
孫晉芳不僅僅只是做到把球傳了出去,出手的瞬間還保證了攻手的命中率;阿奎羅的跳發相當於給隊伍再加了一個進攻點,分擔了隊友壓力;吉奧裡攔網出色之餘,進攻上的強勢豐富了隊伍的進攻套路。
能拿到MVP的球員都是非常優秀的,從世界盃創辦到現在47年的時間,一共才10個人拿到這個榮譽。下一個載入史冊的人會是誰呢?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的所有內容了,喜歡就點點讚吧,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