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昆明濃厚文化歷史的昆明老街,是昆明城中最後遺留的歷史街區。市民每每來這裡,更習慣穿梭於商賈林立的文明街、光華街、文廟直街,而遊客極少光顧,連接光華街和景星街的甬道街,才是這一片街區的中心。
直對抗戰勝利紀念堂的甬道街,曾是清代官員進行禮儀活動、進出總督衙門的正式通道,身份低微的官員和平民是不能走甬道的。後來這裡又成為古玩、花鳥市場、翡翠珠寶行業聚集的商業街。
1912年,這條街上一間名為「成藥堂」的小藥鋪裡,誕生了中國偉大的音樂天才家「聶耳」,平時只有老昆明人光顧的古舊老街,如今也有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聶耳故居也成為這條街上最引人注目的人文景點。
聶耳故居坐東朝西,臨街有兩層樓土木結構房三間。聶耳父母皆是玉溪人,其父聶鴻儀到昆行醫,在這裡開了間中藥鋪,1912年2月15日,聶耳出生於此,童年基本在這裡度過,直到18歲外出求學離開昆明再沒回來。
聶耳故居除了修繕過,基本還是保留當年的模樣,屋內展示了聶耳的生平事跡,畢業證書、音樂啟蒙的笛子等一些老物件。和老街一起開放的聶耳故居,可以讓遊客在這裡尋找,聶耳年少時的足跡和生活回憶。
地址:甬道街73、74號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10:00—17:00
逛錢局街,有一條通往翠湖北路的小巷,曾發生了民國時期震驚全國的暗殺事件。如今,藏匿於市井之間,短短100多米的西倉坡,成為了聞一多先生紅燭文學藝術走廊。
在這裡,可以尋找到聞一多先生留下的痕跡。從東至西處的牆頭,長期陳列著聞一多先生的繪畫作品、篆刻、詩詞書法等,以及著名的組詩作品七子之歌。
走到西倉坡中段,周圍被居民樓和幼兒園圍起來的一小段,即是這裡留下的全部內容。西倉坡6號是聞一多先生最後的住處,這裡曾是西南聯大教職員宿舍,如今這裡已改建成雲南師範大學幼兒園,旁邊則是聞一多先生《最後一次演講》全文。
亭子往前,是聞一多先生殉難處的紀念石碑,周圍用鐵欄維護起來。幾乎每天都有人或團體來給聞一多先生獻上緬懷的花枝和花束,即使不經意路過,都會被這肅穆莊重的畫面所感染,駐足停留。
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先生在悼念李公樸大會上發表最後的演講,只因揭露真相,卻在此被特務暗殺,永遠倒地長辭。瞻仰先輩的英魂,傳承先輩的遺志,才是這裡存留的意義所在。
地址:錢局街西倉坡8號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全天
隨著翠湖周邊博物館群落的逐步修繕,如今,這裡越來越多老建築開始對外開放。雲南起義紀念館(盧漢公館),就是在2019年7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的博物館。
盧漢公館內綠樹掩映、綠蔭環繞,主體建築是一棟昆明目前保存最好、體量最大的法式建築,如今已修葺一新,成為「雲南起義紀念館」,再現了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雲南起義領導者盧漢的生平事跡。
綠色草地襯著黃色小洋樓,盛夏裡,漫步其中,吹著絲絲涼風,投下斑駁樹影,一不小心就會愛上這裡。一直以來,盧漢的私人住宅內部陳設一直是個謎,如今這裡終於對外開放,讓人一睹內部裝潢之豪華、設施之完善。
館內不僅陳設了盧漢在民國時期執掌雲南大權的生平事跡,還還原了盧漢一些歷史重大事件的場景,來到這裡一定能讓你品味到一段不一樣的雲南近代史。
地址:翠湖南路4號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9:00-16:30
大、小梅園巷東起螺峰街、西至華山西路、中通水晶宮,巷內相傳為《昆明大觀樓長聯》作者布衣孫髯翁居住之所,他在宅院內廣種梅花,以梅示志,故有「梅園」之名,此巷較大為大梅園巷,較小為小梅園巷。
沿著小梅園巷的指示牌一直走,便能找到朱德舊居。位於紅花巷4號的典型「一顆印」式建築,是朱德故居的前半部分,原本是朱德在陸軍講武堂就學時,其教官馬標的私宅,後轉讓給朱德一家居住。
這棟宅院方方正正,中間一方天井,裡面陳設展示了朱德在雲南求學的生活和革命生涯,宅子裡分別復原了堂屋、會客廳、書房、餐廳等場景。
從1909年2月到昆明求學,直至1922年3月赴德國留學,朱德在雲南度過13載,他把雲南看做是自己的第二故鄉。如今,小梅園巷的「潔園」雖被改為幼兒園,但兩處宅院合二為一,形成一個整體的博物館,這裡成為翠湖邊一處重要的文化地標。
地址:華山西路水晶宮紅花巷4號、小梅園巷3號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9:00-16:30
在青雲街、北門街這一上一下兩條路的臺階上,有一道石牌坊,上面刻著「唐公館」三個大字,但公字已剝落,分辨不清。不知道的會以為這不過是翠明園小區的一個門牌而已,甚至不會發覺它是個仿古建築。
其實這裡是為了城市改造,將整條街道民國時期的明清建築夷為平地,而唐繼堯公館的牌坊則是從原來所在的街尾,挪到了街對面的地方,成為連接北門和青雲兩條街的一個牌坊。
唐繼堯故居分為兩部分,包括唐公館和唐家花園,唐家花園當時還陸續接納過朱自清、林徽因、金嶽霖、吳宓、陳省身等一批享譽中外的南遷學者。有著厚重文化內涵的故居如今只剩一道牌坊,未免令人唏噓!
地址:青雲街43號附近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翠湖周圍,一直是名人輩出的地方,多少名人高士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圍著翠湖逛一圈,隨處都可見名人故居的痕跡。
袁嘉穀舊居位於翠湖北路5號,現存宅院為走馬轉角樓合院式建築,是一棟典型的清代木結構四合院民居樓房。
袁嘉穀為雲南石屏人,是雲南歷史上唯一的「狀元」,後在東陸大學(雲大前身)執教十餘年,他跨越兩個時代,既是封建王朝的狀元,又是現代高校的教授,這種特殊的身份,古今唯一人而已。
袁嘉穀故居2008年曾被改為餐廳,爭議頗多,如今到這裡,門外貼著「文物維護期間,謝絕對外參觀」的說明。或許只有等待修復開放後,才能一睹「狀元文化」的風採了。
地址:翠湖北路5號
開放時間:未對外開放
錢王街位於正義路與文廟直接之間,南至景星街,北至人民中路,是昆明老街片區中,基於錢王「王熾」命名的街道。這段路上較好的保留了王熾舊居、馬家大院、傅氏宅院等一批歷史建築,同時也是高端品牌餐飲的聚集地。
素有大清「錢王」稱號的王熾是一個頗具歷史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於彌勒縣虹溪鎮東門村,創設「同慶豐」、「天順祥」商號,成為雲南金融業的開山鼻祖,後又開辦礦業,成為「富甲全滇」的企業家。一進錢王街,就能看到錢王廣場和王熾舊居。
王熾被《時代周刊》評為十九世紀世界首富之四,是中國唯一一品紅頂商人。「執商界全國牛耳」的他,捐錢造業救國,資助雲南大學及本地教育的開辦、收回滇越鐵路路權...諸多造福社會、滋養民生的愛國慈善行為,既是雲南人不朽的驕傲,更是中國的驕傲。
王熾忠君愛國,富而行仁,惠及國家百姓,門前的玉蘭樹正是他高尚品格的象徵。到昆明老街,一定記得來錢王街王熾舊居逛逛,感受這棟建於民國時期的傳統建築的塵封往事。
地址:文廟直接103號院內
開放時間:未對外開放
文章來源:吃喝玩樂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