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尋新書:《方法之王》即將全國震撼上市!
(山之王——卡瓦格博)
人類為什麼要登上山峰?法國作家和哲學家杜馬爾說:「因為在下面,永遠不知道上面有什麼。」而英國登山家馬洛裡說出了一個經典的答案:「因為山在那裡!」
世界上有許多雪山都是神山,都留下過人類的足跡,其中有不少更是被人類徵服過,比較出名的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林芝的南迦巴瓦,以及被稱為蜀山之王的貢嘎等等。然而有些神山,雖然並沒有超過7000米,卻因為信仰的緣故,至今從未被人類徵服過,因此,它們也被外界稱為處女峰。比如被四個教派稱為「世界中心」的岡仁波齊,四名登山運動員曾登上過岡仁波齊峰的某一座峰頂,在登過山以後他們衰老得很快,幾近在1-2年內都因各種疾病死去了。
當然,最神秘的還是雲南的卡瓦格博,被探險家洛克稱為「世界最美的雪山」。
(山之後——緬茨姆)
梅裡雪山,是位於西藏察隅縣東部與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雪山群,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為6740米,是雲南省最高的山峰。
(世界上最靈異的山)
卡瓦格博峰位於西藏察隅縣東部與雲南德欽縣之間。
它被人贊為世界上最美的雪山。
它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與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它也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每年秋末冬初,數以萬計的藏民口念佛經,繞山朝拜。轉山人數最多的是2003年,前來梅裡雪山朝聖者的人數達到了十萬餘人。
在藏民心中,卡瓦格博峰是至尊、至聖、至神的象徵,梅裡雪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聖靈之山,只可頂禮膜拜,豈可踩於腳下。當地人認為: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事實上,是一場登山歷史上的大災難,讓人真正認識了這座充滿神秘力量的雪山。
靈異的災難,超自然的力量
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已經登上世界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然而卻在只有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下停下來腳步。
卡瓦博格被譽為「不可徵服」的神山!早在1902年,英國就派出一支登山探險隊首次向神女峰發動衝刺,結果以失敗告終。從1902-1996年,先後有英、美、日、中等登山者攀登雪山,未能登頂。後來,美國、日本、中日聯合等4支登山隊,接連4次大規模向神山攀登,均無一次成功。
1991年1月,17名中日聯合登山隊在卡格博峰雪崩下不幸全部遇難,震驚中外,成為世界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難!中日登山隊的悲壯故事,更讓人感受到這個雪山的詭異。
1987年8月,卡瓦格博峰山腳下的藏族村裡,寧靜被打破了。
村民好奇地看著一支隊伍來到雪山之下,他們開著越野車,拿著各種儀器,進行科學考察。
善良的村民熱情款待來自遠方的客人,無論他們走到哪裡,總有牛肉和酥油茶等著他們。
但是,他們想不到的是,這支隊伍竟然是一個中日聯合的登山隊。
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是全日本最強的,不僅資金充足,隊員包括多個學科的科學家,都有登山經驗,他們聯合中國登山隊,要徵服這個雪山。
他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對卡瓦格博進行一系列的科學考察後,決定要在1990年登頂。
(登山隊部分隊員合照,攝於1990年春季雲南)
這一下,在藏區惹起軒然大波,藏民們震驚了,這樣的神山怎麼能讓別人登上去呢?
但是最後,幾經協商,還是批准了登山計劃。
(1990年登山線路)
1990年12月初,他們開始登山,經過近一個月努力,總算在山上建立4個營地。
四號營地建立在海拔5900米的一個大冰壁前,從這裡,中日隊員準備第一次嘗試登頂。
(1990年登山線路)
12月28日下午,5名突擊隊員已到了主峰山脊,海拔6470米,峰頂已在眼前,垂直距離只有270米了。
就在這時,烏雲突然壓來,氣溫急降,5名被困在狂風暴雪之中,迷失了方向,隊員只能放棄登頂。
(1990年登山線路,沿途修建4個營地。)
說也奇怪,晚上10點15分,風突然就停住了,突擊隊員僥倖安全地回到三號營地。
大難不死,又看清楚了最後的地形,他們覺得有了信心。
成千上萬的藏民們也得知即將登頂的消息,憤怒了!
在喇嘛的帶領下,他們開始祈禱:卡瓦格博,顯示出你的神威吧,否則,我們就不再敬你了!
梅裡雪山好像真聽到了藏民的詛咒,從29號開始下暴雪,把三號營地死死封住,裡面的17個人只能用對講機與大本營聯繫。
到了1991年1月4日早上,天空突然放晴,一絲雲彩也沒有。
但是17隊員(中方6人,日方11人),一夜之間竟消失得無影無蹤!三號營地蕩然無存。
(圖為2號營地,紅圈內小點為臨時三號營地。雪山腳下,渺小如蟻。)
中日最優秀的登山家喪身於此。
在救援中,偵察機拍到的照片,三號營地所在位置有的雲團樣物體堆積,估計雪崩。
(事後發現的遇難者相機中,唯一一張三號營地照片)
但那幾天沒有發生特大雪崩,有人認為是營地陷入了大裂縫。
至於這次山難事故的原因,莫衷一是,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為雪山風光激動的21歲登山隊員笹倉俊一,雪鏡反射著卡瓦格博主峰倒影。)
靈異的現象
當時中日聯合登山隊遇難事故傳開後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立即成立了搜救小組,召集了各個領域的職業登山老手,但一行人到達卡瓦格博峰腳下時已經過去了七天,三號營地的登山團隊生存機率為零,但是搜救隊還是抱著一線希望登山了,然而這一次的登山搜救行動卻是他們這輩子都不願再想起回憶。
卡瓦格博登山有三條線路分為C1、C2、C3,當一行四人正走失蹤隊伍的C2線路上,一名王姓隊員看到距離他們大概30公裡的地方,好像有一群人在冰川上面前進著,因為霧比較大,只看到有黑影在移動,但是人數好像非常多,而且剛好是17人,但是這次搜救隊伍並沒有這麼多人上山,除第一批遇難的隊伍,山上不可能會有這麼多人數的隊伍,當時所以人頭皮一陣發麻,隊長還解釋到可能其他地方的登山行列被光折射過來的。大約過了三小時之後他們在主峰和側峰又看到五個人影站成一排,他們的路線不屬於任何一條冰川線路,之後更詭異的事情發生了,那五個人影有突然以雕像般的姿勢接二連三的掉到了山崖下面,在場的隊員們看到之後嚇帶幾乎僵硬住,大氣不敢喘一下。
之後發生的事情隊員們完全沒法解釋,隊員們相繼聽到了幻聽,各種喃喃的低語,女人的哀嚎。所有人陷入極度恐慌中,在一個隊員臨近崩潰的時候隊長下令丟掉所有裝備立即撤回。好在他們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麼狀況,安全撤離到山腳下,之後當地的藏族村民們說你們能活著回來是山靈眷顧了你們,梅裡雪山超自然事件的發生就是在奉勸你們不要再打擾神山。
搜救工作進行了十幾天,最後失敗,指揮部正式宣布17名隊員失蹤。
當1月22號救援隊宣布撤離,大本營的附近發生了一起靈異事件。
一片幾百年的冷杉林,竟然被一場雪崩氣浪襲,那些粗大的冷杉樹齊刷刷地被放到,一棵不剩。
當地老鄉覺得也很奇怪,說這在登山隊來臨之前,從沒有發生過雪崩,也從沒有一棵樹倒下。
藏民們覺得都在預料之中,說卡瓦格博覺得自己臉上痒痒了,輕輕撓了一下,登山隊全軍就覆滅了。
可17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逝去了,這對家屬來說卻是無法承受的痛。
(遺體發現位置圖)
1991年5月,中日死者的家屬前往雲南德欽縣祭奠。
仿佛是老天為難,車一到德欽,就下起鵝毛大雪,最後只能縣政府派出的鏟雪車開路。
家屬們來到了飛來寺,當時天空陰霾,大雪紛飛,祭奠的人們悲痛欲絕。
他們跪在雪山前面,哭喊著自己親人的名字。
這時奇蹟發生了,卡瓦格博感動了,雲霧散去,就像大幕被拉開一樣,陽光普照,山頂金光燦爛。
家屬全被眼前的美景震驚了。
仿佛是卡瓦格博掀開他的面紗,讓家屬看看這座埋藏在他們親人屍骨的神山的真面目。
十來分鐘後,雲霧又遮蓋了山峰,雨雪交加。
旁邊的藏民都喊「神山顯靈!」「神山顯靈!」
以後,家屬回憶這段往事說,雖然我們是普通人,也是唯物論者,但那天突然迸發的美麗讓我震驚,更讓我感動。
卡瓦格博山難,是歷史上第二大山難,各種傳說也給雪山賦予一層神秘的面紗,讓這場災難聞名世界。尊重逝者,敬畏自然。
以後,中國登山協會接到了許多中外登山者申請,都想要徵服這座山。
出於對死難者的同情,雲南省為京都大學登山隊保留了5年的首登權。
就在1996年,京都大學登山隊在首登權期限的最後一年,再次進入卡瓦格博。
不能逾越的山峰
1996年,中日本登山隊來到在當年17名遇難隊員紀念碑前,長跪不起,立下誓死登頂的壯志,要完成勇士的遺願。
日方為了這次登山,得到從首相到民眾的廣泛支持,募集資金多於以前的數倍,甚至海視衛星通訊設備也用上了。
為了這一次,他們已經做了五年的精心準備。
可是,他們受到當地藏民的阻攔。
藏民們說,1991年以後,下過特大的冰雹,莊稼歉收,牲口跌死很多,這全是因為得罪了山神。
藏民甚至躺在路上,用身軀阻擾登山隊前進。
即便登山隊可以說服藏民,但卻戰勝不了那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
1996年2月1日,登山隊終於到達了5年前四號營地的同樣高度,勝利在望。
(登山隊的二號營地)
但是,老天爺和他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來自東京氣象廳消息,將有一場巨大的暴風雪來臨,隊員問了中央氣象臺和雲南氣象臺,預測一樣。
隊員們如同驚弓之鳥,丟下所有的東西,拼命地往大本營跑。
來時花了六天,跑回來卻只花了一天。
剛跑回大本營,卻同時接到三地氣象站的預報,印度洋的暖溼氣流把風暴雲層吹走了,之後的天氣依然晴朗。
此時,體力遭到重創的隊員們,再也支持不住了,連精神也都垮了。
他們只能抱頭痛哭,多年的準備、付出與犧牲就這樣付諸東流。
他們再也不可能登頂了。
1997年2月《讀賣新聞》記者告訴中方隊員:「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將永遠放棄梅裡雪山。」
最後的信仰
這次登頂失敗,圍繞著卡瓦格博山的爭論也越來越激烈。
山峰除了自然屬性,是否也存在著文化的尊嚴?
對於登山界來說,登上雪山,這是一種體育精神,也能給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而傳說,只不過是神話和巧合。
而中日登山隊員段建新在山難以後,卻發生了改變,開始保護雪山。
他說:「雪山在藏民族的心目中是神聖的,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寄託,還有很多一種不能達成的願望。...在轉山時,我們每個人都流淚了,那種感受不是傷心,是一種感動。你會一下子發現人的精神力量,你不會感覺孤單.」。
2000年,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與當地政府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呼籲尊重藏族文化,為人類留下這一永恆的淨土,建議政府立法保護神山。
2001年當地人大正式立法,不再允許攀登卡瓦格博神山。
就在人們討論保護神山的時候,1998年7月18日,在海拔4000多的夏季牧場,三個藏民看到了冰川上有許多彩色物體,原來是登山者的遺骸和遺物。
卡瓦格博用緩緩蠕動的冰川,把登山者還到了人間。
( 當藏人介紹神山時,由衷虔敬的手勢。)
香格裡拉的標誌
沒有人知道卡瓦格博是否有神靈,但是卡瓦格博很早就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1933年英國的詹姆斯·希爾頓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線》一書,講述了英國駐巴基斯坦的領事康維及助手馬林森上尉、法國女布林克羅小姐、美國人巴納德在飛機失事後的神奇之旅。僥倖生還的他們來到了喜瑪拉雅山附近的藍月亮山谷,山谷的最高處聳立著世界上最美麗的卡拉卡爾雪山,那潔白無瑕的金字塔狀輪廓,單純得如同出自一個孩童的手跡。狹長的藍月亮山谷內隱藏著世外桃源般神秘靈和的香格裡拉,它僅通過馬幫與外界聯繫,這裡有翠玉似的草旬、明鏡般的湖泊、豐富的金礦、漂亮的寺廟和其它教派的廟宇,萬物深深沉浸在寧靜的喜樂中。
1971年亞洲糖王郭鶴年開辦了第一家香格裡拉酒店,接著把這個酒店在全世界開了幾十家。數十年來,香格裡拉已成為歐美人心中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二戰後的幾十年內,一些地方陸續宣稱在本地找到了「香格裡拉」,或者被外界遊客認為是「香格裡拉」或「最後的香格裡拉」,這些地方包括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尼泊爾、不丹、滇西北、川西、西藏東南部、巴基斯坦的Hunza山谷,乃至中亞的某些偏僻地方。
香格裡拉在哪裡?其實《消失的地平線》描述的是一個模糊矛盾的地理位置。既有橫斷山,又是距離稻城西南面1100英裡。橫斷山指示了在川滇藏交匯處,但是距離稻城西南面1100英裡又指向了尼泊爾珠穆朗瑪峰附近。所以比較矛盾,眾所紛紜。
《消失的地平線》的場景描述與迪慶州及中甸縣完全一模一樣。但是川、滇、藏三省交界地都具備同樣的地理特徵,如果誰能先動手把這個名字搶過來,對誰就是歷史性的發展機會!師出有名,除了動作快,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平息爭論的關鍵性證據。
熊大尋核心方法叫「絕妙即服」:絕妙即說服,絕妙即刻說服、即刻佩服、即刻徵服。絕妙是多重聯繫、多個巧合。如何找到香格裡拉與中甸的聯繫和巧合?
「香格裡拉」藏語即「心中的日月」,這個名字很怪,心中的淨土、心中的聖地這樣的叫法才正常啊,很好理解。但「心中的日月」就不好理解了,為什麼這樣叫呢?在當地能否找到相關證據,既解釋了這句話,又證明了香格裡拉所在。
熊大尋發現雲南迪慶州梅裡雪山吻合《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的香格裡拉的金字塔形狀的卡拉卡爾雪山,梅裡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藏語發音就是卡拉卡爾,加之外形一致,於是熊大尋策劃機構把梅裡雪山定位為「香格裡拉的標誌」和「香格裡拉的坐標」,一舉搶佔「香格裡拉」爭奪戰的制高點!
同時,熊大尋第一個在考察中發現,1992年記者何君武拍攝過一張卡瓦格博峰日月同輝的照片,被當地人稱為聖照。同時發現,迪慶尤其是梅裡雪山地區很多藏族法師戴的帽子頂上和白塔和寺廟建築頂部都有一個標誌性的圖像:日月同輝,這在其他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的!是梅裡雪山所獨有的!香格裡拉的英文為「shangri-la」,發音來源於藏族方言,意為「心中的日月」,這正是香格裡拉的標誌所在啊!
卡拉卡爾當地藏族讀音就是卡瓦格博;香格裡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就是日月奇觀卡瓦格博;「心中的日月」就是迪慶地區僅有的日月法器和日月神符(日月慧尖),這三大依據的推出,為向國務院申報改名香格裡拉提供了關鍵性證據。一個標誌、三個證據,四重聯繫、四個巧合。絕妙即服!
中甸縣改名香格裡拉縣。十多年遊客量增長一萬倍!世界第一的旅遊增長速度!創造了世界紀錄。轟動全球。
這就是「絕妙即服」的方法和原理,找到香格裡拉和迪慶中甸的多重聯繫,多個巧合,策略和創意做到絕妙,就能產生最強的說服力。絕妙是人類的共情,一秒就能聽懂,立即心服口服、至信至誠。不需要發明一套邏輯去說服人,絕妙即是最強的說服。
絕妙的定位和創意產生四步自動流程:一秒聽懂、心服口服、無法超越、流傳千古(秒懂、佩服、敬仰、樂傳)。因此,絕妙是超低成本的傳播、億眾佩服的傳播、無敵千年的傳播。所以,絕妙是極限智慧和能量,實現小項目翻身、大項目突圍。
絕妙是一切領域的最高方法:軍事妙計,佛教妙法,道教妙道,圍棋妙手,智謀妙算,醫生妙手,藝術妙品,文學妙筆,餐飲妙味,演藝妙語,音樂妙曲,創意創作妙想……。在中國文化中,用「妙」來統一概括各個領域的最高境界。法到極頂方為妙,絕妙是方法之王。
絕妙的創意產生多重聯繫、多個巧合——超級說服:
1、一個聯繫產生相信,兩個聯繫產生信服,三個聯繫產生信念,四個聯繫產生信仰——至信至誠;
2、不可思議的多個巧合代表神通和天意——天意不可違!天意是至高無上的說服!
3、絕妙產生的不可思議的巧合給人震撼和敬畏,震撼敬畏同樣產生至信至誠,至信至誠產生病毒傳播、無限消費、千古流傳。絕妙即服的原理和過程,類似宗教的神跡顯現、虔誠信服和無限流傳。
絕妙的「四度說服」:
一秒聽懂——速度
心服口服——深度
無法超越——高度
流傳千古——廣度
熊大尋有一個判斷創意好壞的方法:除了給你震撼驚奇,你會不會羨慕嫉妒——這要是我做出來的該多好!只有絕妙的創意都能達到這個效果。
證據只找到一個還不行,至少找三個,三個道理說服人,三條邊形成結構、構成圖形。三生萬物。絕妙至少是三個要素的聯繫和巧合。
雪山、草地、喇嘛廟藏區遍地都是,不是香格裡拉的要素,三個「心中的日月」證據和香格裡拉的標誌才是。策略和創意不夠絕妙就會爭議不斷,做到絕妙就是馬上口服心服、至信至誠。
(梅裡雪山聖照「日月同輝」——何金武1992年攝影)
(香格裡拉地區法師帽子上的「心中的日月」)
(梅裡雪山下白塔塔尖上「心中的日月」,是當地獨有的日月神符)
(梅裡雪山下白塔塔尖上「心中的日月」,是當地獨有的日月神符)
2008年好萊塢大片《木乃伊3》釆納了熊大尋的發現:把日月塔尖作為識別香格裡拉的標誌!並有大量特寫
日月建築頂飾代表形式的最高地位——形之日月;
日月法帽代表信仰的最高地位——心之日月;
日月聖照代表神明的最高地位——神之日月。
心形神三體合一,指向日月,心中的日月!
證明香格裡拉的關鍵有兩點:
一是證形。要證明香格裡拉在哪裡,卡拉卡爾雪山繞不開,小說中多次提到,是一個坐標。這是必證項。所以,我們必須證明。結果發現卡瓦格博也是楔形雪山,名字相近,極其震撼。定位為「香格裡拉的標誌」。先把這個地理坐標定下來。
二是證名。藏區楔形雪山實在太多,還缺乏說服力。小說中提到的線索還有雪山草地喇嘛廟,這個太普遍,不能作為證據。怎麼辦?名字有唯一性,證名即證實。「香格裡拉」藏語是「心中的日月」,這個名字我初次聽到覺得很奇怪,怎麼會叫「心中的日月」呢?帶著這個疑問,熊大尋走遍了迪慶州的中甸、德欽和維西三個縣,才找到了答案。
原來這裡的建築頂部和佛塔頂部都有日月圖案,法師的銅帽子頂上也是日月造型,最後發現了供在喇嘛廟裡的日月聖照——卡瓦格博峰頂上日月同輝的景觀,全世界絕無僅有。神山聖景,日月同輝。心之日月、形之日月、神之日月,心形神三位一體的證據,證明「心中的日月」原來在這裡。
熊大尋說他在頭腦中梳理了一條可能的邏輯線:卡瓦格博峰是藏族八大神山之首,地位至高無上。卡瓦格博峰不時出現日月同輝的奇觀,當地人以為神跡,所以建築頂上、白塔頂上和法師的帽子上都做上了日月同輝的造型。《消失的地平線》作者或告訴作者故事的人,可能曾經到過這裡,目睹過三大日月奇觀,回去之後心中念念不忘,用當地藏話為此情此景取了個名字「香格裡拉」——心中的日月。
形名皆證,熊大尋策劃機構馬上對外發布。並且受當時迪慶州州長所託,熊大尋親自撰寫《大香格裡拉聯動整體策劃報告》遞交國務院。一個標誌,三大證據,形名皆證。證明香格裡拉在雲南!助推香格裡拉成為世界級旅遊品牌!1995年當地遊客量為1200人,2013年達到1200萬人。十多年增長10000倍!創造了旅遊界的世界紀錄!
之前,香格裡拉在雲南還有爭議,四川和西藏都不服氣,爭議不斷。但是他們沒有做絕妙說服。一直口說無憑。一個標誌,三大證據推出,形名雙證,爭議立消。證法、證據都讓人意想不到。尤其心形神三個日月的證據,多個巧合就是絕妙,絕妙即服。
卡瓦格博是世界最美的雪山、唯一無法徵服的山峰、八大神山之首,加之超自然力量的示現加持,讓其當之無愧成為香格裡拉的標誌和地標!其眾多未解之秘,如同香格裡拉一樣,越來越吸引世人的矚目。
《江山入劃》
《我為旅遊規劃》
《拳打策劃 腳踢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