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初月如鉤,滿月如盤。雲聚雲散,月升月降,月亮總是能引起詩人的無限遐想。詩人的心境不同,月亮的意象也不盡相同。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一輪明月的圓缺變化,引發人們發思古之幽情。從一輪明月寄相思到明月伴我把家還,跨越千年,月亮依然在。人,卻早已不盡相同。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關於月亮,那些詩句也太美了!
01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於良史 《春山夜月》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裡一般。擺弄山花,馥鬱之氣溢滿衣衫。
這兩句既見水清月明,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又可見花之絢爛,將花香衣香渾為一體;且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表現出詩人賞玩的逸興之濃。從結構上來看,「掬水」句上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遙承首句的「春」,筆筆緊扣題旨,自然流麗。
0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質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
03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軍城早秋》嚴武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西山,寒雲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雲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
全詩表現了邊防將帥在對敵作戰中的警惕性,以及剛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視敵人的豪邁氣概。格調高昂,讀來使人振奮。
04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天寶十五載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裡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徵,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
05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生查子·元夕》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
詞的語言通俗,構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迴旋詠嘆,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味。結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通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十分充分。
06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商山早行》溫庭筠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兩句詩皆用名詞,代表了十種景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內容涵蓋 豐富,畫面多重組合,可以形成各種景象。
「雞聲茅店月」五個字,便把旅客住在茅店裡,聽見雞鳴就爬起來看天色,看見天上有月亮,就收拾行囊,準備趕路等很多內容,都繪聲繪色地表現了出來。
作者於雄雞報曉、殘月未落之時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經是「人跡板橋霜」,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