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利國利民。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旨在健全促進全民健身制度性舉措。加強健身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更好地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是各級政府應該履行的公共服務職能,是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的又一場「及時雨」。
全民健身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從個體層面看,健康是學習工作的前提,是事業發展的關鍵,是幸福生活的源泉。現實中,全球14億近視人群,近一半在中國。由於視力、體能等原因,有些特殊職業「招人越來越難」「標準一降再降」。尤其是,網際網路帶來便利的同時,「宅文化」讓人們的肥胖率攀升、運動能力趨弱。另外,隨著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加班熬夜、久坐不動、餐無定時等生活方式,以至於「亞健康」群體不斷「壯大」,防控「慢性病」形勢越發「嚴峻」。健康危機不容小覷,全民健身刻不容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全民健身要從娃娃抓起,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育部關於體教融合保證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體育課要留作業了!」中小學生每天的體育活動將設為兩個小時,校內一小時,校外一小時。有人擔心,孩子的文化課負擔很重,沒時間搞體育鍛鍊,每天放學「不停歇」寫作業,有時也得寫到「三更半夜」,若做一個小時運動,休息時間就會被「壓縮」。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政策制定到貫徹執行,必須具有實際可操作性,不然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體育課作為一門正式科目,非常受學生喜愛,學生願意在灑滿陽光的戶外輕鬆愉悅活動,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標。但體育課的地位常常很「卑微」,體育課時常被「重要科目」霸佔,體育成績對學生的整體成績影響很小。作為家長何嘗不知道,有什麼比孩子身體健康更重要呢?而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博弈中,學生和家長背負著沉重負擔。這就仰仗政府相關部門、學校、教師等各方共同參與、合力推進,重塑教育評價體系及體育成績佔比,強化政策針對性和可行性,讓學生真正實現德、智、體諸方面共同發展。
健身運動不僅僅是鍛鍊身體,還能調節放鬆身心,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身心愉悅的狀態。人們不僅要杜絕陋習,積極參與各類健身運動,更應長期堅持,並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加強身體鍛鍊、提高免疫力、保持肌體健碩,抵抗疾病的能力才會愈強。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說的,「體育運動要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好政策層出不窮,正在將14億人民的健康保障網織牢織密。好政策出臺是「起點」,貫徹落實到位、達到良好效果才是「終點」。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維護人民健康的重要論述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強化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紮實推進健康陝西行動和健康知識普及、健康環境促進等重點工作,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升三秦百姓健康水平,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付出實際行動。(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