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水發集團「鯨吞」兩家上市公司,山東省屬國企資本市場再擴容

2020-12-14 和訊網

 
   收購派思股份(603318,股吧)和興業太陽能(000591,股吧),水發集團半年內一口氣將兩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而山東財經報導注意到,與其成立時間較為接近的多家山東省屬國企,近期在資本市場也有不少動作。

  兩家上市公司同月拿下

  據港股興業太陽能(00750.HK)6月5日公告,公司大股東將變更為水發集團(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6.92%,而後者隸屬於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山東省屬國企水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水發集團)的全資孫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興業太陽能主要從事光伏建築一體化及太陽能產品業務,去年下半年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其1.6億美元優先票據未能如期償付,造成付款違約並觸發另2.6億美元優先票據和9.3億人民幣可轉債的交叉違約。

  今年初,興業太陽能曾公告過這次收購,稱水發能源集團擬通過收購老股及認購新股方式持股不少於50.1%的潛在交易事項,潛在買方與公司有關可能交易的磋商及討論仍在進行,且潛在買方現正對集團的資產、負債、業務及營運進行盡職調查。

  而本次公告顯示,根據認購協議,興業太陽能已同意向水發集團(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發行16.87億股認購股份,相當於興業太陽能經發行認購股份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約66.92%。認購股份代價總額約為15.52億港元。

  此外公告中還披露,認購事項所得款項淨額將約為15.29億港元,擬用作重組興業太陽能集團的現有債務,進行整體重組的相關費用及開支,以及為上市公司的持續營運提供一般營運資金及正常資金水平、令興業太陽能集團完成現有項目及穩健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一天,此前已宣布與水發集團進行股權交易的派思股份(603318)再度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由派思投資變更為水發集團控股的水發眾興集團,持股比例為29.99%,公司實際控制人由謝冰變更為山東省國資委。

  收購上市公司未止步部分板塊籌備IPO

  一個月之內拿下兩家上市公司的水發集團是何方神聖?

  公開信息顯示,水發集團前身為山東省水利廳下屬的山東水發發展集團。2017年,山東省決定以山東水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並整合省水利廳所屬的其他22戶企業改建為水發集團,出資人變更為山東省國資委。

  水發集團官網顯示,企業主要負責山東省內的水利國有資產運營管理和重點水利工程投融資,以及省內外涉水項目和相關產業投資開發和經營管理,公司主要業務有四個,分別是水務環境、現代農業、文化旅遊、清潔能源。



  從業績情況看,2018年,水發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0.68億元,同比增長91.42%,實現淨利潤3.51億元,同比增長228.04%。截至2018年底,集團資產總額為760.09億元,所有者權益為193.0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4.61%。

  據水發集團官網披露,2018年,集團共籤約了3家上市公司收購協議,這或許意味著除收購派思股份和興業太陽能外,該集團近期或還有新的收購標的將對外披露。

  水發集團部分下屬企業也在積極籌備IPO,去年9月,該集團曾向山東省國資委做了題為《水發集團關於生物質發電板塊和汙水處理板塊上市工作推進情況的匯報》,重點圍繞生物質發電板塊和汙水處理板塊的上市範圍、上市主體等幾個方面匯報了上市進展情況。


  水發集團黃水東調工程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山東省黃水東調二期工程」主線貫通

  而今年5月底,水發集團再次召開汙水處理板塊上市重組工作會議,推進實施集團汙水處理板塊上市重組方案,具體部署汙水處理板塊第一批9家項目公司的資產重組工作。

  「下一步,隨著資產證券化的深入,集團內部一些相近的資產,要不斷地通過增發的方式進入集團的上市公司,實現資產變成資本,推動集團產業整合。」水發集團表示。

  統一監管後多家省屬國企有動作

  水發集團的成立,是山東省實施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的成果之一,此輪改革中成立的省屬國企,還有魯糧集團、山科控股集團、種業集團、山東地礦集團和泰山地勘集團,而山東財經報導發現,其中部分企業已在資本市場有所動作。

  如泰山地勘集團官網顯示,其權屬企業山東亞特爾集團已將上市納入議程,去年亞特爾集團董事長王恩琦還就集團上市目標、方亞公司增資問題、專業技術人員引進問題以及加大新能源方向投資等問題向泰山地勘集團做了專題匯報。

  今年1月,山東地礦(000409.SZ)公告,作為公司接控股股東的山東地礦集團,將把其持有的16.71%股份無償劃轉給兗礦集團,劃轉完成後,山東地礦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兗礦集團。

  此外,山科控股集團旗下的山東天力乾燥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時也曾披露招股說明書欲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但此後公司一直未能上會,並在2016年底轉戰新三板。今年5月底,山東天力申請在新三板摘牌,原因是配合業務發展需要及長期戰略發展規劃。

  2017年6月,山東省國資委印發的《關於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省屬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新增10家以上上市公司,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省屬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集群。

  山東財經報導統計,2017至今,省屬國企板塊的上市公司群體,已新增5家,分別是山東出版(601019,股吧)、山東國信、齊魯高速、派思股份、興業太陽能,總量達到34家,其中A股24家、港股10家。

  此外,中泰證券、山東玻纖則正在IPO排隊。而去年以來,山東能源集團和山東高速(600350,股吧)集團還曾謀劃收購美錦能源(000723,股吧)、當代東方(000673,股吧),但最終未能成行。

(責任編輯:徐悅 )

相關焦點

  • 水發眾興集團:「雙認證」加冕的市場鬥士
    2019年12月31日,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確定,水發眾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水發眾興集團」)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為穩定。這是繼2019年9月16日獲東方金城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主體信用評級AA,評級展望為穩定,債券信用等級AA+」的評定之後,水發眾興集團再獲資信機構認可。據悉,水發眾興集團債項信用等級AAA也正在穩步推進。
  • 水發眾興入主派思股份 國企混改不止於此
    國企改革一直都是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內部經營的拖沓冗雜和對外競爭劣勢等弊病也逐漸暴露出來。31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國企改革步伐加速水發集團作為山東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積極響應中央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號召,旗下水發眾興集團於2019年成功收購上市公司派思股份,打通集團直接融資渠道,提高集團資產證券化程度,也標誌著集團國企改革再獲實質性進展,給山東省內的國企起了良好的帶頭示範作用。
  • ...促當地脫貧致富——山東省屬企業水發集團產業扶貧紀實
    山東達馳馳翔電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李潔超介紹,水發集團了解這一情況後,先期出資1.8億元併購達馳集團權屬企業馳翔公司,對達馳資產實施託管經營。完成併購後,水發集團又陸續投入3.8億元,幫助企業生產經營逐步回到正軌。一年來,公司保住了原有的市場資源,穩定了幾千名員工就業,並且實現盈利870萬元。
  • 國企改革提速加力 多層次資本市場無疑是重要平臺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系列具體政策出臺,明年多領域國企改革將有新突破,其中包括分層分類多路徑推進混改,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速加力,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擴圍升級,而資本市場將是重要平臺,紅利將加速釋放。
  • 山東省管國企2019年報出爐,這家企業淨利潤破百億
    這26家省管國企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4517.17億元,淨利潤為544.54億元,均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山東重工集團作為唯一淨利潤突破100億元的企業,達到了118.07億元,再創新高;兗礦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分列二三位,淨利潤分別為89.45億元、79.20億元。
  • 山東國企「水發」要舞資本長袖
    這幾年,水發集團在資本市場的舉措備受矚目。併購派思股份、興業太陽能(更名為「水發興業能源」)、興業新材料,水發集團半年內一口氣將3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而經濟導報記者從2020年水發興業能源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了解到,水發興業能源集團計劃在2023年前將清潔能源重資產分拆,整體打包回歸A股上市。
  • 一手打造兩家「世界500強」!中國版稻盛和夫:中國資本市場將進入...
    其最被人熟知的身份是曾一手打造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媒體有「中國版稻盛和夫」稱謂;其是一位有著40年國企經歷,18年央企「一把手」經驗,多次主導國企從虧損到上市、乃至躋身行業領袖企業的資本市場老將。
  • 水發興業能源走出「至暗」背後:「水發系」效能疊加裂變
    未來,政策、市場、資本、人才等多方合力下,相對於鄭清濤為水發興業能源做出「三年三家主板上市公司」的勾勒,王振欽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採訪時表示,目前,水發集團關於汙水處理、生物質發電以及風電發電三大板塊的IPO已經啟動,一切正在穩步推進。而就這一板塊而言,下轄十餘家上市公司的北控集團則是他們的榜樣。
  • 山東國企再次收購A股公司!土發集團擬20億控股紅太陽
    山東省屬國企再次出手收購A股上市公司,這次是山東土地發展集團。 10月28日晚,紅太陽(000525)披露,山東坤泰資產或其關聯公司擬收購南京第一農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南一農集團」)持有的紅太陽29.9%股權,該股權支付的現金對價不高於20億元。
  • 水發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山東再添省管一級國企
    齊魯網9月9日訊記者從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了解到,9月8日下午水發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濟南召開。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時民同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青同志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省國資委副巡視員、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黨委組織部)處長(部長)張志波同志宣讀了省國資委黨委關於水發集團領導班子成員任職決定;水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振欽同志作表態發言;省社保基金理事會股權管理總監王樹和同志,水發集團中層及以上人員、權屬企業領導班子正職和擬劃入水發集團的22戶企業領導班子正職參加會議。
  • 新風光電子IPO過會,新山東能源集團將迎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文 | 山財君重組合併後的新山東能源集團在資本市場喜事連連,繼9月3日山東玻纖A股上市後,其又將迎來屬於自己的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山東財經報導注意到,新風光電子不僅是新山東能源集團的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也是山東省屬國企旗下首家科創板IPO公司,同時也將是汶上縣的首家A股上市公司。
  • 閃電深1度|「混改」進入「倒計時」,看山東如何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6日訊 近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視像發布公告稱,《海信集團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方案》已獲青島市政府批准,標誌著海信集團正式啟動「混改」。2017年9月22日,山東交運集團新一輪混改圓滿結束,成為山東首家混改成功的省級國企。非公資本為兩家國企注入了巨大活力。據財報顯示,萬華的主營業務——精細化工與新材料業務在整體上市當年營收57.03億元,同比增長35.87%。山東交運也加速業務戰略轉型,深度開發現代物流、網約車、汽車服務等新業態。萬華第一次所有制改革是在企業經營最艱難的時期,當時正面臨破產風險。
  • 泰和新材吸收合併泰和集團獲批 煙臺國企整體上市將再添一例
    本次交易除收購民士達65.02%股份外,還將實現泰和集團整體上市。山東駝鈴資產研究總監符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前同屬煙臺市國資委控制的萬華化學實現了整體上市,本次交易完成後,將成為煙臺市又一起國有資產整體上市案例。
  • 【水發人才集團】如何為產業插上「翅膀」?科技賦能的水發樣本
    新疆棉花種植智慧化管理研究示範項目獲批「2020年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類」,帶動了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彰顯了山東省屬國企水發集團的社會責任擔當。水發集團以科技賦能新疆棉花種植產業「騰飛」的密碼「為環保插上科技翅膀,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是水發集團發展主業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 水發眾興入主一年之際 派思股份改革進程加速
    最近,一則題為《山東國企混改再出重量級項目 4家省屬一級企業擬引戰投》的報導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山東省一次性推出了40家國企混改項目,其數量之多引人矚目,山東國企混改開始加速。  山東作為國企大省,省內國企數量繁多,國企改革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既有國企集團引入戰略投資者,也有國企收購民營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 法士特集團擬控股秦川工具機 陝西省屬國企陸續重組整合
    原標題:法士特集團擬控股秦川工具機 陝西省屬國企陸續重組整合   陝西國資國企改革再下一城,近日,秦川工具機(000837)發布公告,
  • 西安國資改革再落子 標準集團股權劃轉給陝鼓集團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西安國資改革再落子 標準集團100%股權劃轉給陝鼓集團本報記者 殷高峰西安市國資改革近日再落一子。為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西安市國資委決定將西安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國標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標準集團」)100%股權無償劃轉至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鼓集團」)。標準集團為上市公司標準股份的控股股東。
  • 818|與北京銀行、北控水務合作的水發集團到底啥來頭?
    十年裂變式增長,資產達1500億  水發集團前身為山東省水利廳旗下的山東水務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11月,是山東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成立之初,水發集團的境況有些「窘迫」,無註冊資本金、無資產、無業務的「三無」公司,當時「借宿」在山東省水利廳一間小會議室,公司只有9名員工。
  • 國企改革提速加力 多領域紅利釋放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一系列具體政策出臺,明年多領域國企改革將有新突破,其中包括分層分類多路徑推進混改,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速加力,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試點擴圍升級,而資本市場將是重要平臺,紅利將加速釋放。
  • 數說資本市場30年:上市公司總數大增514倍,20公司市值漲幅超百倍
    從「老八股」「老五股」到如今覆蓋國民經濟數十個行業大類的4000多家上市公司,三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有力的支持了國有企業改革和新興企業發展,亦為中國經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資本市場而立之年再出發。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還有哪些創新、升級的戰略思考?